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总论部分简答题)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总论(考简答)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2.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的原因是: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
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
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1、栽培条件2、采收加工3、产地4、贮藏运输5、非药用部位6、人为搀假7、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的含量。
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在“知药”、“辨药”、“用药”的基础上,对中药材进行科学鉴定和评估的学科。
通过学习中药鉴定学,我们能够了解各种中药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鉴别方法、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中药质量控制、药效评估和药物设计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和考试重点三个方面对中药鉴定学进行复习总结,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课程内容1.中药材的基本形态特征:中药材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药材的外观形态、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践,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形成对于药材形态的辨识能力。
2.中药材的理化性质:中药材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比重、挥发油含量、灰分、水分、总黄酮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质量特征,需要通过仪器分析和实验进行学习。
3.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鉴别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有效的鉴别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不同的中药材。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宏观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等多种方法。
4.中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中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反映了中药材的药效特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评估和应用中药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药效特点、毒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对于中药鉴定学的理论知识,需要认真听讲和笔记,加强对概念、原理、指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多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加深对各个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
2.实验学习:通过实验学习,可以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学习中需要注意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加强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写作的能力。
3.课外练习:通过做题和练习,可以提高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考试中的注意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加强思路的拓展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药材性状“习称”1.“云锦花纹”何首乌2.“罗盘纹”商陆3.“珍珠盘”银柴胡4.“车轮纹”防己猪大肠形5.“菊花心”甘草、黄芪6.“疙瘩丁”白芷7.“朱砂点”羌活苍术8.“蚯蚓头”防风9.“狮子盘头”党参10.“金包头”知母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12.“过桥”黄连13.“起霜”茅苍术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15.“钉头”赭石16.“怀中抱月”松贝17.“通天眼”羚羊角“血丝”“合把”18.“铁线纹”“珍珠疙瘩”野山参19.“马牙柱”合成朱砂20.“乌金衣”“挂甲”牛黄21.“虎牙”砍茸22.“莲花”马鹿茸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24.“当门子”麝香25.鸡肠风巴戟天二、药材性状特征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绵马贯众)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大黄)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牛膝,川牛膝)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皮厚朴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杜仲7.形似毛笔头辛夷三、药材显微特征1.草酸钙簇晶(鉴定簇晶18种,大首太白栀人芎,蓼香牡丹金洋参,寄山三地茱萸丁)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地榆、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山楂、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金银花2.草酸钙砂晶(砂晶七种牛枸麻,秦皮细钩洋金花)牛膝麻黄细辛枸杞子钩藤秦皮洋金花3.草酸钙针晶(14针晶白术白及,巴戟苍天龙桂儿,冬夏商药广藿香)(束)麦冬商陆(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苍术、半夏、麦冬、龙胆、山药、天麻、儿茶、广藿香、肉桂白术白及4.草酸钙方晶(方晶11有黄柏,麻辛苦甘石菖蒲,厚壳红栀鸡血藤)麻黄细辛甘草苦参石菖蒲、枳壳栀子鸡血藤厚朴、黄柏、红花陈皮砂仁5.草酸钙柱晶补骨脂沉香、肉桂6.草酸钙棱晶五倍子陈皮7.草酸钙结晶防己(细小杆状)猪苓(双锥八面体形)、西红花豆蔻浙贝母8.晶纤维鸡血藤、黄柏、番泻叶苦参石菖蒲9.晶鞘纤维番泻叶、甘草、山豆根、苦参、葛根10.树脂道人参、三七、西洋参11.石细胞乌头、附子、黄连、延胡索、苦参、黄芪、防风、黄芩、玄参、巴戟天、党参、苍术、槲寄生、鸡血藤、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麦冬、辛夷、五味子、木瓜山楂吴茱萸连翘枸杞子栀子槟榔砂仁12.油室当归川芎枳壳吴茱萸丁香、木香、苍术13.油管小茴香、防风、柴胡、白芷14.油细胞厚朴肉桂辛夷五味子砂仁豆蔻石菖蒲15.乳管桔梗、党参16.淀粉粒大黄、何首乌、商陆、太子参、乌头、附子、防己、葛根、板蓝根、甘草、人参、西洋参、白芷、川芎、黄芩、半夏、石菖蒲、川贝母、浙贝母、山药、钩藤、牡丹皮、肉桂、山楂、五倍子豆蔻17.糊粉粒五味子葶苈子苦杏仁补骨脂小茴香豆蔻马钱子砂仁18.菊糖桔梗、苍术、党参、木香桔梗科—含有菊糖、乳管:桔梗、党参菊科—含有菊糖、油室:木香、白术、苍术19.钟乳体穿心莲20.薄壁细胞含核状物地黄21.薄壁细胞含糊化的淀粉团块白芍、延胡索、22.气孔不定式细辛金钱草青蒿川贝母23.气孔不等式金钱草、大青叶24.气孔平轴式补骨脂、蓼大青叶、番泻叶25.气孔直轴式广藿香穿心莲26.气孔近环式枳壳26.气孔内陷麻黄27.菌丝茯苓、猪苓28.保卫细胞哑铃麻黄29.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薄荷30.硅质块砂仁石斛31.蓝黑色色素颗粒蓼大青叶32.薄壁细胞含紫色素紫草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一、名词术语植物类1. 锦纹:指大黄横切面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网状纹理。
2. 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3.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木栓层内方至韧皮部外侧组织中,多个类圆形的异形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纹” 。
4. 罗盘纹:指商陆横切面呈异常维管束排成数层同心环纹。
5. 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密集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
6. 砂眼:指银柴胡表面支根痕孔穴或盘状小凹坑。
7. 钉角:草乌表面的瘤状侧根。
8. 过桥:指黄连根茎表面节间光滑如茎杆,俗称“过桥”9. 菊花心:指双子叶植物根横断面的次生构造形成的放射状结构,状似开放的菊花,如甘草、黄芪、防风。
10. 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11. 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12. 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此外还有林下山参。
13. 铁线纹:人参表面上部或中下部的环纹。
14. 猴头三七:指三七主根顶端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 。
15. 疙瘩丁:白芷表面横向突起散生的皮孔。
16. 油点或朱砂点:指黄棕色或红棕色的分泌组织,如苍术、羌活。
凹肚脐: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凹肚脐” ,故名。
17. 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如前胡、防风。
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8. 连珠状:指巴戟天根,形似串起来的珠子,故称“连珠” 。
19. 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如党参等。
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20. 油头:川木香根头黑色发黏的胶状物;又称“糊头” 。
21. 起霜:苍术断面暴露稍久,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又称“吐脂” 。
22. 岗纹:泽泻表面多条横向凸起的环纹。
23. 金井玉栏:某些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状如金玉相映,如黄芪。
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

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1.中药鉴别方法:(1)宏观鉴别:包括药材外形、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
(2)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构造等特征。
(3)理化鉴别: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进行鉴别,如石斛与铁皮石斛的硫酸银试验可区分两者。
(4)色谱鉴别:常用的色谱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5)光谱鉴别: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2.中药质量评价:(1)有机饱和提取物的含量:通过提取物的重量和药材的重量的比值来评价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2)水分含量:药材的水分含量是其干燥后的质量与原始质量之比。
(3)总灰分含量:通过煅烧药材后,计算其灰分的重量来评价药材的杂质含量。
(4)酸不溶性灰分:用稀盐酸提取灰分中的碳酸盐,然后计算碳酸盐的重量来评价药材的杂质含量。
(5)微生物限度:测定药材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评价药材的卫生质量。
(6)对药材的特殊鉴定法:根据药材的纯度、外观和理化性质等进行综合评价。
3.中药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包括测定含量、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等。
(2)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常用于分离和测定化学成分。
(3)质谱法:包括质谱联用技术,常用于分析和鉴定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4)核磁共振法:常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5)红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6)紫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4.中药鉴定的注意事项:(1)对中药鉴定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遵循标准鉴定方法。
(2)鉴别中药时要仔细观察药材的外形、气味、质地等特征,注意细节。
(3)质量评价时,要对含量测定、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进行准确的测量。
(4)鉴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5)注意保护药材的完整性,避免受潮、霉变等影响鉴定结果。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复习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可以加深对中药鉴定学的理解,提高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二: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中药鉴定的方法:1. 基原鉴定法2. 性状鉴定法3. 显微鉴定法4. 理化鉴定法5. 生物鉴定法植物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2. 茎木类:秋、冬季采。
3.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4.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
6.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药材举例:薄荷:花蕾期(薄荷油)花盛期(薄荷脑)花后期(叶子)牡丹: 5 年丹皮酚含量最高, 3—5 年含量增加不明显,所以 3 年是最佳采收期金银花,丁香(含苞待放)洋金花(初开)菊花,番红花(盛开)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桑螵蛸:三月,虫卵未孵化时鹿茸须在清明后未骨化时采收全蝎:活动期捕捉哈士蟆油:冬眠时捕捉龟甲:无限制矿物类:无限制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 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2.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3. 蒸、煮、烫4. 熏硫: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5. 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 干燥: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三种均可用的,用“干燥”表示;不超过60℃的,用“晒干”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表示。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①虫蛀②生霉③变色④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⑤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⑥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 ⑦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中药鉴定学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定、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就本课相关知识介绍如下:一、考试大纲要求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和执业工作的需要,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委员会对本门课程的考试内容总体介绍如下:1.总论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产地、采收、加工的概况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鉴定依据、一般程序及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鉴定有关的规定。
2.各论各类中药材的概述和常用名词术语及200余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13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二、课程大纲及《中药鉴定学》教材的特点1.题型今年的考试有最佳选择题,即单选题、配伍选择题和多选题三种题型。
2.内容现版的《中药鉴定学》的内容特点:①首先是总论中增加了道地药材的介绍;增加了中药检验的分类;②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对各论中的具体中药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原全草类药材细辛新归属到根及根茎类中;取消了中药材天仙子;增加了木通、山茱萸及13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对于大部分中药材饮片的性状鉴定,考生不必紧张。
饮片的特征与原药材类似,即饮片的表面(上下切面)特征与原药材断面特征一样,周边特征即原药材的表面特征,气味与原药材一致或略有改变,即增加炮制辅料的味道,如姜、醋味等。
3.比分今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考分比例,仍然为中药鉴定学占60分、中药化学占40分。
三、学习建议《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内容庞杂、规律性差、大量内容需死记硬背的特点,所以建议考生要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要系统浏览教材(即《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鉴定学》),因历年来的考题中曾出现过较细、偏的内容,但占分很少。
在此基础上可做相应章节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做练习题时,对完答案后一定要对着书理解本题的内容,同时在书上划出对应的考点。
但是,现在已临近考试,相信多数考生已没有太多时间仔细学习教材了!在这种情况下,各位需要把心静下来:首先,梳理各章的主要考点、易错点,如“果实与种子类”药材中,药用部位易搞错;同时,明白全书的横向联系点,如来源于豆科的中药材有……(黄芪、苦参、甘草、苏木、鸡血藤、降香、番泻叶、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儿茶等),主产于四川的中药材有……,含有晶鞘显微的中药材有……,主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材有……;最后,一定要选择一本内容较全面系统、紧扣今年考刚与教材的习题集,从头至尾练习1~2次,对做错的地方要重点注意,明白犯错原因;对于那些猜对的题,也要分析清楚考点所在。
还要选做1~2套模拟练习题,熟悉每套题的配题思路,训练时间的把握与考感。
最后,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您的备考带来极大的帮助、能为您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预祝大家复习顺利,成功通过考试!练习题一、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用显微鉴别法鉴别黏液选用的试剂是A.碘试液B.苏丹Ⅲ试液C.钌红试液D.硝酸汞试液E.氯化锌碘试液[答疑编号181000101]『正确答案』C2.使用甲苯法测定水分的中药材是A.黄连B.当归C.木瓜D.冬虫夏草E.金钱草[答疑编号18100010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甲苯法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药材中的水分测定。
当归含有挥发油,其他四个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很少或无。
3.目前中药定性鉴别中使用最多的色谱法是A.纸色谱法B.薄层色谱法C.柱色谱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E.气相色谱法[答疑编号181000103]『正确答案』B4.单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材横切面上通常可见的一圈环纹是A.木栓形成层B.皮层中的纤维束环带C.皮层中的石细胞环带D.内皮层E.形成层[答疑编号181000104]『正确答案』D5.半夏粉末的显微特征中有A.草酸钙柱晶B.草酸钙簇晶C.草酸钙针晶束D.草酸钙方晶E.草酸钙砂晶[答疑编号181000105]『正确答案』C6.银柴胡的原植物属于A.蓼科B.毛茛科C.苋科D.十字花科E.石竹科[答疑编号181000106]『正确答案』E7.来源于大黄属波叶组的大黄伪品,其药材新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A.棕色荧光B.棕红色荧光C.蓝紫色荧光D.黄色荧光E.绿色荧光[答疑编号181000107]『正确答案』C9.降香的原植物属于A.唇形科B.豆科C.木兰科D.茜草科E.蔷薇科[答疑编号181000108]『正确答案』B10.秦皮伪品核桃楸皮的水浸液在日光下A.显碧蓝色荧光B.显棕红色荧光C.无荧光D.显浅黄棕色荧光E.显亮绿色荧光[答疑编号181000109]『正确答案』C11.蓼大青叶的气孔轴式多为A.不等式B.不定式C.直轴式D.平轴式E.环式[答疑编号181000110]『正确答案』D12.药材浸水中,水被染成黄色,先端呈喇叭状,内侧有一短缝的是A.西红花B.红花D.洋金花E.款冬花[答疑编号1810001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红花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花冠红黄色或红色,筒部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
花药聚合呈筒状,黄白色。
质柔软。
气微香,味微苦。
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西红花呈线形,三分枝,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缝,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
暗红色,无油润光泽。
体轻,质松软,干后质脆易断。
气特异,味微苦。
入水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
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13.在植物器官中,只有种子含有A.脂肪油B.挥发油C.淀粉粒D.菊糖E.糊粉粒[答疑编号181000112]『正确答案』E14.薏苡仁的原植物属于A.芸香科B.十字花科D.禾本科E.茜草科[答疑编号181000113]『正确答案』D16.金钱草的主产地是A.浙江B.广东C.湖南D.四川E.河南[答疑编号181000114]『正确答案』D17.叶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蒴果长圆形,常3裂;分果瓣船形的饮片是A.紫花地丁B.鱼腥草C.肉苁蓉D.车前草E.蒲公英[答疑编号181000115]『正确答案』A18.血竭的石油醚提取液加新配制的0.5%醋酸铜溶液,振摇后静置分层,石油醚层不得显绿色,是检查A.血竭素B.去甲血竭素C.海松酸D.樟脑E.松香[答疑编号181000116]『正确答案』E19.五倍子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没食子酸B.树脂C.鞣质D.脂肪E.蜡质[答疑编号181000117]『正确答案』C21.下列成分中,抗凝血作用最强的是A.水蛭素B.蚯蚓素C.蚯蚓毒素D.次黄嘌呤E.琥珀酸[答疑编号181000118]『正确答案』A23.花鹿茸茸尖部位的饮片不具备的形状特征是A.为圆形薄片B.切面浅棕色或浅黄白色,半透明,微有光泽C.周边骨质化D.外皮红棕色或棕色E.质坚韧[答疑编号18100011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花鹿茸尖部切片习称“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最嫩部分。
中上部的切片习称“蛋黄片”。
下部习称“老角片”,较老。
24.芒硝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硫酸钠(Na2S04)B.含水硫酸钠(Na2S04·10H20)C.硫酸钙(CaS04)D.含水硫酸钙(CaS04·2H20)E.硫酸镁(MgS04)[答疑编号181000120]『正确答案』B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共48题,每题0.5分.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25-27]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26.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答疑编号18100012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证类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27.对国内外医药学和生物学科最具影响的本草是[答疑编号181000122]『正确答案』D[35-37]A.天麻B.山药C.西洋参D.三七E.天花粉35.蓬莪术的根茎常伪充[答疑编号181000123]『正确答案』D36.参薯的根茎常伪充[答疑编号181000124]『正确答案』B37.大丽菊的块根常伪充[答疑编号181000125]『正确答案』A[38-41]A.表皮细胞1列,根被细胞3-5列,内皮层外侧为1列石细胞B.表皮残留,内皮层每一个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型小细胞C.后生皮层为木栓化细胞,导管单列,径向或略呈“V”字形排列D.木栓层偶有石细胞散在,有的木质部中央有栓化细胞环E.木栓层为数列细胞,韧皮部和木质部有晶鞘纤维38.川乌横切面的显微特征是[答疑编号181000126]『正确答案』C39.麦冬横切面的显微特征是[答疑编号181000127]40.黄芩横切面的显微特征是[答疑编号181000128] 『正确答案』D41.龙胆横切面的显微特征是[答疑编号181000129] 『正确答案』B[42-44]A.油细胞B.油室C.油管D.树脂道E.乳汁管42.苍术的组织结构中有[答疑编号181000130] 『正确答案』B43.党参的组织结构中有[答疑编号181000131] 『正确答案』E44.石菖蒲的组织结构中有[答疑编号181000132][45-48]A.根B.根茎C.块茎D.根及根茎E.鳞茎45.丹参的药用部位是[答疑编号181000133] 『正确答案』D46.天南星的药用部位是[答疑编号181000134] 『正确答案』C47.知母的药用部位是[答疑编号181000135] 『正确答案』B48.川贝母的药用部位是[答疑编号181000136] 『正确答案』E[49-50]A.白及B.半夏C.天冬D.银柴胡E.麦冬49.呈长纺锤形,外皮多已除去,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半透明,对光透视可见一细木心的中药材是[答疑编号18100013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麦冬呈纺锤形外皮不除去,表面黄白色至淡黄色;天冬呈长纺锤形,外皮多已除去,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
50.呈不规则的扁圆形,有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以茎痕为中心有数圈同心环节的中药材是[答疑编号181000138]『正确答案』A[51-52]A.百部B.石菖蒲C.知母D.莪术E.姜黄51.饮片切面黄绿色或棕褐色,有黄白色内皮层环纹及淡黄棕色的点状维管束;气微香,味微苦而辛的是[答疑编号18100013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姜黄断面棕黄色或金黄色;知母切面黄白色;石菖蒲切面类白色或微红色;百部切面灰白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
52.饮片切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明显内皮层环纹及散在的点状维管束;气特异,味苦辛的是[答疑编号181000140]『正确答案』E[53-55]A.板片状B.单卷状C.筒状D.双卷筒状E.反曲状53.牡丹皮的形状多为[答疑编号181000141]『正确答案』C54.关黄柏的形状多为[答疑编号181000142]『正确答案』A55.石榴树皮的形状多为[答疑编号181000143]『正确答案』E[56-57]A.蒽醌类B.生物碱类C.皂苷类D.香豆素类E.黄酮类56.枇杷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答疑编号181000144]『正确答案』C57.罗布麻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答疑编号181000145]『正确答案』E[60-63]A.木瓜B.豆蔻C.栀子D.五味子E.山楂60.外皮红色,有细皱纹和灰白色小点的中药材是[答疑编号181000146]『正确答案』E61.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色,有的有“白霜”,皱缩的中药材是[答疑编号181000147]『正确答案』D62.表面棕红色或红黄色,有6条翅状纵棱的中药材是[答疑编号181000148]『正确答案』C63.表面黄白色;有3条纵向槽纹,柱基和果柄处均具毛茸的中药材是[答疑编号181000149]『正确答案』B[64-65]A.伪麻黄碱B.广藿香酮C.穿心莲内酯D.青蒿素E.齐墩果酸64.抗疟的有效成分是[答疑编号181000150]『正确答案』D65.抗钩端螺旋体的有效成分是[答疑编号181000151]『正确答案』C[66-68]A.陕西B.山西C.安徽D.四川E.贵州66.冬虫夏草的主产地之—是[答疑编号181000152]『正确答案』D67.茯苓的主产地之—是[答疑编号181000153]『正确答案』C68.猪苓的主产地之一是[答疑编号181000154]『正确答案』A[69-70]A.没药B.血竭C.乳香D.儿茶E.五倍子69.与少量水共研,形成白色乳状液的中药材是[答疑编号181000155]『正确答案』C70.与少量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的中药材是[答疑编号181000156]『正确答案』A[71-72]A.绿黑色B.樱红色C.白色D.黄棕色E.紫色71.炉甘石的条痕色是[答疑编号181000157]『正确答案』C72.赭石的条痕色是[答疑编号181000158]『正确答案』B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共12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