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前景

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前景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进入到种植与养殖高效化的新阶段。
然而,农作物病虫危害严重以及防治成本增高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农民朋友们。
这时候,生物防治应运而生。
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不但安全环保而且高效经济,因此逐渐被广大农民朋友所认可并投入实际生产中。
一、生物防治优势与特点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利用天然生物地位、天敌、菌制品或病毒等生物手段,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生物防治的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点:1.生态环保:生物防治是一种天然的防治手段,不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保持了农业生态平衡;2.非毒害性:生物防治不会含有危险物质和有害化合物,对农产品的有害物质影响很小,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3.安全可靠:生物防治采用的是天敌、病毒等天然生物物质,可以针对农作物的病虫害有针对性的实施防治;4.经济实惠:生物防治成本不高,处理效果较好,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农业生产方式;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天然、环保、非毒害性、安全可靠且经济实惠的防治方法,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
因此,生物防治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在,生物防治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广泛。
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几个应用场合:1.稻田生物防治:在稻田中应用天敌、捕食生物、病毒等防治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稻田里的刺螟等病虫害的数量,提高米的收成率和质量水平。
2.果园生物防治:果树上常常有像蚜虫、白粉虱等“瘤虫”,引起果实减产,影响果树的生长。
通过喷洒生物制剂,卵育酵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可以有效降低虫害数量。
3.生态花卉外挂盒害生物防治:为了保存生态花卉外挂盒,需进行病害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就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方法,可以保持花卉的生态特性。
4.农业种子生物防治:在农业种子中添加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可以降低农作物中病菌和病毒的数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及其展望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界范围内农药防治农业病、虫、草害挽回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3,我国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农药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使用农药制剂100 万t 左右,防治面积达3 亿hm2 次以上,植物保护工作为农业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截止2007 年底,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共有1800 多家,其中农药制剂生产企业有1334 家,生产制剂产品年产量约160 万吨,在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的同时,还有部分出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农药生产国,年产值近200亿元,我国正由农药生产大国向农药生产强国迈进。
1 我国农药生产现状目前,我国已有农药生产剂型五十余种,生产制剂近千种。
在从原药到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许多环保不达标的因素就产生在其中。
例如:乳油具有制造简单,计量容易,活性组分在靶标作物上分布比较均匀,生物活性比较高等优点,但它致命的缺点是在配制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甲苯等,其毒性大、易燃、贮运不安全和对植物容易产生药害,对环境污染严重。
可湿性粉剂通过对水喷雾将活性有效成分喷施到靶标作物上,施用简单,活性组分在靶标作物上分散均匀是可湿性粉剂的突出优点,但可湿性粉剂存在着准确计量困难,生产、施用过程中粉尘飘扬,对生产和使用者的身体毒害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在当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以及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许多国家对农药安全性制定出的相关法规也越来越严格,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及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农药工作者们在加强农药新品种研究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农药剂型的研究。
为达到节约二甲苯、甲苯等芳烃资源,改善制剂的生产和使用环境,降低毒性、减轻制剂对作物的药害和有毒物质在作物中的残留,提高制剂在贮运中和使用中的安全性,减轻对土壤、地下水等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内就已开始研发农药水基化剂型,但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水基化技术研究几乎没有进展。
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农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
农业上游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中游为农药制剂,下游应用于种子和农产品。
在农药产业链中,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制剂的登记与销售渠道主导市场,国内企业主要为其做原药加工,并通过与跨国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成规模化企业,旨在能为其持续供应新产品。
因此,农药产业链的主要盈利环节集中在制剂及农资服务,超过整体盈利分配6成,其次是原药,配套中间体的原药企业通常利润比较可观。
我国农药发展起步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农药自给率不断提高对农药行业投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药产量及市场销售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农药生产国,由于发达国家农药企业受环保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农药生产基地一直向外转移,而我国农药企业在劳动力成本及原料配套等方面有很强的综合优势,从而成为主要产能转移承接者。
近几年,我国农药出口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目前我国成为世界农药主要出口国。
从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我国不断的对农药产品结构的调整,高残留、高度农药产量占比70%以上降至2%以下。
对于农药发展趋势,高效、安全、绿色、环境友好产品逐渐成为主流。
农药剂型正向无尘化及控释、缓释及水基化等高效、安全方向发展,省力、省工产品备受青睐。
此外生物农药植物生产调节剂、水果保鲜剂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新制剂发展加快。
农药不仅进行农业方面的病虫害防治,同时还可以预防、控制仓储以及加工场所的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
农药按原料药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化学农药来源于化学合成,生物农药的来源是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药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跃居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可生产300余种原药、千余种制剂,化学农药元原药产量由1983年的33万吨上升至近年来最高值的约378万吨(折有效成分100%,下同)。
啶酰菌胺 产能

啶酰菌胺产能
摘要:
1.啶酰菌胺的概述
2.啶酰菌胺的产能现状
3.啶酰菌胺的产能提升措施
4.啶酰菌胺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一、啶酰菌胺的概述
啶酰菌胺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于防治各类病虫害具有显著效果。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生物农药市场需求逐年上升,啶酰菌胺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二、啶酰菌胺的产能现状
近年来,我国啶酰菌胺产能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啶酰菌胺生产国。
然而,在产能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空间压缩。
三、啶酰菌胺的产能提升措施
为提高啶酰菌胺产能利用率,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出口比例,缓解国内市场过剩压力。
3.产业协同: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降低生产成
本。
4.政策支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加大补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四、啶酰菌胺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生物农药市场前景广阔。
啶酰菌胺作为环保型农药的代表,未来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4年啶酰菌胺市场发展现状

啶酰菌胺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啶酰菌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属于酰胺类杀菌剂。
它具有出色的杀菌效果、广泛的作用范围以及长效性等特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啶酰菌胺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市场规模目前,啶酰菌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度提高,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啶酰菌胺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啶酰菌胺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市场需求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农作物保护需求的提升也带动了对啶酰菌胺的需求增加。
啶酰菌胺在农作物的种植、温室种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控制病菌的生长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啶酰菌胺的广谱性杀菌特性,它可以被用于防治多种病害,满足不同作物的农业需求。
市场竞争目前,啶酰菌胺市场竞争激烈,并存在着一些主要的竞争对手。
这些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农化公司、生物农药企业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等。
不同竞争对手在产品研发、推广和市场份额方面展开竞争,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发展趋势随着农业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啶酰菌胺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生物农药的发展:伴随农业生产模式的变革,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替代品,将可能对啶酰菌胺市场产生竞争压力。
2.市场细分化:随着不同作物的需求差异和环境要求的不同,啶酰菌胺市场将逐渐走向细分化。
3.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趋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对环保型、低毒无残留的农药需求将逐渐增加。
4.智能农业的推动:智能农业技术的发展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对啶酰菌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结论综上所述,啶酰菌胺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生产模式的变革,啶酰菌胺市场有望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然而,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要求的提高等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农药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最近10年,我国农药工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包括农药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料中间体、科研开发在内的工业体系,已成为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支农化学品德业。
世纪之交,我国农药工业的进展现状如何?特殊是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际,我国农药工业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日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律就以上问题做特地介绍。
农药工业的现状与特点1.生产力量与产量快速增长按1997年统计,我国农药生产力量已达75.7万吨/年(按100%有效成分计,下同),是1986年的3.2倍。
其中杀虫剂54.7万吨/年,占总生产力量的72.3%;杀菌剂8.24万吨/年,占10.9%;除草剂11.4万吨/年,占15.1%。
1997年,我国各种制剂总加工力量约130万吨/年,农药产量39.5万吨,是1986年的3.8倍,居世界其次位。
1997年按化工年报县以上企业统计,农药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96.5亿元(1990年不变价),是1994年(同口径对比)的2倍,全行业独立核算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69.1亿元,是1994年(同口径对比)的2.1倍。
2.不断开发投产高效新品种,调整农药品种结构1983年国家停止生产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品种,此后集中力气相继开发投产了一批高新品种,乐观调整农药产品结构,使各类农药品种基本配套,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整剂,其中也投产了一批生物农药产品。
从1991年开头,高效低残留品种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6%以上。
1997年生产农药原药品种187个,是1986年的2.5倍。
上海农药所研制开发的生物农药井冈霉素,其质量及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工业化生产标志着我国生物农药已进入新的进展阶段。
1997年我国生物农药产量达到5.046万吨(实物);180多种原药,加工成各类制剂800多个,各种品牌商品3000多个。
原药与制剂品种的比例从1986年的1∶2左右提高到1997年的1∶4~1∶5。
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2 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
2 国 际上 生 物 农 药 的 发 展 现 状 目前 全世 界投 入生 物 . 1 农 药 的资 金 只有 3 亿 美 元 ,而 化 学 农药 的总投 资 平 均 每 . 8
化学农药 , 空气、 水源 、 土壤和农作物都受到了污染。 全世界 每年约有 2 0 0 万人因使用化学农药而中毒 ,其 中大约有 4
生物 农 药 只 占地 区农 药 市场 销 售额 的 2%~ 3%。亚洲 和 拉
美 的生物 农药 生 产能 力也很 弱 。 但是 , 于世 界各 国消 费者 鉴 对无 害农 产 品 的需 求 日益增 强 ,生物 农 药 的发 展具 有 广 阔 的天地 。据 专家 预 测 , 20 年 拉 美 的生物 农 药 产值 将达 到 08 1 美元 , 占世 界 生 物 农 药 总 产值 的 1 , 亿 可 / 中美 洲 的 生 物 9 农药 产值也 将增 加 1 %。 界 上生 物农 药 使用 最多 的 国家 0 世
螨、 不育昆虫 、 微生 物、 性信息素 、 抗生素等。英国作物保护
委员 会根 据来 源把生 物 农 药分 天然 产 物 、信息 素 、 体 系 活 统 、 食 昆虫 和 寄生 昆虫 、 因 , 仍没 有 给 出 生物 农 药 的 捕 基 但 具体 定 义 ,且 基 因作 为农 药 的概念 也 暂时 难 以被公 众 所接 受。 目前 生物农 药 的概 念 已得到 扩展 , 用 于防治 病虫 草等 指
中图分 类号
¥8 4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0 1— 6 120 )6 4 2— 1 57 6 1(0 6 1—0 4 0
化学农药是人类研制 出来的用来消灭病虫害的有效药 物 。人类利用化学农药以来 , 农作物增产了, 预防和控制 了
微生物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与发展

微生物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化学农药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风险,微生物农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农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微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作为活性成分的农药,具有广谱性、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对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土壤改良和农产品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微生物农药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微生物农药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和生物杀线虫剂等。
生物杀菌剂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抗生素或抗菌物质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达到预防和治疗病害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杀菌剂包括拮抗菌、阿维菌素、链霉菌素等。
生物杀虫剂则是利用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或分泌的毒素对昆虫进行致命攻击。
例如,苏云金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杀虫剂,对多种害虫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而生物杀线虫剂则是利用昆虫杀线虫在寄主体内产生的杀虫作用,对地下害虫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微生物农药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微生物农药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微生物菌肥和微生物菌肥剂的使用上。
微生物菌肥是由具有固氮、溶磷和产生有机物质等功能的微生物(如蓝藻菌、根瘤菌等)培养而成的农业生物肥料。
它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并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此外,微生物菌肥剂的应用也能够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的抗逆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三、微生物农药在农产品质量提升中的应用微生物农药在农产品质量提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种植和储存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侵害,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和损失。
通过使用微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产品的病害侵染,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减少损耗,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微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毒害作用,不会残留于农产品中,符合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需求。
总之,微生物农药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农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 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满足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中
病虫害防治的需要, 缓解农药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已成为我国科技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农药)(现状)(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是具有农药特性的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和转基因产物。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性,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源广泛等优点。因此,高效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1 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 1. 1 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拥有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1]。近10年来,我国在生物农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方面已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棉铃虫NPV、杀虫真菌剂等技术产品已经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外同类先进水平,不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而且走出国门,进入亚洲和欧美市场。 1. 2 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新品种不断涌现,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应用面积持续扩大。然而,在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生物农药的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我国生物农药发展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仿制国外产品多,原创性拳头产品少;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重学术水平,轻技术创新;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及应用推广难度大;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意识等 [ 2] 。由于目前我国生物农药品种有50余种,其发展历史长短各异,研究深度也不一致,各个产品面临的技术瓶颈也不尽相同。 2 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2. 1 主要发展趋势 国内外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是以基因重组为核心的战略高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关键技术创新显著加快,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生物农药研究开发中去,转基因生物农药新品种不断涌现;二是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向更安全和环保的方向发展,这是新型生物农药比起传统化学农药更具优势的方面;三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物农药产业已成为涉农工业最具前景的发展领域。 2 . 2 研究进展 2.2. 1 细菌、真菌、病毒类杀虫剂 苏云金芽孢杆菌(Bt)制剂是目前国内外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Bt杀虫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不同类型的杀虫晶体蛋白(ICPs) [3 ] 。Bt产生的伴孢晶体 ,可以杀死 150多种鳞翅目昆虫而对人畜无害, 它具有多个亚种和多种血清型,难于产生抗性。近年来,国内外专家致力于 Bt的高效剂型增效因子、发酵工艺、广谱毒性重组Bt以及转基因植物的研究 ,取得了较大成果[ 4 ] 。昆虫真菌可在自然界中再次侵染,引起害虫种群的流行病,对害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真菌是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体壁接触侵染昆虫的病原微生物[5] ,对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独特的作用。我国在昆虫病毒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从188种昆虫中分离到220多株病毒, 其中110株为我国首次分离得到[6] 。目前有 20多个国家的 30多种病毒杀虫剂进行登记、注册 、生产应用,我国已有 20多种进入大田试验 。 2. 2. 2 农用抗生素 农用抗生素主要指用于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可分为抗菌素、杀虫素和杀草素。抗菌素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它能有选择性地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或杀灭它种微生物。我国农用抗菌素的研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90年代以来, 我国陆续研制出了中生菌素、武夷霉素、宁南霉素、华光霉素、嘧肽霉素等。最近又开发了杀枯肽、磷氮霉素、波拉霉素、白肽霉素、金核霉素、瑞拉菌素等抗菌素,部分品种已进入中试阶段[ 7~ 9] 。再说杀虫素,我国研究的杀蚜素和韶关毒素,用于防治锈壁虱、棉蚜、叶螨,此外还有浏阳霉素、日光霉素、南昌霉素等用于防治果树、温室害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最后说杀草素,日本明治制果开发的双丙氨磷,用于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已商品化;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研制的Conmexistin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效。近年开发的 Antibiotis-SF2494, Antibiotis一6241B也具有良好除草活性。此外硫代乳酸霉素、浅蓝菌素、丁香霉索、Aheichin、Tentoxin等也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2. 2. 3 微生物蛋白质农药 过敏性蛋白是一类能激活、诱导植物保卫反应和产生系统抗性的新型蛋白,最早发现于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的侵染机理研究。由于这类蛋白具有作用机制独特、防病和促进植物生长效果显著和环境友好的突出优点,现已迅速开发成为一类新型 “绿色农药”并进入了国际市场。我国在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条斑病菌等多种细菌的研究中发现,Harpin 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其基因结构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就为这类激活蛋白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和生防制剂的后续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0 ] 。有关激发植物免疫抗病和促生增产作用的蛋白激活剂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已成功分离和获得了多个植物激活蛋白基因工程菌株。通过激发植物防御免疫反应,提高植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同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田间试验表明,激活蛋白农药 1 000 倍液对多种植物病害防效可达70 %和增产10%以上,2004 年该成果已通过了农业部成果鉴定,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与国际同类产品比较,激活蛋白发酵周期长,产率低[ 11 ] 。 2 .2. 4 生物化学及新型激发子类农药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发现来源于真菌及植物细胞壁的甲壳素、寡糖、糖蛋白、多肽和脂肪酸类物质能开启植物中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作为一类全新的生物激发子(含寡糖 、糖蛋白、多肽和脂肪酸等类物质)生物化学农药的研发、生产及应用:小分子蛋白和有机脂肪酸(透明质酸)对昆虫生化(消化)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导致昆虫死亡,还具有兼抗线虫、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12 ] 。我国科研工作者以来源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原料,通过糖生物学及寡糖工程技术,已研制开发了用于防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的病毒病和真菌病的系列寡聚糖生防农药产品。从1998 -2003年在全国18个省、市对寡聚糖生物农药在烟草等25种作物、18 种病害进行了全面的田间药效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寡聚糖生物农药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病害。同时可调节植物 生长 ,明显提高产量 10%~ 30%。
参考文献 [ 1] 邓洪渊,孙雪文,谭红.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5, 27( 1):76-80. [2] 杨 宁, 段玉玺, 陈立杰.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途径[ J] .植物保护, 2006, 32( 4):1-4. [ 3 ] 杨 谦.植物病原菌抗药性[ M] .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3. [ 4 ] 陈云鹏, 陈火英.Bt毒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植物中的作用[ J].生物学通报, 2000, 35( 5):15-17. [ 5 ] INGLISGD, GOETTELMS, BUTTTM, etal.Useofhyphomycetousfungiformanaginginsetpests[A] .In:Butt,T.M., et al.(ed.)FungiasBiocontrolAgents-Progress, ProblemsandPotential[ C] .CABIpublishing, Oxon, UK.2001:23-70. [ 6 ]李 勇,杨慧敏, 李铭刚,等.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J].贵州农业科学, 2003, 31( 2):62-63. [ 7 ] 朱昌雄, 陈守文,刘 放, 等.我国发酵微生物农药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J].生物加工过程, 2003, 1( 1):37-41. [ 8 ] 朱昌雄, 蒋细良.我国农用杀菌抗生素的研究开发现状和产业化展望[ A] .微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 C] .北京:科学出版 社, 2000:193-198. [ 9 ] 余凤玉, 李振华,曾会才.抗真菌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J].热带农业科学, 2005, 25( 1):60-65. [ 10] 邱德文, 杨秀芬, 刘 峥, 等.植物激活蛋白对烟草抗病促生和品 质的影响[ J] .中国烟草学报, 2005, 11( 6):33-36. [ 11] 邱德文, 杨秀芬.蛋白质农药研究与产业化进展[ J] .中国农业 科技导报, 2006, 8( 6):1-4. [ 12] VEIT S, WORLE J M , NURN BERGER T , et al .A novel protein elicitor (PaNie )from Pythium aphanidermatum in- duces multiple defense responses in carrot, Arabidopsis and to- bacco[ J] .Plant Physiol , 2001, 127:83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