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第九章共鸣控制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 第九章共鸣控制

第九章共鸣控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共鸣腔及其作用2、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知识点】各类共鸣腔概念及作用、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方式【重点】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难点】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示范【课时】一、共鸣腔及其作用人们发音过程中利用的共鸣腔体主要有口腔、鼻腔、咽腔、喉腔、胸腔和头腔。
一般把鼻腔、头腔有固定容积的腔体叫上部共鸣腔体,把其形状容积可在一些器官的牵动下随意调节变化的口腔、咽腔、喉腔、胸腔称为下部共鸣腔。
下部共鸣腔与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按音响学原理,下部共鸣腔靠下的部分是对声带所发的音起“基音”共鸣的作用,决定发音的“音高”。
上部共鸣腔及下部共鸣腔靠上部分即(咽上部及口腔)则是起泛音共鸣的作用,以影响声音的音色。
理想的共鸣方式是声音在通过共鸣腔体时与各共鸣腔形状大小、共鸣条件相配合,得到基音共鸣和泛音共鸣的帮助,以至最后由口透出的时候音色大大改进,音量也有显著增强。
1、鼻腔鼻腔是固定的容积较大的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体。
言语过程中的鼻共鸣主要有三种方式:1)发鼻辅音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气流颤动声带,声音完全从鼻腔透出。
2)发鼻化元音时,软腭小舌下垂,声波分两路从口腔与鼻腔通过取得共鸣。
3)发口音时,软腭小舌上升但阻塞不完全,让气流的一小部分从鼻腔透出去,产生鼻共鸣。
2、口腔口腔是最复杂,动作最灵活的腔体,它既能充当共鸣器官又担负咬字器官的职能。
口腔分为上腭和下腭两部分。
上腭部分有上唇、上齿、上齿龈、硬腭、软腭和小舌。
下腭有下唇、下齿和舌头。
口腔共鸣在言语发声中起重要作用,它能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是人类语音的制造场,没有口腔共鸣,其他共鸣腔就发挥不了作用。
3、咽腔咽腔位于口腔后面与喉腔、鼻腔相通,形状是个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管。
后壁附于脊柱,好像是个容积较大的岔路口。
咽腔由上到下可分为三段,软腭以上接近鼻腔的部分称为鼻咽,中间和口腔连通的部分称为口咽,下段与喉腔相连的部分称为喉咽。
实用播音主持语音发声训练教程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上篇普通话语音第一单元普通话语音概说教学目的要求:明确普通话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1、明确普通话的内涵。
2、认识理论指导语言实践的重要性,克服生理、心理障碍,改进学习普通话方法。
教学难点: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教学内容:《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
本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
播音发声对声音的要求: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声音美的第一步,就是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上,再达到更好的层次。
准确有两个含义:一是字音正确无误,不读错字、白字。
二是发音方法、部位准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字调、语调更加符合普通话的标准规范。
例如“女国音”问题、儿化、轻声问题,这需要我们系统地了解普通话的语音知识。
第一单元普通话语音概说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定的通用的共同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去除北京音中的土音成分。
北京话≠普通话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去除过于土俗的词语,适当吸收其他方言有用的词语。
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用例。
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形成规范,成为标准语,是法定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汉语方言众多而复杂,有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区、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下篇播音发声第一单元播音发声概说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应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渐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接下来语言表达基础学习的需要。
本课程分别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及共鸣控制、声音的弹性和情、声、气的结合等部分讲述发声的原理和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及需要掌握的要领,并配有较充分的练习材料。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理论,运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逐步改变、纠正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发声习惯,从而达到气息通畅,有一定控制能力,声音清晰、集中、圆润、明朗、朴实、大方,运用声音弹性的变化能够做到情、声、气结合以适应不同语言环境语言表达的需要。
第一单元播音发声概说一、学习播音发声的意义与方法播音员和主持人(尤其是电台播音员)主要是用声音进行工作的,有声语言是播音创作的重要手段,播音创作必须通过声音来体现。
我们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有一幅好嗓子,声音应讲究艺术性,讲究美感。
所以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该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声音,注意锻炼自己的声音,并且还要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使之成为得心应口的创作手段。
发声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而错误的用声方法甚至会影响播音寿命,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勤于磨练,扎实的掌握用声技巧。
播音发声和生活当中的口语以及其它艺术语言发声相比,由于声音的传递手段不同、语言交流方式不同、播讲者的身份不同,同时呢,受众的审美要求也不同,所以具有自己的特点。
播音是新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播音员用声一般应该在自然音域内,中声区偏低的部分运用的比较多,同时音色要大方、明朗、干净,艺术夸张装饰的成份比较少,很少使用假声。
二、播音对声音的基本要求播音工作对吐字的要求可以归纳成这么几个内容:“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上篇普通话语音第一单元普通话语音概说教学目的要求:明确普通话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1、明确普通话的内涵。
2、认识理论指导语言实践的重要性,克服生理、心理障碍,改进学习普通话方法。
教学难点: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教学内容:《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
本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
播音发声对声音的要求: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声音美的第一步,就是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上,再达到更好的层次。
准确有两个含义:一是字音正确无误,不读错字、白字。
二是发音方法、部位准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字调、语调更加符合普通话的标准规范。
例如“女国音”问题、儿化、轻声问题,这需要我们系统地了解普通话的语音知识。
第一单元普通话语音概说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定的通用的共同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去除北京音中的土音成分。
北京话≠普通话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去除过于土俗的词语,适当吸收其他方言有用的词语。
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用例。
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形成规范,成为标准语,是法定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汉语方言众多而复杂,有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区、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播音发声 共鸣控制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
(二)改善口腔共鸣练习;
声线、响点 白云飞,白云飘, 飘上悬崖松树梢。 悬越陡来松越俏, 最陡的崖上谁在笑? 呵,黄山的云啊, 你那样美丽,那样骄傲!
声音过于低沉、闷塞、含混、压抑。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
4、播音发声共鸣控制时要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发音状态积极就会使共鸣,尤其口腔腔壁舒展、
积极,加强声波的反射能力。同时,对可调共鸣
腔体的调节要保持顺畅、明确。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
四、共鸣控制训练
声门裂
3.声门下区:
从声带游离缘 下1cm处开始.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
会厌
舌根 会厌谷
喉上面观
室带
声带
梨状窝 声门裂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
环后隙
喉上面观
喉前庭
发声相
喉口
环后隙 吸气相
梨状窝
呼气相 舌根 会厌 会厌谷 室带 声带 声门裂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
1、以实声为主的虚实结合,声 音清晰圆润 2、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 丰富,传情达意准确 (一)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 3、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 声音流畅
三、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
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鸣方式:以口
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混合共鸣为
后备的声道共鸣方式。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
色彩的声音。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
人的共鸣控制是通过骨骼、肌肉的运动改变共鸣
播音发生之共鸣控制专题解读

共鸣控制思考题1、什么是共鸣共鸣是一个声学名词,它与物理学的振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物体自然发音天人感应)共鸣(每个物体都有自己固有的振动频率)是振动体在周期性外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当外力的频率与振动体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时,振幅会急剧增大,音量增大产生共振的频率称为共振频率,当共振频率在人耳可以接受的范围,即20-2万HZ之间,我们可以称之为共鸣2、人体主要共鸣腔有哪些在构成发音系统的声道中,有四个主要共鸣腔。
口腔、鼻腔、咽腔和胸腔。
这是粗略的划分。
人体中还有一些可以引起共鸣的腔体,如喉部的喉腔和统称为头腔的头部空腔。
在这四个腔中,咽腔和口腔是可以变化的,这两个腔体相连,关系密切。
尤其是口腔,他的形状可以随着上下颌的开闭和唇的圆扁,以及舌在口腔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是最积极的共鸣腔3、共鸣腔在发音中的作用共鸣是依靠共鸣器和共鸣原理形成的,它在发音过程中起着形成语音和美化声音的作用4、控制共鸣的部位和方法共鸣是与声道中的共鸣腔紧密联系在一起,共鸣腔的介入方式、共鸣腔的形状、大小决定语音的音质和声音色彩,能够对共鸣腔产生影响的发音器官在共鸣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器官中最重要的是喉、舌、软腭、双唇1、喉(1)它是元音共鸣的声源,喉在发音过程中的音高、音色、音量都对共鸣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喉的开合程度对胸腔共鸣有着重要影响2、舌舌对口腔共鸣影响最大,舌的作用之一是形成舌位变化,产生不同的元音,在形成元音的同时,也产生音色是否好听的音色问题。
3、软腭可以改变口腔和咽腔的容积,同时改变与鼻腔的连通,软腭是改善口腔共鸣和控制鼻腔共鸣的重要部位4、双唇双唇可以被看做是口腔的牵强共鸣器的出口,由于他可以有关口长度的变化,也可以有管口面积大小的变化,还可以有管口形状的圆扁变化。
另外,双唇的活动还会影响两颊,因此它对共鸣有重要的作用5、播音共鸣的特点播音共鸣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辅,鼻腔共鸣适度播音共鸣特点决定了播音要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和鼻腔共鸣都处在其次的位置。
播音基本功共鸣控制和训练

播音基本功共鸣控制和训练一.共鸣腔及其作用发音体之间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人体发声的共鸣是指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声道共鸣器官,引起它们的共振而扩大,变得震荡、响亮,圆润有弹性,刚柔适度,形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这样的声音传送较远,可塑性大。
人的声道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鼻腔等。
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明亮;鼻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丽、高亢。
对教师来说,采取“口腔为主,三腔共鸣”的方式为最佳,用这样的共鸣方式发出的声音,既圆润丰满,洪亮浑厚,又朴实自然,清晰真切。
二.共鸣控制训练的注意事项:1、脊背挺直而舒展,颈要正,不前探,不后挫;放松颈部肌肉,保持咽道通畅;两肩自然下垂。
2、胸部不要故意挺出,要自然放松,吸气不要过满。
3、下颌放松,活动灵便,适当打开口腔,上下槽牙间保持一定距离。
4、声带发出的声音,要像一条带子,下与气息相连,从小腹抽出,垂直向上,经过咽部,成为一束声流,沿上颚,中线向前,冲击上颚前部,流出口外。
练习共鸣腔的功能,首先要保护好声带,呼吸要均匀,减少声带的负担,经常练习“气泡音”活动声带,把发声器官锻炼的结实、耐久。
三.共鸣训练(一).口腔共鸣训练1、唇齿贴近,提高声音明亮度。
收紧双唇,使其贴近上下齿。
先做单音训练,然后扩展为词句,并比较自己过去的发音。
2、从容的发复韵母ai.ei.ao.ou,读时注意体会声束沿上颚中线前滑,挂在前颚的感觉。
3、调节颈部姿态,竖起后咽部,发韵母a.o.e.i.u,读时注意体会上下贯通的共鸣感觉。
4、改善u,.o的音色。
唇齿靠近,减少突起。
(二)胸腔共鸣训练:1.体会胸腔共鸣:用较低的声音发ha音,声音不要过亮,逐渐降低音高,找到从胸腔发出的感觉。
也可适当加大音量,并用手轻按胸部,用a做练习音,从高到低,从实到虚发长音,体会哪一段声音胸腔振动强烈,然后在这一声音阶段做胸腔共鸣训练,一般说来,较低又柔和的声音易于产生胸腔共鸣。
播音发声 共鸣原理与控制方法

第一节
共鸣的作用
共鸣:
一种物体受另一种物体振波的影 响而随之发生振动叫作共鸣。它有三个要 素:①声源的振动波。②有一个以上受振 体。③声波相合或叫和声关系
播音共鸣的特点是:
以口腔共鸣为主, 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鼻腔共鸣为辅助的 整体共鸣。
各共鸣器官的作用。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 胸腔、鼻腔。
胸腔:声带发出的音波,有一部分是低频部分(即:拉长声带以上的声管道, 使声波频率低,振幅大),可以传至胸腔中引起共鸣,发出低沉、宽厚、深 广的音色。善于表现深沉庄严的情绪。我们也常管氢它叫做低音共鸣器。 胸腔作用:声音的基座,否则再高再响也飘(庄重、严肃、大方、朴实、 给人一种权威感)
鼻腔:是一个空间容积很大的腔体,发鼻辅音时,阻断口腔通道,声音从鼻 腔透出还可以通过硬腭骨传导的方式在鼻空间产生人鸣。在主持节目发口音 时,带有微量鼻腔共鸣能使声音柔和而有光彩,发音省力。 鼻作用:1、美润;2、挖掘声能
共鸣训练要达到的标准。 科学的发声方法,除了要学会气息的 控制之外,还应该学会科学、有机、合理 地控制和调节共鸣上,使我们的声音高而 不尖不乍,低而不混不浊,中而不白不涩, 达到明朗、圆润、集中而有光彩。
第二节
第三节
声音训练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求
精神松弛,情绪*是一种职业工作状态稳定。 1、心情愉悦。体会声音的共鸣是一个意念中的整体感觉。要在精神松弛的情 况下才能体味出来。同时不允许有任何烦恼等情绪,练声就是要寻找精神入 静的地步,稳定自己的情绪,内心里常保持一种高兴、愉悦、畅快的感觉, 这种状态能使大脑皮层保持积极状态,随时能捕捉到发声共鸣中的微妙感觉。 精神紧张是艺术语言工作者的大忌,它是失败的根源。那么,萎磨不振也不 可取,它往往造成拖塌、松垮、懈怠。所以,保持精神松弛稳定积极是十分 必要的。 2、胸、颈、背、面部的松弛。 这是精神松弛具体到身体各部分的落实。 发音的整体感觉是:一根弹性声柱,有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向 前方,“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这就要求背直而舒展,颈不要前探或 后坐,颈前部肌肉放松的。胸部要放松。不要故意挺胸,吸气也不要过满, 吸气过多时,为了保持气息不致快速流出,往往容易造成胸部的僵持,不利 于灵活调节胸腔共鸣。发音时放松胸部,主观感觉声音象从胸肋逢透出。面 部肌更要松弛、自然、积极。口轮匝肌、唇上方肌、大小颧肌、笑肌、爵肌 都不能僵、抖、懒、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共鸣控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共鸣腔及其作用,掌握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教学内容】
1、共鸣腔及其作用
2、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知识点】
各类共鸣腔概念及作用、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方式
【重点】
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难点】
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示范
【课时】
一、共鸣腔及其作用
人们发音过程中利用的共鸣腔体主要有口腔、鼻腔、咽腔、喉腔、胸腔和头腔。
一般把鼻腔、头腔有固定容积的腔体叫上部共鸣腔体,把其形状容积可在一些器官的牵动下随意调节变化的口腔、咽腔、喉腔、胸腔称为下部共鸣腔。
下部共鸣腔与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按音响学原理,下部共鸣腔靠下的部分是对声带所发的音起“基音”共鸣的作用,决定发音的“音高”。
上部共鸣腔及下部共鸣腔靠上部分即(咽上部及口腔)则是起泛音共鸣的作用,以影响声音的音色。
理想的共鸣方式是声音在通过共鸣腔体时与各共鸣腔形状大小、共鸣条件相配合,得到基音共鸣和泛音共鸣的帮助,以至最后由口透出的时候音色大大改进,音量也有显著增强。
1、鼻腔
鼻腔是固定的容积较大的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体。
言语过程中的鼻共鸣主要有三种方式:
1)发鼻辅音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气流颤动声带,声音完全从鼻腔透出。
2)发鼻化元音时,软腭小舌下垂,声波分两路从口腔与鼻腔通过取得共鸣。
3)发口音时,软腭小舌上升但阻塞不完全,让气流的一小部分从鼻腔透出去,产生鼻共鸣。
2、口腔
口腔是最复杂,动作最灵活的腔体,它既能充当共鸣器官又担负咬字器官的职能。
口腔分为上腭和下腭两部分。
上腭部分有上唇、上齿、上齿龈、硬腭、软腭和小舌。
下腭有下唇、下齿和舌头。
口腔共鸣在言语发声中起重要作用,它能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是人类语音的制造场,没有口腔共鸣,其他共鸣腔就发挥不了作用。
3、咽腔
咽腔位于口腔后面与喉腔、鼻腔相通,形状是个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管。
后壁附于脊柱,好像是个容积较大的岔路口。
咽腔由上到下可分为三段,软腭以上接近鼻腔的部分称为鼻咽,中间和口腔连通的部分称为口咽,下段与喉腔相连的部分称为喉咽。
咽腔是人类发声的重要共鸣腔。
除鼻咽腔外,咽壁通过肌肉的收缩,可以改变咽管的粗细和咽壁的坚度,对语言发声产生作用。
4、喉腔
喉腔是指介于声带与假声带之间的喉室及位于假声带之上的喉前庭部。
放松喉部是获得喉腔共鸣的关键。
其次发音时还要保持喉头的稳定性,喉头经常频繁地上下活动,容易使喉肌疲劳,不利于声带养护。
5、胸腔
指喉部下面连着气管、支气管的部位,它们与能张能缩的胸部构成胸腔共鸣器。
胸腔共鸣也叫“低音共鸣”或“下部共鸣”。
胸腔共鸣的特点是使音量增加,达到浑厚、结实、有力的效果。
二、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1、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方式
艺术语言采用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1)声道共鸣
声道由发音器官构成,像一个由风箱、管子、阀门和腔体组成的空气装置。
肺就是一个活动的风箱;气管可看做是管子;声带,双唇、舌、软腭都像是一个个可活动的阀门;而腔体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
当作为“风箱”的肺受到挤压时,气流通过气管这个“管子”到达喉头。
喉头就像一个可上下活动的“塞子”,喉内的声带就是第一道“阀门”,在气流的作用下振动发声,或者不振动发声只控制气流的强弱。
而喉上面咽腔、口腔、鼻腔在双唇、舌、软腭这三道阀门的控制下,分别对喉产生的声音中的某一频率起共鸣加强作用,并形成网络共振体系,进行协同,多层次的共鸣,使喉原音发生变化得到扩大和美化。
2)以口腔共鸣为主的共鸣特点
口腔是人类语言构成的重要场所,是形成语声的最主要的共鸣腔。
口腔主要提供泛音共鸣,如果能够出色地运用它,那么字音的清晰、饱满,音色的明亮、圆润就有了保障。
3)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特点
胸腔共鸣也叫“低音共鸣”,它起“基音”的作用,决定发音的音高。
其特点为浑厚、结实、有力。
在日常工作中,播音工作者一般都采用自然声区(即中间偏低一点的)来播音。
因为这部分共鸣作为“底座”,声音就不会虚、飘,会显得扎实、圆润、宽厚一些。
2、共鸣控制的感觉
由于艺术语言发声采用的是声道共鸣的方式,从感觉上有一根弹性声音柱,从小腹拉出来经胸部垂直向上又经口咽部转而向前,沿着上腭的中纵线流动,“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
3、共鸣控制的基本训练方法(小课练习)
4、共鸣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艺术语言要求使用适合本音的共鸣腔。
正确的方法是,共鸣腔的运用一般要比生活语言扩大一些,只要共鸣腔的大小能对声带的调节起作用,两者配合恰当,发声的效果就好。
2)在发音过程中,口腔开合的大小与声带松紧的配合要恰当。
无论发高音还是低音,共鸣腔的肌肉都要保持均衡紧张状态。
3)每个音的共鸣都有自己的特殊方式,这个方式是舌头高低伸缩变化形成的。
发音时,每个元音都有特定的“舌高点”,因此,口腔中舌头的位置决定了共鸣腔的状态,有什么样的共鸣状态,就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