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练习题(最新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分子和原子1.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B2.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答案】B【解析】A.由苯分子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片无法知道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故B符合题意;C.由水受热蒸发知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D.由前三张图片可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B【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嗅到,故此项说法正确;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解释错误;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空隙中去了,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解释正确;故选B4.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酒精挥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而是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使得分子间间隔变大,导致分子体积急剧增大,故选D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答案】D【解析】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的,它的化学性质就是由谁来保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附详细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2题)1、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比分子小B .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没有C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A.数量很多 B.体积很小 C.不停地运动 D.有间隙3、建立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汽油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 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 ,是因为分子变小了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D .冰水属于纯净物,从微观上看是因为只含有一种分子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 .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C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数目一定变化5、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暗香浮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热胀冷缩——温度改变,分子体积发生变化C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 × 10 21 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D .碘和碘蒸气都能跟淀粉显示出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 .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C .水结成冰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7、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 .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 .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为核外电子排布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B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因为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 .氧气(O2 ) 与臭氧(O3) 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9、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 .保持汞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汞分子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10、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C.二氧化碳分子 D.碳单质和氧单质11、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1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碳B .金刚石、石墨、 C60原子C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 .二氧化硫、液氧、液氮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则是由离子构成的二、填空题(共6题)1、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_____ ;( 2 )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_____ ;( 3 )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_____ ;( 4 )在一只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红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由此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____ ;如果再向小烧杯中放一些活性炭,并用玻璃棒搅拌,稍等片刻后过滤,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 ,这说明活性炭具有 _____ 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

《分子和原子》1.分子是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2.物理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家做糖的溶解实验时,观察到糖溶解后液面降低的现象。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糖块怎么不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糖溶解后液面为何会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0 mL水和50 mL的酒精充分混合,总体积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mL,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汞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中,氧化汞_____分解为汞_____和氧_____,其中汞_____直接构成金属汞,两个氧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若在物理变化中,氧化汞_____本身不发生变化。
6.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如图所示),可看到明显的界面。
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它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的缘故B.物体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从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D.1体积的水和1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8.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9.用高压气筒将气体打入气球,气球胀大,这是因为()A.压力减小,体积变大,这时气体分子的间隔也大了B.气体分子变大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分子处于不停运动中10.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不断运动B.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11.淀粉溶液遇碘变成蓝色。
分子和原子(1)-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

3.1.1分子和原子(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品红在水中会扩散,温度越高,品红扩散速度越快。
2.证明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苯分子的图像;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最小的汉字“中国”。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3.常见的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气、氧气、氮气……(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氦气、氖气、氩气、硅、石墨、金刚石……(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步骤1步骤2步骤3在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如5一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观察现象取步骤I得到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将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烧杯A中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无变化实验解释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溶液变成红色,烧杯B中没有氨分子进入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以分子为例)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微观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热胀冷缩现象: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遇冷时分子间隔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选择题1、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B.③④C.①②④D.①⑤2、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
它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 ()A.可以再分B .在不停运动C .很少D .之间有间隔3、对于CO 2、CO 、。
2、HgO 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B.都含氧分子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5、在一个原子的原子核里必定含有的微粒是 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 A. C 、H 、0、S B. N 、0、Al 、Fe 11、“202” 表示()C.都是氧化物D.受热分解都放出氧气()B.质量不同D.在化学反应申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C 、中子D 、电子和中子)D,以上都不是 D.水) D.无法判断 ( )C. 0、Si 、Al FeD. Fe 、Cu 、Zn 、AlA 两个氧原子B 两个氧分子C 两个氧元素D 4个氧原子1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氧气B.二氧化硫、碘酒C.澄清石灰水、水D.二氧化碳、氯化钠13、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A 钙单质B 钙元素C 钙原子D 钙离子14、煮沸过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的()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氢分子 15、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A 、它们都由氧原子直接构成B 、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C 、它们都由同种元素组成D 、液氧由氧气制造而来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B.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6、有一种病是“缺铁性贫血症”,这里缺铁指的是——( A.铁单质B.铁元素C.铁原子D.铁分子7、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碳原子B.氧原子C.二氧化碳分子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B.高镒酸钾C.空气9、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其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该物质( A . 一定是化合物B. 一定是混合物C . 一定是单质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17、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0、下列微粒中不带电荷的是 -------------------------- ( )A.质子B.电子C.原子D.离子21、过氧化氢(H2O2)中含有 -------------------------- () A.氧元素B . 3个氧元素C .1个氧分子D . 2个氧原子22、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 (Word版附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A. 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 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 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D.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 分子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 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氯原子4.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⑤5.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过氧化氢B. 氧化铜C. 空气D. 二氧化碳6. 水加热至100℃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其原因是()7.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C. 品红扩散D.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9.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进行化学反应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 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 原子核的内部结构10. 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 分子种类B. 分子数目C. 原子种类D. 原子数目11. 下列微观图中的表示混合物的是( A )①②③④A. ②③B. ②③④C. ③D. ③④12. 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A. 原子可以构成物质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 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13. 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4.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5.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分子()A.体积增大B.质量变大C.个数增多D.间隔增大6.你能闻到苹果散发出的香味,由此可以说明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7.将40mL水与4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8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8.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原因是()A.分子间的间隔增大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10.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1)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2)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____________________(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v11.通过微观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小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A、糖溶于水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D、红磷燃烧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 水分子变大了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 汤姆生B. 道尔顿C. 拉瓦锡D. 阿伏加德罗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7.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氢原子B. 氧分子C. 氢分子D. 水分子8、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A. 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B.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 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9. 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水B、纯净物C、混合物D、糖水10.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A. A=B=CB. B=C=DC. A=C=DD. A=B=D13.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14.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A. O2B. 2OC. 2O2-D. 2O21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O2B. H2OC. CO2D. SO216.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1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小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A、糖溶于水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D、红磷燃烧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 水分子变大了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 汤姆生B. 道尔顿C. 拉瓦锡D. 阿伏加德罗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7.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氢原子B. 氧分子C. 氢分子D. 水分子8、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A. 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B.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 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9. 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水B、纯净物C、混合物D、糖水10.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A. A=B=CB. B=C=DC. A=C=DD. A=B=D13.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14.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A. O2B. 2OC. 2O2-D. 2O21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O2B. H2OC. CO2D. SO216.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
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17.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18.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二、填空题:1. 从分子观点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构成。
2.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构成。
同种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不同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3. 在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水分子改变。
在冰融化成水的变化中,只是分子间的发生了改变,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一种变化。
4. 把分子的几种基本性质(A—D)的序号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A. 分子的体积很小;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打开酒瓶就可以闻到酒味________________。
(2)可将大量的氧气压入钢瓶中________________。
(3)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 67×l021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
(4)有的物质能与氧气反应,有的不能________________。
5. 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
对原油加热,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有液体汽化而出,经冷凝后被分离出来,这种操作叫分馏,用此法可分别得到各种馏分: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
因此可判断,石油是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6. 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
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具有挥发性。
7.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和核外构成。
原子核是由和构成。
8. 碳原子由碳原子核和核外6个构成。
碳原子核由6个中子和个子构成。
由于碳原子核带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带单位负电荷,因此碳原子电性。
9.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三、简答题: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是红棕色的、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图,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上下瓶口对准,过一会儿,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用分子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达标自测题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答案C C D C A D 题号789101112答案D C AB D D D 题号131415161718答案D B A D A D二、填空题:1、一种分子多种分子2、原子相同不相同3、发生间隔物理4、(1)B(2)C(3)A(4)D5、混合物6、(1)吸取少量液体(2)滤纸由右向左慢慢变红;氨分子不断运动(3)增加对比度,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4)两种试剂放反了或两种试剂都放到了脱脂棉上;浓氨水7、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8、电子 6 质6个6个不显9、(1)分子、原子(2)原子(3)原子核质子(4)分子原子中子(5)电子(6)质子和电子(7)质子和中子三、简答题:上面的集气瓶中颜色逐渐加深,下面的集气瓶中的颜色逐渐变浅,这是因为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中的气体分子都在运动,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上面的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运动到下面的集气瓶中,最后混合均匀,两瓶中颜色相同。
分子继续运动。
达标自测题答案1-5 CDDCB“”“”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