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第5章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专科)_行政组织学(5-7章)

行政管理(专科)_行政组织学(5-7章)

行政管理(专科)_行政组织学1第五章中国行政组织结构1.1本章导学1.1.1问题引入主题:正文:1.2第一节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2.1随学随练选择一项或多项:由中共中央产生行使最高国家权力1.3第二节国务院的领导体制1.3.1随学随练1.4第三节国务院的职权配置1.4.1随学随练1.5第四节省级人民政府1.5.1随学随练选择一项或多项:1.6第五节市级、县级、乡镇级人民政府1.6.1随学随练1.6.2题目1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的统一领导。

选择一项: a. 国务院 b. 全国政协 c. 同级人大 d. 全国人大正确答案是:国务院1.6.3题目2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行政管理权 b. 制定行政规章权 c. 行政保护权d. 行政执行权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行政执行权, 行政管理权, 行政保护权1.7第六节民族区域自治政府1.7.1随学随练选择一项:自治乡自治市1.8第七节特别行政区政府1.8.1随学随练选择一项或多项:权1.9本章小结1.9.1本章测试选择一项: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9.3题目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_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参政机关 B. 行政机关 C. 权力机关 D. 议事机关正确答案是:行政机关1.9.4题目3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______________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选择一项: A. 委员会制 B. 地方分权 C. 中央集权 D. 内阁制正确答案是:中央集权1.9.5题目4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_______________的执行机关。

选择一项: A. 各级法院 B. 各级党委 C.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D. 各级政协正确答案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1.9.6题目5省级政府每届任期_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6年 B. 5年 C. 4年 D. 3年正确答案是:5年1.9.7题目6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______________个层次。

行政组织学1-7章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1-7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行政组织学课后思考练习1-5章

行政组织学课后思考练习1-5章

行政组织学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一章一、单项选择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正式组织);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二、多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1、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静态的组织观,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精神的组织观)。

2、管理学家W。

理查德。

斯格特在其《组织理论》一书中,认为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结构、参与者、目标、技术、环境)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的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的运用关系,将组织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分为(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

6、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聚合”功能、“转换”功能、“释放”功能)。

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职务、职权、职责)。

8、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三、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的要素构成,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行政组织学第五章 行政组织的结构

行政组织学第五章  行政组织的结构
4、按地区分工 优点: 缺点:
三、行政组织横向结构的优缺点
1、优点: (1)行政组织成员能在专的基础上精通业务。 (2)对同一业务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社会各项 事务有秩序地健康发展。 (3)行政首长能集中精力考虑全局的大问题。 2、缺点: (l)各个部门条条分割,难以相互沟通与协调。 (2)抑制了地方行政组织的积极性。
第三节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一、行政组织横向分工 1、行政组织横向分工的含义 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是行政组织的部门分工。 宏观的横向分工,是指一级政府内的部门分工; 微观的横向分工,是指一个部门内部的各个机构和 职位的划分,它形成组织的机构系列和职位系列。 2、行政组织横向分工的必要性 为了行政组织分门别类地管理好社会的各项事务, 管理好自身的运行程序,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更 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如何正确处理管理层次和奋理幅度的关系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有关 ;下属工作性质及难 易程度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领导者的领导
水平与能力直接制约着管理幅度 ;被管理者的素质
高低也制约着管理幅度 ;集权、分权与授权程度影
响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下级单位所在地的集中
程度及交通和信息传递状况影响着管理幅度 ;技术 设备与工作条件也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第四节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例关系 1、行政组织结构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形成行政组织的层级制,横向结构形成 行政组织的职能制。 2、在一定的被管理的工作量或地域条件下,管理 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越大, 管理层次就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 层次成行政组织目标,稳定人员情绪,调 动人员的积极性,保持组织的良好沟通关系,有利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 全)

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 全)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全)行政组织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一般意义上理解为某些社会成员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秩序和功能的排列组合体。

2、行政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3、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

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是指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即强制当事人服从组织的管理。

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指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6、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荣誉的报偿或规范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

如教会、学校等。

7、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

这种组织是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

8、服务组织:这种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的受惠者,乃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

9、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一种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10、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

它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领域。

1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1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为职能的组织。

13、群众性组织:群众性组织是特定社会群体为追求和保障自己地位和权利的自治性组织。

宗教性组织。

宗教性组织是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宗旨而形成的组织。

14、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5章行政组织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5章行政组织

第5 章行政组织二、思考题2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

答:国家行政组织的法权地位和与之相一致的公共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及其对国民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1 )政治性。

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

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阶级性和决策性。

( 2 )社会性。

社会性由国家的社会职能所决定,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承担的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

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服务性和管理性。

( 3 )权威性。

权威性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

权威性有两个最突出特点:约束性和强制性。

( 4 )法制性。

法制性的基本涵义是“依法行政”,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和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性。

( 5 )系统性。

系统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其权力关系、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具有上统下属、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纵横交错、头尾相接、政令归一的特征。

除整体性之外,系统性的突出特征表现在: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

( 6 )发展性。

发展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适应社会历史的进步,相应改变组织自身及社会管理行为的特征。

表现为动态性和适应性。

3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答:国家行政组织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基本的要素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组织效能的性质、程度或范围。

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状态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1 )法律制度健全。

国家行政组织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以社会为行为对象的代表公众利益的特殊组织,因此,依法行政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要素。

( 2 )组织目标明确。

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的社会行为的方向,对具体行政机关来说,目标则反映本单位在整个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3 )人事调派恰当。

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调派、使用、培训人员是十分重要的。

行政组织学各章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各章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各章名词解释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行政组织学每章练习答案

行政组织学每章练习答案

综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的本质是一个()体系。

A.相互协作B.相互制约C.相互保障D.相互流通参考答案:A2、第一次系统提出非正式组织论述的是()。

A.西蒙B.法约尔C.巴纳德D.韦伯参考答案:C3、对组织本身进行调整和变动,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万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是()。

A.组织发展B.组织动力C.组织适应D.组织变革参考答案:C4、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较好形式是()。

A.限期式B.突击式C.渐进式D.跳跃式参考答案:A5、组织为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改进和更新组织从而达到组织的最佳化和高效化,这是指()。

A.组织变革B.组织发展C.组织动力D.组织适应参考答案:B6、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同时把经历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是()。

A.无边界组织B.虚拟组织C.新型组织D.团队组织参考答案:B7、组织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基础是()。

A.组织成员B.制度规范C.组织目标D.物质要素参考答案:C8、具有一致性目标的人们依照一定的原则而构建起来的、相互协作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群体是()。

A.岗位B.体制C.结构D.组织参考答案:D9、衡量组织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是()。

A.制度规范B.人员的构成C.机构的设置D.权责体系参考答案:A10、组织变革的首要任务是()。

A.组织任务的变动B.组织结构的变动C.组织目标的变动D.组织人员的变动参考答案:A11、()旨在减少组织内部的垂直界限和水平界限,消除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的外部障碍。

A.虚拟组织B.学习型组织C.无边界组织D.团队组织参考答案:C12、组织变革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①任务的变革②技术的变革③人员行为的变革④组织结构的变革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D13、组织的基本要素是()。

A.组织成员B.组织目标C.组织结构D.组织规范参考答案:A14、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是()。

A.权责体系B.组织制度C.组织机构D.组织目标参考答案:C15、组织的核心功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1)组织基本构成要素之间表现出来的关系状态
一、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2)组织内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3)组织与环境间互动的产物
一、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一言以蔽之
◦ 组织结构展现了组织里各个职位以及各个层次之间的 职权、责任和从属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决定成员如何 使用资源达成目标。
缺点
◦ (1)权威的有效性问题 ◦ (2)有效的协调问题 ◦ (3)搭便车问题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一、职能式结构 二、事业部式结构 三、矩阵式结构 四、网络式结构 五、团队式结构
五、团队式组织结构
含义
◦ 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合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 体,即由数名知识和技能互补,并且彼此承诺合作完 成一项共同目标的员工所组成的特殊群体。
◦ 既有高度稳定性,又有良好适应性
二、事业部式结构
缺点
◦ 总部与事业部之间
职能机构重叠,造成管理人员的浪费 管理与生产上的分工可能造成思想上的分歧
◦ 事业部间
各自为战,影响相互之间的合作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事业部式结构适用于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 大型企业,是国外较大的联合公司所采用的一种组织形 式,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或公司也引进了这种 组织结构形式。
❖ 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60%以上。
再分配——行政费用支出
❖ 中国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25%以上 ❖ 日本是 2.38%、 英国为 4.19%、 韩国为5.06%、
法国为 6.5%、 加拿大为 7.1%、 美国为 9.9%。
点滴思考
❖ 1 政府爱财,取之有道
▪ 降低流转税比例——201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只占税收整 体的6.6%,而流转税的比重占税收收入的七成以上。
三、矩阵式组织结构
优点
◦ (1)任务明确; ◦ (2)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 (3)促进各类专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配合; ◦ (4)能适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缺点
◦ (1)人员受双重领导,容易产生职权冲突,部分人员 产生了双重忠贞问题;
◦ (2)人员变动大,给员工造成不安定的心理,可能影 响效率;
◦ (3)需要全新的、较高的管理和沟通技能。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一、职能式结构 二、事业部式结构 三、矩阵式结构 四、网络式结构 五、团队式结构
四、网络式组织结构
含义
◦ 是一种只有很精干的中心机构,以契约关系的建 立和维持为基础,依靠外部机构进行生产、交易 或其它重要业务经营活动的组织结构形式。
构形式。
诞生
◦ 矩阵(项目)组织始于美国航空及太空工业产品研 发策略所形成的弹性组织结构,是为了改进职能式 结构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 织形式。
矩阵式组织结构图例
总部办公室
项目A 项目B 项目C 项目D
预算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人事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采购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 实践: 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的“伞形”机构改革。
三、组织结构认识的演变
2、权变理论(20世纪中期-六七十年代)
◦ 组织结构必须与组织面临的各种偶然性因素相适应。 ◦ 这些偶然性因素包括:环境的改变和不确定性、对
技术和生产过程的要求、组织的规模、组织中的管 理人员及其力量同盟的战略决策等。
3、T.J.彼得斯(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含义
◦ 指组织按地区或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各个事业 部在组织宏观领导下,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实行独立经 营、独立核算的部门。
地区事业部式结构图例
市场 澳洲
工程
总经理
采购
人事
北美洲
亚洲
非洲
人事
生产
会计
财务 欧洲
销售
产品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例
总经理
研发部
财务部
人事部
采购部
台式机事业部 笔记本事业部
供框架;
第一节 组织结构概念
一、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二、描述组织结构的关键要素 三、组织结构认识的演变
二、描述组织结构的关键性要素
行政组织是——? A. 自发存在的 B. 由合宪的机构或官员正式创立的
第一节 组织结构概念
一、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二、描述组织结构的关键要素 三、组织结构认识的演变
◦ 1.按职能划分; ◦ 2.按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划分; ◦ 3.按地域或区域划分; ◦ 4.按管理对象划分; ◦ 5.按管理程度或流程划分;
一、职能式组织结构
优点
◦ (1)鼓励职能部门的规模经济 ◦ (2)鼓励员工提高技能
缺点
◦ (1)对外界环境反应较慢 ◦ (2)缺乏创新 ◦ (3)对组织目标认识有限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一、职能式结构 二、事业部式结构 三、矩阵式结构 四、网络式结构 五、团队式结构
二、事业部式结构
诞生
◦ 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 ◦ 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
故有“斯隆模型”之称,也叫“联邦分权化”,是一种 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
小口径 = 税收/GDP = 17.5%
中口径 = (税收+社保基金收入) /GDP = 25.3%
大口径 = (税收+社保基金收入+土地出让金+ 收费+罚款+摊派+其他) /GDP > 30%
初分配——宏观税负份额
按照OECD统计口径计算,2007年美国、日本、德 国、法国宏观税负分别为27.9%、28.3%、36.0%、 43.5%。按此标准,2009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1.7% ,比上述国家均低。
1:28
1:256
1:122
赋税比重
◦ 《福布斯》杂志从2005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全球税 收痛苦指数排名,中国两次被排在第二位,成为在税 收方面仅次于法国的最“痛苦”国家。
中国官方正面回击
我国税负 到底 重不重???
初分配
宏观税负份额 劳动者工资份额
再分配
民生支出比例 行政性支出比例
初分配——宏观税负份额
二、事业部式结构
超事业部式结构
◦ 又叫“执行部制”,它是在组织最高管理 层和各个事业部之间增加了一级管理机构, 负责管辖和协调所属各个事业部的活动, 使领导方式在分权的基础上又适当的集中。
超事业部式结构是在事业部制的基础上,由20世纪 7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创造的一种新的组 织结构形式。
◦ 批判和远离传统的官僚化和机械式结构,倾向于更 灵活、更具有有机性、松散的、非正式的结构。
◦ 实践:
从私人领域的公司大规模裁员到公共领域的裁员,减少联邦 雇员的数量,尤其是监督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减少 一半左右的机构规则。
专题:
官民比重
官民比
美国 1:12
法国 1:12
日本 中国(狭) 中国(广)
◦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表 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 、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 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一、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2、基本功能
◦ 帮助产生输出并达到组织目标; ◦ 弱化个体差异对组织的影响; ◦ 为组织运用权力、做出决定和进行活动提
5.1
• 组织 结构 概念
5.2
• 组织 结构 类型
5.3
• 组织 结构 关系
5.4
• 组织 结构 设计
第一节 组织结构概念
一、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二、描述组织结构的关键要素 三、组织结构认识的演变
一、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1、含义
◦ (1)组织基本构成要素之间表现出来的关系 状态
◦ (2)组织内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3)组织与周围环境之间互动的产物
公共工程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卫生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三、矩阵式组织结构
特点
◦ 临时性,动态性; ◦ 高度开放性; ◦ 任务型;
适用
◦ 矩阵结构适用于一些重大攻关项目。特别适用于以 开发与实验为主的单位,例如科学研究,尤其是应 用性研究单位等。
◦ 全球性矩阵式组织结构已在全球性大企业如ABB、 杜邦、雀巢、菲利普·莫里斯等组织中进行运作。
第五章 行政组织结构
本章内容
5.1
• 组织 结构 概念
5 关系
5.4
• 组织 结构 设计
引言
引言
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结构,优良的结构是行 政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结构关系是组织理论家和实际管理者研究与考虑 的基本对象。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本章内容
打印机事业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销售部
销售部
销售部
客服部
客服部
客服部
二、事业部式结构
优点
◦ 高层
组织高层可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 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 事业部内部
事业部独立核算,有利于发挥积极性 有利于事业部内部的合作与协调
◦ 事业部之间
事业部间的竞争为组织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
类型
五、团队式组织结构
五、团队式组织结构
优点
◦ (1)保持了职能式结构的优点; ◦ (2)消除了部门间的障碍; ◦ (3)决策更迅速; ◦ (4)利于提升员工士气;
缺点
◦ (1)员工存在双重忠诚的问题; ◦ (2)过度分权化; ◦ (3)成员对组织整体目标认识模糊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一、职能式结构 二、事业部式结构 三、矩阵式结构 四、网络式结构 五、团队式结构
一、职能式组织结构
理论渊源 ◦ 1.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 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 3.古利克、厄威克的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