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的意义

合集下载

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在数学中,比和比例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贯穿了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

比和比例不仅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学科的基础。

本文将对比和比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比1、比的定义比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冒号或斜线表示。

例如,A与B的比是3:2,或者A/B=3/2。

2、比的性质比的性质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交换律是指比的前项和后项交换位置,比值不变;结合律是指比的运算可以结合在一起,没有顺序之分;分配律是指比可以分配到其他数学运算中。

3、比的应用比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高度或重量时,都会使用到比的概念。

在化学中,物质的浓度、酸碱度等也使用比来表示。

二、比例1、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用等号表示。

例如,A与B的比例是3:2,或者A:B=3:2。

2、比例的性质比例的性质包括交叉乘积相等、交叉加法相等和交叉减法相等。

交叉乘积相等是指交叉相乘的两个数乘积相等;交叉加法相等是指交叉相加的两个数加起来相等;交叉减法相等是指交叉相减的两个数差相等。

3、比例的应用比例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计算两个数的比例时,可以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进行计算。

在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等领域中,比例的概念也经常被使用。

比和比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对于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和按比例分配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和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概念。

无论是在购物、分发物品还是规划生产中,比和按比例分配都是非常实用的工具。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一、比比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常用于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我们可以说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50公里,那么它每分钟行驶的距离就是50/60公里,这里的50和60就是两个比。

比和比例的意义

比和比例的意义

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一、比、比例的意义 1. 什么是比?2. 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二、解比例1. 什么叫解比例?2. 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3. 解比例。

4x =65 x:21=32:4 5.22.1=x3 6.5:x=3.25:4三、正、反比例的意义1. 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 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5.完成课本“整理和复习”第3题。

要求:(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3)这里哪一种量一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四、巩固练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一、比、比例的意义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解比例1.什么叫解比例?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3.解比例。

4x =65 x:21=32:4 5.22.1=x36.5:x=3.25:4三、正、反比例的意义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5.完成课本“整理和复习”第3题。

要求:(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3)这里哪一种量一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四、巩固练习1. 判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 被除数(一定)÷除数=商 (2)被除数÷除数(一定)=商 (3)因数×因数=积(一定) (4)因数(一定)×因数=积2.判断下面每题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1)车轮周长一定,车轮的转数和形式的路程。

( ) (2)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转过的齿数和转数。

( ) (3)正方形的棱长和体积。

( ) (4)5a=4b (a 、b 不等于0),a 和b 。

( ) 3.解比例。

25.0x =24 x 38=875.175.4 203=x 18.0 2.8:54=0.7:X4. 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96和X 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小学生奥数比和比例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生奥数比和比例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和⽐例既有联系,⼜有区别。

联系:⽐和⽐例有着密切联系。

⽐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例的意义是表⽰两个⽐相等的式⼦。

⽐是表⽰两个数相除,有两项;⽐例是⼀个等式,表⽰两个⽐相等,有四项。

以下是整理的《⼩学⽣奥数⽐和⽐例知识点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奥数⽐和⽐例知识点 ⽐和⽐例: ⽐:两个数相除⼜叫两个数的⽐。

⽐号前⾯的数叫⽐的前项,⽐号后⾯的数叫⽐的后项。

⽐值:⽐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值。

⽐的性质:⽐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值不变。

⽐例:表⽰两个⽐相等的式⼦叫做⽐例。

a:b=c:d。

⽐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例:若A扩⼤或缩⼩⼏倍,B也扩⼤或缩⼩⼏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

反⽐例:若A扩⼤或缩⼩⼏倍,B也缩⼩或扩⼤⼏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

⽐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叫做⽐例尺。

按⽐例分配:把⼏个数按⼀定⽐例分成⼏份,叫按⽐例分配。

 2.⼩学⽣奥数⽐和⽐例练习题 1、乘坐某路汽车成年⼈票价3元,⼉童票价2元,残疾⼈票价1元,某天乘车的成年⼈、⼉童和残疾⼈的⼈数⽐是50:20:1,共收得票款26740元,这天乘车中成年⼈、⼉童和残疾⼈各有多少⼈? 提⽰:单价⽐:成年⼈:⼉童:残疾⼈=3:2:1 ⼈数⽐:50:20:1 2、“希望⼩学”搞了⼀次募捐活动,她们⽤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

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商品的数量之⽐为5:6,⼄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为4:11,且购买丙商品⽐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

提⽰:根据已知条件可先求三种商品的数量⽐。

3、A、B、C是三个顺次咬合的齿轮。

当A转4圈时,B恰好转3圈;当B转4圈时,C恰好转5圈,问这三个齿轮的齿数的最⼩数分别是多少? 提⽰:根据已知条件已知A、B、C转速与齿数的积都相等,即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例。

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
100
线段比例尺 0 100 200 300千米
六.比和比例的应用
如何按比例分配
找出各数量的比 (找比) 将比化为最简整数比 (化简) 算出各种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找关系) 用乘法计算出各种数量(计算)
如何用比例解决问题
解:两种量成正还是反比例关系
列比例式 解比例,验算,作答
(6)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甲数: 乙数:
①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5:3)。 ②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3:5)。 ③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5:8)。 ④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3:8)。
选一选:(每空2分)
(1)把100克白糖放如100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B )
A.1:12 B.1:11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 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性质 化简比 应用 0.9:0.6=9:(6)=3:(2)
判断比例的组成和解比例
如5:6和10:12;1,2,5,10四 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二.比、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名称
联系

前比 后 比 项号 项 值
6:3=2

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

除 号
除 数

6÷3=2 数 ÷
意义
比例
构成
基本 性质
性质 应用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
意义
构成
基本 性质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数的比。
叫做比例。
举例:0.9 :0.6 = 1.5 举例:5 : 6 = 20 : 24
名称:前项 后项 比值 名称:
内项 外项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 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一、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区别:1、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项:比有两个项,前项、后项;比例有四个项,內项和外项。

3、比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如a:b=c:d)联系: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二、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点: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分数的分数值不同点:比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三、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直线是最基本的线,直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谈不上长度。

画直线时,所画部分两头不要形成大圆点。

射线可以看做直线的一部分,射线有一个端点,并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

射线也没有长度,射线有一个端点,不能度量。

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线段有长度,能比较大小,进行计算。

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在直线上取一点把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取两点把直线分成一条线段和两条射线,把射线反向延长或线段向两方延长就可以得到直线。

相交成直角→互相垂直。

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不相交→互相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四、我们学过的角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五、三角形是由三条直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内角和为180度,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四边形就是由四条直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内角和为360度。

圆是一个没有棱角的图形,中心对称。

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1.比和比例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而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因此,比和比例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而且,比号没有括号的含义而另一种形式,分数有括号的含义!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

比值不变。

用于化简比。

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4.比和比例的联系:比和比例有着密切联系。

比是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它有两项;比例是研究相关联的两种量中两组相对应数的关系,所以比例是由四项组成。

比例是由比组成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5.比和比例的区别(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如:a:b这是比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a:b=3:4这是比例。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

联系: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6.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六年级数学常考知识点1.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1)意义不同。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

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还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应用范围不同。

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与比较。

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3)书写形式不同。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自然数,它的表示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
“先生,你懂不懂游泳?”学者:“不懂”
船夫:“那么,你将失去你的全部生命。”
例12.
解:设第二天读了总页数的X。 X 1/3 : X=6 : 5 所以X=5/18 63÷(1– 1/3 –5/18)=63×(18/7)=162(页)
例13:
解:男×(1/7)=女×(1/6) 1/7 = 1/6 所以 男:女=7:6 男:104×[7/(7+6)]=56(人)
例题精析
例1.
(1)加工一批零件,单独做,甲要4小时完 成,乙要5小时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 是( ):( ) (2)把(5/3):(1/5)化简成整数比是( 比值是( )。 ),
(3)A、两城相距200千米,在地图上量 得两城间的距离相距5厘米,这幅地图的比 例尺是( )
例2.
例3.
例4.
9.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 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 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 一定 一定), 用式子表示:=k(一定 ,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是 一条直线。 一条直线。 10.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 .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 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 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 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 × (一定), ),用图表示反比例 用式子表示:x×y=k(一定),用图表示反比例 关系是一条曲线。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及试题-小升初总复习资料:比和比例苏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及试题-小升初总复习资料:比和比例苏教版(含答案)

比和比例⎪⎪⎪⎩⎪⎪⎪⎨⎧⎩⎨⎧⎩⎨⎧→→⎭⎬⎫→→⎪⎩⎪⎨⎧⎩⎨⎧⎭⎬⎫→⎪⎭⎪⎬⎫→⎩⎨⎧→→→应用意义正、反比例解比例性质意义比例比例尺按比例分配求未知数化简比性质求未知数求比值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意义比比和比例一、本章概念: 比: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相等。

比、分数、除法的关系:)0(:≠÷==b b a bab a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按比例分配: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比例: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叫作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和y 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的式子可表示为:(一定)k xy =。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对应的两个量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和y 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一定)k xy =。

二、先关概念的比较1.比和比例的意义、形式、组成和基本性质的区别意义 形式 各部分名称 组成 基本性质比两个数相除由两项组成(前项、后项)项后号比:项前↓↓↓7149任意两个数都可以组成比(同类量或不同类量)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 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由四项组成(内项、外项各两个)任意四个数不一定能组成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比、分数和除法的区别和联系相当部分区别比(bab a 或:)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分数(ba )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值 除法(b a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3.求比值和化简的区别意义一般方法结果求比值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有时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来化简比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公因数只有1 注意:当同类量的两个数相比,前项和后项单位不同时,要先化成相同的单位,然后再求比值或者化简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 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教案内容
评析
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二)练习
1、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教案内容
评析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教案内容
评析
比和比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 课件出示: 3 : 5 = 18 : 30
内项
外项
(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