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技术的发展--精简
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发展历史大事件

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发展历史大事件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篇章,它为数字化时代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回顾并探讨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的一些重要大事件,展示其在信息时代中的演变和影响。
1. 磁带储存的发展磁带储存是计算机数据存储的最早形式之一。
在1951年,IBM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UNIVAC I,它采用了磁带作为主要的数据存储介质。
磁带储存技术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存储技术的重要突破,它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且容易读取和写入。
2. 硬盘驱动器的出现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对于数据存储的需求越来越大。
磁带储存虽然容量大,但读取速度较慢,不适合高速数据处理操作。
因此,硬盘驱动器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1956年,IBM推出了第一款硬盘驱动器,它以盘片形式存储数据,能够更快速地读取和写入数据。
3. 闪存存储的革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存储介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磁带和硬盘存储虽然可以满足一部分需求,但它们存在着体积大、易损坏等问题。
2000年,英特尔和东芝联合发布了首款闪存盘,它以固态存储形式存储数据,拥有更小巧的外形和更高的读写速度,引领了存储技术的新时代。
4. 云存储的崛起云计算的兴起为数据存储带来了新的革命。
相比传统的硬盘或闪存,云存储将数据存储在远程的服务器上,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访问和管理文件。
这种存储方式不仅减轻了个人计算机的负担,还提供了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可靠性。
大型科技公司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纷纷推出了云存储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存储解决方案。
5. 固态硬盘的兴起固态硬盘(SSD)是近年来存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
与传统的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采用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SSD的兴起使得计算机系统运行更加迅捷,并且改善了移动设备等领域的性能。
总结: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磁带储存、硬盘驱动器、闪存存储、云存储和固态硬盘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存储发展历程

存储发展历程存储发展历程是指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储技术不仅对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存储技术的起源、发展到现代存储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介绍存储发展的历程。
存储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用石头、木块等来记录信息。
这种方式虽然很古老,但在当时来说已经非常先进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纸张、羊皮纸和木板等材料来记录信息,这使得信息记录和传播更加方便和高效。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存储技术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的是真空管和继电器等电子元件来存储信息,这种方式存在着体积大、功耗高和寿命短等问题。
然而,这种存储方式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0年代,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和应用,存储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晶体管的出现将存储空间缩小了许多倍,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大大提高。
此后,人们开始使用磁鼓和磁带等磁性材料来存储信息。
这种方式不仅存储容量大,而且读写速度快,成为了当时主流的存储方式。
1960年代,集成电路的问世使得存储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集成电路的出现将存储空间进一步缩小了,存储容量和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后,人们开始使用硬盘和光盘等存储介质,这使得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同时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
到了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存储技术迎来了一次革命。
人们开始需要更大容量、更高速度和更稳定的存储设备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固态硬盘(SSD)的问世解决了传统硬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读写速度慢、噪音大和易损坏等。
SSD采用闪存芯片来存储数据,不仅读写速度快,而且具备低功耗、无噪音、抗震动等优点,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主流存储设备。
如今,存储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云计算,存储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云存储技术的出现,将存储空间从个人计算机转移到了云端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了无限的存储容量和便捷的数据共享。
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

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变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都在不断地改变,而存储技术则是这些变化中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
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先进的存储技术,既方便使用又更加安全可靠,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技术是如何得到发展的。
本文将介绍存储技术的历程,让读者了解存储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I. 存储早期历程在原始社会,人们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这是最原始的存储技术。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开始将信息记录在各种介质上,例如骨头、玻璃、陶器、竹简等,这些都是古代存储技术的代表。
在中国,竹简是最先出现的记录材料之一。
相传商朝就有"笔录"之说,但早期的竹简并未标明记载日期,内容也极为简单。
汉代时,以竹简为主的"简牍之学"已非常发达,与此同时,希腊罗马地区也开始使用羊皮纸等新型媒介录写记事,可以说是史前社会向文化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
II. 磁带与磁盘技术的诞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介也逐渐升级。
在20世纪初期,磁带与磁盘技术的出现,为存储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1928年,德国工程师弗里茨·普福夫发明了磁带,开始了磁记录的历史。
磁带是将磁性材料贴在一条薄膜上制成的,可以记录音乐、数据等信息。
这项发明引起了世界各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后来带领推出了更先进的磁盘技术,取代了磁带技术的地位,成为当时非常流行的存储形式。
III. 光盘和DVD的崛起随着人们对存储容量的需求不断增长,CD和DVD等存储介质也应运而生。
与磁盘技术相比,这些介质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并且更加轻便易携带。
在1982年,Phillips在欧洲发明了第一个光盘,随后Sony在美国推出CD技术,在2005年出现的DVD技术,则是基于CD原理与MPEG2编码技术的共同发展。
CD和DVD技术的诞生,让人们可以将更多的数据存储在更小的介质上,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便于交流和管理。
数据存储发展历程

数据存储发展历程数据存储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文字记录开始。
在古代,人们使用绳子、骨头和石头等材料制作简单的记号,记录了重要的信息和事件。
然而,这种方式非常原始、不稳定并且容易损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纸张的价值,开始使用纸张来存储和传递信息。
纸张的出现使得信息的记录和保存变得更加方便和持久。
然而,纸张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易受潮、易燃和易于损坏等问题。
进入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数据存储的方式。
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磁带作为主要的数据存储介质。
磁带使用磁性材料将数据储存起来,并且可以反复读写。
然而,磁带容量有限,读写速度慢,不适合存储大量的数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硬盘成为主流的数据存储设备。
硬盘使用磁性材料存储数据,并利用机械臂的移动将数据读取和写入磁盘上的盘片。
相比于磁带,硬盘容量更大、读写速度更快,成为了主要的数据存储方式。
同时,在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固态硬盘(SSD)的出现引发了一场革命。
固态硬盘使用闪存芯片而不是机械部件来存储数据,因此读写速度更快、抗冲击以及更加耐用。
固态硬盘也逐渐取代传统硬盘,成为主流的数据存储设备。
另一方面,云存储的应用也逐渐普及。
云存储是一种将数据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并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的方式。
云存储提供了巨大的存储容量和灵活的扩展性,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共享数据。
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存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我们已经进入了数据存储的多元化时代,包括光盘、闪存卡、存储芯片等多种形式的存储设备。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数据存储的方式将会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
存储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

存储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存储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的磁带、磁盘、光盘,到如今的硬盘、闪存、云存储等,存储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和演化。
本文将探究存储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前景。
一、技术发展趋势1. 容量不断增加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数据存储需求越来越大。
于是,存储设备的容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拥有4TB容量的单一硬盘,而未来,这个数字将会涨到更高的水平。
此外,也有部分厂商在研发新的存储设备,如存储密度更高的垂直硬盘和三维闪存等。
2. 速度逐渐提升除了存储设备的容量,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因为只有快速存取的存储设备,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实时处理需求。
为此,一些闪存厂商和固态硬盘制造商专注于提高存储设备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3. 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数据安全一直是企业和用户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因此,在未来,存储设备的安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些新技术,如硅盘、量子存储、基因储存等,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
二、应用趋势1. 云存储将越来越普及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存储逐渐成为了大数据时代的主流。
云存储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等优点,能够轻松地实现数据备份、共享和迁移等操作。
因此,未来,云存储无论在企业还是家庭中都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数据中心将趋向更分布式数据中心是大规模存储和处理数据的核心,但过于集中的数据中心会使得数据传输和处理成本变高。
因此,未来,数据中心将会趋向更加分布式。
企业和组织需要将数据分散到多个数据中心,以优化数据处理和存储效率。
3. 人工智能将在存储技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工智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在存储技术中,它也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未来,人工智能将通过存储技术帮助企业和机构对数据进行更有效的分析、处理和利用。
结语存储技术以其不断更新的性能和容量,不断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提供创新可能。
新一代的存储技术将会更加智能、便携和稳定,成为未来数码世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保障。
存储 发展历程

存储发展历程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被追溯到人类最古老的记录和保存信息的需求。
在早期,人类主要使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存储和传递信息,比如刻在石头上的图案或者雕塑。
然而,随着人类的文明不断进步,对信息存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催生了各种创新的存储技术。
最早出现的可持久化存储技术是纸张。
早在公元前105年,中国的汉朝时期就发明了纸张。
纸张为人类创造了一种便捷的记录方式,大大推动了信息的流通和保存。
然而,纸张是一种容易损坏和破坏的材料,长时间保存的信息也很容易丢失或损坏。
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为稳定和持久的存储形式。
于是,光盘技术应运而生。
最早的光盘是由美国的詹姆士·罗素于1884年发明的。
然而,光盘的商业化应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兴起。
通过使用激光技术,在光盘的表面上刻上微小的凹坑,以表示数据的0和1。
光盘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长的寿命,成为了普及的存储介质。
21世纪初,随着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和人们对信息存储需求的不断提升,研发出了更高容量和更快速的存储技术。
在2000年左右,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芯片存储技术,成为了主流的电子存储方式。
RAM可以快速读写数据,并且在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存储形式。
与此同时,云存储也逐渐兴起。
云存储是指将数据存储在互联网上的远程服务器上,而不是本地设备上。
云存储不仅提供了更大容量和更高性能的存储能力,还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自己的数据,并且不用担心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如今,人们对存储技术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对存储容量、速度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不断探索新的存储技术,比如固态硬盘(SSD)和DNA存储。
固态硬盘使用闪存存储数据,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大的容量。
而DNA存储则是利用DNA分子的巨大存储能力来保存数据,被认为是未来存储技术的有望候选。
总之,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纸质记录到光盘、RAM 和云存储的演进过程。
存储技术的发展(上)

因此数据增长量快 、 对系统可用性 、 扩展性 、 数据访问速
度要 求较 高 的企业还 是应 该 采用 SAN。 电子 商 务的 巨大需 求 、 据分 析所 依托 的海 量存储 、 数 不 经过 主机直 接 快速备 份 . 些优 势使 得 S 这 AN 的发 展不 可逆转 , S 对 AN 的需求 与 日俱增 。 推广 S 在 AN的过 程
实际上, NAS与SAN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两种技
术 , 有特 色 。NA S 各 更早投 入 到实际 应用 中 , 其优 势是 架构 简单 、 成本 较 低 ,NAS 系统 可以应 用到 多平 台的 的 区域 。NAS 最大 的弱 点是性 能的 瓶颈 , 的 一旦 增加 了多 个 服务 器就 严重制 约 了它的 发展 。 因此 , NAS适用 于 中 小型企 业对性 能要 求不很 高的企 业 。 SAN的优 势 在于 而 它的速 度和 可扩 展性:因为 S AN 采用的 是光 协议 , 已经 突破 了 2 s P 速度 ; SAN的扩展 能 力也是 比较强 的 。 Gb
维普资讯
K 市场应用刃
兴唐 通信科技 股份 有 限公 司
一
周进 赵 强
、
前言
NA ( S Net kAtt he a ) wor c dSt r ge 横 NAS a o
现夸 的信 息社 会 ,信 息就像 人体 里 的细胞 一样 遍布 于 整个 社会 ,维 系着人们 相互 间的交 往 。9 年代是 信 息 0 创造 奇迹 的年 代 , 也是 信息 制造 灾难 的年 代 。 人们在 不 断 徘 徊和探 索 的过程 中 , 来越意 识到 管理信 息 、 用信息 越 应 才是 自身 的 出路 。 于是 存储 意识 不再是 虚 无缥缈 的 , 而是 实际与 客观 的 , 早期 的存 储 主要 依赖 于芯 片 ,在 单 台微机 上对 数据 进 行存储 、 护 。 保 现在 , 储 已不再 只是 硬件 , 是一 个 存 而 系 统 , 享存 储 设备 不再是 在独 立的 服务 器上 , 共 而是 附 着 在 网络 结构 上 , 即网 络存 储 而 网络 中的大 型 机 、 中型 系 统 、W id wsNT服务 器和 U i no nx服务 器都 有 自己的 存 储 系统 , 以就 不可避 免 地产 生 了一个个 信息 存储 的 所 孤 岛” 。但随 着 信息爆 炸 式 的增长 和 Itre 时代 的 到来 , nen t 这些 系统的 存储 容 量正 以每 年 5%的速 度增 加 ,进而 导 0 致 存储 “ 岛”的增加 , 使得从 一个 “ 岛”到 另一 个 孤 这 孤 “ 岛” 的数 据 传输 常常 会堵 塞 数据流 很 大的 企业 网络 孤 并 造成 管理 上 的困难 同样 , 息技术管 理人 员也 希 望得 信 到 一 个 易于控 制的 网络 系 统 ,使其更 加 容 易地对 网络 上 的存储 设 备加 以管 理 和跟踪 ,并 希望得 到一 个 可以提 供 快速 存取 、灵活稀 加 任意 类型 存 储设备 以 及可 通过 减 少 服务 器 负荷来 降低 成本 的 网络 系统 。 也就 是在 这 种背 景之 下 ,存储 解决方 案 已经 从直接 连接 、 中式 存储 、网络 直 接存储 ( S 发展 到 S N。 集 NA ) A
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

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数字化时代,存储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现代存储技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采用的存储介质和储存方式不同,但所有类型的存储技术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早的纸带和磁带,到硬盘驱动器和光盘,再到现今闪存和云存储。
20世纪50年代,IBM推出了最早的磁带系统,用于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存储。
磁带具有很高的容量,但读写速度较慢,且容易受到磁场干扰,容易丢失数据。
在60年代,磁鼓和磁盘成为新一代的存储技术。
磁盘分为固定式和可拆卸式,可拆卸式容量大,重量较轻,携带方便。
这两种存储方式的读写速度也有较大提升,但是鲁棒性较差,容易被物理或者机械损坏。
80年代,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全面发展,更加快速、稳健的储存技术面世。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追求小型化、高效能的存储设备,随之出现了一系列小体积的存储介质,如软盘和CD-ROM,其中CD-ROM在音频和视觉储存方面的性能卓越,使得它在数字多媒体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90年代,硬盘驱动器成为了电脑中的主要存储设备。
硬盘容量和读写速度均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可以长时间运行,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此外,闪存存储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由于它具有小巧、耗电少、可携带等优点,成为便捷的储存方式,如U盘和移动硬盘都采用了闪存存储介质。
2010年代,随着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云存储成为了存储技术的新方向。
云存储不需要像其他存储技术那样另外购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也不空间限制,因此成本更低、更为便捷。
人们通过网络和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相连,可以访问到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使得数据的跨平台交互性变得更强。
在未来,随着人们逐渐从生产为主转向信息为主,数据的涌现和海量化,存储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显示出了不可限量的空间和不可估量的可塑性。
随着5G技术等的全面铺开,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涌现,存储技术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我们有信心通过技术创新和不断尝试,让存储技术持续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Fabric为基础,提供一个专有的、高性能的、可共享 的、稳定的存储系统网络。
SAN
三种SAN架构比较
FC-SAN
1. 采用可伸缩的FC-Switch网络拓扑结构,通过高速光纤通道 2. Switch规模越大,吞吐率就越高 3. 支持热拔插,高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硬盘
大小:3.5寸、2.5寸 容量:最大1TB
转速:最大15000
接口:IDE、SCSI、SATA、 FC、SAS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磁盘阵列
1987年,Patterson、Gibson和 Katz首先提出磁盘阵列的想法。 将多只容量较小的、相对廉价的
硬盘驱动器进行有机组合,使其
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 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 一款IDE-RAID控制芯片,能够利 用相对廉价的IDE硬盘来组建 RAID系统。
1、数据存储器的历史
目 录
2、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
3、存储体系的发展
4、存储技术的现状分析
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
硬盘的构成
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
主流服务器硬盘
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
常用名词解释
平均访问时间: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 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 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 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 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 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 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 内部传输率: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 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 盘的旋转速度。 外部传输率: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 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 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 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硬盘机
1956年9月13日,IBM发布 了305 RAMAC硬盘机。它可以 存储“海量”的数据,这些数 据保存在50个24英寸的硬磁盘 上。 4.4MB 1961年,IBM生产了1000 台305计算机,IBM出租这些计 算机的价格是每个月3千5百美 元
1吨重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IP-SAN
1. 它将SCSI协议映射到TCP/IP协议上,使得SCSI的命令、数据和状态可以在传 统的IP网上传输。 2. 由于采用的是SCSI、以太网、TCP/IP等现有技术和设施,造价低,便于构建 和维护。IP存储互操作性好,且克服了FC-SAN的距离限制,把共享存储系统 扩展到LAN、WAN甚至Internet上。
1996年 1.2GB~2.1GB
1998年 1.2GB~2.1GB 2000年 4.3GB~6.4GB 2002年 10GB~20GB 2004年 40GB~80GB 2005年 80GB~160GB 2006年 80GB~250GB
1500元~2000/GB
200元~250元/GB 40元/GB 20元/GB 6.9元/GB 4.5元/GB 3.8元/GB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磁鼓
一支磁鼓有12英寸长,一分钟可以转1万2千5百转。它在IBM 650
系列计算机中被当成主存储器,每支可以保存1万个字符(不到 10K)。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软磁盘
第一张软盘,发明于1969年,8英寸,容量80K,只读数据。
1973年,小一号(6英寸),容量为256K,可以反复读写。 1990年代后期,容量为250MB的3.5英寸软盘。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光盘
LD光盘:1958年发明,12英寸,只读
CD光盘:1979年发明,5英寸,700MB,可读写 DVD光盘: 1995年发明,5英寸, 8.5GB,可读写 HVD光盘:未来,5英寸,3.9TB…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趣味计算看历史
1995年 200MB~400MB 大于4000元/GB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盘式磁带
1950年,IBM最早把盘式磁带用在数据存储上。
一卷磁带可以代替1万张打孔纸卡。
80年代之前最为普及的计算机存储设备。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盒式录音磁带
1963年,由飞利浦公司发明,1970年代开始流行使用。 一些计算机,使用它来常规存储数据,功能类似硬盘。 一盘90分钟的录音磁带,每一面可以存储700KB到1M的数据。
3、存储体系的发展 4、存储技术的现状分析
网络存储的发展
存储系统结构
直接连接存储(DAS)
20世纪50年代出现,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 纤通道直接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
存储系统结构
NAS存储方式
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以太网),连 接到一群计算机上。数据共享。
存储系统结构
InfiniBand-SAN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穿孔纸带
Alexander Bain(传真机和电传电报机的发明人)在1846年最早 使用了穿孔纸带。纸带上每一行代表一个字符。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计数电子管
1946年RCA公司启动了对计数电子管的研究,这是用在早期巨大 的电子管计算机中的,一个管子长达10英寸(25厘米),能够保 存4096bits的数据。
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
主流服务器硬盘接口技术
接口类型 出现时间 最大理论带宽 SCSI 1986 320MB/s 主要特点
并行总线
SATA
SAS FC
2002
2001 1995
300MB/s
1.2GB/s 200MB/s
串行ATA
串行SCSI
支持光介质
1、数据存储器的历史
目 录
2、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
存储技术发展
1、数据存储器的历史
目 录
2、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
3、存储体系的发展 4、存储技术的现状分析
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度 磁盘阵列
速
硬盘光盘 磁带设备 打孔设备
I
O
存
储
容
量数据存储器的发展历史Fra bibliotek打孔纸卡
1725年 -- Basile Bouchon 1884年9月23日 -- Herman Hollerith 可以打90列孔。显然你可以看出,这张卡片上能存储的数据少的 可怜,事实上几乎没有人真的用它来存数据。一般它是用来保存 不同计算机的设置参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