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案例分析(14)

合集下载

历年电梯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历年电梯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历年电梯火灾事故案例分析电梯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电梯内部包含许多电气设备和运行机械,一旦发生故障或者电气故障,就会造成电梯火灾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这篇文章将通过历年的电梯火灾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电梯安全运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2014年北京一电梯着火造成3人死亡2014年5月,北京市某小区内的一部电梯突然发生火灾,导致3人死亡。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系电梯内部电线老化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导致3名乘客在电梯内窒息死亡。

而在电梯内没有设置灭火器,也没有应急疏散通道,导致乘客无法及时逃生。

这一事故暴露了电梯内部设备老化和安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给电梯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案例二:2017年上海一商业大厦电梯发生火灾2017年2月,上海市一商业大厦内的一部电梯突然发生火灾,导致10多名乘客被困,幸好最终被成功解救。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系电梯内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烟雾弥漫导致乘客无法自行逃生。

与此同时,商业大厦内部的消防设施和应急疏散通道也存在不足,没有及时发挥作用。

这一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对电梯安全的担忧。

案例三:2020年广州一高层建筑电梯发生火灾2020年8月,广州市某高层住宅楼内的一部电梯发生火灾,导致多名乘客被困,其中一名女性因吸入大量烟雾丧生。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系电梯内部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电梯内部没有设置灭火器和烟雾报警器,导致乘客无法及时获得救援。

同时,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和逃生通道也存在不足,没有有效发挥作用。

这一事故引发了公众对电梯安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以上三起案例反映了电梯火灾事故的常见原因和救援困难。

首先,电梯内部的电气设备老化和故障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电梯内部缺乏有效的火灾报警器和灭火器,导致火灾发生后乘客无法及时获得救援。

再次,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也存在不足,使得乘客在火灾发生后难以安全逃生。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1.电梯事故的种类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

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

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发生也最为频繁。

2.电梯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使用或维保人员的缺陷和电梯的安全隐患,两者是电梯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

条件具备其一,则电梯事故也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是两个条件都具备,则电梯事故一定发生。

如果了解或掌握了这一原理,使其中的条件皆不具备,就能有效地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

(1)维保单位或维保人员的缺陷部分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不是执行“安全为主,预检预修,计划保养”的原则,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维修,而是待出现故障停梯后,才进行抢修,既误时又误事,部分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甚至是敷衍了事,置电梯安全于不顾。

管理者或维修保养人员,应加强有关法规的学习,做到有法必依。

有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不断完善法规建设。

3.事故案例(1)门系统事故11999 年7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光熙门北里14号楼南侧电梯在运行时开门走梯,致使三层楼住户祖孙二人在上电梯时被剪切,造成一死一伤。

1998年9月24 日,山东某银行的电梯,也出现了一起开门走梯的事故。

那天,一位乘客进入轿厢选好层,站在门口等人一同乘梯。

就在这时电梯开着门却以正常速度向下运行,将这位乘客的头与下颌分别由轿厢上沿和地坎形成挤压,造成重伤。

(2)门系统事故21995年9月13日,山东某服装厂,发生了一起恶性电梯死亡事故。

该电梯为客货电梯,6层6站,XPJ型,额定速度0.5m/s,额定载荷1000kg,门锁为GS75—11型。

因该电梯制造较早,各部件的型号已趋于老化,因三角碰块与勾子锁频繁碰撞,使三角碰块已磨成倒圆弧状,加之弹簧老化,啮合深度只有3mm,只要在层门外,用手一扒层门则很容易就打开。

电梯事故法律责任典型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法律责任典型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法律责任典型案例分析电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设备,在现代城市中普遍存在。

但是,在电梯运行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意外或故障,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一旦发生了电梯事故,那么责任主要就要划分到电梯管理方、电梯制造商、电梯安装方或者电梯维保方等。

本案是一起电梯事故导致人员死亡的典型案例。

该案件因人员死亡严重性质严重并且涉及到多个责任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该电梯事故的责任划分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案件概况2015年12月,广州某写字楼内的电梯在上行时突然失速,导致电梯内两人死亡。

事发后,警方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并将电梯进行安全封锁。

事件发生后,该写字楼的混凝土墙体也出现了裂缝。

二、责任主体及责任划分1、电梯管理方及维保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电梯制造方只需要为电梯设备的安全质量负责,而电梯管理方、电梯维保方等需要对电梯设备的长期维护、检查和管理负责。

在本案中,该电梯是一直由电梯维保服务商进行维修和保养的。

因此,在这起事故中,电梯维保方首先需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据了解,电梯维保公司有过对该电梯进行过维护服务,但是他们并未能够发现电梯设备存在问题。

由于电梯若干的故障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引起了悲剧的发生。

因此,电梯维保公司应该对导致事故的原因进行解释,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2、电梯制造商电梯生产厂家也是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是负责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但是,在本案中,相关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并没有找到电梯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

因此,电梯制造商在这起事故中应该被免责。

3、电梯安装方电梯安装方担负着对电梯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的职责,如果对电梯设备进行安装不当或者调试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电梯事故的发生。

根据相关报道,该电梯的安装工作是由施工方自行进行的,没有经过官方检查和验收。

而且在事故发生之前,该电梯已经进行了多次维修和保养,说明在安装或调试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测试。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电梯事故是指因电梯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由于电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因此电梯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分析一起电梯事故案例,以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类似事故提供启示。

案例概述:大厦的一部电梯事故导致了3人死亡、5人受伤的惨剧。

据初步调查,这起事故是由电梯制动器故障引起的。

当时该部电梯内乘坐了10人,电梯突然失控并以很高的速度下坠,最终坠入地下室。

首先,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梯制动器故障。

电梯制动器是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保证电梯的乘客在停止状态下不受干扰。

而该起事故发生时,电梯制动器明显失效,导致电梯失去控制,最终坠落。

其次,电梯事故的发生也与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有关。

根据调查发现,在该大厦的电梯维护保养计划中,并未对电梯制动器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这使得潜在的故障无法被及时发现和修复,最终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再次,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也存在一定问题。

据目击者称,当电梯失控下坠时,事故现场的工作人员并未迅速采取措施,导致救援工作延误。

这对于在事故中受困的乘客来说,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教训:首先,电梯制动器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中,应该将电梯制动器的检查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其正常运行。

一旦发现故障,应立即停用电梯并进行维修。

其次,建立健全的维护保养计划。

每部电梯都应有定期维护和巡检的计划,并且要对电梯各部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

再次,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电梯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切实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最后,要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和监督。

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电梯安全管理的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的安全出行。

综上所述,电梯事故是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通过对一起电梯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梯制动器故障、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以及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电梯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电梯事故案例,探讨事故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公众对电梯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案例:2019年某城市商业中心电梯故障某城市的一座商业中心,一天中午发生了一起电梯故障事故。

当时,一名女性乘客在电梯内,突然感觉电梯停止运行,随后出现了剧烈晃动的情况。

乘客们惊恐万分,纷纷尖叫,导致现场一度混乱。

经过一段时间后,电梯恢复正常运行,但乘客们的心理创伤不可避免。

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老化:经过初步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电梯设备老化导致的故障。

电梯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长时间使用会导致零部件磨损,从而引发故障。

在这起事故中,电梯的控制系统和传动装置出现了故障,导致电梯停止运行。

2. 维护不到位: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

然而,由于商业中心管理者的疏忽,电梯的维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执行和跟进。

长期以来,电梯的维护记录不完整,导致故障没有及时发现和排除。

3. 应急措施不当:当电梯发生故障时,商业中心的应急措施并不完善。

在这起事故中,乘客们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安抚,导致恐慌情绪进一步加剧。

商业中心应该在电梯故障发生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并对乘客进行安全疏散和救援。

应对措施建议1. 加强设备维护:商业中心管理者应加强对电梯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保养电梯,及时更换老化零部件,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2. 完善应急预案:商业中心应制定完善的电梯故障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措施。

在电梯故障发生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同时对乘客进行安抚和疏散,确保他们的安全。

3.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对于乘坐电梯的公众来说,他们也应提高安全意识。

在乘坐电梯时,要注意遵守相关规定,不要超载、乱动或者故意破坏设备。

同时,要学会正确使用紧急呼叫装置,以便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寻求帮助。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普 通 老 百 姓 的 生 活 当 中 ,随 之 而 来 的 电 梯 安 全 问 题 渐 渐 显 现 出 多 年前 卖 出第 一部 电梯 , 现 在 覆盖 全 球 2 0多个 国家 和 地 区. 到 0 在 来 我 国 电梯 相 关部 门对 电梯 的安 全 非 常 重 视 . 电 梯产 品质 量 迅 猛扩 张 的 同时 却 忽视 质 量 安 全 隐 患 , 对 已经 脱 离 了企 业 经 营 的 根

电 梯 事 故 案 例 分 析
王 海 霞
( 河南省安阳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所 河南 安 阳 4 5 0 ) 5 0 0 中图分类号 : 3 C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20 — 0 2 0 1 0 — 2 X2 1 )6 0 6 — 2
摘 本文通过对电 故的分析, 出 梯的安全需 要: 梯事 指 电 要乘 的 客文明 乘梯0 用管理单位严 使 格的管 维 理、 保单位规范 的维保来
期 到 了一 定 要 进 行 维 保 , 大修 年 限 到 了一 定 要 大 修 . 目前 有 相 但 当一 部分 电梯 没 有 安 全 检 验 合 格 证 仍 在 运 行 二 是 电梯 质 量 参 建 设 管 理 公 司 等 召 开 新 闻 发 布 会 .通 报 北 京 地 铁 四号 线 电扶 梯 差 不 齐 。 比如 一 家 商 品 房 小 区 , 后 来 开 盘 的 乏 期 、 其 四期 电 梯 故 事故 处 理 进 展 北 京 市 相关 部 门表 示 . 京 市 所有 轨 道 交 通使 用 障 率 .明 显要 高于 最 先 开 盘 的一 期 所 以建 设 单 位 在 购 买 电 梯 北 的均 为公 共 交 通 重 载 型 自动 扶 梯 .而 奥 的斯 事 故 批 次 电梯 存 在 时 , 尽 量选 择大 品牌 , 量 、 保 及 安装 质 量 一 定要 到位 j是 要 质 维 安 全 隐患 北 京 市 质 量 技术 监督 局 新 闻 发言 人 张 巨 明 指 出 , 次 电梯 维保 资 金 投 入不 够 。 0 0年 国家 就 出 台 了相 关 政 策 . 设 备 此 21 在 事 故 电梯 具 体批 次 为奥 的斯 品牌 5 3 P 1 M E型 . 故 的 直 接 原 因是 设 施 维 护 方 面 , 求 一 部 电 梯 一 年 需 投 入 9 0 事 要 0 0元 的维 护 费 . 目 “ 南 于 固 定 零 件 损 害 . 动 主 机 发 生 偏 移 , 动 链 条 脱 落 , 成 扶 前 很 多 小 区在 电梯 维保 资 金 上 每年 投 入 只有 30 驱 驱 造 0 0元 左 右 投 入 梯下 滑 。“ 个 固定 螺 栓无 故 折 断 , 成 工 作 制动 器 没 有启 动 , 两 造 而 资 金 少 。 造成 哪家 电梯 维 保 公 司 的报 价 低 就 选 哪家 . 了争 夺 服 为 附 加 制动 器没 有 启 动 的原 因 正 委 托 国 家 电 梯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中 心 务 市 场 . 维保 公 司竞 相 开 出 更 低 的服 务 价 格 . 样 就 造 成 了恶 性 这 进 行 质检 ” 巨明 指 出 . 初 步认 定 此 次 事故 是 因 奥 的 斯 此 款 竞 争 拿 到服 务 订 单 后 , 张 可 维保 公 司会 相 应减 少维 保 人 员 和 资 金 投 电 梯 存 在设 计 缺 陷 , 同时 维 护 保 养 不 到 位 造 成 。近 年 来 , 的 斯 入 . 奥 以减 少 成 本 。四是 维保 单 位 内部管 理混 乱 一 些 小 的 、 没有 资 电 梯 事 故频 发 作 为世 界 上 最 大 的 电梯 生 产 商 之 一 . 的斯 目前 质 的维 保 公 司 会 挂 靠 在 大 单 位 下 . 用 大 单 位 的 资 质 进 行 投 标 . 奥 利 在 中 国经 营 奥 的 斯 、 子 、 连 星玛 和 江 南 快 速 四个 电 梯 品牌 , 而 大单 位 则 每 年收 取 账 目的 3 西 大 %到 6 %为 管 理 费 目前 . 业公 司 物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篇一: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一)候(乘)梯时不要踢、撬、扒、倚层(厅)门。

乘客在候(乘)梯时踢、撬、扒、倚层(厅)门,有可能发生乘客坠入井道或被轿厢剪切等危险,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案例:2002年6月20日,杭州余杭某大酒店有限公司一乘客宋某由于身体疲劳,候梯时右手扶墙,左手倚靠电梯层(厅)门,身体向电梯门方向前倾呈休息状态,恰好给电梯层(厅)门施加了一定水平方向的外力,导致16楼层(厅)门非正常开启,宋某身体重心失去平衡,坠入井道死亡。

(二)使用单位不得将带故障或未检验合格的电梯投入使用。

使用单位在电梯未消除故障或未检验合格的情况下继续将电梯投入使用,极有可能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案例:2006年8月12日晚,浙江苍南某商城1号住宅楼因17级台风登陆带来暴雨,由于窗户未关,造成机房和井道大面积进水,电梯在长时间严重浸水的情况下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

次日一早,在明知该电梯已经出现故障情况下,使用单位仍开启电梯投入运行。

不久,当一女住户推着婴儿车进入电梯轿厢时,电梯在开门状态下突然启动运行,导致女住户被夹在井道和轿厢之间,当场死亡。

(三)不要在未看清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盲目进入。

乘客在未看清电梯轿厢是否停靠在本层的情况下盲目进入,将导致人员坠落井道事故的发生。

案例:2002年5月2日17时左右,浙江某印染有限公司杂工吴某乘用载货电梯从一楼运送货物到四楼。

当他拉着车准备从四楼回一楼时,电梯轿厢实际已不在四楼,但他在未看清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盲目进入井道,造成连人带车从四楼坠落至一楼底坑而死亡。

(四)使用单位不得电梯三角钥匙交给无证人员使用。

非持证作业人员在未经过培训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电梯三角钥匙打开厅门,有可能使人在电梯轿厢不在本层的情况下跨入井道,造成人员坠落事故。

案例:2003年5月13日夜,台州市黄岩某医院职工叶某欲到医院地下室取冰柜,因电梯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她去医院保卫科值班人员王某处取来层门三角钥匙。

电梯事故法律案例分析(3篇)

电梯事故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小区一栋高层住宅楼,业主王某于2021年5月入住。

2021年7月8日,王某在使用电梯时,电梯突然失控,从10楼坠落到1楼,造成王某重伤。

经调查,事故原因为电梯维护保养公司未按时进行电梯保养,导致电梯故障。

王某要求电梯维护保养公司和物业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但双方协商未果,王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1. 电梯维护保养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2. 物业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三、案例分析(一)电梯维护保养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1. 电梯维护保养公司责任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在本案中,电梯维护保养公司未按时进行电梯保养,导致电梯故障,从而造成王某受伤。

根据法律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公司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电梯维护保养公司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二条,侵权人因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电梯维护保养公司未按时进行电梯保养,导致电梯故障,造成王某受伤。

根据法律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物业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1. 物业公司责任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电梯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

在本案中,物业公司作为物业服务企业,有义务对小区内的电梯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

然而,物业公司未履行相关义务,导致电梯故障,造成王某受伤。

根据法律规定,物业公司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物业公司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二条,侵权人因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物业公司未履行电梯保养义务,导致电梯故障,造成王某受伤。

根据法律规定,物业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认为,电梯维护保养公司和物业公司均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原因:电梯的每一运行过程都要经过开门动 作过程两次,关门动作过程两次,使门锁工作频繁, 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装 置动作不可靠,维修保养人员没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 维修,造成此次事故。
❖ 三、如何安全 乘坐电梯
❖ 1、请勿依靠、 拍打、手推、 撞击、脚踢 轿厢门。
❖ 2、乘坐 电梯时勿 狂按按钮。
3、乘坐电 梯要注意 查看电梯 内的《安 全检验合 格》标志。
❖ 4、防止发 生坠落事故。 楼层门开启 时,轿厢不 在同层,请 勿进入。
❖ 5、防止发 生剪切事故。 发现电梯门 没有关上就 运行,说明 电梯故障, 这时不要乘 坐。
❖ 6、乘坐过程 中电梯出现 故障,乘客 不要惊慌, 应设法通知 电梯使用管 理部门。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一、引言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 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据统计, 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 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 其他事故占5%左右。
二、案例
事故过程:1998年9月24日,山东某银行的电梯 出现一起开门走梯的事故。那天,一位乘客进入轿厢 选好楼层,站在门口等人一起乘梯,就在这时电梯开 着门却以正常速度向下运行,将这位乘客的头与下颌 分别由轿厢上沿和地坎形成挤压,造成重伤。
四、以下几种情况请勿乘坐电梯
1、遇到火灾,不要使用电梯。 2、电梯发生异响,这预示着电梯可能会有安全问题。
五、结束语
愿:安全与您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