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女娲补天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愚公移山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鲧禹治水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 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 (kuí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以箕畚(jīběn)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 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 待帝命。帝令祝融⑤杀鲧于羽郊⑥。鲧复⑦生禹, 帝乃命禹卒⑧布⑨土以定九州。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 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⑦,化为熊。谓涂山氏 曰:“欲饷⑧,闻鼓声乃来。”禹跳石⑨,误中 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 ⑩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 破北方而启生。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 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 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 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思考
我认为补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我 在文中找到的相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 我认为补天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的, 依据是___________。 我认为补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___。 我认为女娲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依 据是_____________。
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三则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3、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4、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体裁简介: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则中国古代神话。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我们先来看第一则神话《女娲补天》1、自由大声地朗读,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
如果有读不准的地方,请标示出来(同学交流或与老师交流)。
提示: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2、朗读成果展示(教师也及时补充点评)3、全班齐读课文二、再读课文,梳通文意1、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要求:(1)依照注释,在文中标注重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
(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梳通文意。
(教师点拨并加以补充归纳)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补天采取了哪些行动?(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女娲这个人物的理解。
(联系臭氧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3、把握文章主题4、赏析写作特色文章除了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外,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可以从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等方面谈)小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如:词句解释,课文背诵,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等看来,女娲这个女英雄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再来结识两位神话形象——夸父和精卫鸟。
四、运用学习《女娲补天》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片神话。
1、课文朗读2、词句解释3、全篇串译五、比较阅读: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的不同感情色彩。
女娲补天全文及译文

《女娲补天》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女娲补天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破了一个大窟窿,天河里的水不停地流下来,大地上到处都是洪水,人们的生活可苦啦。
女娲看到这个情况,心里特别着急。
她决定要把天补好,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女娲找啊找,找了很多很多的石头。
这些石头五颜六色的,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可漂亮啦。
女娲把石头放在火里烧,烧得滚烫滚烫的,然后用手把石头一块一块地放到天上去。
她不停地补啊补,累得满头大汗,手都磨破了。
可是女娲一点儿也不放弃,一直坚持着。
终于,天被补好了,不再漏水啦。
人们都特别高兴,感谢女娲的勇敢和善良。
小朋友们,女娲是不是很厉害呀?《女娲补天》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为了补天,走过了很多很多的地方。
有时候要爬山,山上的路可难走啦,女娲不小心就会摔倒。
有时候要过河,河水又深又急,女娲差点被冲走。
但是女娲不怕困难,一直坚持着找石头。
有一次,女娲找到了一块特别大的石头,可是她搬不动。
这可怎么办呢?女娲想了个办法,她找来了一些树枝,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工具,终于把大石头搬起来啦。
女娲补天的时候,天上还会打雷闪电,可吓人啦。
但是女娲一点儿也不害怕,还是专心地补天。
最后,天补好了,阳光又照在了大地上,人们又能快乐地生活啦。
小朋友们,咱们要学习女娲不怕困难的精神哟。
《女娲补天》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可不容易啦。
她找石头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危险。
有一次,她走进了一个黑黑的山洞,里面有很多奇怪的声音,女娲心里有点害怕,可是一想到人们还在受苦,她就鼓起勇气继续往前走。
女娲补天的时候,手都累得抬不起来了,可是她还是不停歇。
她补好的天,可漂亮啦,就像一块蓝色的大宝石。
人们为了感谢女娲,给她送来了好多好吃的。
女娲笑着说:“只要大家能过上好日子,我就开心啦。
”小朋友们,女娲是不是很伟大呀?《女娲补天译文》小朋友们,下面我来给你们讲讲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译文。
在远古的时候,天空破了一个大洞,天河的水不停地倾泻下来,大地被洪水淹没,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

《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部分,讲述了女娲为了修复天空和大地所付出的努力。
根据传说,当时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柱子断裂,造成天地不稳,人间灾难频发。
女娲作为众神之一,决定亲自下凡,修复天地秩序,拯救人类。
女娲开始采集五色石,熔化成一炉灵气满溢的石浆。
她用这石浆重新塑造了支撑天空的柱子,使天空重新稳定下来。
然后,她又用石浆填补了地面的裂缝,恢复了大地的完整。
女娲的修复工作牵涉到无尽的劳力和智慧。
女娲还制造了一种能够医治人类疾病的神奇草药。
她亲自下山,教导人类如何种植和使用这些草药。
她用自己的血脉赋予了这些草药无比强大的疗效,使得人们能够免受疾病的折磨。
在修复天地的过程中,女娲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她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她登上险峻的山岳,跋涉荒芜的沙漠,穿越茫茫的大海,冒着生命危险。
她不仅要面对自然的阻碍,还要应对各种恶意的妖魔鬼怪。
但是,女娲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女娲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力量源于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女娲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形象,为后代树立了崇高的楷模。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三则之女娲补天

精卫,其鸣自詨。
用自己的话说说 《精卫填海》这个神话 故事。
你喜欢精卫吗? 为什么?
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 1读通文章。 2看注释理解每个字的现代含义。
3连词成句,中间可能要按现今的 语言习惯加字,调换词语顺序。
4连句成篇。
5朗读全文,理清层次理解意思。
读准下列字音:
jiū zhè
发鸠
huì xiào
柘木
yīn
喙
詨
堙
有鸟焉,其状如乌;
(它的)
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叫)
(花纹) (头)
)
• 《女娲补天》出于《淮南子》(卷六.览冥 训)。 • 《淮南子》(即《淮南王书》又称《淮南 鸿烈》),是西汉初叶淮南王刘安命手下 宾客集体编撰的一部著作。
• 鳌(áo)
• 鳖(biē)
注意他们的区别哦!
• 自然环境:
• 灾害:
• 四极废,九州裂,天 不兼覆,地不周载 • 火不灭,水不息,兽 食民,鸟攫老弱
• 相同点: • 都是为了造福人类,都具有勇敢 顽强 无 私奉献的精神。 • 不同点: • 女娲更多的是对自然灾害的斗争,表现出在 灾害面前的大智大勇。 • 夸父还体现了原始人了解太阳奥秘的强烈愿 望。
•
四极废 崩坏、倒塌
兼覆 完全地覆盖(大地万物)
周载
完全地载负(万物)
爁炎 蔓延焚烧
鸷鸟 凶猛的鸟
• 女娲补天过程: • 炼五色石,断鳌鱼,
杀黑龙,积芦灰
• 结果
• 苍天补,四极正,淫 水涸,冀州平,绞虫 死,颛民生
想一想~
1.文中歌颂了谁?她为什么值得赞扬呢? 女娲;因为她善良,勇敢,不怕困难,为 人类幸福,无私奉献 2.文章中哪些字或者词体现出了女娲值得称 赞的精神? 炼,补,杀,断,积
中国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
女娲炼石补天,创造了人类的她,在人类与万物共生的地球上,创造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然而,和平安定的世界被一声声巨响打破,天边塌陷了一角,地面裂纹纵横,火光熊熊,洪水涌动,龙蛇猛兽肆虐。
面对人类的灭顶之灾,女娲痛心疾首,为了自己的子孙,她决定拯救这一切。
她奔赴天台山,从山上挑选出五色石子,架起大锅炼制五色汤,一点一点地补着天洞。
然而,天洞太大,这些五色汤远远不够,女娲毫不气馁,不分昼夜地炼制五色汤。
历经四年的艰苦努力,女娲终于将天洞补好,天空变得和原来一样美丽。
为了支撑坍塌的天,女娲想到了东海中的万年龟。
她斩下万年龟的四只脚,作为支撑天的柱子。
这样一来,天又稳稳当当地悬在空中了。
女娲还把各种龙蛇猛兽赶回了山林湖泽,消灭了危害四方的黑龙,填平了大地上的洪水。
大地恢复了平静,女娲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她默默地为子孙们祈祷着:“孩子们,好好生活吧。
”她看着湛蓝的天空,广袤的大地,心中充满了满足和欣慰。
人类与草木相伴,与鸟兽为伍,女娲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也拯救了这个世界。
她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英雄和母亲。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她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它讲述了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出现了一些裂缝,这些裂缝让阳光和雨水无法正常降临人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女娲决定补天,让阳光和雨水能够再次顺利地降临人间。
女娲来到了一座高山的顶端,她找到了五色石,用这些五色石捣成了细细的粉末。
然后,她把这些五色石粉末撒向天空,五色石粉末化作了五彩的云霞,弥补了天空的裂缝,让阳光和雨水重新降临人间。
女娲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女娲是一个聪明而善良的神灵,她为了解决人间的困难,毅然决定采取行动,不畏艰险,最终成功地帮助人们解决了问题。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勇敢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轻言放弃,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最终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女娲补天的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它不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智慧,就能够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女娲补天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善良待人,乐于助人,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女娲补天的故事中学到的宝贵的人生道理。
总之,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它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善良待人,乐于助人。
这个故事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铭记女娲补天的故事,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它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补天。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出现了一片巨大的裂缝,从裂缝中涌出了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
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异常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众神们商议决定找一个能力超群的神灵来修补天空,让世界重新恢复宁静。
众神们四处寻找,最终找到了女娲。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她聪明智慧,有着非凡的能力。
众神们请求女娲帮助他们修补天空,女娲欣然答应了下来。
女娲来到了天空之上,她发现裂缝之中的天空已经是支离破碎,一时间她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修复。
但女娲并没有灰心丧气,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开始了艰难的补天之旅。
女娲首先找到了一块五彩石,她将五彩石磨成了细细的粉末,然后将粉末撒向了天空。
五彩石粉末飘洒下去,瞬间就化作了五彩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
接着,女娲又找来了一块巨大的玉石,她用玉石敲击天空,发出了悦耳动听的声音。
声音传遍了整个世界,让人们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女娲还找到了一根神木,她将神木砍成了细细的木屑,然后将木屑撒向了天空。
木屑化作了繁茂的树林,覆盖了整片天空。
女娲不断地寻找各种宝物,用心地修补着天空的裂缝。
经过了漫长的努力,女娲终于修补好了天空。
她用五彩石的光芒、玉石的声音和神木的树林,将天空补得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人们看到这样的天空,心中都感到了无比的欢喜和感激。
女娲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众神和人们,她成为了众人心中的英雄。
从此以后,天空再也没有出现裂缝,世界也重新回到了宁静和祥和之中。
女娲补天的故事,成为了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美丽传说,流传至今。
女娲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世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典范。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女娲补天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 种文学形式,是古代选民以其对世界 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 理解为基础,集体创作的部落故事, 是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 会状况主观想象和幻想的反映。 古代神话的作者是集体的古代 先民。
神话产生的原因 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科学的解 释自然现象,并受到自然的威胁就通过 幻想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和拟人化,这 样就产生了神话。
同时,也可以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 括总结。
中 国 古女 代娲 神补 话天 三 则 之
女 娲 造 人
夸父逐日
盘 古 开 天 辟 地
后 羿 射 日
女娲补天
• 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句读、语气。 • 思考课文怎样写女娲补天的?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 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 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 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 生。
3、在中国历史上真有女娲这个人吗? 为什么要写她?
• 这是人们的想象,赞美那种勇 敢追求、死而不已、敢为人类 造福的精神。 • 女娲补天的故事表现了“人定 胜天”的主题。
小蜗牛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一生下来 就要背着重重的壳呢?” 妈妈笑着回答:“因为我们身体软,没有骨头,爬 得又慢呐!” 小蜗牛又问:“可是,蚯蚓弟弟也是身体软没有骨 头,爬得又慢呐?” 妈妈回答:“蚯蚓弟弟可以钻进泥土里,大地会保 护它!” 小蜗牛接着问:“可是,毛虫姐姐也是身体软没有 骨头,爬得又慢呐?” 妈妈又说:”对呀,但是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 空会保护它!” 妈妈刚说完,小蜗牛就“哇哇”地哭了:“为什么 我们没有大地和天空的保护呢?” 妈妈笑了:“是呀,所以,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 们靠自己!”
1、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 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 攫老弱。
2、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 (用自己的话回答)
⑴炼成五色石补天。 ⑵斩断鳌的脚支起天的四极。 ⑶杀死黑龙拯救冀州一带的百姓 ⑷收集芦灰阻止洪水。
狡虫 猛兽
往古之时
结构助词“的”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 天 用来
思考课文怎样写女娲补天的?
• • • • 自读课文 合作探究 1、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 (用自己的话回答) • ⑴ ⑵ ⑶ ⑷ 3、在中国历史上真有女娲这个人吗?为 什么要写她?
女娲( wā 爁炎( lǎn 鸷鸟( zhì 鳌( áo
)周载(
zài
)
)颛民( zhuān ) )攫( jué )涸( hé ) )
狡虫( jiǎo
)
四极废 崩坏、倒塌
兼覆 完全地覆盖(大地万物)
周载
完全地载负(万物)
爁炎 蔓延焚烧
鸷鸟 凶猛的鸟
浩洋 广阔盛大
攫
用爪子抓取
济 拯救
涸
水干
淫水 泛滥的洪水 颛民 善良
同学们再见!
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 原始理解、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 经》、《淮南子》《楚辞》等古代 作品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 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பைடு நூலகம்话分类
• 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
用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 如何产生的。
• 自然神话: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 • 英雄神话 :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