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传统技艺逢盛世大放异彩话传承

传统技艺逢盛世大放异彩话传承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3年第11期宋方华2013年5月,在山西省首届文化博览会上邂逅闻喜花馍传承人———闻喜文化馆馆长支建康后,口头约定我刊“传承”版块要作“闻喜花馍”这一非遗项目,支馆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对他的采访。
但之后多次电话约访都没能成行,主要原因是近期闻喜县宣传口事务繁多,支建康常出差在外地无法分身。
因定下专题后刊物的出刊时间不能随意改变,因此只能在国庆节休息期间对支建康作了电话采访。
由于受访时间紧,所以在拨通了支建康的电话后,记者直奔主题。
记者:作为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人,给大家讲讲闻喜花馍有哪些特色吧?支建康:好,我只所以成为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缘由就是喜欢它的特色。
我十分痴迷于研究蕴藏和附载在花馍载体上的寓意和文化。
闻喜花馍的特色:一是品种多样。
闻喜花馍有四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贯穿于所有民俗活动之中,是民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工艺精美。
闻喜花馍制作技术高超,使很平常的馒头变为精美的工艺品,既具观赏性又有食用性。
其揉面、捏花、蒸制等工序,多凭经验和感觉,既是学问也是功夫。
三是构思巧妙。
闻喜花馍的艺术构思,极具寓意和针对性,适用于不同的民俗活动,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希望和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四是风格独特。
闻喜花馍独具特色,其搭配组装成的花馍给人以空凌玄妙、活灵活现之感。
繁而不乱、鲜艳而不失谐调的装饰,大有明清民间花雕的风范。
记者:“闻喜花馍”以前的传承完全是后辈跟着长辈们学,一般都是跟着母亲来学,并且没有什么资料可供传承人来参阅。
这样仅靠口传心授,常常出现“因人而存,人去艺亡”的现象。
在今后的发展中,是否应该摒弃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走新型化的传承之路?支建康:闻喜花馍是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花馍艺术的生存空间逐渐萎缩。
闻喜花馍是一次性食用艺术品,它既无粉本流传也无底样可依,完全凭着巧妇信手捏制而成,是口传心授,所以存在你提到的现象,常常因人而存,人去艺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的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的传统技艺探索一、引言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技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传统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大类传统技艺,旨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二、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可谓是多种多样,涵盖了茶文化、云南昆曲、中医药、京剧、古筝艺术、少数民族音乐、太极拳、周庄古韵、汉绣及泥人张等十大类。
这些传统技艺不仅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民族认同和精神情感。
三、深入探讨1. 茶文化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制茶工艺、茶道礼仪和茶具艺术而闻名于世。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融合了我国传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元素,体现了我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 云南昆曲昆曲是我国优秀的戏曲艺术之一,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戏剧性格使其成为我国古典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云南昆曲在唱腔、表演、服饰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3. 中医药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医疗实践而备受关注。
中医药对我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学之母”。
4. 京剧京剧是我国戏曲中的代表性剧种,其音乐、表演、化妆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音乐伴奏和表演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5. 古筝艺术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中的珍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古筝艺术在演奏技巧和曲目创作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为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
6. 少数民族音乐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如蒙古族长调、藏族古乐等,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而备受关注。
这些音乐作品充分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7.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之一,以其柔中带刚的特点而引人注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大分类中的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大分类中的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大分类中的传统技艺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中与传统技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
从陶瓷制作到丝绸织造,从茶艺到武术拳法,这些传统技艺深深地体现了人类创造力和传承精神。
本文将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大分类中的传统技艺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展示它们的深度和广度,并带领读者走进这些充满魅力的传统技艺背后。
二、综述传统技艺,是指某一民族或地区在生产、日常生活和仪式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具体技术和艺术手段的总称。
根据《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约》,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分类,其中传统技艺是其中之一。
下面将从十大分类中的传统技艺中挑选出十个代表性的传统技艺进行重点介绍。
三、传统技艺分类1. 陶瓷制作陶瓷制作是一门源远流长的技艺,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器型的设计以及烧制工艺的掌握,艺人们成功地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陶瓷作品。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陶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如青花瓷、汝窑等,展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智慧的结晶。
2. 丝绸织造丝绸织造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传统技艺之一。
通过蚕茧的加工、纱线的染色和织造技术,丝绸工匠们创造出了一幅幅艳丽绚烂的丝绸画卷。
丝绸在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技艺中亮眼的代表之一。
3. 刺绣刺绣是一种将图案绣在织物上的技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刺绣风格各具特色,每一幅刺绣作品都凝聚着手艺人的智慧和情感。
刺绣作为一种装饰艺术,饰品和服饰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元素。
4. 木雕木雕是一门精细的传统技艺,通过对木材的雕刻和彩绘,营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形象和装饰品。
中国木雕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5. 金属铸造金属铸造是一项古老而神奇的传统技艺,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处理、铸造工艺的掌握和雕刻技术的运用,艺人们创造出了一系列精美的金属工艺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民间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技艺而备受瞩目。
这些工艺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精神,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演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传统民间工艺为例,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
一、中国古代工艺——景泰蓝景泰蓝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的一个瑰宝,它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景泰蓝是一种以铜为胎体,经过多道制作工序、采用特殊工艺的传统工艺品。
它的制作过程包括铸铜胎、描图、填彩、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工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终制成的景泰蓝作品,色彩鲜丽、纹饰精细,富有艺术感染力。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刺绣中国刺绣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其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刺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风格独特的刺绣技艺。
不同地域的刺绣工艺各具特色,如苏绣、蜀绣、粤绣等。
刺绣工艺的精湛之处在于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以及逼真的表现力,让人赏心悦目。
三、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陶瓷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陶瓷工艺源远流长,技法独特。
无论是青花瓷、汝窑、官窑还是越窑,都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陶瓷的制作需要经历成型、放料、上釉、烧制等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匠们的精细操作和不懈努力。
最终制成的陶瓷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雅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四、中国传统木雕工艺木雕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的代表之一,其技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中国的木雕工艺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艺风格。
无论是雕刻工具的选择、木材的挑选还是雕刻技法的运用,都需要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中国的木雕作品以其逼真的形象、精妙的构思和细腻的雕刻,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2014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

2014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一)扩展语句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3×2=6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 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 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二、简答题(6分×5=30分)1、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河水”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字。
情景一:夏天大雨过后河水————————————————————————————————————————————————————————————————————————————————————————————————情景二:冬天中午阳光下河水————————————————————————————————————————————————————————————————————————————————————————————————2、在学校的管理中,有时候一声适时的提示,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给人送来浓浓的暖意,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长期创造和积累的智慧结晶,它包括传统工艺、传统音乐、传统戏曲、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传统医药等各个领域。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国经常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打造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平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通常包括传统工艺品展示、技艺表演和传统文化座谈会等活动。
传统工艺品展示环节是大展的重点,通过展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
传统工艺品展示通常包括陶瓷、丝绸、漆器、木雕、银器、金属器、刺绣、剪纸、造纸等各个传统工艺品门类。
这些工艺品要求工匠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现代设计和生产要求,使得传统技艺与时俱进。
技艺表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技艺表演,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和技艺的卓越水平。
技艺表演通常包括传统音乐演奏、传统戏曲表演、传统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
亲身参与传统技艺的表演,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技艺。
传统文化座谈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座谈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相关专家可以就传统技艺的发展与保护、传统技艺的市场推广等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座谈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的高端论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和学术研讨的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除了在国内举办外,也经常在国际上举办。
通过国际传统技艺大展,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其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并促进中国传统技艺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而且,国际传统技艺大展也可以为中国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大展的举办,可以展示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激发传统技艺从业者的创新热情,促进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的精湛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的精湛技艺剪纸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以剪辑和刻画的方式,使用剪刀在纸上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形象。
凭借着独特的技巧和创造力,中国的剪纸艺术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和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一、剪纸的历史和起源剪纸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在古代,人们使用剪纸艺术来装饰居住环境、举行宴会和庆祝节日。
最初,剪纸是通过手工剪刀来完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工具和技术来提高创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剪纸的技艺和特点中国的剪纸艺术以其独具一格的技艺和特点而广受称赞。
剪纸艺术家运用他们的技巧和创造力,将纸张准确地剪切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图案,这些形状和图案可以代表动物、植物、人物和其他各种事物。
剪纸艺术家的手艺十分熟练,他们可以仅凭手工剪刀准确地剪出复杂的图案和线条。
剪纸艺术强调对纸张的运用,艺术家除了要掌握准确的剪切技巧外,还要理解纸张的特性,确保剪出的形状稳定而不会变形。
三、剪纸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剪纸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传统都对剪纸艺术有所贡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剪纸形式。
中国的剪纸艺术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
根据剪纸的主题和形状,可以将其分为精密剪纸、单色剪纸和立体剪纸等。
精密剪纸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创作和精确的手法,其图案常常非常复杂、细致。
单色剪纸则以一种颜色的纸张为基础,通过剪切和刻画来营造阴影和纹理的效果。
立体剪纸则利用纸张的可塑性,将剪纸雕刻成立体的形状,让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四、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为了传承和保护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剪纸艺术的创作和传承。
其次,学校开设剪纸艺术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的剪纸艺术家。
此外,举办剪纸展览和比赛,促进剪纸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这些努力对于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艺术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世界上备受瞩目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面塑的瑰丽艺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面塑的瑰丽艺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面塑艺术更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面塑,是一种以面粉、麦芽糖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制作塑造出人物、动植物等形象的技艺。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面塑的瑰丽艺术。
传统面塑艺术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而后相继发展至今。
面塑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凭借其独特的塑造方式和精湛的技艺,成为各个地方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面塑艺术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方式,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传统面塑艺术的主要材料是面粉,它经过特殊处理后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可塑性。
面粉可以用来制作面塑的基础形状,而后通过添加麦芽糖、糯米粉等作为黏合剂,精细地塑造出各种形象。
面塑艺术家们利用自己的双手和独特的创作技巧,将纯净的面粉塑造成各种造型生动逼真的面塑作品。
传统面塑艺术的题材多样,可以塑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如神仙、动物、花鸟等等。
通过精细的面塑技法和细致入微的表情处理,面塑作品往往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
在面塑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们运用雕塑的原理和技巧,通过纯手工的方式打磨、刻画每一个细节,使作品更加精致,呈现出艺术家独有的审美追求。
传统面塑艺术不仅注重形象的表现,更注重寓意和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塑作品往往寓意吉祥、幸福和富贵。
例如,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许多面塑作品中都可以见到栩栩如生的龙。
同时,面塑作品还融入了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的元素,如春节、元宵节等,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反映出民俗文化的魅力,也给人们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面塑艺术,其瑰丽艺术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
近年来,面塑艺术家们开始将传统面塑元素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创作出更加富有时代感和创新精神的面塑作品。
这不仅为传统面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面塑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一、宗旨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展现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独特魅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传统技艺生产性方式保护和产业化发展,扩大内需,并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气氛,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拟于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至23日(正月二十九)元宵节期间,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由五个部分构成:(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中国传统技艺产品销售订货会;(3)中国传统烹饪和副食加工技艺展演;(4)元宵节民俗踩街活动;(5)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
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文化局协办单位:中国烹饪协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第一部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时间: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至2月23日(正月二十九)地点: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1号馆(3000平方米)展览由“序”厅和“剪刻画绘”、“印刷装潢”、“陶冶烧造”、“雕镌塑作”、“五金錾锻”、“制茶酿造”、“木作编扎”、“织染纫绣”、“传统医药”等9个单元构成。
内容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技艺操作表演为主,以相关的实物陈列和图文并茂的展版为辅。
开幕式定于正月十五元宵节(2月9日)下午举行。
届时举行以海城高跷、中幡、太平鼓、安徽花鼓灯、福建线狮、顺义龙灯等民俗节目为主的演出活动,时长约40分钟。
演出还于2月9、10日晚7:00展览专场分别进行。
项目负责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序·保护与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前中厅)引言中国传统技艺灿烂辉煌、弥足珍贵中国有着完整而发达的手工生产体系,手工制作涉及人类生产实践和生活需要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诸如木作、雕琢、烧造、冶炼、铸造、錾锻、纺织、印染、缝纫、刺绣、编结、彩扎、髹饰、装潢、制笔、造纸、印刷、制革、酿造、榨取、烹饪、炮制等难以尽数的专门技艺、技巧和知识。
以手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技艺,是蕴涵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创造智慧,彰显中华文明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凝聚中华造物技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体现各族人民卓越创造力和雅致生活情趣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技艺保护与发展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手工业和涉及传统手工艺的一些轻工行业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传统技艺。
1956年3月1日,毛泽东主席对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和全国手工业合作社联合总社筹委会的领导同志说:“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
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
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国家建立的以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为主体、城乡结合、专业生产与副业加工结合的生产体系,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传统手工艺。
即便在“文革”期间,周恩来总理仍关心传统手工艺,指示:“手工艺要大力提倡。
”2、改革开放以来,随产品出口量的增长,以工艺美术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生产在转制转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以民营和个体企业为主体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传统技艺也空前地面临现代化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剧烈冲击。
为此,党和政府采取新的措施,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
从1979年到2006年,政府先后举行五届评审,总共授予365名技艺高超、贡献卓著的艺人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政府于1987年开始“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特色艺术之乡”的命名评选,全国已有412个单位得以命名。
1997年5月,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立法保护传统工艺美术。
3、进入21世纪,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全面、系统地展开。
2004年6月26日,胡锦涛主席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贺辞》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国际合作,保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印发,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颁布。
政府就进一步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原则和措施作出明确指示,并建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传统技艺的保护工作由此纳入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保护方针的指引下,随着现状普查、建立国家和地方四级名录体系、认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实践部署,走向科学、全面、系统的保护阶段。
二、传统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1、随着新世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传统技艺的保护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文化部于2005年正式启动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工作,又于2007年全面启动认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
2006年至2008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传统技艺”类项目共有186项传统手工技艺和78位代表性传承人,还有许多传统技艺及代表性传承人在“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类项中被涉及。
建立名录和认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为传统技艺保护工作全面而深入地开展奠定了基础。
2、活态流变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
在长期的手工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技艺,其技术内涵和文化属性依存于追求现实事功的践行过程。
传统手工艺的形态特征和功效作用,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具体活动中才能得到展现和发挥。
因此,传统技艺的保护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消极保存,而需要在不违背其内在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其导入当代产业体系,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
这种生产性方式保护,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途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以至交融统一、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3、传统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普遍需要。
在文化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经济全球化冲击的境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切实地维护文化差异性,也即维护一定文化形态所具有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关系文化形态。
文化差异性要想得到切实的维护,就不能不在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上着力。
历史表明,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延续与发展,都根本地关系着手工劳动实践和相应的社会存在,其特质的存续也取决于手工生产方式造就差异性的技术本质。
传统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旨在保护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
三、利用传统技艺,振兴手工产业1、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的文化产业,是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比珍贵的文化资源,可以在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中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方式保护旨在“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的良性互动。
在文化产业领域扶持传统手工生产,振兴手工产业,走与现代工业生产并举共存、互补互益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由消极保护向积极的生产性方式保护转变的重大实践。
传统手工技艺将在文化产业机制的激励下拥抱生活、焕发活力、与时俱进,以活泼的文化生产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当前的世界形势,振兴手工产业不仅关系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事业,还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诸多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这些利益表现在:可以利用当地再生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扩大就业机会;可以安民于本土,维护社会稳定;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各色文化产业;可以造就人文景观,促进休闲旅游经济;可以丰富产品形态、满足个性化需求。
手工产业投资小、见效快、布局广,是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拉动内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手段。
3、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国人已日益深刻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价值,认识到传统手工技艺在文化产业开发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适合家庭生产或副业的特点,使传统手工艺和手工生产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丰厚的人文蕴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以材料、技艺、样式、风格的独特性所构成的手工品格,使这些地区的手工艺产品已经成为文化附加值极高,市场竞争力颇强,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品牌产品。
面向未来,我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保护与发展充满信心。
第一单元剪刻画绘(前北厅)一、剪纸1. 山西中阳剪纸展演人: 王计汝(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 陕西安塞剪纸展演人: 侯雪昭白凤莲(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余泽玲3. 内蒙古包头剪纸展演人: 刘静兰(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4. 山东高密剪纸展演人:范祚信(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 吉林长白山满族剪纸展演人:关云德(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 湖南踏虎凿花剪纸展演人:杨贵军(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邓兴隆7. 山东泰安剪纸展演人:卢雪(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二、画绘1.山东高密扑灰年画展演人: 吕臻立(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树花(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展演人: 邰立平(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西藏自治区藏族唐卡(勉唐画派)展演人: 丹巴绕旦(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土丹拉巴4.青海同仁藏族唐卡展演人: 西合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娘本5.陕西陕北匠艺丹青展演人: 任今民(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河北衡水内画展演人: 王习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三、文房四宝浙江湖笔制作技艺展演人:邱昌明(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安徽徽墨制作技艺展演人:周美洪(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安徽歙砚制作技艺展演人:曹阶铭(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纸笺加工技艺展演人:刘靖(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5.上海鲁庵印泥制作技艺展演人:符骥良第二单元印刷装潢(前北厅)一、印刷1.江苏雕版印刷技艺展演人:陈义时(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林2.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展演人:彭措泽仁(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拥措(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云南贝叶经制作技艺展演人:波空论4.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展演人:蒋敏(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林玉晴(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衡水法帖拓印展演人:李广民(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装潢1.北京市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展演人:王辛敬(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淑珍2.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展演人:古籍修复小组第三单元陶冶烧造(后北厅)一、陶瓷1.福建德化瓷烧制技艺展演人:邱双炯(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陕西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展演人:孟树锋(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江苏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展演人:汪寅仙(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广东石湾陶塑技艺展演人:黄志伟5.贵州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展演人:张禄麒(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云南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展演人:玉勐(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青海囊谦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展演人:白马群加8.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展演人:李人帡(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二、料器1.北京料器展演人:邢兰香(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四单元雕镌塑作(后中厅)一、雕镌1.福建寿山石雕展演人:冯久和(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潮州木雕展演人:辜柳希(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辜树青3.北京雕漆技艺展演人:文乾刚(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辽宁阜新玛瑙雕展演人:李洪斌(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澳门神像雕刻展演人:曾德衡6.山东潍坊核雕展演人:王绪德(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江苏无锡柳青竹刻展演人:乔锦洪(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展演人:徐竹初(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二、塑作1.陕西凤翔泥塑展演人:胡新民(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永兴2.河南浚县泥咕咕展演人:王学锋(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福建厦门漆线雕技艺展演人:蔡水况(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广东大吴泥塑展演人:吴光让(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宁夏杨氏家庭泥塑展演人:杨佳年(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贤麒(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贤雄(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四川成都糖画展演人:陈良刚谢丰坤7.北京面人郎展演人:郎志丽(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8.江苏丰县糖人贡(实物展品)第五单元五金錾锻(后中厅)一、金作1.河北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展演人:马福良(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上海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展演人:张心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江苏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展演人:葛义根(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必生(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徐芳二、银作1.贵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展演人:杨光宾(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顾永冲(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四川布托彝族银饰锻制技艺展演人:勒古伍拉(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乃古子日乃古沙鬼3.湖南凤凰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展演人:龙米谷(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三、铜作1.西藏南木林县藏族锻铜技艺展演人:普布次仁2.云南斑铜制作技艺展演人:张克康(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安徽合肥铸造胎掐丝珐琅展演人:张芳四、铁作1.浙江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展演人:施金水(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林2.甘肃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展演人: 冶古白(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马维雄(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 北京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展演人:杨海滨(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史徐平(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五、锡作1.山东锡雕展演人:王圣良(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浙江锡雕展演人:应业根(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六单元制茶酿造(后南厅)一、制茶1.云南贡茶制作技艺展演人:李兴昌2.福建乌龙茶(大红袍、铁观音)制作技艺展演人:叶启桐(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德华(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酿造(实物展演)1.山西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2.江苏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3.江苏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4.四川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第七单元木作编扎(前南厅)1.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展演人:杨似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河北永清秸秆扎刻展演人:徐健3.湖北武汉木雕船模展演人:龙从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新疆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展演人:阿布都热则克.艾再孜牙生·木合甫力5.吉林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展演人:金季凤(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基德6.安徽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展演人:吴水森(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福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展演人:黄春财(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闽屏(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北京古琴制作技艺展演人:王鹏二、编结1.河北大名草编展演人:王群英(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江西瑞昌竹编展演人:田先敏(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四川江安竹簧展演人:周明伦4.广东新会葵艺展演人:廖惠林(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内蒙古鄂温克族桦树皮制作技艺展演人:于黎6.重庆市梁平竹帘展演人:牟秉衡(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三、彩扎1.广东佛山灯彩展演人:梁达光2.江苏南京秦淮灯彩展演人:曹真荣(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展演人:魏国秋(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4.四川油纸伞制作技艺展演人:毕禄富(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哈尼卡展演人:苏梅(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江苏邳州狮子头制作技艺(实物展品)第八单元织染纫绣(前南厅)一、织绣1.山东鲁锦织造技艺展演人:刘爱玉(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江苏无锡精微绣展演人:赵红育(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山西上党堆锦展演人:凃必成(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四川羌族刺绣展演人:李兴秀5.湖北红安绣活展演人:刘寿仙(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河北魏县土织技艺展演人:常张芹(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厦门珠绣展演人:谢丽瑜(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印染1.贵州苗族蜡染技艺展演人:王阿勇杨丽莎王阿扁2.新疆英吉沙县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展演人:牙生·阿不都·热合曼(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尧尔达西·阿洪(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湖南土家族织锦技艺展演人:叶水云(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海南黎族织锦技艺展演人:容亚美(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三、缝纫1.北京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展演人:李金善(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马启斌(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北京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展演人:何凯英(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任晨阳3.黑龙江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展演人:葛长云4.黑龙江赫哲族鱼皮衣制作技艺展演人:尤文凤(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尤忠梅5.甘肃庆阳香包绣制展演人:计清(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贺梅英之女)吴玉英(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九单元传统医药中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产生的一种医学知识和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