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研究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微生物作为一种微小但功能强大的生物群体,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含有有益微生物的肥料,这些微生物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分解土壤中的磷钾等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例如,根瘤菌能够与豆科植物共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化合物,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

此外,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2、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

一些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木霉菌等能够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还有些昆虫病原微生物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可以直接感染和杀死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产品的残留。

3、土壤改良微生物在土壤中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一些微生物还能够降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和污染物,修复受损的土壤生态系统。

例如,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增加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4、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中,微生物也有重要的应用。

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例如,乳酸菌和芽孢杆菌能够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二、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优势1、环保可持续相比传统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微生物制剂通常对环境更加友好,不会造成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农产品品质微生物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化学物质的残留,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成本效益虽然微生物制剂的初始投资可能较高,但从长期来看,它们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病虫害损失,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现状及应用作者:高成华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5年第06期苏云金杆菌又称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

苏云金杆菌的发现,为人们利用微生物消灭植物病虫害提供了美好的前景。

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而害虫种群的抗药性也日益提高,因此生物杀虫剂因为其“绿色环保”的特点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在,人们已经用发酵罐大规模地生产苏云金杆菌并制成粉剂或可湿剂、液剂,应用于农业,对100多种害虫有不同的致病和毒杀作用。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生物杀虫剂。

本文简要介绍作为生物杀虫剂的Bt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

研究历史[1]1901年,日本学者石渡繁胤(Ishiwata Shigetane)从虫尸体液中分离出苏云金杆菌猝倒变种(Bacillus.thuringiensis var.sott)成为苏云金杆菌研究的起点[2]。

1911年,Berliner发现一杆菌,并详细描述了该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定名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指明苏云金杆菌含伴孢晶体(Paraspora crystl)[3]。

1938年,苏云金杆菌商品化,用于防治地中海粉螟。

20世纪50年代许多国家进行了商业性生产。

1953年,Hannay第一次发现苏云金杆菌的杀虫活性与伴孢晶体有关,并和Fitz-James于1955年证实,伴孢晶体是一种蛋白质。

1981年,Schnept和Whiteley首次将HD21菌株伴孢晶体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中,并得到表达。

20世纪60年代用血清学技术进行Bt的鉴定和分类。

自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云金芽孢杆菌被广泛使用,至今已有60多年[4]。

由于其推广力度以及人们的农药使用意识的传统观念限制,目前生物农药仅占全部农药市场份额很少一部分,从此可看出,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任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真菌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及产业化现状

真菌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及产业化现状

ECOLOGY区域治理真菌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及产业化现状*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龚银盈,邓百承,杜馨摘要:微生物杀虫剂是农林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真菌杀虫剂具有广谱、安全、可持续等特点,在农林害虫防治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论述了微生物防治领域的发展状况,介绍了目前市场上较为主流的微生物杀虫剂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昆虫病原真菌;害虫防治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7-0160-0001病虫害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不仅污染环境也使害虫抗性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

研制开发绿色高效低毒的新型杀虫剂是害虫防治重要急迫的研究任务。

微生物杀虫剂因其高效、绿色、可持续等特点,在农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

一、微生物杀虫剂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细菌、真菌和病毒三大类微生物得到商业化生产。

国内登记在册的微生物杀虫剂包括细菌类323个, 病毒类74个, 真菌类44个[1]。

其中,苏云金杆菌产品登记有200多个,占到生物杀虫剂的95%以上,防治对象主要包括鳞翅目昆虫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和鞘翅目昆虫甲虫等。

然而目前已有害虫对Bt产品已产生耐药性的报道,同时,研究发现Bt杀虫谱也越来越宽广,打破了其对鳞翅目昆虫有毒,而对哺乳动物和非靶标生物无毒的认知,安全性受到挑战。

昆虫病毒作用对象大多为鳞翅目类昆虫,包括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昆虫病毒杀虫剂环保无毒,但存在杀虫谱窄,对强紫外光、环境pH值、温度等因素敏感的问题。

二、真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因其感染昆虫谱广、无耐药性、持续效果好等特点,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关注。

但对比于其他微生物杀虫剂,由于真菌杀虫剂在菌株选育、工业生产过程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真菌杀虫剂中完成登记注册的主要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厚孢轮枝菌(vert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拟青霉(Paecilomyces)、汤普森多毛菌(Hirsutella thompasonii Fisher)、蜡蚧轮枝菌(verticillum lecanii )等[2],防治对象为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直翅目等昆虫。

微生物学研究在生命科学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微生物学研究在生命科学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微生物学研究在生命科学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微生物学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型生物体。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人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还展示出微生物学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一、微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微生物在农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微生物能够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消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免疫系统,抑制植物病原体的侵入。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利用微生物来代替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而言,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实现生物农药的可持续发展。

二、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着大量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通过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代谢过程、营养吸收等方面,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微生物组学的研究,了解不同种类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依据;二是利用微生物的天然产物或基因工程方法,开发新型抗生素和疫苗,以对抗多药耐药菌株的威胁。

三、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有机物质、生物固氮、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等方式,净化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利用微生物来处理废水、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环境治理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未来趋势微生物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特别是在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行业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农药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市场规模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2. 技术进步提升农药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药的种类和效果也在不断改进。

新型农药的开发使得农药对害虫和杂草的杀灭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 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许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和监管,追求更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同时,无农药农业的发展也在迅速推进。

二、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1. 绿色农药的广泛应用: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友好、无毒副作用的农药,其主要成分是天然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趋势日益明显。

绿色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的追求。

2. 制约农药行业发展的挑战:农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害虫和病原体的抗药性问题。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一些害虫和病原体对农药产生了抵抗力,降低了农药的效果。

其次,农药使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人们对农药残留和生态破坏的担忧日益增加,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生物农药的发展潜力: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等生物因子进行虫害、病害防治的农药。

相对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生物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近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广泛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农药行业的新热点。

尤其是生物制剂,如生物菌剂、生物杀虫剂、生物除草剂等,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种植作物种类多样,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常常受到多种病虫草害的危害。

化学农药因其适用范围广、作用效果迅速、使用方便等被广泛用于防治各类病虫草害,但使用化学农药也容易造成人畜中毒、杀害有益生物等,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使得部分害虫、致病菌和杂草的抗药性增强,导致防治难度加大。

相比于化学农药,以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农药对生物和环境更加友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农药迅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登记产品为45172个,其中生物农药产品2159个 (未包括农用抗生素和天敌),占全部农药总数的4.78%,占比非常低。

在生物农药中,微生物农药是研究热点之一。

在《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规定,微生物农药是指以天然的或经基因修饰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的农药,按用途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该类农药具有有效成分来源广泛、选择性强、对人畜毒性低等优点。

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已登记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42个,到2022年12月31日,已达56种,可见微生物农药呈逐年增长趋势。

我国的微生物农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阶段,生防微生物不断增多,各种新型微生物农药也不断涌现。

已有研究对微生物农药常见剂型种类及特点、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和使用技术相关标准、助剂研发、管理现状、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尚缺乏典型微生物农药在防治重大病虫害方面应用情况的综述报道。

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几年一些原创的、新型的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在生防菌株筛选、产品创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农药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旨在为行业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参考。

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农药替代品,在绿色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调节剂等天然成分制备的农药,具有较低的毒性和环境风险。

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生物农药可以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杂草,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产品残留物的风险。

同时,生物农药也可以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和营养品质。

在应用方面,生物农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施用,如喷雾、覆膜、浸种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生产环境。

一些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昆虫调节剂等。

例如,利用病毒制剂可以有效控制某些昆虫害虫,而利用真菌制剂可以对抗一些植物病原真菌。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提取物制备的生物农药来控制杂草。

然而,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发展对策。

首先,目前市场上的生物农药种类较少,品种不够丰富,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和投入。

其次,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和施药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农民需加强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和培训,提高其正确使用生物农药的能力。

为了推动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发投入,并建立配套的生产和推广体系。

同时,加强对生物农药的监管和标准制定,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此外,还应加强与农民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帮助农民正确使用和管理生物农药,推动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物农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和杂草,并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其发展。

生物农药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农药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农药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生物农药是指从天然来源中提取、合成或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农药产品。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古人通过运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资源来防治作物病虫害。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生物农药作为替代化学农药的新型产品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已有多种生物农药产品在市场上广泛应用。

二、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1. 环保安全:生物农药主要由天然材料制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畜无毒害作用,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

2. 高效低残留:生物农药对害虫、病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且残留时间短,不易产生抗药性,可有效延缓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

3. 生态友好:生物农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易于降解,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土壤、水源污染。

4. 抑制病虫害复发:生物农药可促进土壤健康、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复发。

5. 适用范围广泛:生物农药适用于蔬菜、水果、粮食等各种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对各种害虫、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效果。

三、生物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生物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逐渐增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我国生物农药市场上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等,生产企业数量庞大。

然而,由于生物农药研发技术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使用方法不够规范等因素,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尚不普及。

此外,一些生物农药产品效果不稳定、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四、推广生物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建议1. 加强研发力量:应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技术水平,推动生物农药产品的创新与优化。

2. 增加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农场,引导农业生产者进行生物农药的试验种植,通过示范效应促进生物农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完善政策支持:加大对生物农药研发、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鼓励企业开展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

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1.1.1对土壤的影响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

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

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

病原体能在环境中形成流行病,可防止害虫的再次爆发,有可能长期控制病虫害。

(2)对人畜安全无毒,无化学毒性成分残留,易分解,不污染生态环境。

(3)特异性强,选择性高。

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无害,能保持生态平衡。

病虫难以产生抗药性。

(4)微生物繁殖快,生长迅速,易变异,可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不断改进性能和提高品质,易于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5)培植微生物农药,生产原料来源广,许多农副产品,甚至工业废水都可以作为生产原料,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微生物农药及其分类2.1微生物杀虫剂2.1.1细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是利用对某些昆虫有致病或致死作用的杀虫细菌,及其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制成,用于防治和杀死目标害虫的生物杀虫制剂。

其作用机制是胃毒作用。

昆虫摄入病原细菌制剂后,通过肠细胞吸收,进入体腔和血液,使之得败血症导致全身中毒死亡。

目前,研究应用的品种有苏云金杆菌、青虫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杆状细菌,其作用机理是依靠其所含有的伴孢晶体、外毒素及卵磷脂等致病物质引起昆虫肠道等病症而使昆虫致死。

它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开发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各变种对150余种昆虫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和毒杀作用,广泛用于防治农业、林业、贮藏物害虫以及医学昆虫,特别应用于防治农作物叶上那些取食量大、消化液呈碱性的害虫效果好。

2.1.2真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以分生孢子附着于昆虫的皮肤,分生孢子吸水后萌发而长出芽管或形成附着孢,侵入昆虫体内,菌丝体在虫体内不断繁殖,造成病理变化和物理损害,最后导致昆虫死亡。

真菌杀虫剂具有某些化学杀虫剂的触杀性能,并具有防治范围广、残效长、扩散力强等特点;此外,真菌可在自然界中再次侵染,引起害虫种群的流行病,对害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

缺点在于起效缓慢,侵染过程较长,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

目前,研究利用的主要种类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座壳孢菌和轮枝菌。

白僵菌是用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剂,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两种。

分生孢子接触害虫虫体后生出芽管,大量繁殖,并分泌白僵毒素,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害虫新陈代谢紊乱致死。

死虫因体内水分很快被菌丝吸尽而干硬,体表长出白色的菌丝层,同时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其他害虫。

白僵菌尤其是球孢白僵菌杀虫谱较广,对多种农林害虫具有致死作用,大面积用于防治松毛虫、玉米螟和水稻叶蝉等害虫。

2.1.3病毒杀虫剂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成份是核酸和蛋白质。

病毒侵人昆虫后,核酸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病毒颗粒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粒子,促使宿主细胞破裂,导致昆虫死亡。

病毒杀虫剂宿主特异性强,能在害虫群内传播,形成流行病。

也能潜伏于虫卵,传播给后代,持效作用长;缺点是施用效果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宿主范围窄。

其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核形多角体病毒(NPV),质形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体病毒(GV)。

昆虫杆状病毒是一类重要的、较早应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

我国第一个商品化生产的病毒杀虫剂就是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其粉剂和乳悬剂都已推广应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2.2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杀菌剂是一类控制植物病原菌的制剂,主要有农用抗生素、细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和病毒杀菌剂等类型。

微生物杀菌剂主要抑制病原菌能量产生、干扰生物合成和破坏细胞结构。

内吸性强、毒性低,有的兼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2.2.1细菌杀菌剂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众多,在植物的根际和地上各部分都大量存在。

具有抗逆能力强、繁殖速度快、营养要求简单、易在植物表面定殖的特点。

细菌大都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植病生防上具有无限的潜力。

2.2.2真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是木霉和粘帚霉。

木霉菌可以产生多种抗生素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

2.2.3.杀菌农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低浓度时可抑制或杀灭作物的病、虫、草害或调节作物生长发育。

杀菌农用抗生素绝大多数为放线菌所产生,一般为化学结构复杂的非单一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和选择性。

井冈霉素、农抗120、春日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公主岭霉素、中生菌素、武夷菌素、科生霉素等农用抗生素品种相继研制和利用。

多抗霉素是肽嘧啶核苷酸类杀菌农用抗生素,是含有有A ~ N 14种不同同系物的混合物,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但对细菌和酵母菌无效。

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性,并能刺激作物生长,对果树多种真菌病害有效,常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斑病、草莓灰霉病等。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干扰抑制病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使病原菌的芽管和菌丝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不能正常发育,最终导致死亡。

还具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的作用。

2.3微生物除草剂目前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 1 )利用活体微生物直接作为除草剂,即活体微生物除草剂;( 2 )利用微生物所生产的对植物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作为除草剂使用,即农用抗生素除草剂。

2.3.1活体微生物除草剂活体微生物除草剂是由杂草病原菌的繁殖体和适宜的助剂组成的微生物制剂。

其作用方式是孢子、菌丝等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进入寄主组织、产生毒素,使杂草发病并逐步蔓延,影响杂草植株正常的生理状况,导致杂草死亡,从而控制杂草的种群数量。

2.3.2农用抗生素除草剂除草农用抗生素是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某些杂草的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加工成可以直接使用的形态。

其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于活体微生物除草剂,其主要作用于植物体内敏感的分子靶标,但这些靶标很少与化学合成除草剂存在共同的分子靶标部位。

双丙氨磷能产生既抗细菌、又抗真菌的抗生素,并且有强烈的杀草活性,能防除1年生和多年生的农田杂草,是一种速效和持效兼而有之的除草剂。

3.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3.1发展速度缓慢,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虽然筛选出的农抗品种很多,但大多只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或小生境范围内使用的水平,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推广应用的很少,研究开发滞后于生产应用。

3.2产品质量不稳定微生物农药多半是使用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制剂,对环境因素敏感,制剂化较困难,贮存稳定性差,难以大批量生产,质量不稳定。

3.3防治效果缓慢微生物农药防治效果缓慢,专一性强,杀虫、杀菌范围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生物农药的发展。

3.4开发力度小,价格高对微生物农药的投资少,新产品开发少,品种不齐全。

产量小,价格高。

4.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污染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业发展。

微生物农药是21世纪农药工业的新产业,是植物保护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和降低农产品有毒物质的残留量提供保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研究与发展,将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外销市场,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这些均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开发和使用微生物农药是农药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和人类健康安全的需要,在未来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将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

虽然微生物农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方法的完善,微生物农药最终有望取代传统农药。

参考文献[1]袁兵兵,张海青,陈静.微生物农药研究进展.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10,24(1):45-49[2]孙怀山.微生物农药在我国开发应用综述.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24-125[3]王忠和,王洪强,于树增.果树上常用的活体微生物农药.西北园艺,2009(12):41-42[4]段永兰,侯金丽,邢文会.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展望.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35-4138[5]张超,王玉霞.微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西南园艺,2003,31(4):58-59[6]杨丽荣,全鑫,刘玉霞,等.农用微生物杀菌剂研究进展.河南农业科学,2009(9):131-134[7]王忠和,杨鲁光.果树上常用的杀菌农用抗生素.西北园艺,2009(10):33-34[8]许丽娟,刘冬华,刘红,等.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12(1):9-11[9]魏海燕,蔡磊明,赵玉艳,等.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干旱环境监测,2008,22(4):236-242[10]黄秀梨,辛明秀.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4-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