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
2.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3.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教学内容1.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折线连接代表数据的点并展示数据变化趋势的统计图表。
它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2.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步骤如下:•统计数据:先统计需要展示的数据,并记录下来。
•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
•选择纸张:视需要展示的数据量和具体情况而定,选择合适的纸张。
•画坐标轴:先画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并确定坐标轴的范围,再在坐标轴上标出刻度。
•画折线:将数据点标在坐标轴上,然后用折线连接这些数据点,得到折线统计图。
•添加图例:如有需要,可在折线统计图上添加图例,方便说明数据的含义。
3.练习现在由学生们自己挑选一组数据,按照上述步骤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1.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
2.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四、教学难点1.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
2.画坐标轴时确定坐标轴的范围。
五、教学方法1.给学生展示折线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分析数据。
2.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比较分析的结果。
3.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形式的统计图,来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
2.正式学习(1)通过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分析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2)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分别介绍了统计数据、坐标轴、折线等的具体步骤,还给出了示范操作。
(3)现在由学生们自己挑选一组数据,动手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并在绘制过程中,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
3.课堂互动(1)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比较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線統計圖的畫法(第一課時)教學內容:P47教學目標:1.了解畫單式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2.掌握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方法,會根據給出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重點:掌握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圖表,合理確定橫軸、縱軸上的數據位置。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一.引入1.出示第47頁某日氣溫的統計表。
2.師:學校氣象小組測量某天氣溫并匯總成統計表,由于上體育課10點鐘忘記測量了。
3.提問: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GAGGAGAGGAFFFFAFAF二.探究1.師:怎樣根據這張統計表畫出折線統計圖?2.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1)橫軸表示什么?以什么為單位?怎樣確定橫軸上的數據位置?(隨答)(2)縱軸表示什么?以什么為單位?怎樣確定縱軸上的數據位置?(3)縱軸上一小方格表示多少?(4)折線統計圖上的點是怎樣找出來的?(5)一張完整的折線統計圖必須有哪些內容?3.學生嘗試畫師生共同總結折線統計圖。
4.師生共同總結折線統計圖的一般畫法。
5.思考:怎樣的折線統計圖是合理的?三.應用根據下面的統計表,畫出反映小丁丁體重變化情況的折GAGGAGAGGAFFFFAFAF線統計圖。
1.出示小丁丁的體重變化統計表(每月15日測)月份1212345體重(千克)23.824.524.724.24.325.12.從表格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3.思考:(1)橫軸表示什么?(2)縱軸表示什么?(3)你認為縱軸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較合適?為什么?(4)標題應怎樣寫?4.嘗試完成。
GAGGAGAGGAFFFFAFAF5.集體交流,(實物投影展示) 四.全課總結:1.說說畫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2.怎樣畫出的折線統計圖比較合理? 補充練習:一、紅紅和丁丁一起在做一個小實驗。
他們選一個容器,用一個量杯,每次量同樣多的 水倒入容器中,然后測量容器水位的高度,記錄 在表格中。
水位變化記錄單1、根據上表的數據制成容器水位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一课时)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第47页某日气温的统计表。
2.师: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并汇总成统计表,由于上体育课10点钟忘记测量了。
1.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二.探究1.师: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2.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画折线统计图。
3.全班交流:(1)横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2)纵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3)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4)每个黑点点在哪里?(5)标题写什么?4.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
5.思考:怎样的折线统计图是合理的?(1)纵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相等。
(2)纵轴上的最小的刻度等于或小于统计量的最小值。
(3)纵轴上的最大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统计量的最大值。
(4)横轴上依时间(次序)大小按相同比例确定位置。
三.应用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体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1.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2.思考:(1)横轴上表示什么?(2)纵轴上表示什么?(3)你认为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比较合理?为什么?(4)标题怎么写?3.学生尝试完成。
4.集体交流。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选择合适的刻度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画折线统计图有哪些步骤?怎样的折线统计图是合理的?二.综合应用1.画出表示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1)思考:①横轴上表示什么?②纵轴上表示什么?③你认为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比较合理?为什么?(2)提示:为了清晰地看出向日葵高度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省略符号省去空白部分。
(3)小组讨论后完成。
(4)集体交流。
2.根据下表,画出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图。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准确、合理、简明、美观。
教学重点:知道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以及原则,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画出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规划折线统计图的内容,确定横、纵轴的刻度点。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第47页某日气温的统计表。
2.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并汇总成统计表,由于上体育课10点钟忘记测量了。
3.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二、探究新知1.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2.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画折线统计图。
3.全班交流:(1)横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2)纵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3)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4)每个黑点点在哪里(5)标题写什么4.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
5.思考:怎样的折线统计图是合理的(1)纵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相等。
(2)纵轴上的最小的刻度等于或小于统计量的最小值。
(3)纵轴上的最大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统计量的最大值。
(4)横轴上依时间(次序)大小按相同比例确定位置。
三、巩固练习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体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1.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2.思考:(1)横轴上表示什么(2)纵轴上表示什么(3)你认为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比较合理为什么(4)标题怎么写3.学生尝试完成。
4.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小实践:分组用温度计测教室里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况,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引言在数学学习中,折线统计图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图表类型。
它可以展示数据随时间或者其他变量的变化趋势,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让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使用折线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二、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 收集数据在画折线统计图之前,我们需要先收集数据。
通常,我们需要收集一段时间或者一个区域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假设我们需要展示某地区一年内降雨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先记录每个月的降雨量,如下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雨量(mm)20 28 35 75 110 130 170 150 90 40 22 182. 分析数据在收集完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了解数据的变化规律,以便于更好地选择如何展示数据。
以降雨量为例,在收集完每个月的降雨量数据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
我们可以先算出全年降雨量的平均值,并根据这个平均值,来确定降雨量是否多或少。
对于表格中的降雨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它们的平均值(每个月的降雨量相加后再除以12),为75mm。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前两个月的降雨量偏少,中间的几个月降雨量比较稳定,转折点出现在第7个月,之后则日趋减少,最后两个月降雨量最少。
3. 画统计图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来画统计图了。
画统计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数据的变化规律。
针对表格中的降雨数据,我们可以画出一个折线统计图,如下图:| __| __ | ||__| |__|__|__|__|__|__|__|__|__|__|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图中,横轴代表时间(每个月),纵轴表示降雨量(单位:mm)。
每个月的降雨量用一个点来表示,然后用一条折线,连接所有的点。
在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前两个月降雨量较少,3-6月基本稳定,7月有一个转折点,然后降雨量逐渐减少。
数学四下3.2《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课件

小丁丁下学期五次数学测验成绩变化情况
次数
一
二
三
四
分数(分) 75
60
50
45
(分)
小丁丁下学期五次数学测验成绩变化统计图
( 80 )
( 70 )
五 4400
1.横轴:
2.纵轴: 最大值是75 确定上限为80
( 60 ) ( 50 ) ( 40 )
最小值是40 确定下限为40 调整数据 确定每小格为2分 3.画点连线 4.标题
( 25 ) ( 20 )
( 15)
10
5
0
一
二
三
四 (季度)
某日气温的变化统计表:
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
时刻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气温(℃) 22 24
()
26 28 29 30 29 27 25
()
()
() ()
10
5
0
8 9 10 ( ) ( ) ( )( ) ( )( )( ) ( )
0
叶子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图
1.横轴:
2.纵轴: 最大值是20 确定上限25 最小值是2 确定下限为0 调整数据 确定每小格为1片 3.画点连线 4.标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天 )
小结
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
1.横轴: 等间隔地标上时刻,并在( )中标注单位。
顺利完成才能获得银制徽章。
关卡一:失落的藏宝图。 根据提供的线索找到迷宫中的藏宝图。
1.用空心圆点表示起点,用直线画出走的路线。
2.用黑色圆点标出藏宝图的位置,经过的转折点都用 数对表示。
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

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
1、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1)画出横轴和纵轴(2)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3)描点(4)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并标注数据(5)标注好日期和标题
2、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
3、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有图例,把两组数据区分开;起始格与其他小格所代表的数量不统一,起始格处应画折线;横轴上表示时间惑其他名称的间隔要相等。
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折线统计图是一种使用折线来表示数据变化趋势的统计图表。
它通常用于分析和比较多个数据集之间的变化,并可以在折线图上标注数据点的具体数值,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确定数据集合:首先,确定要绘制的数据集合,即需要展示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某一个变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也可以是不同变量在同一个时间点的比较情况。
2.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绘制折线统计图之前,需要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的范围。
横坐标通常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据的数值。
3.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有时候,折线统计图可以包含多个数据系列。
可以选择绘制多条折线进行比较,也可以选择在同一个图中展示一个系列的多个变量。
4.标注数据点:在折线图中,经常需要标注每个数据点的具体数值,以便更准确地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
这可以通过标注工具或者在图表旁边添加数据表格来实现。
5.添加标题和图例:对于任何一种统计图表,都应该添加一个标题来描述整个图表的主要内容。
此外,还可以添加图例,以便清楚地解释每条折线所代表的数据集合。
6.选择合适的样式和颜色: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样式和颜色来绘制折线统计图。
可以使用直线或曲线来表示折线,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型进行区分。
7.绘制图表:使用统计软件或数据可视化工具,根据上述步骤绘制折线统计图。
可以通过拖拽和设置参数来完成整个图表的绘制过程。
8.解读折线图:最后,需要对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进行解读。
可以观察折线的趋势,是否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以及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比较情况。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的准确性:确保绘制的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准确无误,以免造成误导或错误的分析。
2.坐标轴的标尺:选择合适的刻度和间隔,以便更清晰地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
3.数据点的连线:可以选择连接数据点的方式,如直角连接或平滑连接,以更准确地展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4.字体和标记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字体大小和标记的大小,以便清楚地显示数据点和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7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合理确定横轴、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第47页某日气温的统计表。
2.师: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并汇总成统计表,由于上体育课10点钟忘记测量了。
3.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探究
1.师: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横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怎样确定横轴上的数据位置?(随答)(2)纵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怎样确定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3)纵轴上一小方格表示多少?
(4)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怎样找出来的?
(5)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必须有哪些内容?
3.学生尝试画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
4.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
5.思考:怎样的折线统计图是合理的?
三.应用
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体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1.出示小丁丁的体重变化统计表(每月15日测)
2.从表格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思考:
(1)横轴表示什么?
(2)纵轴表示什么?
(3)你认为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较合适?为什么?
(4)标题应怎样写?
4.尝试完成。
( )
( )
5.集体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四.全课总结:
1.说说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2.怎样画出的折线统计图比较合理? 补充练习:
一、红红和丁丁一起在做一个小实验。
他们选一个容器,用一个量杯,每次量同样多的 水倒入容器中,然后测量容器水位的高度,记录 在表格中。
水位变化记录单
第2杯
第4杯 第6杯
第8杯 第10杯
第12杯
第14杯
水位(cm)
1
1.5
2
2.9
4
5
8
1、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容器水位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水位(cm ) 年 月
水量(杯)
2、通过折线统计图发现从第()杯到第()水位上升速度缓慢,从第()杯开始,水位大幅上升。
3、想一想,瓶身的大小与折线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瓶身小的地方水位升高较快,所形成的折线会比较()。
瓶身大的地方水位升高较慢,所形成的折线会比较()。
教学反思:
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
1、画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步骤:
①首先要规划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如:全图的范围,图身的
范围等。
②规划全图的内容。
如:标题、刻度等。
③确定横、纵轴的刻度点,使得横、纵轴的最大刻度能够表示时间
(次序)及统计量的最大值。
2、画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原则:所画的坐标点及折线应该具备正确性、合理性、简明性、美观性。
3、判断折线统计图是否合理的标准如下:
①纵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相等。
②纵轴上的最小的刻度等于或小于统计量的最小值。
③纵轴上的最大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统计量的最大值。
④横轴上依时间(次序)大小按相同比例确定位置。
⑤用折线连接相邻的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