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策略探析——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

合集下载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浙江省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本文将就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进行浅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一、强调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在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生态优先被视为首要目标。

浙江省的地理环境优越,山水相间,自然资源丰富,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浙江省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乡村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环境治理,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乡村。

二、注重传统文化保护,塑造乡村特色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和品牌乡村。

保护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文化,打造文化乡村,通过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游玩。

三、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浙江省注重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旅游,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村,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

在产业发展中,注重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浙江省加强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乡村生活品质。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绿色环保,提倡节约资源,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五、强化乡村治理,营造和谐乡村社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浙江省注重强化乡村治理,营造和谐乡村社会。

通过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村民自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营造和谐乡村社会环境,为乡村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台水美乡村实施方案

天台水美乡村实施方案

天台水美乡村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乡村风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乡村地区的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形象,我们制定了天台水美乡村实施方案。

二、目标设定1. 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改善水资源污染问题。

2. 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3. 保护乡村自然生态,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加强水资源保护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村污水排放,加大水资源的治理力度,确保乡村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2.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工作,治理乡村垃圾污染,改善农村道路和村庄环境卫生,提升农村环境的整体品质。

3. 开展乡村绿化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活动,提升乡村绿化水平,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4. 发展乡村旅游业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开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5.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参与乡村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四、保障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支持乡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 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3. 发挥社会力量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环境保护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乡村环境保护合力。

五、预期效果经过实施方案的落实,预计能够在短期内改善乡村环境质量,提升乡村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环境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六、总结天台水美乡村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乡村环境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让天台县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宜业。

对浙江省农房改造实施情况及村民意愿的——以宁波市鄞州区、台州市天台县两地为例

对浙江省农房改造实施情况及村民意愿的——以宁波市鄞州区、台州市天台县两地为例

2011年11月对浙江省农房改造实施情况及村民意愿的探究——以宁波市鄞州区、台州市天台县两地为例文/施诗韵 姚雨婷 徐伟萍 张佳乐 许娅雯摘 要:在2010年1号文件第七次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十二五规划”强调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之际,农房改造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

但土地流转,农民配合等问题也继而浮现。

为更好地实施政策,研究农房改造现有实施状况及对村民改造意愿分析刻不容缓。

本文根据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和台州市天台县农房改造的调研数据,对未拆迁住户和已拆迁住户,分别构建数据模型分析影响农户拆迁的因素,深入实际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再借鉴国内外在农房改造的先进经验提出对策,为政府下一步更好地做好这一惠民工程提供思路。

关键词:农房改造调研;宁波鄞州;台州天台;三农;Logistic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1-0092-03一、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住有所居”,更渴望“住有宜居”,改造旧面貌、落实宅基地的呼声也越来越迫切。

在2010年1号文件中,中央第七次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2009年中央安排40亿资金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截至2009年11月30日,全国危房改造试点任务开工率91.1%、竣工率64.9%,山西、吉林、宁夏、贵州、新疆兵团等省份竣工率达到90%以上。

农房改造是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经济保稳促调的重大举措。

这项工程既顺应了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又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干群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

二、文献综述农房改造在全国乃至我省都是一个新起的项目,而浙江省农房改造走在其他各省市前列,从2003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结合近年来实施的强塘固房、危旧房改造、下山脱贫和避险搬迁等工程,我省的农村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浙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背景、经验和启示三个方面对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进行浅析。

一、背景浙江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省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于2014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旨在通过保护和挖掘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经验1. 合理规划,注重特色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注重保留和传承乡村的特色文化和风貌。

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乡村的历史、地理、气候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确保乡村的发展与当地的特色相契合。

2. 积极引导,多元参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政府、农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

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增加收入。

政府还鼓励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投资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3. 强调生态环保,提高乡村品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强调生态环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等,提高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改善农村道路、绿化村庄等方式,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环境品质。

4.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条件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还着重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如修建农村道路、提供清洁水源、改造农村卫生等,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通过建设农村乡村旅游设施、文化活动中心等,丰富乡村的旅游和文化资源。

三、启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给予我们一些启示:1. 发挥乡村特色,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和风貌,可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 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建设,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3. 强调生态环保,可以提高乡村的整体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4.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天台县乡村策划书3篇

天台县乡村策划书3篇

天台县乡村策划书3篇篇一天台县乡村策划书一、策划背景天台县是浙江省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浙江东部、台州市北部,东连三门县、宁波市宁海县,南邻临海市、仙居县,西接金华市磐安县,北界绍兴市新昌县。

天台县是中国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山区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为了促进天台县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我们制定了本策划书。

二、策划目标1. 提升天台县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促进天台县乡村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 保护和传承天台县乡村的文化遗产,弘扬天台县乡村的传统文化。

三、策划内容1. 旅游开发开发天台县乡村的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如乡村旅游节、民俗文化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农业发展推广天台县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蔬菜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现代农业,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天台县乡村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村落、民俗文化等。

挖掘和整理天台县乡村的传统文化,如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弘扬天台县乡村的传统文化。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展览、民俗文化表演等,增强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天台县乡村文化的认同感。

4. 生态建设加强天台县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四、策划执行1. 组织保障成立天台县乡村策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策划书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2.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天台县乡村策划的资金投入。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天台县乡村的开发建设。

“去设计化”思路在乡村环境整治中的运用——以浙江天台后岸村为例

“去设计化”思路在乡村环境整治中的运用——以浙江天台后岸村为例

124“去设计化”思路在乡村环境整治中的运用——以浙江天台后岸村为例Talking about the "De-design" Thought in Rural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Taking Houan Village in Tiantai, Zhejiang as an Example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农村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如何在乡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既延续本村乡土文化、保持村庄特色风貌,又解决好村民内在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结合浙江天台后岸村环境整治实践,较为系统地探究“去设计化”整治思路在村庄环境整治项目中的运用,以期对此类项目提供一定借鉴与启发。

关 键 词:风景园林;乡村振兴;去设计化;公众参与;控制 引导;根植乡土;匠师互动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village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blooming everywhere. Especially the Nineteen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villages, and took "rural beau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urgent. How to continue the local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rectification and truly serve the life and production of today's villager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is a topic worthy of long-term discussion and explo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design" ar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in the light of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in HouanVillage in Tiantai, with a view to enlightening and demonstrating such kind of projects.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de-design; public participation; control guidance; rooted in the countryside; artisan interaction业如何在乡村环境整治过程中通过适时、适地、适度地整治设计,既延续乡土文化,保持村庄的特色风貌,又解决好村民内在的迫切需求显得尤为重要[2]。

天台县新农村建设的突破方向和对策建议

天台县新农村建设的突破方向和对策建议

天台县新农村建设的突破方向和对策建议今年3月份制订实施的《天台县新农村建设十大推进工程》,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

下一步,要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创新理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村庄改造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结合天台实际,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推进建设模式创新。

1、创新改造模式。

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和发展定位,创新村庄改造模式,强化规划管理,提高新农村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城市整体品位。

今后,主城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村实施改造建设的,要按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城市小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原则上要建造高层和多层公寓,形成新的社区,并实行物业管理。

副城区内的镇中村、园中村实施旧村改造的,原则上要实行功能分区,实现生活区与生产、经营区分离,要建造一定比例的高层、多层公寓,就近融入城镇和工业园区。

城郊区、远郊区和其它土地基本未征用的村庄,原则上因村制宜开展“空心村”改造,保留现有村庄特色,有条件的村庄可以建造一定的高层、多层公寓,实现“零增地”或少增地。

要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等因素,科学规划建设公厕、垃圾房、菜市场、幼儿园、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改造建设水平。

2、创新补偿方式。

为提升旧村改造(含“空心村”改造)的规划建设档次,必须推进补偿方式的创新。

要积极探索由土地补偿向货币补偿、建筑面积补偿等多种方式过渡,条件成熟的村可以开展先期试点。

3、提升村庄整治水平。

今年在完成“整市整治”目标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示范村和特色示范村创建活动,切实加大指导和补助力度,规范程序,争取通过若干年努力,在全市创建一批特色鲜明、有较大示范作用和影响力的农村新社区。

4、启动远郊区新农村建设。

根据农民意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抓紧对“异地奔小康”行政村进行调整。

重新核定“异地奔小康”的村庄、人数、户数,提高补助标准,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加快推进“异地奔小康”安居工程建设。

及时拆除山区已安置农户的建筑物,实施退宅还耕还林。

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乡村地区也受到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许多浙江的乡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改善浙江的乡村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浙江省政府在乡村规划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土地利用政策的调整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浙江省成功地推动了乡村环境的改善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浙江省注重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起到了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

浙江省政府划定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湿地保护区、森林保护区等,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同时,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也进行了限制,以确保自然生态的完整性。

其次,浙江省调整土地利用政策,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注重土地的耕种和生态功能的兼顾,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种植。

此外,浙江省政府还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等手段,优化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效益。

最后,浙江省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

浙江省注重解决农民的用水问题,加强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改善农地的水分供给。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从这些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是乡村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生态系统对于乡村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乡村规划的关键。

乡村地区的发展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最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浙江省在乡村规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的乡村规划也具有参考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实现乡村地区的美丽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策略探析――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吴琳,余建忠,鲁斐栋,任凌奇,金永洪摘要:浙江多元的地形地貌、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经济特色,为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和特色优势,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类型,但也出现了规划引领不足、产业培育不够、文化挖掘不深、风貌特色不显等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天台县后岸村是浙江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典型代表之一,探索出了一条山区经济转型之路的“后岸模式”。

本文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较为系统地探索和思考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策略后岸村1 引言2012年年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构想。

为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实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浙江提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两美浙江”发展目标。

浙江将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起点,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乡村,并纳入“两美浙江”的战略框架。

同时,根据自身发展条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与建设模式,并以安吉、桐庐的“中国美丽乡村”,江山、龙游的“中国幸福乡村”等最为代表。

为了更好地加强示范带头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工程的意见》,加快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流、质量安全一流、风貌特色一流、生态环境一流、社区管理一流”的农房示范村,以实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工作要求。

截至2015年5月,浙江全省共有包括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德清县武康镇五四村、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开化县芹阳办事处桃溪村等在内的8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以及560余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浙江多元的地形地貌、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经济特色,为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和特色优势,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类型,但也出现了规划引领不足、产业培育不够、文化挖掘不深、风貌特色不显等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天台县后岸村是浙江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典型代表之一,探索出了一条山区经济转型之路的“后岸模式”,后岸村和所在的街头镇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村、镇。

本文以天台县后岸村为例,较为系统地探索和思考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的思路与对策。

2 “美丽宜居示范村”发展的特征与问题2.1 “美丽宜居示范村”发展的个性特征(1)发展的比较优势明显近年来,浙江全面深入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和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农村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等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较大进展。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 与一般村庄相比,美丽宜居示范村往往具有基础条件好、产业优势强、文化特色浓、生态环境优、集聚功能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是众多村庄中的佼佼者。

后岸村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八山半水分半田”、因天台山而得名的天台县街头镇东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 级旅游区——寒明岩景区的西侧,始丰溪畔,风景秀丽、山峦叠翠,是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

后岸村发展的特色优势明显,一是产业发展较好,已形成了景区依托型农家乐“后岸模式”的生态经济体系;二是文化底蕴深厚,为唐代“和合二仙”之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和合文化和石文化成为了后岸最突出的文化资源;三是生态环境优美,紧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的著名景点十里铁甲龙与始丰溪,景观资源丰富;四是基础条件较图1 后岸村在天台县的位置图好,区位交通便捷,用地资源优越,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较全,具有良好的现状发展基础。

(2)建设的示范意义较强美丽宜居示范村强调规划建设的示范意义,可推广、可复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在于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友好的理念,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真正使村庄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2011年以来,后岸村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山区经济转型之路,探索出了一条从卖石头到卖山水空气、从吃石板饭到吃旅游饭的转型新路,形成了以“生态文明+共创共富”为核心的“后岸现象”,并正上升为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天台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3年,省委夏宝龙书记考察天台时对“后岸模式”给予充分肯定,2014年李强省长现场考察后也高度评价并专门作了批示肯定。

后岸村率先开展创建试点,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打造“业兴、村新、景美、人和”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2.2 “美丽宜居示范村”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后岸村和浙江省其他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调研分析,目前浙江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规划引领不足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发展基础与条件较好,但普遍存在着村庄规划层次体系缺乏系统性,村庄规划与土地、生态等相关规划的融合不够,部分村庄规划前瞻性不足、操作性较差等方面问题。

后岸村早期编制的村庄规划在空间布局、项目落地等方面就存在不接地气的情况,照片1 十里铁甲龙 照片2 寒岩洞天造成了规划难以实施落地。

(2)产业培育不够现状产业优势强是美丽宜居示范村的主要特点之一,但也容易造成村庄在产业发展中固步自封,不能及时拓展思路,加强新兴业态的培育,加快产业转型与联动融合发展。

后岸村产业的第一次转型是依托十里铁甲龙——明岩寺旅游景区,从采石向兴办农家乐发展,在发展前期取得了成功和带动作用,但并未及时意识到农家乐主要体现在吃与住层面,产业业态与收入增长点相对单一,也就造成了中后期发展潜力的弱化。

(3)文化挖掘不深美丽宜居示范村的乡土文化特色挖掘、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但多数村庄空有厚重的文化资源特色,却缺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尚未很好地与村庄的规划建设相结合,导致了村庄发展内涵不足。

后岸村拥有底蕴深厚的和合文化和石文化资源,但在早期的村庄建设中,出现了和合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不足,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浮于表面等方面问题。

(4)风貌特色不显风貌特色是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的主要抓手和重点,但同时也是目前村庄建设存在问题最多的方面,在前期浙江省农房改造示范村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村庄急功近利,在没有合理评估村庄风貌和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大拆大建的情况,同时在村居设计和建设中又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使得村庄整体风貌遭受了不可逆转的破坏,特色丧失。

后岸村在规划建设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以当地石板为主要建材、极具地域风貌特色的古村遭到大面积的拆除和破坏,村居设计和新村建设控制引导不足,整体风貌杂乱无序。

所幸的是仍有包括文化礼堂、和合文化园在内的传统建筑得以保护。

3 “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的思路与对策3.1 坚持“系统规划”,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按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要求,必须立足村庄的资源环境要素特征,结合自然风光、旅游景观、村庄格局、整体风貌、本土文化、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实际,精心编制“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的全局性、协调性和关联性,做好与农房改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构建起精致大气、特色鲜明的具有浙江特色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群落研究)—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整治设计)—村居设计”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体系。

(1)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村庄群落研究)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功能定位与产业职能的确定离不开区域层面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与村庄发展紧密相关的周边村庄群落与资源环境的认识与判断。

因此,在县(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居民点布局的基础上,以乡镇域或村庄群落为基本单元进行深入规划和研究很有必要。

为了更清晰地识别后岸村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规划重点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研究:一是村庄群落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主要从区域产品竞争力和区域旅游路线影响等要素进行研究,确定了天台必须借助其大景区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借助其道教的文化优势来寻求自身的乡村旅游特色,同时应凸显天台旅游的文化价值;二是村庄村落的上位规划解读,明确了张家桐村、何村、后岸、寒岩和下金等景区村落主要注重旅游接待服务和食宿规模的建设,成为寒岩-明岩景区和县域旅游体系中重要的接待点,同时在寒岩-明岩景区村庄设立民居型陈列室,展出有关诗僧的书画和诗词文集以及相关的文化展示。

三是景区村庄群落发展导向剖析,主要从景区与村落功能差异化、村落职能差异化、活动策划差异化等方面进行判断,提出了升级乡村旅游产品与配套设施与景区相配套、构建独特的主题旅游功能产品的要求,并明确后岸承担整个景区旅游功能核心的重任,打造环景区的游憩带,策划相应的功能区段。

最终确定了后岸村“寒山夕照、和合田园”的发展主题。

图2 村庄群落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深化村庄规划内容照片3 始丰溪与十里铁甲龙美丽宜居示范村应从村域和居民点两个层面进行规划,并采取“基础性与扩展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编制,基础性内容是不同类型村庄都必须要编制的,扩展性内容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可选择性编制。

其中,村域层面主要包括了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发展目标与规模、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村域空间发展框架、多规衔接与土地利用规划,“三区四线”划定等内容;居民点层面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村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景观风貌规划与村庄设计引导、近期行动计划等内容,同时明确村庄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在后岸村村庄规划中,重点对多规衔接、产业发展规划、历史文化保护、景观风貌规划、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导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3)推进村庄设计(整治设计)工作美丽宜居示范村应开展村庄设计(整治设计)工作,村庄设计(整治设计)融村居建筑布置、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综合整治)、景观风貌特色控制指引、基础设施配置布局、公共空间节点设计等内容为一体。

后岸村同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与整治设计工作,结合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建设现场会主要考察线路,进行了包括村入口、文化礼堂、茶话时光、余荫广场、重要节点建筑在内的整治设计,很好地提升了村庄形象与景观风貌。

(4)注重村居建筑设计美丽宜居示范村应高度重视村居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习惯的要求,做到经济实用、就地取材、错落有致、美观大方,既富有时代气息,又与环境有机协调,编制具有我省不同地域特色、农民能够接受采用的村居建筑通用图集,挖掘、梳理浙江民居特色,探索形成“浙派民居”新范式。

后岸村就很好地结合天台地域风貌与乡土特色,在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指导下,提出了后岸范式的美丽村居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