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_邱德文

合集下载

双减背景下生物农药发展的机遇

双减背景下生物农药发展的机遇

22/860市场纵横双减背景下生物农药发展的机遇 在“第十三届作物保护国际论坛(泰禾论坛)”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邱德文分析了双减背景下生物农药的机遇与挑战。

生物农药的发展是时代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位一体的发展新理念,这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

当前国内化学农药虽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发展生物农药是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需要,是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严重超标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延缓抗药性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党和国家在绿色发展方面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化学农药零增长,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目标,在此背景下,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 在这种形势下,生物防治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包括微生物农药、利用病毒治虫、昆虫天敌、植物源农药等几个方面。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众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微生物农药BT、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生产与应用及出口大国,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农药是苏云金杆菌,已发现140多种晶体毒素,全球每年市场销售48亿美元。

应用最广泛的虫生真菌为绿僵菌、白僵菌。

BT 年产值约3.5亿元,年出口1.5亿元左右,阿维菌素年产值15亿元,年出口约7亿元。

利用病毒治虫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物农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可用来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

昆虫病毒杀虫剂有核型多角体杆状病毒和颗粒病毒,主要防治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害虫。

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只感染宿主昆虫,可在害虫群中流行传播且在自然界中长期流行传播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不污染环境,对天敌和哺乳动物安全,更重要的是对人畜安全,无残留,具有专一性、流行性、持续性、安全性、局限性等特点,是真正的绿色农药。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Ab s t r a c t Th e b i o - p e s t i c i d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p l a y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I P M .Ma n y c o u n t r i e s h a v e p a i d mo r e a n d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 b i o — p e s t i c i d e s i n t h e t we n t y — f i r s t c e n t u r y .T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 g r e s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o f t h e b i o — p e s t i c i d e i n d u s t r y.a n a l y z e d t h e b o t t l e n e c k p r o b l e ms i n d e v e l o p i n g b i o — p e s t i c i d e i n— d u s t r y i n Ch i n a,a n d p u t f o r wa r d s o me s t r a t e g i c me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s t i mu l a t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b i o —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o f b i o — p e s t i c i d e s

生物农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满足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需要, 缓解农药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已成为我国科技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阐述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农药)(现状)(发展趋势)生物农药是具有农药特性的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和转基因产物。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性,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源广泛等优点。

因此,高效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1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1. 1发展现状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

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拥有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1]。

近10年来,我国在生物农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方面已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棉铃虫NPV、杀虫真菌剂等技术产品已经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外同类先进水平,不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而且走出国门,进入亚洲和欧美市场。

1. 2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年,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新品种不断涌现,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应用面积持续扩大。

然而,在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生物农药的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我国生物农药发展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仿制国外产品多,原创性拳头产品少;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重学术水平,轻技术创新;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及应用推广难度大;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意识等[ 2] 。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报告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报告

生物农药行业分析报告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制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农药。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增强,生物农药行业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

本报告将对生物农药行业进行全面分析。

一、行业概况1.1 定义和分类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昆虫、植物、动物等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通过培养提纯和改良,制成具有杀虫、杀菌、杀螨和杀草等作用的制剂。

根据来源不同,生物农药可以分为微生物农药、植物农药和动物农药等。

1.2 发展历程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对化学农药使用的限制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生物农药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发展。

2007年国家实施生物农药专项,推动生物农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应用,生物农药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市场分析2.1 基本情况生物农药行业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生物农药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销售收入近3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

与此同时,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提升。

2.2 市场需求(1)食品安全需求: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生物农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生物农药以其安全、环保的特点,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选择。

(2)环境友好需求:化学农药存在使用剩余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农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问题。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友好型农药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选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3 市场竞争目前,生物农药行业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方面,国内外农药巨头纷纷布局生物农药领域,加速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各地种植户对生物农药的需求旺盛,促使了市场的快速扩张。

同时,一些小型农药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三、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生物农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高效的菌种选育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生物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推动生物农药行业向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国内生物农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生物农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生物农药现状及发展趋势生物农药传统意义上主要是指可以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发利用细菌、病毒、真菌、线虫及拮抗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草害的制剂。

现在,生物农药的概念已扩展,定义为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线虫、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

近年来,国外生物农药的研发应用发展迅速。

针对化学农药日渐显出的种种弊端,一些国家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效能高、无污染的生物农药。

目前,在生物农药中,国际上最常用的真菌是白僵菌和绿僵菌,它能防治200种左右的害虫;最常用的细菌是苏云金杆菌,主要用于防治棉、菜、果等150多种鳞翅目及其他多种害虫,药效比化学农药高55%;而病毒杀虫剂则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LNPV)等难症。

国际上已有商品化的生物农药约30种,仅B.t.制剂一项,1997年销售额就达9.84亿美元。

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生物杀虫剂销售额1990年为1500万美元,而到2000年估计已达6亿美元。

中国近3年生物农药增长了80%,2000年销售额所占比例由9%上升至20%,可以肯定的说,只要农业发展需要,生物农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产品现状中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起始于50年代初,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已初步形成了30余家研究机构,大约2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全国约有2000家农药生产企业),主要品种有B.t.杀虫剂、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浏阳霉素、多抗霉素、阿维菌素等)、植物源农药(鱼藤酮、皂素烟碱、楝素等)、转基因植物(抗虫棉、抗白叶枯转基因水稻等)、病毒类农药(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等)、真菌类农药(白僵菌、木霉菌等)、植物生长调节类农药(5406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

随着全球生物技术热浪的兴起,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成本低且不易产生抗性的优点使生物农药重获青睐,并以年销售额增长1 0%-20%的速度获得迅速发展。

生物农药及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现状趋势

生物农药及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现状趋势

阿维菌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已获得了广泛 前景的战略产业的发展。
推广和应用。
诱抗剂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讲健康绿色的植
微生物杀菌剂所研制开发的木霉菌生物农药用 保就是让植物具有免疫功能,像给人和动物打疫苗防
25
于防治蔬菜根腐病、枯萎病、灰霉病等土传病害也显 病一样,在植物没有生病之前先给植物免疫。植物长
等)在我国农业生产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NCI、Chitosan等。近几年,以保障植物健康为基础的绿
我国昆虫病毒制剂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斜纹 色植保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免疫诱抗剂研究与
夜蛾NPV、油桐尺蠖NPV、松毛虫CPV等在林业生产上 应用发展迅速。
种类
生产公司
苯并噻二唑
诺华(瑞士先正达)


发展。
年销售额在470亿美元,而六大农药公司占据了其中
美国生物农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Bill Stoneman 75%的市场份额,这种市场集中在几个少数公司手里
先生认为,全球农化巨头积极争相收购或并购生物科 的模式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发挥多种农药产品及组合
技公司将进一步促进新型生物农药创制和生物农药 的协同作用。相比之下,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在2011年
市场的推广应用,推动生物农药行业的集中健康可 达到13亿美元后,预计2013年的销售额在13亿美元到
持续发展。巴斯夫公司认为,要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 16亿美元之间,但是整个生物农药市场由100多号中
24
药的组合产品来考虑所有有效的解决方案。该公司认 小企业分割,高度分散,许多公司往往仅仅只有一两
为,与化学合成的农药相比,生物农药药效不高,但与 种产品,不利于生物农药行业的壮大和规模化发展。

生物农药行业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行业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物农药作为一种低毒、高效的农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生物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生物农药的定义和意义生物农药是利用天然生物物质作为活性成分,通过生物方式发挥杀虫、杀菌或除草的作用。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无毒性残留和目标特异性等优势。

因此,生物农药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二、政策支持促进生物农药行业发展为推动生物农药行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

例如,加大对生物农药科研和生产的资金支持,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强对生物农药市场监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生物农药行业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推动力。

三、生物农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环保、无毒性残留的农药产品,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因此,生物农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四、技术创新推动生物农药行业发展在生物农药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生物农药研究人员通过对生物杀虫剂、生物菌剂和植物提取物等的研究,不断提高了生物农药的活性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生物农药的生产工艺也得到了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生物农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尽管生物农药发展前景广阔,但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物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制约了其市场推广。

其次,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仍有待提高。

此外,生物农药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六、生物农药行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为了应对挑战并推动生物农药行业更好地发展,一些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来提高竞争力。

例如,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新品种的生物农药;构建农药与农作物一体化种植模式,提高应用效果等。

这些创新发展模式为生物农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前景。

七、国际合作助推生物农药行业发展生物农药行业作为全球性的产业,国际合作助推其发展尤为重要。

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制剂作为农药的一种农药类型,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天敌农药和植物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绿色环保、安全高效、不易产生抗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的青睐。

本文将分析生物农药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生物农药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国内外农药市场数据显示,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400亿美元。

在中国,农药行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农药销售额年均增长15%以上。

近年来,生物农药的销售额每年呈两位数增长,发展迅猛。

在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方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微生物农药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微生物农药是以微生物菌剂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农药,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微生物农药具有特异性、高效性和低毒性的特点,对害虫和病原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未来,微生物农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包括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各个领域。

第二,天敌农药的研发与应用将加强。

天敌农药是以天敌昆虫、节肢动物和鸟类等为活性成分的农药,通过释放天敌来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繁殖。

天敌农药具有高效、可持续和生态友好性的优势,对于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天敌农药的研发与应用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植物农药的开发与利用将增加。

植物农药是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农药,包括植物提取液、植物酸和植物酮等。

植物农药具有绿色环保、无毒性和广谱性的特点,对于替代化学农药具有潜在的优势。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植物农药的开发与利用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第四,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结合将成为主流。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在害虫和病原体的防治机制和作用特点上存在互补性。

生物农药具有生物活性高、渗透力弱的特点,而化学农药具有生物活性低、渗透力强的特点。

未来,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结合将成为主要的防治策略,通过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虫抗病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t 杀虫剂在我国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 , 获 得了较长时期的项目支持与产业发展 , 己形成较大 产业规模 , 年产量约 4 万 t 。但与发达国家的 Bt 产 业相比 , 我国产品的发酵和制剂水平仍存在相当大 的差距 。国外生产上已广泛采用高效广谱的工程菌 株 , 发酵水平较高 ;发酵产品回收率高 ;剂型多样 , 有 粉剂 、可湿性粉剂 、悬浮剂 、浓水剂 、油乳剂 、乳油 、颗 粒剂 、片剂 、ES (emulsifiable suspensio n)、缓释剂 、 生物包被剂等 。 而国内大部分生产菌株为 Bt 苏云 金杆菌 k 类型 , 产品剂型仅有粉剂 、可湿性粉剂 、悬 浮剂 、颗粒剂 、油剂等品种 ;液体发酵工艺主要采用 批式发酵技术 , 后提取技术采用离心浓缩工艺导致 发酵液中增效因子等有效成分大量损失 , 此外我国 目前的喷雾干燥设备也制约了产品回收率的提高 。
第 33 卷第 5 期(2007)
专论与 综述
PLA N T PRO TECT IO N V o l.33 N o .5 (2007)
·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 毒杀虫剂的发展 。 我国多年来也研制了 20 多种病 毒杀虫剂 , 但除了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 aSNP V) 每年防治面积超过 6 .7 万 hm2 以外 , 其他病毒制剂 应用规模都不很大 , 可见目前我国昆虫病毒杀虫剂 品种单一 。
第 33 卷第 5 期(2007)
专论与 综述
PLA N T PRO TECT IO N V o l.33 N o .5 (2007)
· 27 ·
☆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邱德文
(中国农业科学 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北京 100094)
摘要 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满足我国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需要 , 缓解农 药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己成为我国科技界 、产业界研究的 热点之一 。 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农药的 发展现状 , 从技术和 产业的角度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 , 至今已有 50 年的历史 。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 ,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 , 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
件的科研院所 、高校 、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 , 以及 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 。在生物农药的 资源筛选评价 、遗传工程 、发酵工程 、产后加工和工 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 , 拥有大约 400 家 生物农药生产企业[ 3] 。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步 伐逐年加快 , 至 2001 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 品种达 80 个 , 占 已注册 品种总 数的 13 .7 %;产 品 694 个 , 占已注册产品的 7 .2 %, 年产量近 10 万 t 制 剂 。至 2004 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 分品 种 140 个 , 占 我 国 农 药 总 有 效 成 分 品 种 的 15 %;产品 411 个 , 占已注册产品的 8 %;年产量 12 ~ 13 万 t 制剂 , 约占农药总产量的 12 %;年产值约 3 亿美元 , 占 农 药总 产 值 的 10 %左 右 ;使 用面 积 约 2 600万 hm2 次 , 每年新研制成功和登记注册的生物 农药品种以 4 %的速度递增 , 我国规划到 2015 年生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 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 , 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 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 广泛 , 对非靶标生物安全 、毒副作用小 、对环境兼容 性好等特点 , 已成为全球 农药产业发 展的新趋 势 。 特别是近 10 年来 ,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因工程 、 细胞工程 、蛋白质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等高新技 术的飞速发展 , 并逐渐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 , 使 其展现出良好 的应用前景和 巨大的社会和 经济效 益 , 生物农药的优越特性(节能 、环保 、保护资源)比 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 成 为各国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和公司的研究热点[ 1] 。 目 前科学家们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 、效能高 、无污 染的生物农药 。统计资料表明 , 美国生物杀虫剂销 售额 1990 年为 1 500 万美元 , 而到 2000 年已达 6 亿 美元左右 。
1 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
1 .1 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物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有墨西
哥 、美国和加拿 大等国 , 占世界 总量的 44 %。 欧洲
收稿日期 : 2007-09-02
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全世界的 20 %, 亚洲占 13 %, 大洋洲 占 11 %, 拉 美 洲 和加 勒 比 湾 占 9 %, 非 洲 占 3 %[ 2] 。
· 28 ·
第 33 卷第 5 期(2007)
PLA N T PRO TEC TIO N V ol.33 N o .5 (2007)
专论与综述
物农药占所有农药的份额将由现在的 10 %增加到 30 %。目前 , 天敌昆虫还没有被接受注册产品 , 加强 生物农药新产品研发 , 加快生物农药产业发展速度 , 增加生物农药市场份额 , 满足我国无公害农产品 、绿 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需要 , 缓解 农药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己成为我国科技界 、 产业界关注的问题 。 1 .2 研究进展
Abstract T he research and dev elo pment of bio-pesticide s are ve ry impo rtant for safe foo d products and environmental pro tection .T he cur rent situation of bio-pesticides and the pro spects o f bio-pesticide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near future wer 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bio-pesticide ; cur rent situa tion ; developme nt trend
进一步提高病毒的毒力 , 缩短其侵染时间是扩 大昆虫病毒生产应用的关键 。 国外近年尝试通过基 因工程方法 , 将不同的外源杀虫基因导入野生型苜 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M NP V), 有关研究取 得了良好 进 展 。 我 国 采 用导 入 蝎 神 经 毒 素 基 因 (Aal T)和 缺 失 蜕 皮 激素 UT P 葡 萄 糖 苷 转 移 酶 (egt-)的策 略 , 得 到 了 杀虫 速 度明 显 加 快的 重 组 H aSNP V 。大田试验结果显示 , 施用病毒制剂后棉 铃虫幼虫 L T50 减少了 1/ 4 , 取食量减少了 2/ 3 。
部分引进和本地天敌昆虫已经可以低成本 、大批量 生产 , 一些人工生产技术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 。 1 .3 相关产业的研究热点 1 .3 .1 细菌 、病毒类杀虫剂
苏云金芽孢杆菌(Bt)制剂是目前国内外产量最 大 、应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 。 Bt 杀虫作用的 主要机制是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不同类型的杀虫晶 体蛋白(ICP s)[ 5] 。 自 1981 年 Schnepf 分离了 第一 个 cry 基因以来 , 迄今全世界从 Bt 中发现并正式命 名的 ICP 基因已有 47 群 323 个 。 在国家“863” 计 划的支持下 , 近年我国 Bt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迅 速 。1997 以来已经克隆了 28 种 ICP 基因 , 占同期 国际新记载 Bt 基因总数的 1/ 3 。除 ICP 以外 , Bt 以 及蜡样芽孢杆菌营养生长阶段产生的另一种杀虫蛋
破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菌激活蛋白的研究为此 类新型生物农药的后续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转 基因生物农药在我国的工业化研究开发处于起步发
展阶段 , 已研制了一些复合型的杀虫防病工程菌 , 如 高效 Bt 和荧光假单胞菌的组合基因工程菌剂 , 其中 WG001 已于 2000 年通过安全性审批 , 允许生产和 应用 。而抗生素的研究开发又进入一个新高潮 , 一 些新的抗菌素得到开发 , 而且杀虫素(阿维菌素)的 研究开发得到迅速发展 。 我国在原生动物生物农药 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 开发出了蝗虫微孢子虫 , 在 防治蝗灾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 总体水平处于世界 先进水平 。 绿僵菌杀蝗剂的研究技术已获得了国家 发改委的真菌杀虫剂产业化项目支持 , 将成为我国 绿僵菌杀虫剂的产业化中心[ 3] 。 国内已研究出真菌 杀虫剂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新工艺―气相双动态固态 发酵新技术 , 从根本上解决了常规开放式发酵易染 菌 、发酵参数难以控制 , 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弊病 ;新工 艺使染菌率降低到 0 .1 %以下 , 发酵水平比常规固态 发酵提高 1 ~ 2 倍 , 产品生产成本降低 50 %以上 。同 期 , 我国的植物源农药也得到迅速发展 , 国内已成功 开发了众多植物源农药 , 其中相当一部分进行了工业 化生产 , 其中除虫菊是国内生产技术最完备的植物杀 虫剂品种 , 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 000 hm2 , 产量达到 5 000 t , 约占国际市场的 1/4 。生物化学农药以昆虫 生长调节剂(IGR)产品为主 , 国内 有关科研单位和 企业相继引进 、研制开发了一些新品种的生化农药 。
白 V IP 亦引起了广泛注意 , 有的 Vi p 基因对一些重 要农业害虫更显特异性 , 因而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 潜力 。 为了进一步提高 Bt 的杀虫效果 , 如延长持效 期 、扩大杀虫谱等 , 可以通过杀虫基因的修饰 、改造 、 转移等基因工程手段构建新型的工程菌 。 国际上 , 已有 Conder 、M VP 等 10 余种 Bt 工程菌制剂 投入 了商业应用 。我国也开发出多种高效 Bt 和荧光假 单胞 菌的 组 合 基因 工 程 菌剂 , 其中 WG001 已 于 2000 年通过安全性审批 , 允许生产和应用[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