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其使用量也不断增加。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药使用量较大。
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农药的总使用量长期保持在世界农药使用总量的1/4左右。
根据农药使用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农作物平均使用量达到10万吨以上,其中农化品平均每亩农田使用量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其次,农药使用结构偏向高毒、高效农药。
由于高毒、高效农药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农民普遍偏好使用这类农药。
然而,过度使用高毒、高效农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残超标、土壤和水体污染等。
另外,农药滥用现象比较严重。
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高效,会超标施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残超标的问题。
此外,农药应用方法不正确也是滥用的原因之一、农民对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安全生产意识还比较欠缺,这也是导致农药滥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药绿色化趋势明显。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绿色农药主要是指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低残留、高效的农药产品。
未来,绿色农药将成为主流化的趋势。
其次,农药的创新力度加大。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农药的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
研发更安全、低毒的农药,利用生物技术研发生物农药,开发新型农药剂型等将是未来农药发展的方向。
另外,农药科学化使用得到重视。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因此,加强对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等方面的研究,推行农作物综合治理技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是今后农药使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农药的绿色化、创新化和科学化使用将是我国农药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用于预防、控制和消灭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2024年农药总产量达到641.7万吨,消费量达到455.2万吨,分别占全球总产量和总消费量的30%左右。
这一数据显示了我国农药产业的庞大规模和重要地位。
然而,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农田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物,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其次,农药使用不当还会导致农产品残留超标的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此外,农药的滥用和误用也会导致农田中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增加,降低农药对害虫的防控效果。
在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时,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正逐步朝着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首先,农药的注册审查和监管力度逐渐加强,以确保农药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农药管理法规,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和销售,加大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和处罚力度。
其次,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研发和推广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友好、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无害的农药,其研发和使用成为当前农药行业的重要方向。
生物农药则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等天然杀虫剂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一种环保农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特点。
然后,农药的科学使用和减量化也成为当前农药行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能和意识,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剂量,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总的来说,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是规模庞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方向转变。
通过加强农药的监管和注册审查,推广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以及科学使用农药和减少农药使用量,可以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和环境的健康,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农药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农药是一种可以预防、控制或消除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品。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及食品需求的增长,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
然而,农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食品安全等。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农药行业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同时也有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农药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农药的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限制或禁止使用一些农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农药行业需要加强研发和生产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污染。
其次,有机农药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有机农药是一种符合生态农业要求的低毒、高效的农药。
它具有较低的环境风险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符合当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未来,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有机食品需求的增长,有机农药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此外,生物农药市场也有较大的潜力。
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天然资源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产品。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较低的环境风险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且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未来,生物农药市场将受到更多关注和投资,加速其在农药领域的应用。
另外,技术创新也是农药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目前,许多农药企业正在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
例如,利用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出具有高效、低毒和抗性强的新型农药。
此外,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技术改进农药的使用和施药方式,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最后,国际合作将在农药行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由于农业全球化的趋势,各国之间在农药领域的合作将更为密切。
例如,共享农药研发和生产的技术和资源,加强监管和标准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总之,农药行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药行业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趋势进行调整和创新。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行业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农药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市场规模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2. 技术进步提升农药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药的种类和效果也在不断改进。
新型农药的开发使得农药对害虫和杂草的杀灭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 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许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和监管,追求更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同时,无农药农业的发展也在迅速推进。
二、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1. 绿色农药的广泛应用: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友好、无毒副作用的农药,其主要成分是天然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趋势日益明显。
绿色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的追求。
2. 制约农药行业发展的挑战:农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害虫和病原体的抗药性问题。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一些害虫和病原体对农药产生了抵抗力,降低了农药的效果。
其次,农药使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人们对农药残留和生态破坏的担忧日益增加,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生物农药的发展潜力: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等生物因子进行虫害、病害防治的农药。
相对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生物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近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广泛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农药行业的新热点。
尤其是生物制剂,如生物菌剂、生物杀虫剂、生物除草剂等,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农药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农作物和提高产量而使用的一种化学物质。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率逐年增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在转变。
首先,就农药的使用现状而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和使用国家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农业杀虫剂、农业除草剂和杀菌剂是主要的农药类别。
农药广泛应用于各类作物的防治工作中,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长期食用残留农药超标的农产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其次,农药的使用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影响农田土壤的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农药对益虫和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现有问题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国农药的未来发展趋势逐渐转变。
一方面,我国加强了对农药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农药产品质量监测和农药残留检测,严惩农药生产过程中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国家鼓励农民采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方式来替代或减少农药的使用,以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农药的发展:绿色农药是指具有低毒性、高效性、环境友好性的农药产品,主要包括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农药。
未来,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将得到更大的重视和支持。
绿色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2.生物防治的发展: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利用天敌、寄生生物、微生物等自然的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未来,国家将鼓励和支持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培育和利用自然的生物资源来保护农作物。
3.精准施药的发展:精准施药是指根据病虫害种类、数量和发生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施用方式。
未来,我国将加强对施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施药技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残留。
农药经营和使用现状及市场防范对策

农药经营和使用现状及市场防范对策一、引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已经引发了许多环境和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农药经营和使用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市场防范对策,以期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安全而可持续的农药管理方案。
二、农药经营和使用现状2.1 农药经营现状2.1.1 农药需求持续增长由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病虫害的日益严重,农药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农民和农资经营者对农药的需求量大,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1.2 农药市场竞争激烈农药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农药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价格、品质、效果等都是竞争的关键因素。
2.2 农药使用现状2.2.1 农药使用不规范部分农民对农药的使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规范,包括使用剂量过大、施药时间不当、使用农药过期等问题。
这些不规范的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土壤和水质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2.2.2 农药滥用现象严重为了追求更高的农业产量,一些农民存在农药滥用的现象。
使用过量、使用次数过多,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三、存在的问题3.1 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田土壤、水源等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3.2 农产品安全问题农药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对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和信誉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3.3 农药管理不严格问题在农药经营和使用环节,一些农资经营者和农民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农药管理不严格。
这给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四、市场防范对策4.1 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对农药经营者进行资质认证,严禁非法经营和销售行为。
4.2 推广科学施药技术加强农民的农药安全使用培训,推广科学施药技术,提高农民的施药水平和意识。
生物农药农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生物农药农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生物农药是指通过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等,来控制和防治农业害虫、病害和杂草等的农药。
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合成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无毒性残留、可持续性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当前环保意识增强和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的背景下,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首先,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是迅猛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日益重视,生物农药市场正不断扩大。
据统计,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从2024年的约30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400亿美元,并且预计未来几年的增速将超过传统农药。
以中国为例,生物农药市场也在迅速崛起。
根据中国农药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已达到约7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0%。
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生物农药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较高。
相对于传统农药,生物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往往需要更高的投入,这对生物农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生物农药的效果和持效时间相对较短。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的杀虫、杀菌或除草效果可能较为温和,而且持效时间较短,这对于一些严重的病虫害来说可能不够有效。
此外,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农药标准和规范,导致市场上出现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为了促进生物农药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生物农药科研的支持力度。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生物农药研发的投入,提高其效果和持效时间,降低成本,增加生物农药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加强对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培训。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生物农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应用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完善的生物农药质量标准和监督机制,确保市场上的生物农药安全和质量可靠。
总之,生物农药作为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农药种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阶段,我国农药使用量仍然较高,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药使用量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超过28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3以上。
农药的滥用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其次,农药质量不稳定。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劣质原材料或者采用不规范的生产工艺,导致农药质量不稳定,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隐患。
再次,农药残留问题突出。
由于农药的使用不规范或者滥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比较严重。
这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也给农产品出口带来挑战。
发展趋势:为了解决农药使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农药行业正在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首先,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督,确保农药质量安全。
同时,要建立健全农药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
其次,鼓励农药绿色化发展。
政府应该鼓励推动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绿色农药的推广和示范应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鼓励农民采用生物农药、天敌、诱虫剂等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再次,推动农药减量化使用。
对于一些常用农药,可以采取剂量和施用频次的控制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药滥用和浪费。
最后,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和控制。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农药残留问题的农产品。
同时,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和溯源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总之,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是:加强监管力度,鼓励农药绿色化发展,推动农药减量化使用和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和控制。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我国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的农药,在世界农药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药行业满足了农业生产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对于保证夏粮、秋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自2008年以来,农药工业大力调整结构,努力提高质量,积极拓展服务,在上半年取得了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的好成绩,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
杀虫剂是农药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
但是杀虫剂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不单单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甚至会危及动物及人类的生存。
所以,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就有待研究了,本文就是针对农药中杀虫剂的危害和改进方法,以及未来我国农药中杀虫剂的发展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杀虫剂;危害;改进;发展
前言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十分广泛,农药中的杀虫剂更是屡见不鲜,相关资料表明自十年前起,农药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高毒农药占70%,高毒农药中有机磷农药占70%,到目前为止高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不到3%,多年以来,我国生产的农药中,杀虫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杀虫剂中又是以高毒有机磷杀虫剂为主,其中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氧化乐果5个品种的使用规模最大。
但是杀虫剂带来的危害也是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便给生物农药杀虫剂的兴起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1.农药杀虫剂的分类
在二十世纪,农业的迅速发展,杀虫剂令农业产量大升。
但是,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
我们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
那么农药杀虫剂的分类有哪些呢?
按化学成分来源和发展过程分
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
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钙、亚砷酸、氟化钠等。
有机杀虫剂包括天然的有机杀虫剂、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
1、天然的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机油、柴
油等)。
2、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包括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等。
3、生物杀虫剂包括微生物杀虫剂、生物代谢物杀虫剂和动物源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等。
1.2 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或效应分
(1)、胃毒剂指经昆虫取食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如乙酰甲胺磷等。
(2)、触杀剂指经昆虫体壁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如马拉硫磷等。
(3)、熏蒸剂指施用后,呈气态或气溶胶态的生物活性成分,经昆虫气门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如溴甲烷、磷化氢等。
(4)、内吸剂指由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或由种子吸收后传导到幼苗,并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一定时间而不妨碍植物生长,并且其被吸收传导到各部位的药量,足以使危害该部位的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如乐果等。
(5)、驱避剂能使昆虫忌避而远离药剂所在处,本身并无毒害作用的药剂,如香茅草(对吸果蛾有驱避作用)等。
(6)、不育剂此药剂被昆虫摄入后,能破坏其生殖功能,使害虫失去繁殖能力,如替派、噻替派、喜树碱等。
(7)、拒食剂能使昆虫产生拒食反应的药剂,如印楝素等。
8、昆虫生长调节剂指通过扰乱昆虫正常生长发育,使昆虫个体生活能力降低、死亡或种群灭绝的杀虫剂,如印楝素、川楝素、早熟素、灭幼脲等。
1.3 按照毒理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杀虫剂分
(1)、物理性毒剂如矿物油等。
(2)、原生质毒剂如重金属、砷素剂、氟素剂等。
(3)、呼吸毒剂如磷化氢、硫化氢、鱼藤酮等。
(4)、神经毒剂如氯化烃类、芳香族类及烯族烃类、植物性杀虫剂(如烟碱、除虫菊等)、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此外,作为杀虫剂应用的还有活体微生物农药,这一类主要是指能使害虫致病的真菌、细菌、病毒,经过人工培养,用来防治或消灭害虫。
例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菌体病毒等。
1.4农药杀虫剂按来源分
①无机和矿物杀虫剂。
如砷酸铅、砷酸钙、氟硅酸钠和矿油乳剂等。
这类杀虫剂一般药效较低,对作物易引起药害,而砷剂对人毒性大。
因此自有机合成杀虫剂大量使用以后大部分已被淘汰。
②植物性杀虫剂。
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植物对昆虫具有或多或少的毒力。
广泛应用的有除虫菊、鱼藤和烟草等。
此外有些植物里还含有类似保幼激素、早熟素、蜕皮激素活性物质。
如从喜树的根皮、树皮或果实中分离的喜树碱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强的不育作用。
③有机合成杀虫剂。
如有机氯类的DDT、六六六、硫丹、毒杀芬等,DDT,六六六曾是产量大、应用广的两个农药品种,但因易在生物体中蓄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许多国家禁用或限用;有机磷类的对硫磷、敌百虫、乐果等约400个品种以上,产量居杀虫剂的第一位;氨基甲酸酯类的西维因、呋喃丹等;拟除虫菊酯类的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有机氮类的杀虫脒、杀虫双等。
④昆虫激素类杀虫剂。
如多种保幼激素、性外激素类似物等(见昆虫激素类农药)。
2.农药杀虫剂对人体的危害
杀虫剂是农药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杀虫剂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
按照农药杀虫剂对人类危害不同主要分为:“三致”危害、急性中毒、慢性危害。
一、最为严重的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错误地选择使用杀虫剂可能会导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不可挽回的致命杀害。
这是最为致命的农药杀虫剂危害。
研究显示18种广泛使用的农药杀虫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还有16种显示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在金钱利益面,不法分子生产销售被禁止的农药杀虫剂。
其中二溴氯丙烷可引发男性不育,对动物有致癌、致突变作用。
二、杀虫剂急性中毒
当农药杀虫剂通过口鼻呼吸道大量进入人体内,吸入一定剂量的药剂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农药杀虫剂危害最为明显的,会导致神经麻痹甚至死亡。
三、杀虫剂慢性中毒
慢性中是最为隐蔽的农药杀虫剂危害。
至危害是长期接触食用农药杀虫剂残留的食品造成药性在体内的累积,对人类健康是潜在的威胁。
此慢性杀虫剂危害影响神经系统,
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甚至有可能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导致癌症。
即便是慢性的危害也防范。
当然,杀虫剂都是有毒药成分的,大部分对人类都有害,只是危害的程度不一样而已,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用药,并再好通风,防范杀虫剂对健康的危害。
3.农药杀虫剂的发展趋势
杀虫剂不仅在我国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在国际市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类在使用化学农药杀虫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化学农药带来的各种便利及好处,农药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
有资料显示每年生产的各种化学农药高达200多万吨,其销售额每年高达100亿美元。
但是化学农药杀虫剂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渐渐显示出来了: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水源、空气、土地等都受到了污染,毒素在作物中积累也造成人和动物的中毒等。
在此情况下,无毒害无污染的生物农药杀虫剂便应运而生了。
选择无公害、无污染、选择性高、低成本的生物农药便成为了一种趋势。
我国生物农药主要品种有Bt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转基因植物、病毒类农药、真菌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类农药,大宗产品仍以井岗霉素和Bt为主,从品种、剂型、质量和数量上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在2001年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天然植物源杀虫剂菊酯、年产6000吨“武大绿洲”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真菌生防制剂、复合微生物活菌制剂和年产5000
吨的寡聚糖生物农药5个生物农药项目获得批准。
2002年又批准年产3000吨“安徽奥绿”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年产1万吨宁南霉素、线虫生防制剂和年产3万吨固体发酵Bt 等生物农药项目。
此外我国还研发了新型杀虫微生物制剂:以叶甲类鞘翅目害虫、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为主要防治对象,进行高效广谱Bt制剂的研制和应用研究。
充分利用我国极其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分离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价值的新的抗虫和抗病蛋白基因。
通过杀虫蛋白基因组合,分子进化、不同结构域中氨基酸定点诱变、融合、互换等分子设计手段进一步提高杀虫毒力,扩大杀虫谱。
4.总结
尽管农药杀虫剂的危害不容小觑,但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确实不容忽视,与此同时新型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生物农药杀虫剂的发展前景更是十分广阔,也必将成为杀虫护农的主导产品。
参考文献
[1]杨石先国内外农药发展的趋势【期刊】农药技术报导1959-09-28
[2]殷向东我国农用杀虫剂阶段性发展的关键措施与技术【期刊】农药市场信息2007-12-01
[3]唐韵市场看好病毒杀虫剂和细菌杀虫剂【期刊】农药市场信息2003-05-16
[4]卢南异军突起的杀虫剂——灭幼脲Ⅲ号【期刊】云南林业1987-12-27
[5]郑冬梅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博士】福建农林大学2006-04-01
[6]陈伟国;董瑞华;孙海燕水稻杀虫剂应用趋势及对蚕桑生产安全的影响【期刊】蚕桑通报
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