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合集下载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感悟。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敏感度和感悟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介绍写作的主题和目的,明确写作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

介绍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第二章:寻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激发写作灵感。

培养学生运用感官和情感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2.2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一次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引导学生通过描述细节和表达情感来展示自己的体验。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触动心灵的故事。

第三章:写作基本技巧之一:开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写作开头的技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绘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讲解和示范写作开头的重要性和技巧。

学生练习写作开头,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开头部分,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写作基本技巧之二: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细节和事件来发展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运用描写和对话等手法来展示人物情感和性格。

4.2 教学活动讲解和示范写作发展的技巧,如何通过事件和细节来展示主题。

学生练习写作发展部分,注重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发展部分,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五章:写作基本技巧之三:高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构建故事高潮,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紧张感。

培养学生运用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5.2 教学活动讲解和示范写作高潮的技巧,如何通过冲突和解决冲突来推动故事发展。

学生练习写作高潮部分,注重情感的爆发和故事的转折。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高潮部分,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六章:写作基本技巧之四:结尾帮助学生掌握结尾的技巧,使文章结构完整、余味无穷。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中存在的美好品质和感人故事。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亲朋好友,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感人事迹。

2. 让学生思考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感人瞬间,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3. 通过例文解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来表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4.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例文解析,让学生了解写作技巧。

3. 实践法: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例文,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准备写作素材,供学生参考。

3. 准备评价标准,用于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

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交流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发现的身边人的美好品质和感人事迹。

3. 例文解析:教师展示相关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4. 写作指导:教师讲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表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要求和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6. 互相评改: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7. 总结与展示: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包括内容、表达、结构等方面。

2. 自评互评: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

3. 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感动瞬间”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发现的感人故事。

2. 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案标题: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通过文字描绘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情的力量。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写出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触动心灵的文章。

3. 学生能够欣赏他人的作品,培养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演示范文和触动人心的样本文章。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可以以一个关于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触动心灵的故事开始课堂,向学生展示文字具备的表达力量和情感的传递。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被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情的经历。

2. 分析样本文章:教师提供一篇触动心灵的样本文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特点和技巧。

可以关注以下方面:- 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 描述人物和事件的详细程度。

- 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 文章给人的情感和感受。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和讨论自己被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情。

鼓励学生描述具体细节和感受,让他们了解触动心灵的重要元素。

4. 写作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小组讨论中的内容,撰写一篇触动心灵的文章。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要点:- 明确主题和中心思想。

- 使用细节和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和事件。

-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提升文章的表达力。

- 确保文章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5. 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他们的作品,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指导。

6. 总结:教师可以总结触动心灵的文章写作要点,并鼓励学生持续培养对于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情的敏感度。

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重情感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媒介形式,如绘画、摄影、音乐等,来表达和分享他们被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情。

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并促进跨学科的学习。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范文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范文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第一要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力,善于捕捉动情点,发掘感动点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一个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高中生大多怕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深层原因在于学生写作话语权的丧失,缺少对文字的深刻感受力。

还学生以话语权,使作文具备个性化的生命,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的原动力问题。

据此,课堂的重难点设置为引导学生品味文字的情感,并应用文字细化、深化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善于捕捉动情点。

教学难点发掘动情点,提炼素材写亲情。

【教学时数】1课时(不含写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自我感悟播放视频《高了个考》。

的确,万能素材不靠谱,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难以打动读者。

作文写什么,怎样写才能打动读者?老师的回答是“笔尖淌真情,魅力才无限”。

写作是与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

古今中外的大家写作都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歌德说:“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

”今天,我们以感悟亲情为突破口,打开大家丰富宝贵的情感资源库,整理、提炼我们的写作素材。

二、品文悟情,学习方法怎样的作品能引起情感共鸣?1、品味名家洋溢在文字间的情感。

齐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片段),找出动情点,品味作者情感。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

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来触动读者心灵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来表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3. 进行写作实践,修改并提升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优秀作品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创作出触动心灵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写作经验。

3. 实践法:进行写作实践,修改并提升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激发写作兴趣。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总结写作方法。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写作经验。

4. 写作实践:根据所学方法,创作触动心灵的作品。

5. 作品展示与点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6.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所学,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继续探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的深度和触动读者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写作实践中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和主动分享。

3.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促进写作技能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集:用于分析和学习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表现手法。

2. 写作指导书籍:提供写作技巧和灵感来源。

3. 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和记录关键点和学生作品。

4. 作文纸张和文具:供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次课:介绍课程目标和内容,分析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概念。

2. 第二次课:学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课名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一课时第1课时单位北京市大成学校作者霍玉安一、教学内容分析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等,抓住它,用文字把它生动地表述出来,能感动别人。

叱咤风云的伟人,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而日常生活的小事也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一篇记叙文如果能感动读者,那就一定是好文章,而学生写出的记叙文却很少能感动我们,原因是文章的内容缺少感人的内涵。

而学生一定会有被感动的经历,回想出来,描绘出来,自己动情了,写出来,也感动别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常感觉到没有素材,硬编一些故事,写出来让人感觉不真实;有时有了素材,不知道怎么写,只会叙述,干瘪无味,不生动,不感人。

究其原因,是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任务,不是看作是一种表情达意的需要,又缺乏一定写作技巧。

如果让学生懂得了记叙文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把触动自己心灵的事写出来,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写出来,特别把感动过自己的事写出来,写出的作文往往能感动别人,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文要写生活中的真事,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

学习把触动自己心灵的事写出来。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技巧,写出感动别人的作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写出感动读者的记叙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写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把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写出来,宣扬真善美,在写作中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真人真事和作文关系,写感动自己的事来感动读者。

教学难点:写感动自己的事来感动读者。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给学生一篇写“触动自己心灵人和事”的记叙文的范文,让学生讨论它在选材上的特点,教师归纳。

让学生认识到记叙文选自己生活经历过的感动过自己的材料,这样就能把作文写好。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写触动人心的人和事》教案【学习目标】1.练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写法。

3.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培养对生活的感激之心和敏锐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突破思考习惯的局限,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人心灵的事件。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做一个勤于观察生活、乐于感悟生活的人。

让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叙真事,诉真情”上。

【教学策略】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互评和互改为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舒婷),但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为材料的选择而苦恼,为不会表达自己而发愁,罗丹说过一句话:“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用大屏展示几幅自己拍的触动心灵的美图)可不是吗?生活中有许多人、事、物总会在不经意时拨动我们原本平静的心弦:当我们还在为母亲的一句责难之辞而耿介于怀时,却发现母亲无视孩子满脸的怨气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当我们从新闻媒体报道中走近身穿白色T恤的平凡丛飞时,我们发现的是一颗不平凡的美丽心灵;当我们的双眼在罗中立《父亲》的油画上徘徊时,我们想到的是自己父亲经年辛劳过后,写满岁月痕迹的脸;当我们还沉醉于一代才女“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离愁别苦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柔弱似她竟也可以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雄浑的慨叹鞭笞南宋君主的苟且偷安……凡此种种,都是写作的极好素材,这些曾经让你心动的一刻,你是否留心去把握了呢?写作的源泉是生活。

从感悟触发了写作动机这一作文本质出发,同学们可以把任何一次作文都写得真实感人。

二、写作技法例谈(播放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来触动读者的心灵。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通过细节描写触动心灵分析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2. 第五章:借助情感表达触动心灵理解情感表达在写作中的作用学习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情感表达展现人物内心世界3. 第六章:运用修辞手法触动心灵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写作技巧。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练习写作: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相关章节内容。

2. 案例素材:优秀作品中涉及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实例。

3. 辅助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写作指导书籍、文章等。

六、教学内容4. 第七章:描绘生动的场景理解场景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场景描写营造氛围5. 第八章:构建深刻的主题引导学生挖掘和表达文章主题学习如何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来展现主题练习运用主题思考进行写作七、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创设相关场景,让学生进行实地描写练习,增强场景描写的生动性。

2.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挖掘和展现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年级:高二年级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湖北省天门中学刘薇薇
【选点说明】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只有用心去感悟生活的人,才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流淌着感动;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

本课力求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勤积累、勤思考的习惯,让其学会感悟生活,发掘感动点,学会提炼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文章。

【策略说明】
1、例文导学。

教师通过例文,将作文目标具体化,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

2、创设情境。

通过音乐、图片等视听冲击,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回忆。

3、训练提升。

将学生交流片段作文和教师展示下水作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写作上领悟要旨,提升能力。

4、合作探究。

通过美读、问答、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清楚作文“写什么”。

【过程设想】
一、导语设计
在很多学生看来,写作并不轻松,经常会碰到无话可说的情况,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写作时的愁苦情状──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为什么作文时无话可说?因为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都为素材的积累和选择而苦恼。

二、材料感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节选
明确:选段是史铁生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片段,但小小的细节表现出的伟大母爱,深深打动了读者。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从生活中来。

三、合作探究
1、简介生活
生活很简单,学生的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

作文怎样才能写出精彩,写出真情实感呢?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人和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多尝试写写自己的生活,多写写身边的人和事。

罗丹说过:“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用善感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理性分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节选
明确:父亲为我买桔子,本来是一件很简单平凡的小事,因为细节里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深情,所以打动了作者。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节选
明确:老师的一次讲演,本来是生活中的平常事,但是在演讲中先生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投入而真诚的学者风范深深打动了作者。

通过名家名作给学生提供审美、鉴赏的文本,让学生明白作文可以写身边熟悉可感的人,写真实动人的事。

3、发掘感动
通过音乐、图片展示,营造触动心灵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唤起曾经的往事和内心的感动,并引导学生发掘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有得当的材料可写。

四、方法归纳
一是着眼于“真”:常怀感激之心,用真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情。

二是着眼于“小”: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那些触动心灵的小事。

三是着眼于“细”:生活中最能触动心灵的可能是一个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要紧紧抓住这些细微的动人瞬间。

五、能力提升
引导学生用文字再现脑海中浮现的触动心灵的事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

片段作文完成以后,分组讨论,推荐交流,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六、范文展示
展示老师的下水作文,通过示范,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场景刻画、细节描写等方法精彩地再现脑海中浮现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七、课堂小结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个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情感的凝聚。

作文来源于生活,让我们用心去生活,用笔去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熟悉可感的人
}触动心灵
真实动人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