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5月,某市居民李某在乘坐小区电梯时,电梯突然失控,从5楼坠落至地面,造成李某重伤。
经调查,该电梯已超过使用年限,且未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事故发生后,李某家属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和电梯生产厂家承担赔偿责任。
二、案件分析(一)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1. 物业管理公司与李某之间的合同关系: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与李某之间存在物业服务合同关系。
物业管理公司有义务保证小区公共设施的安全,包括电梯的安全使用。
2. 电梯生产厂家与李某之间的产品责任关系:电梯生产厂家作为电梯的生产者,对电梯产品承担产品责任。
若电梯存在缺陷导致事故发生,生产厂家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与李某之间的合同关系: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电梯维护保养合同关系。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有义务对电梯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二)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1. 物业管理公司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三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履行下列义务:(一)保证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安全;(二)维护物业服务区域内的环境卫生;(三)协助维护物业服务区域内的治安秩序;(四)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本案中,物业管理公司未履行保证电梯安全的义务,导致李某受伤,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电梯生产厂家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第一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电梯生产厂家生产的电梯已超过使用年限,且未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存在缺陷,导致李某受伤,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产品缺陷由维护保养单位造成的,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未履行定期维护保养义务,导致电梯存在缺陷,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电梯安全事故案例4篇

电梯安全事故案例4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一.电梯井坠落事故1. 2005年8月5日,贵州省遵义市的狮山大酒店发生了一幕惨剧:一名21岁的女孩在坐电梯的时候,电梯出现了故障,她竟然强行扒开电梯门逃生,结果掉到了10多米深的电梯管道内,当场死亡。
电梯里的摄像头拍下了她生命的最后8分钟。
在酒店的电梯监控室可以看到,女孩在当天傍晚的6点34分走进电梯后,电梯便出现故障,停在半空中。
女孩先是打手机求助,但似乎没有打通。
随后她重重的敲了一下电梯门,并连续按电梯上的按钮。
这时女孩开始用手扳门,她艰难的把电梯门扳开,发现面前是一堵墙。
接下来,她开始第二次扳门,这次她发现脚下还有一道电梯门,并把这道门也打开了。
她伸进头去间隙处看了看,但很显然她并没有看到下面是一个长长的黑洞。
她迟疑了一会儿,开始第三次扳门,这次她很熟练的打开了两道门,并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动作——钻进去。
虽然有一道门在她的腰上夹了一下,但这并没有阻止她做完这个动作。
最后,电梯门关上了,这个女孩也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这时的时间是6点42分,离她进电梯只有8 分钟。
2.郑州市航海路与郑密路交叉口附近一男子从电梯中坠入电梯坑道,下坠高度有近10层楼高。
该男子最终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当时两人一起乘坐电梯上楼,在7楼和8楼中间电梯出现故障被困,当时电梯里没有信号,小灵通打不出去。
将近半个小时后,王某求生心切,将电梯门撬开往外爬,一失手就坠了下去。
3.女工在四楼一脚踏空、2005年9月25日,义乌市义南工业区一家工厂的一位工人,在搭乘货运电梯时,一脚踏空,从四楼电梯口一直摔到一楼,当场死亡。
该企业一位姓付的负责人先生介绍,当天下午5点左右,这名女工在四楼包装好货物后,就把货物推到货运电梯口,而此时货运电梯停在一楼。
女工可能觉得走楼梯麻烦,打算人货一起搭乘电梯下来,经过电梯门口时,发现电梯门开着,没往下看就一脚踏进去,结果一脚踏空,从四楼电梯口一直摔到一楼,人当场就不行了,在送到医院后,抢救不治而亡。
历年电梯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历年电梯火灾事故案例分析电梯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电梯内部包含许多电气设备和运行机械,一旦发生故障或者电气故障,就会造成电梯火灾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这篇文章将通过历年的电梯火灾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电梯安全运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2014年北京一电梯着火造成3人死亡2014年5月,北京市某小区内的一部电梯突然发生火灾,导致3人死亡。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系电梯内部电线老化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导致3名乘客在电梯内窒息死亡。
而在电梯内没有设置灭火器,也没有应急疏散通道,导致乘客无法及时逃生。
这一事故暴露了电梯内部设备老化和安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给电梯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案例二:2017年上海一商业大厦电梯发生火灾2017年2月,上海市一商业大厦内的一部电梯突然发生火灾,导致10多名乘客被困,幸好最终被成功解救。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系电梯内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烟雾弥漫导致乘客无法自行逃生。
与此同时,商业大厦内部的消防设施和应急疏散通道也存在不足,没有及时发挥作用。
这一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对电梯安全的担忧。
案例三:2020年广州一高层建筑电梯发生火灾2020年8月,广州市某高层住宅楼内的一部电梯发生火灾,导致多名乘客被困,其中一名女性因吸入大量烟雾丧生。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系电梯内部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电梯内部没有设置灭火器和烟雾报警器,导致乘客无法及时获得救援。
同时,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和逃生通道也存在不足,没有有效发挥作用。
这一事故引发了公众对电梯安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以上三起案例反映了电梯火灾事故的常见原因和救援困难。
首先,电梯内部的电气设备老化和故障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电梯内部缺乏有效的火灾报警器和灭火器,导致火灾发生后乘客无法及时获得救援。
再次,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也存在不足,使得乘客在火灾发生后难以安全逃生。
电梯安全事故案例4篇

电梯平安事故案例4篇一: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一.电梯井坠落事故1.2005年8月5日,贵州省遵义市的狮山大酒店发生了一幕惨剧:一名21岁的女孩在坐电梯的时候,电梯出现了故障,她竟然强行扒开电梯门逃生,结果掉到了10多米深的电梯管道内,当场死亡。
电梯里的摄像头拍下了她生命的最后8分钟。
在酒店的电梯监控室可以看到,女孩在当天黄昏的6点34分走进电梯后,电梯便出现故障,停在半空中。
女孩先是打求助,但似乎没有打通。
随后她重重的敲了一下电梯门,并连续按电梯上的按钮。
这时女孩开始用手扳门,她艰难的把电梯门扳开,发现面前是一堵墙。
接下来,她开始第二次扳门,这次她发现脚下还有一道电梯门,并把这道门也翻开了。
她伸进头去间隙处看了看,但很显然她并没有看到下面是一个长长的黑洞。
她迟疑了一会儿,开始第三次扳门,这次她很熟练的翻开了两道门,并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动作一一钻进去。
虽然有一道门在她的腰上夹了一下,但这并没有阻止她做完这个动作。
最后,电梯门关上了,这个女孩也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这时的时间是6点42分,离她进电梯只有8分钟。
2.郑州市航海路与郑密路交叉口附近一男子从电梯中坠入电梯坑道,下坠高度有近1 0层楼高。
该男子最终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当时两人一起乘坐电梯上楼,在7楼和8楼中间电梯出现故障被困,当时电梯里没有信号,小灵通打不出去。
将近半个小时后,王某求生心切,将电梯门撬开往外爬,一失手就坠了下去。
3.女工在四楼一脚踏空、2005年9月25日,义乌市义南工业区一家工厂的一位工人,在搭乘货运电梯时,一脚踏空,从四楼电梯口一直摔到一楼,当场死亡。
该企业一位姓付的负责人先生介绍,当天下午5点左右,这名女工在四楼包装好货物后,就把货物推到货运电梯口,而此时货运电梯停在一楼。
女工可能觉得走楼梯麻烦,打算人货一起搭乘电梯下来,经过电梯门口时,发现电梯门开着,没往下看就一脚踏进去,结果一脚踏空,从四楼电梯口一直摔到一楼,人当场就不行了,在送到医院后, 抢救不治而亡。
电梯困人案例分析

电梯困人案例分析对于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加强电梯维护管 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案 例分析还可以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02 电梯困人事故原因剖析
设备故障因素
01
02
03
电梯控制系统故障
包括电路板、按钮等部件 损坏或失灵,导致电梯无 法正常运行。
电梯门系统故障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接到报警后,立即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通知专业救援 队伍迅速赶赴现场。
救援队伍组建与培训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组建专业的电梯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 救援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救援队伍应包括指挥人员、技术人员、医疗救护人员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 速响应并有效实施救援。
失灵。
教训与启示
03
加强电梯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老化部件,确保电梯
安全可靠运行。
案例二:操作不当引发安全问题
事故经过
某写字楼电梯内,一名乘客在电梯门未完全打开时强行进入,导 致电梯门夹住其身体部位,引发安全事故。
原因分析
乘客缺乏电梯安全使用常识,操作不当导致危险发生。
教训与启示
加强电梯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维护保养不足
未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
电梯需要定期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若未按规定进行,可能导致设 备磨损加剧、性能下降。
未及时处理潜在故障
在日常检查和维护中,若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可能导致电梯在运行中 发生意外。
外部环境影响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可能导致电梯设备损坏或 无法正常运行。
发生频率与影响
发生频率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篇一: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一)候(乘)梯时不要踢、撬、扒、倚层(厅)门。
乘客在候(乘)梯时踢、撬、扒、倚层(厅)门,有可能发生乘客坠入井道或被轿厢剪切等危险,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案例:2002年6月20日,杭州余杭某大酒店有限公司一乘客宋某由于身体疲劳,候梯时右手扶墙,左手倚靠电梯层(厅)门,身体向电梯门方向前倾呈休息状态,恰好给电梯层(厅)门施加了一定水平方向的外力,导致16楼层(厅)门非正常开启,宋某身体重心失去平衡,坠入井道死亡。
(二)使用单位不得将带故障或未检验合格的电梯投入使用。
使用单位在电梯未消除故障或未检验合格的情况下继续将电梯投入使用,极有可能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案例:2006年8月12日晚,浙江苍南某商城1号住宅楼因17级台风登陆带来暴雨,由于窗户未关,造成机房和井道大面积进水,电梯在长时间严重浸水的情况下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
次日一早,在明知该电梯已经出现故障情况下,使用单位仍开启电梯投入运行。
不久,当一女住户推着婴儿车进入电梯轿厢时,电梯在开门状态下突然启动运行,导致女住户被夹在井道和轿厢之间,当场死亡。
(三)不要在未看清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盲目进入。
乘客在未看清电梯轿厢是否停靠在本层的情况下盲目进入,将导致人员坠落井道事故的发生。
案例:2002年5月2日17时左右,浙江某印染有限公司杂工吴某乘用载货电梯从一楼运送货物到四楼。
当他拉着车准备从四楼回一楼时,电梯轿厢实际已不在四楼,但他在未看清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盲目进入井道,造成连人带车从四楼坠落至一楼底坑而死亡。
(四)使用单位不得电梯三角钥匙交给无证人员使用。
非持证作业人员在未经过培训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电梯三角钥匙打开厅门,有可能使人在电梯轿厢不在本层的情况下跨入井道,造成人员坠落事故。
案例:2003年5月13日夜,台州市黄岩某医院职工叶某欲到医院地下室取冰柜,因电梯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她去医院保卫科值班人员王某处取来层门三角钥匙。
电梯事故案例50例

电梯事故案例50例案例1:2002年12月31日9时20分,大连LT公司原料车间车间发生一名作业人员驾驶叉车从三层电梯间坠入电梯井内(坠落高度约12米),造成车毁人亡。
事故经过:2002年10月大连HJ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流公司)与大连LT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T公司)签订了《叉车服务合同》。
12月31日8时,大连物流公司叉车司机徐*在LT公司一车间三层驾驶叉车向提升物料的货运电梯装运货物。
9时20分,当叉车司机徐*将电梯上的货物卸下后,LT公司一车间电梯操作员贾*将电梯轿箱提升到四层,但三层的电梯厅门却没有按规定关闭(电梯超过法定检验期达九个月,且带病运行)。
当叉车司机徐*驾驶叉车向电梯内运送物料时,因电梯厅门是敞开的,误以为电梯轿箱还在三层,就按正常工作程序驾叉车向电梯上开去,不慎连车带人一起坠入电梯井内(坠落高度约12米),徐*严重摔伤,后立即送往大连市中心医院救治,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4时30分死亡。
案例2:2008年2月7日14时许,某电梯公司维修工赵兴隆乘坐由电梯司机李月娟操作的1#客梯到12层,赵兴隆、李月娟走出电梯,李月娟从相邻的2#货梯12层层门坠入电梯井道,至底坑后死亡。
根据现场勘查和电梯层门构造分析,人体倚靠该层门不足以使门下端滑块脱出地坎槽。
案例3:2008年3月17日16时左右,某公司1名保洁人员将中欧宾馆办公楼2#电梯厅门打开,揭保护膜打扫卫生时,不慎坠入井道,后经抢救脱离危险。
案例4:2008年3月17日晚上,位于北京西直门南大街11号的人民医院新楼内,装修工人徐波在电梯井道内工作,其余3人在轿厢内工作,晚9时30分,配合工作的电梯维修工启动电梯轿厢上行,听到井道内发出异常声响,打开底层厅门,发现徐波倒在底坑地面靠近右侧井道处,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徐无电梯操作证,违章进入井道,悬空冒险作业,相互配合不一致。
案例5:2008年4月10日上午,某电梯公司维修工人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2#楼三单元北侧电梯地下三层底坑内有一具死尸。
家用电梯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家用电梯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2018年5月5日,某小区的一户家庭在晚上使用家用电梯时发生了火灾事故。
据当事人描述,他们正在乘坐电梯回家时,突然闻到烧焦的味道,随后,电梯内传来了烟雾和火苗。
当事人赶紧按下了紧急按钮,但电梯并未停下,他们只能在烟雾中寻找出口。
最终,他们通过触摸电梯壁壳上的应急开门按钮,逃离了电梯。
家用电梯火灾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家用电梯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讨论。
本文旨在通过对此案例的详细分析,探讨家用电梯火灾事故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二、事故原因分析1.电梯设计缺陷首先,电梯在起火后没有及时自动停止运行,导致当事人在火灾中无法快速地离开电梯。
这说明电梯的自动灭火系统存在缺陷,没有能够及时地检测到火灾并采取措施保护乘客的安全。
此外,当事人难以找到正确的应急开门按钮也暴露了电梯设计上的问题。
在紧急情况下,电梯内应急设施的位置和标识应当设计得更加明显和易于触及,以便乘客快速找到并使用。
2.电梯维护不到位据了解,该小区的家用电梯长期以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维护检查和保养,这可能是导致电梯火灾的另一个原因。
电梯设备长期使用会产生磨损,如果没有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就会增加故障的发生几率。
毫无疑问,电梯维护不到位也对家用电梯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3.电梯管理不善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家用电梯的管理不善。
小区物业或管理部门并没有对电梯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如未按时更换关键部件、未及时修复故障、未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等。
这就造成了电梯设备的安全隐患长期存在而未被发现和处理。
三、事故应对措施分析1.加强电梯设计质量监管针对电梯设计缺陷导致的事故,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家用电梯的设计质量进行监管。
要求电梯制造商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生产。
另外,应当建立严格的电梯产品质量抽查制度,对市场上销售的家用电梯产品进行抽查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安全要求。
2.加强电梯维护和保养管理为了保证家用电梯的安全性,业主或物业应当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1877.1491.73115.31136.99162.86201.06
245.33300.93359.85425.96185.9217.66
268.02
316.75
345.63
408.9484.12
534.12588.02
635.91
676.710
100
200300
400
500600
700
800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2012201320142015电梯拥有量(万台)GDP (千亿元) 近十年电梯发展迅速,拥有量不断增高
电梯事故控制卓有成效
电梯事故分析工作正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
为进一步摸清事故规律,找到薄弱环节,提高监管效能,并为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提供有力支撑,总局特设局事故处委托事故调查中心,组织行业专家,对2002~2015年的电梯事故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归纳。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对事故调查中心收集到的电梯事故案例进行了梳理、统计、归纳、分析;
对国外相关情况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
对执行不同版本强制性标准的电梯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电梯的其他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研究对象
2002~2015年电梯事故案例分析研究
研究方法:国内外通行的“统计法”+“典型案例分析法”
统计法:收集较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研究,找出其中规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困难在于数据的大量收集,通常国内外很少有专门的机构收集电梯伤害事故,并进行综合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法:对每一起个案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难点在于要求分析人员对电梯技术、事故失效模式、事故调查分析技术等都非常了解,并且分析人员能够获得非常详细的现场信息。
本次即采用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事故概览
394起电梯事故中,共造成479人伤亡
原因分析:人
394起事故中,事故原因涉及到人的不安全行为共有332起
原因分析:物
394起电梯事故中,事故原因涉及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共有
224起
原因分析:单位
394起事故中,事故原因涉及到相关单位(使用单位、制造单
位、安装单位和维保单位)管理不到位的共有55起
此外还对自动扶梯和杂物电梯的典型案例进行了专项分析。
针对出现较多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提出的建议
关于违规使用三角钥匙
主要原因:
三角钥匙管理混乱;
作业人员不熟悉开启层门方式;
层门锁位置过高。
建议:
借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发证追责机制;明确擅自将钥匙交给未授权人员而导致事故的钥匙持有人应承担的责任。
借鉴国外作业人员培训制度(如美国的电梯学徒工制度),提高作业人员培训效能和发证门槛。
加强三角钥匙的可追溯性管理(唯一性编号、钥匙管理登记制度等),防止三角钥匙流失和管理失控。
从技术法规/标准层面对层门锁开启位置做出合理规定。
关于正常运行时门锁被短接
主要原因:
维保或调试作业后门锁的短接线未拆除;
门锁故障高,违规用短接方式减少故障。
建议:
从技术法规/标准层面:增加门锁旁路功能;增加门锁短接检测功能。
加强短接线的标识和警示管理。
关于维保人员未发现设备缺陷
主要原因:
维保人员能力不足/责任心缺乏;
缺少详细指导和规范维保作业的技术标准;
制造单位对维保的指导不足。
建议:
提高维保人员培训效能和发证门槛。
从法规/规范层面,强化、细化制造单位建立维保支援服务体制要求。
建立维保作业标准。
进一步加强对维保质量的监督检查。
关于制动器故障
主要原因:
标准对制动器的设计准则、技术要求、监控要求、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不够完善。
部分制动器(包括曳驱动主机等)制造质量有劣化趋势;制动器微动开关性能差,制动器微动开关被短接或屏蔽。
随机技术文件缺少对制动器的技术要求、结构特点、调整修理、判废准则等方面的描述。
作业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未按照要求开展施工和维护保养自检工作。
建议:
在技术法规/标准中完善、提高制动器安全性能要求、设计寿命(工作次数)要求、监控要求和测试评价要求,以及对随机文件的要求。
提高维保人员培训效能和发证门槛。
关于不正确使用电梯
主要原因:
乘客鲁莽使用;
乘客未掌握正确使用电梯的方法;
未能有效确认轿厢位置。
建议:
加强公众安全文明使用电梯的教育,普及安全文明正确乘梯知识。
制定电梯安全乘用规范。
在标准中强制要求并检查每一层站都应有永久照明,层门处的照度不小于50lux(EN81-20已有规定)。
关于不安全自救行为
主要原因:
乘客不了解、不掌握正确的救援方法。
标准/规范中未要求轿门防扒措施。
建议:
结合TSG T7007、T7001~7006第2号修改单的实施,加强公众正确使用电梯的宣传和教育,如在轿内张贴被困轿厢时乘客正确应对措施(求救方法和程序)。
关于家长监护不到位
主要原因:
家长没有有效监护儿童,未按提示的要求乘坐扶梯。
建议:
通过研究、修订扶梯标准,进一步减少肢体夹入梳齿板和梯级之间的风险。
在扶梯/人行道明显位置增加警示;
在有坠落风险的场合,增加人体坠落的防护装置; 加强安全用梯宣传和教育。
关于扶梯逆转
主要原因:
联轴器失效、驱动链断裂、驱动主机移位造成主驱动链脱落;
附加制动器未有效制停。
建议:从技术法规/标准层面,避免此类事故,如: 对于公共交通型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进行不少于3年一次的附加制动器载荷试验;
所有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均应增加驱动链松弛和断裂监测装置;
所有扶梯和倾斜式自动人行道均应装设附加制动器; 对公交型自动扶梯倾斜角度作出限制。
关于轿厢溜车蹲底
主要原因:
超载;
制动力不足;
平衡系数不正确。
建议:
从制造厂商开始控制,如要求制造厂应对每一台电梯明示二次装潢的最大允许重量,在轿顶上标识轿厢和对重的自重(对重块的重量)等。
在交付客户前控制,如轿厢的装潢变化后应重新进行平衡系数验证;电梯检验合格后,应在对重块上做标记。
加强对制动器的要求(见制动器故障部分)和对超载保护的要求。
关于自动扶梯盖板缺陷
主要原因:
扶梯盖板设计不合理。
建议:
技术法规/标准中增加相应的保护要求。
小结
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重视人员教育培训,有效提高专业素质。
强化使用责任落实,规范维保作业行为。
加快规范标准研发,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鼓励开展科技攻关,研发先进技术措施。
强化关键指标验证,探索设定使用寿命。
制定在用电梯要求,引导老旧电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