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导师介绍之二
2019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一志愿录取结果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532.70 532.00
531.30 529.9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张心宇
102719210002731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286.6
278.7 280.9 288.6 280.7 280.3 280.9 280.6 280.2
79
82 79 73 69 75 71 75 68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9年硕士复试一志愿考生拟录取结果及成绩如下(不含专项计划生):
本表按考生初复试总成绩降序排列
序号 姓名、考号 一志愿拟录 取结果
入学方式:
录取类别 初复试总 成绩
全国统考
初试技 术分 复试笔试: 复试专业 面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田佳敏
102719210000348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558.00 553.40
545.60 545.40 544.50
303 290 281.6 293.8 294.1 294.7 281.2 291 285 289.8 287.3
王*
102719210004250
赵*
102719210003376
叶*
102719210002925
韩*
102719210000178
不录取
517.80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2019年3月28日
83.2
85.3 85 82.8 88.7 85.8 86.5 82.7 84.8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外交学专业导师介绍之二

日本《电子签名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治与法律》2004 年第 6 期; 浅论《德国证券取得和公司接管法》,《上海法学研究》2003 年第 3 期; 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的法律思考,《上海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范及其借鉴,《上海法学研究》 2003 年第 5 期; 论德国《版权法》的最新修正,《政治与法律》2004 年第 5 期; 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法分析,《上海法学 研究》2004 年第 6 期; 第七次沪台经贸法律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上海法学研 究》2004 年第 5 期; 借鉴与互动:公司法现代化探讨综述,《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6 期; 欧盟产品责任法的最新修正及其在英国实施,《政治与法律》 2005 年第 2 期; 国际私法学 (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台湾公司法的最新修正及其借鉴,《公司法比较研究》人民 法院出版社 2005 年 5 月 13. 著作权纠纷案件法理评析, 《上 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 年第 6 期等 40 余篇。
早期在复旦大学英语专业学习; 1994 年 7 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师资班,获学士学 位; 2002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 2002 年 10 月至 2003 年 3 月,作为财大国际私法双语教学项 目赴英国伦敦大学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进修半年; 现为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在职博士,师从于武汉大学副校 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黄进教授。 工作简历: 1978 年 1 月——1981 年 11 月任职于复旦大学分校英语教研 组; 1981 年 11 月——1994 年 1 月任上海大学法律系讲师;
2
7.参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台办涉台投诉预防机制(2006 年 5 月) 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包括合著): 《现代台湾地区法律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 《创造性的杰作——解读香港基本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台湾民商法与冲突法》,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当代国际公法与国(区)际私法专论》,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版社 2009 年 7 月出版 《国际经济法专论》,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7 月 出版 教材: 《国际私法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国际法学通论》,上海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国际经济法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版; 《证券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海商法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年版。 主要论文: 21 世纪国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价值取向,《政治与法律》2003 年第 4 期;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5
任大会发言人,还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获得大会好评。 ►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 研究领域为当代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女性主义与翻译、翻译史等。出版有学术 专著《重写与制约:从女性主义角度论<傲慢与偏见>的中译本》、国家级规划 教材《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等,并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在 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多项科研项目。目前主持的项目有上海市“浦江人才 计划”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21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高校 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授课情况 多年来主要担任翻译课教学工作,已开设过的课程主要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文 献翻译、英汉互译、精读、写作等。 ►获奖情况 教学期间,曾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Nation-State, and the Globalisation of British Aestheticism。
►研究领域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英文学关系、现代化理论、译介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
研究、英国社会政治文化分析。
►学术成果
公开发表的论文:
1、‘Aristocracy for the Common People: Chinese Commodities in Oscar
1
1.陈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男,1982 年生。文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人经历及获奖情况
2000 年 9 月至 2004 年 6 月,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科基地班),获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1.耶鲁安男,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岗位特聘教授”。
►个人经历1989年毕业于荷兰内梅亨大学,随后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留学一年。
毕业后在内梅亨MaxPlanck心理语言学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
一年后进入莱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发表于1996年,题目:Segmentalstructureandcomplexsegments,由莱顿大学的ColinEwen教授和康涅狄格大学的HarryvanderHulst指导)。
在随后的几年中,耶鲁安作为讲师和助理教授任职于莱顿大学英语学院和语言学学院,并在莱顿大学的语言学研究中心担任管理工作。
耶鲁安创建了莱顿大学语言学学术研究型硕士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生前来求学,为莱顿大学的语言学专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9月,耶鲁安受聘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任语言学教授。
2010年初,耶鲁安获得由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东方学者”荣誉证书(被授予特聘教授称号,并获得相关科研基金),并在2010年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推举为博士生导师。
►教学及研究成果耶鲁安教授在音系学,语音学,词态学,心理语言学以及历史语言学方面都有广泛研究。
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音系学理论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结合研究。
到目前为止,耶鲁安教授已经在莱顿大学指导了5位博士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其他教授合作指导了若干名硕士博士毕业生。
在上外任教期间,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并被邀请在多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演讲嘉宾。
关于耶鲁安教授的更多信息及学术著作,请参考http://jmw64.webklik.nl ►开设课程语音学、音系学、心理语言学、形态学2.侯靖靖女,1974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
►个人经历1996年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后,免试直升为本校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2005年9月,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攻读翻译学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6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阿拉伯语语言文学考研导师介绍一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阿拉伯语语言文学考研导师介绍一(整理转载)蔡伟良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学术骨干。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1976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日阿语系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77年到1979年,赴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文学院留学。
1981年到1983年,经教育部推荐受聘于原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教育部,在也门萨那中等技术学校任教。
曾多次应邀前往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日本、俄罗斯、意大利、美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学术访问。
自1983年起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学院副院长、处长等职。
研究方向:阿拉伯文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讲授课程: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一、二、三年级基础课、语法、报刊选读、阿语口语、阿拉伯文学简史、阿拉伯文学选读等,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文献阅读、古代阿拉伯文学——作家与作品研究、现代阿拉伯文学——作家与作品研究等,为博士生开设的课程有阿拉伯文学专题研究、《古兰经》与《圣训》研究等。
学术成果:相继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有:“试论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散文”、“苏菲派哲学思想浅析”、“伊斯兰哲学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试论凯拉姆学的产生死阿拉伯伊斯兰思想发展的端起”、“试论伊斯兰教主要教派早期政治思想”等。
出版的论著主要有:《灿烂的阿拔斯文化》(原国家教委七五社科重点项目,并获首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界优秀科研成果奖)、《阿拉伯文学史》、《当代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社会与文化》;出版的译著主要有:《底比斯之战》(埃及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中篇小说)、《苦涩的爱》(叙利亚著名作家、阿拉伯小说王子萨莱姆·欧杰利中篇小说)、《先知全书》(阿拉伯著名文学家纪伯伦散文诗,在大陆和台湾同时出版)、《罗马喷泉咏叹》(黎巴嫩著名作家梅·齐亚黛散文选)、《南风》(阿尔及利亚著名作家哈杜卡中篇小说)、《中国之旅》(游记)等;主持《大辞海》阿拉伯文学辞条的撰写,参与原七五国家社科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部分辞条的撰写。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介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介绍(整理转载)张祖忻男,汉族,江苏海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建设与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1975年7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
1989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
1994年由国家公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高访半年。
2002年9月作为富布莱特基金项目访问研究学者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关于教育系统方法的研究。
工作简历:1986年参与创建教育技术学专业,并任专职教师至今。
并在本校外语电化教学馆从事英语教学和外语电教研究,兼任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现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外语电化教学》、《开放教育研究》等4 本专业刊物的编委。
曾担任过二届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6年评为教授。
教学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绩效技术》和《国际广告研究》等。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系统设计与绩效技术。
科研项目: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基于需要分析的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生教材基础项目《绩效技术概论》(教材)。
主要科研成果:专著及教材:《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绩效技术概论》等。
近期主要论文:1.基础厚特色强口径宽——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路,外语电化教学;2005年01期2.绩效技术的启示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02期3.绩效技术的启示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02期;4.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谈约翰M·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5.构建学科理论体系引领外语教学改革——论《外语电化教学》学刊的定位、范畴与作用,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第04期。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导师介绍之一

对比语言学、语用学、文学语言学 个人荣誉:
2003 年,“从语误谈综合英语中的文化教学”获省社会科学一 等奖。
2001 年,“英汉颜色词的国俗语义对比研究”获市社会科学一 等奖。
2003 年,获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2001 年,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享受校特殊科研津贴。 2001 年,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学术成果: 学术会议: 1、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高层论坛,2010. 09 上海。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研讨会,2010. 07 北京。 3、上海市留学生教育研究会年会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 2010. 06 上海。 4、中国修辞学会成立 2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5. 11 上 海。 5、全国高校英语教育教材研讨会,2004. 08 西安。 6、全国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研讨会,2003. 08 北京。 7、全国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研讨会,2001. 08 杭州。 学术论文: 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 30 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3
1、原始思维与诗歌语言,《江汉论坛》2006 年第 12 期,独著。 2、从国俗语义角度看英诗的“欢乐”意象,《外语研究》2007 年第 2 期,独著。 3、汉英诗歌中的“理趣”意象与国俗语义,《山东文学》2005 年第 9 期,独著。 4、语言坐标系与诗歌意象语言的语义理解,《广西社会科学》 2011 年第 4 期,独著。 5、“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的文化意蕴,《湖北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1 期,独著。 6、英语中的暗含否定及其汉译,《当代教育》(香港)2002 年第 4 期,独著。 7、领略修辞的奥妙,《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 年第 6 期,独 著。 8、诗歌意象语言与日常语言,《天中学刊》,2009 年第 1 期, 独著。 9、汉英诗歌爱情意象的文化阐释,《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5 期,独著。 10、诗歌意象语言的用词特点,《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 年第 4 期,独著。 科研项目: 主持、主要参与科研项目 8 项,主要有: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考研日语综合真题题型详解与分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考研日语综合真题题型详解与分析上外日语口译情况MTI日语口译是专硕,2017年设立日语MTI翻硕专业点开始招生。
所属院系为高翻学院(成立于2003年)。
2010年设立MTI翻译硕士专业点,为我国首批MTI翻译专业硕士培养单位。
口译专业有高质量的视听设备,另有两个同声传译会议室,供学生开展模拟会议,优化学习体验。
►研究方向:日汉口译、日英汉口译注:初试要选好方向,它决定初试外语是考日语还是英语。
►入学考试初试:1、政治2、翻译硕士日语(日汉方向)、翻译硕士英语(日英汉方向)3、日语翻译基础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初试题型:1)翻译硕士日语(100分)汉字写假名,假名写汉字,助词填空,阅读回答问题,还有一篇500字的作文2)日语翻译基础(150分)两篇日译汉70分一篇汉译日80分一、单词部分单词部分总共有4种题目,汉字写假名、假名写汉字、外来语译中及惯用句日语解释。
汉字写假名部分主要考查对单词读音的掌握程度,随着入学考试年数的增加,这部分考题的难度也有明显的增加,基本呈现一种从常用词到非常用词,从规则读音到非规则读音的转变。
例如2010年试题的汉字写假名部分有诸如“僅か、秘める”这种比较常用且读音简单的词,而2015年的试题中则出现了诸如“布施、帰依”这样比较生僻且读音不规则的词。
这就要求考生进一步扩大阅读范围,积累更多的难读词。
假名写汉字部分主要考查两点,一是对日本汉字写法的掌握,二是对单词使用哪个汉字的掌握。
由于中日两国在汉字简化上面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使得同一个汉字中日两国的写法有有时会有一些区别,区别较大的汉字没有问题,而区别较小的汉字,由于中国考生同样使用汉字,则很有可能会忽视这些区别,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
另外从考题来看,在难度上似乎没有很大的增加,但是日本目前常用的汉字有2000多个,仍应该注重积累。
外来语译中部分只考查对外来语意思的掌握程度,且外来语主要是名词,没有诸如活用之类的问题,基本只要外来语及中文意思一对一对应起来则可,就考题来看有从时事新闻里取新词的趋势,因此平时应该多关注一下日本方面的新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个人荣誉: 1985 年被评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师; 1987 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记功表彰; 1992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6 年,获上海翻译家协会翻译成就奖; 2007 年被评为二级教授; 2009 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 信息来源:上外官网
4
学术成果: 专著: 《日本近代文化史》、《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川端康
成传》、《现代日本礼仪》等; 译作: 《山之声》、《二十四只眼睛》、《冻河》、《地狱之花》等
文学名著七十多种,约三百余万字。 创作: 小说《美人蕉》(获日本《朝日新闻》社和送书会举办的征
文比赛教师组“最优秀作品奖”); 合编: 《世界文学家辞典》、《现代派文学辞典》、《新编日汉、
汉日辞典》、《大辞海外国文学卷》等; 教材: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日语综合教程》(5-8 册,总主
编)、《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指定教材》系列(总主编); 论文: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远藤周作的文学与社会》、《日
本皇室的继承危机》等近 50 篇论文; 担任 2008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日语学习者语
6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导 师介绍之二(整理转载)
季林根
男,1952 年生,江苏海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
1976 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日阿语系日语专业, 于 1984 年、1991 年和 2007 年分别在日本法政大学、京都外 国语大学和活水女子大学进修; 1996 年、1997 年和 2002 年先后赴日本北陆大学、梅花女子 大学从事教学和个人研究。 工作简历: 1976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87 年起先后担任日语系副主任、副院长; 1997 年被评为副教授; 1999 年 3 月至 2002 年 2 月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 学院院长; 2006 年被评为教授。 教学课程: 先后担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一、二、三、四年级精 读、二年级日语泛读、三年级日语报刊文选、研究生的日本 风土与文化研究等课程,并为本科生开设日本文化讲座,担 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指导。
3
点教材),在国内外发表《主题与句子的题述关系》、《中日语序对 比构想》、《日语音韵变化的规律》等论文数十篇。 个人荣誉:
1979 年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86 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6 年获上海市育才奖,享受国务院津贴。
谭晶华
男,1951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常务副校长。 同时担任教育部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日 语分委员会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日本 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副 会长、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会长、上海日本学会副会长、上海辞书学会 副会长、2009 版《辞海》外国文学科主编、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1977 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 至今。1988 年至 1989 年赴日本东京樱美林大学进修。 研究方向: 日语语言文学、日本近代文学 讲授课程: 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了《日语精读》、《外报外 刊选读》、《日本文学选读》、《日本近代文学史》、《明治文学研 究》、《川端康城文学》、《文学大概》、《昭和文学史》等课程。
科研与教学奖励: 2001 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2
皮细庚
男,1952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 副会长,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院长。
1975 年 6 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日阿语系日语语言文 学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
1981 年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进修; 1989 年赴日本法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1994 年赴日本长崎活水女子大学任客座教授; 1999 年赴日本爱知大学任特任教授。多次参加过国内外学 术研讨会; 1996 年评定为教授,2001 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பைடு நூலகம் 日语语言学 讲授课程: 1)本科生阶段:各类基础课、日语实用语法课、日语古典 语法课等; 2)研究生阶段:日本语学课、日本古典课、日语语法学课 等。 学术成果: 专著《日语概说》、《日语古典语法》(校科研专著项目)、 辞书《日汉常用词典》(合著)、《日汉大词典》,各种译著数百万 字;出版教材《新编日语语法教程》、《日语》精读第 8 册(全国重
1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从事日本风土与文化方面的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参与编著或翻译: 《日本风情录》; 《明清戏剧节中的李渔之特异性》; 《女性的盲点》; 《走进新上海》(宣传资料); 《上海市自学考试日语专业考试大纲》(主编)。 教材: 《日语阅读文选》; 《新编日语阅读文选(1)(2)》; 《日语综合教程(7)》等。 论文: 《日本饮食文化的特色》;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教学与异文化理解》; 《透过日本文化看日本人的排他意识》; 《日本风土与日本人的二重性格》; 《从学生中的“欺凌”现象看日本人的共同体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