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期诗歌
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赏析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赏析【作品介绍】《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
此词当属李清照前期作品。
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伤春怀人的怅情怀。
伤春、怀人,相辅相成。
“崔”、“弄”两词琢炼得妙。
“弄”字写出一幅风雨戏云,阴云飘卷的动画面,表现了女主人孜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宋词名句“远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就是出自《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这首词。
【原文】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作者:宋·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注释】①题解:《草堂诗余》(杨金本无题)等题作“春景”。
《乐府雅词》等收为易安词。
《词学筌蹄》等词书误作欧阳修词,明《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等误作周邦彦词,别本又作无名氏词。
此词也误作吴文英词。
②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
带护阑的`窗子。
闲,阑也。
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③沉沉:指闺房幽暗,影子浓重。
五代·孙光宪《河渎神》:“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池。
”④远:远山。
五代·顾《更漏子》:“远参差迷眼。
”远出云,源于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
”《乐府雅词》等作“山”。
⑤薄雾:傍晚,黄昏。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韩《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
行到桥东,林竹疑无路”⑥轻阴:暗淡的轻云。
唐·张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晚自开,青春白日映楼台”。
【赏】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
而春色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
春情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深”字是上片之眼。
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
李清照诗歌及解析5篇经典

李清照诗歌及解析5篇经典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诗歌及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
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
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满庭芳·小阁藏春词牌名:满庭芳|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李清照的诗词《小重山

【导语】《⼩重⼭•春到长门春草青》是宋代⼥词⼈李清照早期在汴京所作的⼀⾸词。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李清照的诗词,欢迎阅读! 《⼩重⼭•春到长门春草青》 宋•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成尘,留晓梦,惊破⼀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好黄昏。
⼆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赏析】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好黄昏”三句,上承“晓梦”⽽转⼊对“黄昏”景象的描绘,侧重表现春⽇黄昏的美好: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影,多么好的黄昏。
上⽚写春草、江梅,下⽚⼀开头便写春花。
作者不从正⾯描写春花的繁盛,只点出“花影”,⼀则是为照应“黄昏”,⼆则为画⾯增添朦胧隐约的美感。
“花影压重门”,着⼀“压”字,委婉地传达出花⼉的繁茂,因为若是花⼉稀疏就不会有重叠的花影,更不会给⼈浓重如“压”来之感。
“疏帘铺淡⽉”,之“铺”字,⽤得亦极其传神。
⾸先,它形象地显⽰了⽉光的朦胧和清淡。
因为此时是黄昏时分,天还没有完全暗下来,⽉亮初升,⽉光⼗分微弱,若有若⽆,如纱⼀般轻薄。
⽉光照在疏帘之上,像是为疏帘铺上⼀层薄纱,极其轻灵柔美。
其次,“铺”字显⽰出⽉光的柔情,它宛如⼀位⼼思缜密的⼥⼦,关照到词⼈的孤独,便亲⼿为词⼈的疏帘装扮,⼗分体贴。
此外,“铺”⼜与“压”在⽤墨的浓淡、轻重、明暗、虚实上相互辉映,使得整个画⾯体现出朦胧和谐之美。
这两句以对偶形式出之,匀齐中富于变化。
“花影压重门”本应对“淡⽉铺疏帘”,但词⼈似乎有意将“淡⽉”和“疏帘”位置互换,⼀⽅⾯为了合于平仄,⼀⽅⾯也避免了雕饰之嫌。
这两句以清淡之笔,勾勒出⼀幅清幽的黄昏景⾊。
它如⼀幅⽔墨写意画,虽⽆明丽的⾊彩,却能在⿊⽩中见精神,在清淡中显神采,愈发给庭院增添了⼏分恬静与优雅。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物简介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她擅长书、画,通晓⾦⽯,⽽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宗”。
李清照诗词诗歌经典朗诵

李清照诗词诗歌经典朗诵李清照诗词经典朗诵11.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宋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诗词经典朗诵21.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李清照〔宋代〕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2.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李清照〔宋代〕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山又断一作:水又断)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李清照诗词经典朗诵3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宋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宋代〕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厨通:橱;销金兽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李清照诗词经典朗诵41.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宋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翻译及赏析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惜春词。
此词写身处闺阁的女主人公面对即将逝去的春色,无聊地拨弄着瑶琴,看远处云岫,听轻风细雨,觉梨花欲谢,不胜惋惜。
全词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通过从室内到室外的景物描写,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悒怅情怀,表现了女主人公孑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原文: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字词解释:[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春景:《草堂诗余》(杨金本无题)等题作“春景”。
[2]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子。
闲,阑也。
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已”字有些版本作“色”字。
[3]重帘:层层帘幕。
沉沉:指闺房幽暗,意指深邃。
五代·孙光宪《河渎神》:“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池。
”[4]理:拨弄。
瑶琴:饰玉的琴,即玉琴。
也作为琴的美称,泛指古琴。
[5]远岫:远山。
岫:山峰。
薄暮:日将落日薄暮,意指黄昏。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代韩淲《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
行到桥东,林竹疑无路”[6]轻阴:暗淡的轻云。
唐·张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晚自开,青春白日映楼台”。
[7]“梨花”句:意谓梨花盛开之日正春色浓郁之时,而它的凋落使人为之格外伤感,甚至难以禁受。
难禁:难以阻止。
译文小院掩映在春色深深的绿树繁花中,楼上小窗闲掩,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
1~3年级李清照的诗

1~3年级李清照的诗
李清照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充满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
以下是几首适合一至三年级学生阅读的李清照的诗篇:
1.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声声慢·寻寻问问》
寻寻问问,一路寻归,却道青青草色。
当年别后,应是今宵最相似。
这些诗篇都是十分简短且意境深刻的,不同于一些启蒙诗歌的简单明了,而更适合培养幼儿的审美和情感认知能力。
李清照的十首词

李清照的十首词1、《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离别,总是让人伤情难过。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
与姐妹们分手的时候,泪水打湿了衣衫,送别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即便是千言万语,也难以诉说完离别的情愫。
山长水远,秋雨潇潇,让人感到无限的凄凉。
2、《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歌。
桂花并不是一种鲜艳的花,虽然颜色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
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3、《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一位春心荡漾而又风韵秀丽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之后,又写了信与她再相约的情景。
她倩然一笑,美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涩;写出一个女子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
李清照的闺怨词创作于前期,当时的她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落到笔端,也丰富地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
4、《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在这枯寂愁闷的时刻,怎样打破岑寂、遣排愁怀的呢?信步走向楼前,凭楼远眺,希望在开阔的自然景象中寻求一些慰藉。
然而却只见白云催暮,风雨弄阴;天色转暗,夜暮将临,几乎同自己的阴沉郁闷的心情一样,反而增添苦恼,烦闷起来。
她开始站在那里发愣,接着坐下来弹起琴来。
尽管这样,但她的闲愁郁闷终于没有被琴声驱走,精神枷锁,无法解脱。
这首诗表达了李清照无以排遣的落漠和愁苦。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怨王孙》
• 湖上风来波浩淼,秋已暮,红稀时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 穷好。 •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欧鹭不回头,似也恨,人 归早。
(2)描写深闺生活的闲适 李清照的此类作品多通过闺中 生活的写照,展现了闲适的生活 环境的同时,也揭示自己的内心 世界,常常抒发个人的惜春悲秋 之情,流露出对歆华的珍惜和对 生活的热爱。
这两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 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 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你看 她出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惊起 一滩鸥鹭”,而是“人比黄花瘦”了。 是把一个思妇的相思愁情表达得淋 漓尽致了。
具体特质
(1)歌咏鲜明生动的自然风物 李清照前期所作的描写自然风物的词,都能创造鲜 明生动的形象,揭示它们听蕴藏的美,并以活泼洒脱的 兴趣对自然之美表示了热恋和喜爱。 这类词主要不是以情动人,而是常常用动静相生、 淡而有致的画面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在此类词作中, 作者走出令人索寞的闺阁,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寻情觅趣, 以自然清新之笔描绘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用自己的感情、 自己的思想赋予大自然以主观色彩,表达了作者观察自 然时的典型心情和深刻感受,充满生命的律动和青春的 活力,透露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四、思想价值
1、表现女子自由意识,追求爱情的权利 2、对生命的珍惜和对自由的渴望。 3、表现出对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热烈追求
《点绛唇》
• • •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个慵懒的女性形象,“兴尽晚归舟, 误入藕花深处”表现少女尽情游玩,投入大自然和爱情怀 抱,是宋代女作家生活中少有的焕发着青春活力的状态。 我们还可以从李清照另外几首早期词中进一步窥探到作者 这一形象, 例如《浣溪沙》中 “绣面芜蓉一笑开 , 斜飞宝 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多情; 《怨王孙》中 “水 光山色与人亲 , 说不尽,无穷好”的快乐;《如梦令》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爽性,这一幅幅生动的画 面,无一不在显露她率真、率性、爽快而多情的个性。
(2)思念、盼夫、孤独 • 随着婚姻的到来,李清照为我们塑造更多的是思念、 盼夫的少妇形象。
• 《一剪梅》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醉花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Fra bibliotek《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春夜之中,作者卧听风吹雨打,不禁担心起窗外还在开放 的海棠。虽是浓睡不消残酒,但作者心中还挂念着一夜风 雨后的海棠花儿,一觉醒来便急忙询问。然而侍女一句 “海棠依旧”的漫不经心的回答却没能满足女词人敏感的 情绪。“知否知否”同样以叠音词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侍 女的急切诘问与深婉的情思。“绿肥红瘦”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十分精炼地形容出经历一夜风雨折磨的海棠凋零飘落 而变得稀疏的景象,由此反衬出因吸收水分而变得硕大的 花叶,由此也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逝,表露出自己的惜春 之情,也展现出一位富家千金的慵懒、自在的雅趣生活。
李清照的前期诗歌
一、前期诗歌的划分
• 何谓前期: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是从她出生到1127年南渡 以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她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幸福美满,闲适宁静的前期词抒写少 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及与丈夫分离的缠绵相思。
• 前期分段: 李清照前期生活典雅美满。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 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1)闺中少女时期(十八岁之前):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由于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此期的词多表现出对 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2)美好婚姻时期(18 岁至屏居青州十年时期): 爱情使李清照的美好人生更上了一层楼。其词作即是其甜美生活的表现。
二、前期风格形成原因
良好的文学氛围 仕宦之家,书香门第 开明的家庭环境 优渥的生活环境 天资聪慧,活泼乐观
婚姻美满,琴瑟和弦
感情细腻,心系天下
三、前期诗歌特色
• 1、内容与取材 • 2、塑造的形象特征和情感色彩 • 3、具体特质
内容和取材
(1)风雅生活与伤别闺思 从李清照前期词的写作内容上看,她多写少女 和贵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和含远伤别的闺思情 调。此时她的词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欢乐趣事 或离别忧愁,将自己的生活融合与词作中,以此 来表现一个少女或少妇的生活轨迹或情感历程。 在李清照的前期词中“瑞脑”“金兽”这类意 象频频出现,这一方面表现出她富裕、安逸的舒 适生活,也表达出了她世俗的情感。
(4)清丽脱俗、率真自然的风格情调
•
如果说歌咏自然风物、表达闺情相思是李清照 前期词的主体思想特质,那么轻巧清新、自然端 丽则是李清照前期词的显著风格特征。 • 南渡前的李清照拥有较为平静、幸福的家庭生 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古雅优美而又不失 聪明活泼的大家淑女形象。即使偶然与丈夫分离, 表现在作品当中的意绪是缠绵相思,而不是后期 那种沉郁凄苦,所谓哀而不伤。前期中,李清照 词的清丽自然、率真脱俗的特点体现得也最为明 显。深厚的文学底蕴与高贵的文人气质,再加上 女性特有的柔美、细腻的视角,造就其清新婉媚、 秀韵姗姗的词风。
(2)清雅孤傲的自然之物
• 在李清照早期作品中还 有一类物象如 “梅”“菊”“海棠” 等常常出现。“流 水”“花草”等都是李 清照诗词中的常客。词 人正是借这些超尘绝俗 的自然之物展现出她的 人格姿态,体出她的一 种独立、孤傲的性情。
塑造的形象特征及情感色彩
• (1)活力、积极、慵懒 • 前期作品中,李清照塑造的多为活 泼、潇洒、自由的女性形象。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阳,梨花欲谢恐难禁。 闺中生活落寞烦闷,窗外春色正好,阳光明媚,于是 “倚楼无语理瑶琴”,本想把闲愁统统发泄在琴弦上,让 琴声带走一切愁闷,使自己在琴声中忘却“愁”,却陷入 失神沉默的状态。傍晚时分,词人居高远眺,远处峰峦起 伏,朵朵阴云飘来,似乎催促着太阳快些落山;阵阵微风 袭来,又下起了丝丝细雨,好象在故意变换着阴晴。词人 内心的愁,本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忘却,可面对夕辉消逝, 阴云催薄暮,轻风飘细雨,一片阴沉沉的景致,真是十分 的恼人又添一分。词人无限的惜春之情,丝毫不被大自然 所理解,似乎那风雨也和她过不去。远岫出云,细风吹雨, 轻淡而空灵,曲折细微地传达了出自深闺的一种惜春伤春 的怅惘,流露出词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淡淡哀愁。
(3)表达缠绵感仿的闺情相思 • 婚后的生活中虽然有美满的爱情,也有离别之 苦。闺情词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中的重要部分,主 要是抒发多愁善感的闲闷幽怨的。词人幽居深闺 与世隔绝, 生活单调灵魂空虚, 自然难免会有 愁苦怅惆孤寂落寞之感。《一剪梅》是李清照在 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的情感与心境: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 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枕 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 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 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 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 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 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