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子和原子的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3.1_分子和原子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同步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是静止的2. 小明阅读《科学大众》杂志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滚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3. 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不正确的()D.4.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5. 下列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的是()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B.水的电解C.液化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D.白磷燃烧6.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 向一小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说明()A.分子用肉眼可看见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都有颜色D.分子运动速率很慢8.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D.9.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B.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10. 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D.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11. 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海水晒盐B.酒精挥发C.闻到香味D.加热铜片变黑12.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13. 向酒精中加入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其主要原因是()A.酒精挥发了B.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作用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C.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使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小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结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A.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D.水的天然循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D.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一定不变17. 下列实例,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的是()A.湿衣服晒干了B.通电分解水C.磷单质在氧气中燃烧D.水结成冰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是因为________.(2)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________.(3)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是因为________.19. 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氧________和汞________,每两个氧__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__,大量氧________聚集成氧气,许多汞________直接构成金属汞.(均填“分子”或“原子”)20. 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右图:(2)如果水受热会减少得更快,原因是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10分)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某同学对物质组成和结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归纳,请将“物质”、“原子”填写在合适的空白处,完成设计.(1)物质的构成有如图相互关系:(2)概念的辨析和应用.在①②③④中,能表示分子的是(填写序号,下同)________;表示个原子的是________;既表示一种物质,也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________.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国庆小长假,某校学生佳明同学和小伙伴一起到革命老区参观游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他们在游览中遇到的问题:(1)他们进入景区大门,场地上各种鲜花盛开,香气扑鼻,用分子观点解释闻到花香的原因________.(2)他们在山顶进行了简单的午餐,下面的食品主要补充维生素的是________A.面包B.香肠C.苹果D.高钙牛奶(3)返回下山途中,佳明拾取了一些不文明游客乱扔的物品,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A.矿泉水瓶B.易拉罐C.塑料袋D.门票及导游图(4)佳明用空瓶装了一瓶山泉水带回实验室,对该山泉水进行净化提纯,其净化程度A.过滤B.蒸馏C.沉淀D.吸附.(5)佳明了解到他们乘坐的飞机大量使用金属材料(图一),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________(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6)佳明在爬山途中休息时拿出自带的月饼与朋友分享,他发现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活性炭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旅游回来后,佳明同学对脱氧剂进行了探究(图二):①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佳明认为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②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佳明得出________的结论,由此推断,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脱氧剂的目的是________;③为弄清上述脱氧剂有哪些成分,佳明将其带进实验室,继续探究:23. 某同学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一株“铁树”开满了“红花”.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9年春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同步检测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C【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据此解答.【解答】解: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观察选项,故选.2.【答案】B【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使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而不是分子很小,故选项错误.、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故选项正确.、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而不是分子间有空隙,故选项错误.、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而不是分子间有作用力,故选项错误.故选:.3.【答案】A【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可.【解答】解:、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一小匙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消失”,是因为在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晴天晾晒衣服比阴天更易干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4.【答案】C【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发生了变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项正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而不是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故选项错误.故选:.5.【答案】C【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若分子没有改变,则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解答】解:中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改变,故错误.中水的电解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改变,故错误.中液化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物理变化过程,分子没有改变,故正确.中白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改变,故错误.故选.B【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很小,都在不停的运动,微粒间都有间隔,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解;、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从质量来比较,有的分子质量比原子大,有的分子质量比原子小,所以,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分,所以,正确;、分子、原子都是在运动的,所以,错误;、分子、原子的微粒间都有间隔,所以,错误.故选.7.【答案】B【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应考虑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向一小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8.【答案】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水和酒精混合,一部分酒精的分子和水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总体积小于,故选项解释正确.、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9.【答案】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水的三态变化,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水通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饭菜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饭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温度升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原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10.【答案】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故选项解释正确.、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而不是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事实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解释错误.故选:.11.【答案】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解:海水晒盐、酒精挥发、闻到香味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都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后和铜原子结合成氧化铜,能够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选:.12.【答案】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根据已有的微观粒子的构成的知识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错误;、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错误;、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错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正确;故选.13.【答案】B【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向酒精中加入水时,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作用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解答】解:、酒精挥发与总体积小于无关,故不符合题意;、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作用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所以,总体积小于,故符合题意;、虽然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但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化,故不符合题意;、向酒精中加入水,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没有相互结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14.【答案】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从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考虑,它们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粒子间有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解答】解:、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说明分子运动,正确.、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正确.、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正确,空气中有氧分子,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多种分子.、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并没有变化,故此说法错故选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答案】C,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由于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故解释正确;、由于分子很小,所以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故解释正确;、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故解释错误;、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整个变化中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解释错误.故选.16.【答案】C,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粒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正确;、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错误;故选.17.【答案】A,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的,则应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解答】解:、湿衣服晒干了是由于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符合题意;、通电分解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不符合题意;、磷单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不符合题意;、水结成冰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符合题意.故选:.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隔;(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对蔗糖分子的作用力小,而水分子对蔗糖分子的作用力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2)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训练有素的缉毒犬闻到毒品的气味.(3)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是因为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对蔗糖分子的作用力小,而水分子对蔗糖分子的作用力大,在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19.【答案】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原子【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考虑本问题.【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多个氧分子构成氧气,汞是由多个汞原子直接聚集而成的,它不存在汞分子.故答案为: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原子.20.【答案】解:(1)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是因为水分子不断的运动,大量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容器中水会减少;(2)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如水受热会减少得更快,其原因就是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答案:(1)水分子运动(或水蒸发);(2)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或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在不断运动,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运动速率受温度的影响.【解答】解:(1)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是因为水分子不断的运动,大量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容器中水会减少;(2)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如水受热会减少得更快,其原因就是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答案:(1)水分子运动(或水蒸发);(2)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或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答案】③,①,②【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解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表示分子;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能表示该物质、该元素和钙元素的一个原子.【解答】解:(1)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能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2)能表示分子;表示个氮原子,既能表示铜,也能表示铜元素,还能表示一个铜原子,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答案】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BB强,利于活性铁粉与氧气、水分接触,活性铁粉已部分被氧化,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铁粉与氧化铁,、【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水的净化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回答;(2)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回答;(3)根据材料的种类分析判断;(4)根据净化水的原理分析判断;(5)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以及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6)根据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的脱氧原理是与氧气、水分反应,进行分析解答.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说明已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铁锈蚀生成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可能含有未反应的铁,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闻到花香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2).面包富含糖类;.香肠富含蛋白质;.苹果富含维生素;.高钙牛奶富含蛋白质与无机盐;(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制成的;(4)对该山泉水进行净化提纯,其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物.(5)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铁的前面,所以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6)①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的脱氧原理是与氧气、水分反应,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利于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与氧气、水分接触.23.【答案】解:从图示看,主要现象就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在没有和氨水接触的情况下变红,说明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分子能从浓氨水中不断地运动出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时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呈碱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从实验现象来考虑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没有和氨水接触就变成了红色,说明氨气分子的不断运动,同时证明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呈碱性溶液的性质,说明氨水呈碱性.【解答】解:从图示看,主要现象就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在没有和氨水接触的情况下变红,说明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分子能从浓氨水中不断地运动出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时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呈碱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分子和原子1.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B2.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答案】B【解析】A.由苯分子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片无法知道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故B符合题意;C.由水受热蒸发知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D.由前三张图片可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B【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嗅到,故此项说法正确;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解释错误;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空隙中去了,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解释正确;故选B4.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酒精挥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而是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使得分子间间隔变大,导致分子体积急剧增大,故选D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答案】D【解析】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的,它的化学性质就是由谁来保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附详细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2题)1、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比分子小B .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没有C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A.数量很多 B.体积很小 C.不停地运动 D.有间隙3、建立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汽油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 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 ,是因为分子变小了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D .冰水属于纯净物,从微观上看是因为只含有一种分子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 .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C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数目一定变化5、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暗香浮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热胀冷缩——温度改变,分子体积发生变化C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 × 10 21 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D .碘和碘蒸气都能跟淀粉显示出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 .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C .水结成冰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7、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 .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 .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为核外电子排布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B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因为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 .氧气(O2 ) 与臭氧(O3) 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9、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 .保持汞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汞分子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10、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C.二氧化碳分子 D.碳单质和氧单质11、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1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碳B .金刚石、石墨、 C60原子C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 .二氧化硫、液氧、液氮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则是由离子构成的二、填空题(共6题)1、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_____ ;( 2 )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_____ ;( 3 )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_____ ;( 4 )在一只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红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由此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____ ;如果再向小烧杯中放一些活性炭,并用玻璃棒搅拌,稍等片刻后过滤,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 ,这说明活性炭具有 _____ 作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6•营口)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2016•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3.(2016•南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B.分子的质量变化C.分子的体积变化D.分子的种类变化4.(2016•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5.(2016•临沂)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6.(2016•西宁)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2016•绥化)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8.(2016•凉山州)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运动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解答题(共3小题)9.(2016•邻水县模拟)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6•大连模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其体积变小.11.(2015•大庆模拟)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是因为香茅精油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解: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大小也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3.【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质量、体积、种类不变;故答案:A.【点评】明确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记住它们的基本性质,能用来解决常见的粒子题型.4.【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故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有关原子、分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7.【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故叙述正确;C、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故叙述正确;D、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8.【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暗香来是人们闻到了花香,可以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解答】解: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的浓郁香味,是因为梅花的浓郁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二、解答题(共3小题)9.【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分析;(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在运动;【解答】解:(1)仪器A是胶头滴管,其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2)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酚酞由试管口到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或氨分子比酚酞分子运动得快或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理解微粒观点的应用.10.【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解答】由于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所以,其体积变小.故答为: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回答,利用比较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乙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甲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3)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不变红;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甲实验中B烧杯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没有必要设计实验乙做对比;故填:没有;B烧杯的酚酞试液中乙含有水;(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丙装置是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且Y形管需要的药品少,所以主要优点是保护环境且节约药品.故填:保护环境(或节约药品).【点评】本题考查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探究,学生应学会利用观察和对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注意微观粒子的性质在解答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同步练习

3.1.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一、单选题1.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B.③④C.①②④D.①⑤2.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
它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A.可以再分B.在不停运动C.很小D.之间有间隔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A.体积大小不同B.质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反应申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碳原子B.氧原子C.二氧化碳分子D.以上都不是5.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其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该物质()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单质D.无法判断6.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7.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8.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其主要原因是A.它们都由氧原子直接构成B.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C.它们都由同种元素组成D.液氧由氧气制造而来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B.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10.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氧原子B.氢分子C.水分子D.氧原子和氢原子11.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12.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13.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幻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C.水分子之间有间隙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14.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B.水分子运动速率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D.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15.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16.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1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H2和O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18.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19.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 a烧杯溶液变红色b中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B a烧杯溶液变红色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C b烧杯溶液变红色b中氨气分子没有运动D b烧杯溶液变红色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A.A B.B C.C D.D20.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序号事实解释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A.A B.B C.C D.D二、填空题21.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八年级化学原子与分子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化学原子与分子练习题及答案1.选择题(1)原子核由什么组成?A.质子和中子B.质子和电子C.电子和中子D.电子和质子答案:A.质子和中子(2)以下哪种粒子在原子核内?A.质子B.中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答案:D.质子和中子(3)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什么来排列元素的?A.质量数B.原子序数C.中子数D.质子数答案:B.原子序数(4)化学符号"H"代表的是什么元素?A.氧气B.氢气C.氮气D.氯气答案:B.氢气(5)氯气的化学符号是什么?A.CB.NC.ClD.Fe答案:C.Cl(6)氧气的化学符号是什么?A.OB.NC.SD.Fe答案:A.O2.简答题(1)简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答: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荷为中性。
电子云则是围绕原子核旋转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原子的特点是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2)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代表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原子序数代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质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原子序数是唯一确定元素的特征,而质量数可以因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不同而有所变化。
3.计算题(1)氢气(H)的质量数为1,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
求氢气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答:氢气原子的质子数为1,电子数也为1。
(2)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原子X的质量数为多少?答:原子X的质量数为7+8=15。
4.综合题(1)元素A的质子数为17,质量数为35。
请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与否,并给出理由。
说法一:元素A的电子数为17。
说法二:元素A是氯气。
答:说法一错误,元素A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17。
说法二正确,根据质量数为35,可以确定元素A是氯气。
(2)下面是一个化学方程式,请根据方程式回答问题。
C + O2 → CO2问:在该反应中,碳原子的数量是否发生改变?氧原子的数量是否发生改变?答:碳原子的数量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1个。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选择题1、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B.③④C.①②④D.①⑤2、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
它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 ()A.可以再分B .在不停运动C .很少D .之间有间隔3、对于CO 2、CO 、。
2、HgO 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B.都含氧分子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5、在一个原子的原子核里必定含有的微粒是 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 A. C 、H 、0、S B. N 、0、Al 、Fe 11、“202” 表示()C.都是氧化物D.受热分解都放出氧气()B.质量不同D.在化学反应申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C 、中子D 、电子和中子)D,以上都不是 D.水) D.无法判断 ( )C. 0、Si 、Al FeD. Fe 、Cu 、Zn 、AlA 两个氧原子B 两个氧分子C 两个氧元素D 4个氧原子1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氧气B.二氧化硫、碘酒C.澄清石灰水、水D.二氧化碳、氯化钠13、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A 钙单质B 钙元素C 钙原子D 钙离子14、煮沸过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的()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氢分子 15、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A 、它们都由氧原子直接构成B 、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C 、它们都由同种元素组成D 、液氧由氧气制造而来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B.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6、有一种病是“缺铁性贫血症”,这里缺铁指的是——( A.铁单质B.铁元素C.铁原子D.铁分子7、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碳原子B.氧原子C.二氧化碳分子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B.高镒酸钾C.空气9、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其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该物质( A . 一定是化合物B. 一定是混合物C . 一定是单质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17、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0、下列微粒中不带电荷的是 -------------------------- ( )A.质子B.电子C.原子D.离子21、过氧化氢(H2O2)中含有 -------------------------- () A.氧元素B . 3个氧元素C .1个氧分子D . 2个氧原子22、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习题(含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的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则由阴阳离子共同保持其化学性质。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体积变大 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答案】A【解析】氧气由气态变成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故选A.3.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错误;分子、原子间均有间隔,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在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 B.氯化钠 C.镁 D.金刚石【答案】A【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C 气体热胀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答案】C【解析】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比较大;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2014------2015年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 、分子有质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体积小 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D .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碳原子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二氧化碳分子 4.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 .100 mL 酒精和100 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 ,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C .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酒精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D .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皮肤中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6.用分子观点解释图3-1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 )
A .分子质量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体积小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7.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8.医疗上使用的氧气钢瓶体积较小,却能将大量的氧气压缩于其中,是因为(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中子
D .质子 10.原子核( )
A .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11.钠原子的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23
B . 11
C . 12
D . 1 1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
C .二氧化碳
D .铁 13.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原子的是( )
14.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该粒子是阳离子
C .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D .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班级 姓名 考号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15.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1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 .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17.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3-2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所有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氧化汞受热时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千克或克做单位
C 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会有较大的改变
D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9 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台风
B 雪灾
C 山体滑坡
D 森林火灾 20 区分氧气、二氧化碳、 空气,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 B 用水
C 用澄清的石灰水
D 用加热的铜丝
二、 填空题
1、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
2.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⑴上述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阴离子的是 ⑵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 。
(3)图中
表示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和 等。
例如,氢气的
构成粒子是 汞的构成粒子是 氯化钠的构成粒子 和 .
4、右图所示 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二 层上有 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电子。
5、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电
子,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有个电子(氦有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6.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表4-1是关于原子的一些信息。
据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你还能总结出哪些信息:
⑴;
⑵;
⑶;
⑷。
7.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会从微观的角度看世界。
(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分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滴水里大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二: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人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材料一说明:
材料二说明:。
请写出说明分子另一性质是举出例子:。
三、实验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1)实验1:在盛有少量的蒸馏水的小烧杯滴入2-3滴酚酞,再向其中加入浓氨水,由该实验可以得到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如甲图所示),烧杯B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了实验准确可靠,该实验小组实际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该实验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试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简要解释下列现象:
(1)气体易被压缩,体积变小。
(2)湿衣服晒干比晾干快。
(3)氧化汞受热变成了汞蒸气。
五、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千克,求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