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 中国的挑战与机会
2024年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近年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医药领域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单克隆抗体药物具有高度特异性、较低的毒副作用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新一代治疗药物的热门选择。
本文将探讨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中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该市场的价值已超过100亿美元,并预计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不断增长的慢性疾病患者人群、对高效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需求以及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
应用领域分析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多个治疗领域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肿瘤学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除此之外,单克隆抗体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未来,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扩展。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少数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垄断。
这些企业在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资源优势。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小型生物制药公司也正在崛起,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市场竞争力。
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在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中,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是企业竞争的关键。
目前,越来越多的生物制药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力求开发高效且与现有药物不同的新药物。
同时,监管机构对药物研发和上市流程的加速也为创新药物的上市提供了便利。
然而,创新药物的研发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同时还需要克服严格的监管审批要求。
技术进步与挑战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单克隆抗体库的建立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技术进步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药物产业链的复杂性、高昂的研发成本和药物的复杂性等等。
2024年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环境分析引言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一类利用单个特异性抗体分子作为药物的生物制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和效力。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医药领域的热点。
本文将对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当前市场态势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在过去十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将超过xxx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
主要品种与市场份额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单克隆抗体药物,其中一些品种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市场认可。
例如,药物A在某国市场上占据了30%的份额,药物B在另一个国家市场上占据了20%的份额。
然而,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竞争的加剧,市场份额分布可能会发生变化。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在该领域积极投入研发资源,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同时,一些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也在迅速崛起,推动了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市场驱动因素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负担增加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疾病负担不断增加。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受益于人口老龄化趋势,需求持续增长。
疾病认知提高与医疗水平提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对疾病认知的加深,人们对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需求也在增加。
病患和医生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更高的期望,从而带动了市场需求增长。
创新药物的研发与注册加速政府和制药公司对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注册过程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这促进了创新药物的快速研发与上市,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竞争力。
主要挑战与风险高昂的研发与制造成本开发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并且制造过程复杂,对技术要求高。
这使得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严格的监管与知识产权保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生物医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究 、 发 和 产 业 化 , 们 有 理 由 相信 , 开 我 经过 ~1 年 中国 的抗 体 药物 发展 将达 行 大规 模 的 产 业 化 发 展 的办 法 , 析 和 展 也 主 要 是 仿 制 国 外 销 售 额 较 高 的单 抗 药 5 0 的 发展 , 分 望生 物 技 术 类 药物 尤 其 是 抗 体领 域 的发 展 物 。 到 国 际 先进 水 平 。
完 善 和 配套 的技 术平 台 , 目前 已经 建 立 了 多个等抗体类研 究和产业化基地 , 国家 重 大 新 药 创制 项 目也 资 助 了很 多抗 体新 药 项
大 创 制 项 目、 海 市 科 委 重 大 科 技 攻 关 专 管是 细 胞 的表 达 载 体 、 胞 株 、 是 大 规 模 目 , 海 市 还建 立 了抗 体 产业 化 创 新联 盟 , 上 细 还 上 项等 。 了推动 抗 体 药物 的 发 展 , 2 0 年 细 胞 培 养 , 为缺 少 基 础 研 究 和 工艺 开 发 通过 加 强 高 等 院校 、 物技 术 公 司 、 型 的 为 于 03 因 生 大 在上 海 召 开 了 “ 国际 抗 原表 位 组 学 、 体 组 人 才 , 资 规 模 小 , 抗 投 目前还 停 留在 较 低 的水 学和 抗 体 组 药物 研 讨 会 ” 又先 后 于2 0 年 平 。 , 04 7 月召开 了第4 届东 方 科 技论 坛 及2 0 年9 3 04 () 乏创新 , 3缺 目前 还 没 有 中 国 自主研 月 召开 了第 2 4 香 山科 学 会议 , 年上 海 发 的单 抗 药 物 得 到 国 内外 的市 场 认 可 , 3次 每 个 都 召 开 国际 生 物 技 术 与 医 药 研 讨 会 , 讨 别产 品 为 世 界 上 首 次 批 准 上 市 , 探 但是 疗效 将 科 研 技 术 和 实 际 生 产 相结 合 , 组 织 进 和 市场 表 现 都 并 不 如 人 意 , 研 发 的 产 品 并 在 医药研究和生产企业等 的交流和合作 , 引 进 并 吸 收 国外 的 先 进 理论 和 技 术 , 望 在 可 数 年 后 突 破 抗 体 大 规 模 产 业 化 制 备 的 瓶 颈 , 动 产 业化 的 进 程 , 内 的大 型 医药 企 推 国 业 、 药 上 市 公 司都 在 加 强 抗 体 药 物 的 研 医
2024年单克隆抗体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单克隆抗体市场前景分析简介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抗原的分子,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
它们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因此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通过对单克隆抗体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市场概述单克隆抗体市场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在治疗、诊断和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单克隆抗体市场在未来几年内有望持续增长。
应用领域肿瘤治疗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抗体药物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随着对肿瘤免疫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被开发并成功应用于肿瘤治疗。
预计未来肿瘤治疗领域将成为单克隆抗体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组织和器官导致的疾病。
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干扰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目前已经有多个单克隆抗体药物成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疾病。
未来随着对免疫调节的深入理解,单克隆抗体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传染病诊断单克隆抗体在传染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特定病原体的抗原进行识别和结合,单克隆抗体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传染病的检测和诊断。
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费托脱单抗用于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控工作中。
预计未来传染病诊断领域的需求将继续推动单克隆抗体市场的增长。
技术进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研发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单克隆抗体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和人源化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新药物的研发更加高效和精确。
此外,独特的质粒表达系统、转基因动物模型等技术也为单克隆抗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对创新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
2023年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简称MAb)的研究深入和应用的不断推广,MAb药物成为生物制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MAb是以单一的细胞克隆技术从单个免疫细胞中分离出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MAb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亲和力,可定点作用于疾病特异性抗原,从而以较高的治疗效果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病等疾病。
MAb药物不仅在医学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可以促进生物医药的发展。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随着MAb药物的不断开发,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一、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1. 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生物技术和医药制造技术的发展,MAb已经成为了医药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
各制药公司在MAb药物研发上增加了投入,药物研发风险逐步降低,药物获批时间也大大缩短。
预计到2023年,全球MAb药物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以上。
2. 创新型研发坚持不懈21世纪以来,MAb药物领域的研发逐渐从复制为主转向创新为主,新型MAb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皮肤病、眼科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治疗领域。
此外,由于MAb药物对细胞毒理学的相关行为的优异预测性,研发人员正在努力探索其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
这种创新型研发将进一步推动MAb药物市场的发展。
3. 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圈MAb药物的研发需要各类医药生物公司和生产商之间的紧密合作。
随着大型医药企业并购中小型股份公司成为新的趋势,新型公司重视整合资源,加强创新能力。
整合后的公司能够更为有效地推进MAb药物的研发,进一步活跃市场生态系统。
同时,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MAb药物开发和生产能力,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生态圈将助力MAb药物市场更为稳健和持久地增长。
二、市场陷阱及风险1. 高昂的成本MAb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高昂,造成了较高的制造费用和药价。
虽然MAb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显著效果在医药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高昂的价格也是限制它们广泛使用的一个主要因素。
2024年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市场规模分析简介本文旨在对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市场规模进行分析和评估。
生物仿制药是针对已上市的原研药开发的仿制药品,具有与原研药相同或类似的活性成分。
而单抗类生物仿制药是其中的一类,其活性成分为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广泛应用于肿瘤学、风湿病学、免疫学等领域。
随着新药研发成本的上升和专利保护期限的到期,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市场逐渐崛起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市场规模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显著增长,并有望在未来继续扩大。
主要原因包括:1.原研药专利保护期的到期使得仿制药企业有机会进入市场,并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类似的疗效;2.临床研究结果的积累,证明了单抗类生物仿制药在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的疗效;3.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压力,促使政府和医疗保险机构鼓励使用生物仿制药以降低医疗成本。
市场规模预测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预计到2025年,全球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X%。
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最大的市场,北美和欧洲地区紧随其后。
影响市场规模的因素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市场规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1.政府政策和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生物仿制药的政策和法规不同,这将直接影响市场准入门槛和市场竞争格局;2.原研药专利保护期限:原研药专利保护期的到期将直接影响生物仿制药的市场进入时间和市场份额;3.临床研究结果和医学实践:临床研究结果和医学实践的改进将增加对生物仿制药的需求;4.医疗保险政策:医疗保险机构对于生物仿制药的报销政策将影响患者的选择和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分析主要参与者当前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原研药企业、仿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
原研药企业通常拥有先发优势,但仿制药企业通过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提升逐渐增加了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研发机构也在推进更多的生物仿制药单抗类开发。
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报告

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报告一、概述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一类使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的生物制剂,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治疗效果,是现代生物药物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中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也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二、行业现状1.市场规模扩大:中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创新药物研发的加大投入以及医药领域的不断推进。
2.企业竞争加剧:国内外制药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国际制药巨头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寻求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内制药企业也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3.技术创新推动发展:中国在单克隆抗体药物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独立研发,甚至有企业开展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研发。
4.受益于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对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为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面临的挑战1.技术难题: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需要高端技术和设备支持,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短板依然存在。
与国际上的巨头相比,中国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2.价格压力: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价格高昂,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经济负担。
在中国,医保制度和药价管理仍然不完善,限制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普及。
3.法律法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创新研发、审批和上市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临床试验规范等。
在这方面,中国仍面临一些挑战。
四、发展趋势1.加强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应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扩大市场份额: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企业应加强业务拓展,增加市场份额。
3.完善政策环境: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出更多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措施,为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分析报告

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分析报告首先,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行业发展现状。
自1975年首次成功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来,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上最为成功的生物制剂之一,并广泛用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治疗领域。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制药公司纷纷投入到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中。
市场规模方面,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24年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增长。
这是由于不断增长的疾病负担、人口老龄化和新药研发的推动所致。
竞争态势方面,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目前,全球有数十家制药公司在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中处于领先地位,如罗氏、强生、阿斯利康等。
这些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和并购等手段不断扩大其产品线和市场份额。
同时,新进入者和国际间较小规模的公司也在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疗效和价格等方面。
未来趋势方面,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不断涌现,有望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
其次,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将促进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定制化生产,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再次,新型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工艺不断提升,将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推动市场规模的增长。
最后,政府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支持和监管政策的完善也将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但也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将以创新、个性化和低成本为主要发展方向,为医疗领域的进步和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递增率, %
10.66
9.27
14.99
类别 mAb
8.94
8.22
8.76
mAb
8.92
8.65
3.12
mAb
8.78
8.4
4.52 small mol.
8.33
7.96
4.65
mAb
7.85
6.65
18.05
rProtein
7.04
6.49
8.47
mAb
6.84
6.62
3.32
mAb
5.99
6.62
1989: EPO-α ® 1986: Intron α 1984: Chimeric antibody 1983: PCR technology 1982: Humulin® (Insulin) 1975: Hybridoma technique 1973: DNA recombination
2010: Prolia® ..
-9.52 small mol.
5.27
4.09
28.85 small mol.
5.19
5.08
2.17 small mol.
4.69
4.68
0.21 small mol.
4.6
4.16
10.58 small mol.
4.39
4.09
7.33
rProtein
4.33
4
8.25 polypeptide
FOB Product Dev. Range 1 DP Range FOB Product Dev. Range 2
“Can human body handle this wide range (specification limit)?” ---Determined by P3 plus post market monitoring
新药、仿药与仿创结合:时间/成本
药物发现
药物筛选 选中药物引导物 引导物优化 临床前 I期临床
II期临床
III期临床
药品注册
上市
上市后IV期
靶点选择
靶分子选择
生产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用样品
药理、药代药动、毒理研究
实施药品法规注册及策略
临床安全性、生物活性、药效研究
15-17 years 10-12 years 5-7 years
Genor BioPharma
Building a leading international biopharma company in China
第一届汤森路透中国制药行 业用户大会
中国 – 杭州
2014年7月10-12日
单克隆抗体药物行业:中国的挑战与机会
周新华博士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 沃森生物集团
4.28
3.77
13.53 small mol.
Structural Bases: Flexibility and Platforms
成药可行性的结构基础:灵活性及开发平台
Cys site
蛋白工程可以降低限制质量属性的因 素数量,减少生产、工艺特征化、验 证和控制的复杂性
Deamidation site
2013 最佳前 16名销售: mAbs(抗体类药物)
生物制品
Humira Remicade Rituxan/MabThera Advair/Seretide
Enbrel Lantus/Insulin Glargine Avastin/Bevacizumab Herceptin/Trastuzumab Crestor/Rosuvastatin Cal.
机会 治疗性单抗隆抗体的高产出率 新厂房优势 成熟的平台技术和质量系统 丰富的可以控制工艺质量的工具 专利即将过期的对照药 金砖5国人民和政府对质高价优治疗性单抗隆抗体的渴望
挑战 和小分子仿制药相比,入门门槛极高 需要技术组合完整的产业化团队 昂贵的对照药和质量/生产系统 和小分子仿制药相比,巨大的投资和冗长的药物审批过程 对于人口巨大的中国,政府对药价/医保的管理机制
16
单抗生物类似药靶标的选定
A. 配体结合的单抗药物 案例研究: TNFa 配体结合单抗如类克(Ramicade)和修美乐(Humira)
B. 受体结合的单抗药物 a) 单抗结合非免疫细胞的受体,诱导免疫反应 案例研究: Her2 受体结合类单抗,如赫赛汀(Herceptin)
b) 单抗结合免疫细胞的受体,诱导免疫反应 案例研究: 利妥昔单抗 (Rituxan,Rituximab) 治疗 RA, NHL, CLL, WG和 MPA等
内容提要
前言:蓬勃现状、强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仿创衔接:从单抗生物类似药 到全新生物药
如何开发单抗生物类似药? (相似性、参照标准、稳定性验证)
生物制剂生产:可控的相似性生产 创新单抗生物药的关键因素 新一代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及双靶向抗体 嘉和药业简介 结论
国家对医疗领域投入增加,推进医改及医保,并实施“十二 五”计划,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
政府和民众迫切期望解决对生物技术类药物的可获得问题 目前仍滞后于欧美国家、但正在逐步改善的生物制药研发和
产业化能力,未来有望解决主要治疗性生物制品完全依赖进 口的问题
14
中国的机会与挑战:治疗性单抗隆抗体
制定营销策略
新分子实体NMEs 改良生物药 生物类似药
新药、仿药与仿创结合:时间/成本
Drug Feasibility Returns/Risk 回报/风险比
0
NMEs
Drug Feasibility<10%
Fast followers
Bio-better
Drug Feasibility>90% Biosimilars
2006: Gardasil ® .. 2004: Avastin ® , Erbitux ® .. 2003: Humira ® 1999: Herceptin ® 1998: Neupogen ® , Remicade ® , Enbrel ®
1997: Retuxan ®
欧美
生物药品全球连续增长趋势
全球关注焦点 能源/金融危机 老龄化问题 高额医疗费用
研发产品线缺乏 高额临床研究费用 专利维护费用高
生物制药发展历史:中国与全球
始于90年代后期,落后于欧美至少16年以上 !
实验室研究探索阶段
1995: Interferon α (China) 1997: Domestic IL-2(China)
Roche, Biogen Idec GSK
Amgen, Pfizer Sanofi Roche Roche
AstraZeneca Otsuka, BMS EliLilly,Shionogi
Novartis Pfizer Amgen Teva Celgene
2013 (10亿美金)
2012 (10亿美金)
100
Drug History for Market Reality 药物开发上市的历史成熟度
为什么开发单抗生物类似药: 可行性分析
生物制剂在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症扩大方面具有可靠的历 史数据和经验支持 (超过 10年的临床实践) 在人体分子机制水平,通过临床数据对受体表位或配体进行 了全面彻底的验证 对这些已知初级结构(氨基酸序列)和3D空间结构的复杂蛋 白大分子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知识 最低限度的临床不良反应,批次间差异可控(尽管目前仅有约 5%的分子结构能够通过现有方法进行分析检测: “工艺是药物开 发的全部”) 在对动物或人临床试验研究进行分子检测时,会出现诸如聚 糖特征、C-末端裂解,甚至包括一些二硫键的错配方面的细微 结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人体能产生免疫耐受
Abilify/aripiprazole Cymbalta/duloxetine Gleevec/imatinib mesylate
Lyrica/pregabalin Neulasta/pegfilgrastim
Copaxone Revlimid/lenalidomide
制药公司
Abbvie/Abbot JNJ, Merck
CQA: FcgR 活性, ADCC and B-细胞耗竭 CQA相似性要求: 多糖特征 和 电荷异构相似性
单抗生物类似药的开发策略
策略 1 策略 2
大型公司
Sandoz 山德士 Celltrion
Sam Sung 三星 其他
小型公司
嘉和生物药业 其他
相似性
生物工艺 滴度 CQAs
多糖特性 电荷异构特性
(Extraction Tech but Recombinant Tech)
1998: Insulin, EPO (China) 1999: Growth Hormone (China)
中国
2006: Etanercept (China)
2008: Nimotuzuma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ina)
30 年 经 济 蓬 勃 发 展
Oxidation site
Truncation site
药品的市场认可标准
与已上市的药品对比, 新分子药物必须符合如下性质:
更好的疗效 (活性,须有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 和更 清楚的分子治疗机制 (生物标注物) 更好的药代药动(PK/PD)特性(如更长的半衰期,须 有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 能提供额外的新疗法 (新药?) 提高成本效益 (需要良好的市场反应): 采用最为积极有效 的策略开发生物类似药并最大化成功率
生物药品: 严格可控的相似性生产
冰山有多少部分是可见的 ?
放行测验 (质量标准)
扩展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