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及护理
高烧引发的小儿惊厥家长应知的护理措施

高烧引发的小儿惊厥家长应知的护理措施惊厥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可以由各种原因引发,其中高烧是最常见的触发因素之一。
当孩子发生高烧引发的惊厥时,家长需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高烧引发的小儿惊厥家长应知的护理措施。
一、切勿慌乱当孩子发生惊厥时,家长首先应保持冷静,切勿慌乱。
惊厥虽然看起来吓人,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限性的,不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后果。
家长应该保持镇定,以便能够有效地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二、保护孩子头部在孩子惊厥时,头部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家长需要确保孩子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头部碰撞到硬物。
如果孩子在床上发生惊厥,家长可以在头下垫上柔软的枕头或毯子,以减轻头部震动对孩子的伤害。
三、保持呼吸道畅通惊厥期间,孩子的呼吸道可能会受到阻塞,家长需要确保其呼吸通畅。
首先,家长应该将孩子转移到安静的地方,远离噪音和刺激物。
其次,家长需要保持孩子的头部稍微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如果孩子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家长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术。
四、松开孩子的衣物当孩子发生惊厥时,肌肉会紧张,血压升高,身体会出现过热的情况。
家长需要迅速将孩子的衣物解开,帮助孩子散热。
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和腋下等部位来帮助散热。
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喝一些温水,以防止脱水。
五、记录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当孩子发生惊厥时,家长需要记录下发生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
这个信息对医生来评估孩子的情况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使用手机或纸笔等工具来记录这些信息,以备后续医疗咨询时使用。
六、寻求医疗帮助孩子发生惊厥后,家长需要尽快就医,以便了解导致惊厥的原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在就医前,家长可以给孩子用一些退烧药物,但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导。
七、家庭护理和预防一旦孩子发生了高烧引发的惊厥,家长需要加强日常的护理和预防工作,以降低再次发生惊厥的可能性。
家长应定期给孩子测量体温,当体温升高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烧。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任何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出现惊厥,其发生频率约占活产儿的5/1000[1]。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原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为降低新生儿惊厥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60例新生儿的惊厥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惊厥60例,男41例,女19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23例,过期产儿5例;体重大于4000g8例,小于2000g11例,2000-2500g41例;有异常分娩史42例,其中剖宫产18例,产钳助产9 例,臀位产6例,胎头吸引助产9例,有窒息史21例。
1.2 临床表现.1.2.1 惊厥.15例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18例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17例阵挛性抽搐;10例突然发生双目凝视,两眼上翻或眼球固定,口吐白沫,肢体呈痉挛性抽搐伴呼吸暂停。
1.2.2 体温本组 4例体温不升,放入暖箱后12小时后体温升至正常过; 9例高热(>38.5);47例体温正常。
1.2.3 呼吸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呼吸减慢,偶有呼吸暂停,9例出现呼吸暂停。
1.2.4 心率高热患儿心率均增快,其中有4例心率高达170-180次/1.2.5 血氧饱和度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左右,7例患儿急剧下降至70%左右。
2 护理2.1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电监护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意识、眼神、瞳孔大小、前囟等情况。
维持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在正常范围。
并做详细记录抽搐持续与间隔时间、发作类型、频度、发作恢复后情况。
2.2氧气吸入无论有无发绀,有惊厥先兆就应立即给予吸氧,惊厥发作时可提高氧浓度(6~8l/min)。
2.3 建立静脉通道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病情严重时可建立两个静脉通道,所需液体量在24h内平均输入,应用输液泵,速度为以3~5滴/min为宜。
小儿惊厥的护理措施

小儿惊厥的护理措施惊厥俗称抽筋或抽风。
当小孩子出现惊厥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预防小儿惊厥的方法都有很多的,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小儿惊厥的护理措施,一起来看看吧!小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小儿惊厥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肌肉抽动,伴意识障碍,为儿科常见急症。
约40-50%的小儿至少发生过一次惊厥,5岁以下尤为多见。
小儿惊厥以高热惊厥最常见,发作之前有发热,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体温在38、5℃-40℃之间,惊厥发作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同时伴意识丧失。
最初患者呼吸暂停而有青紫,随后呼吸逐渐恢复,伴口吐白沫唾液。
发作持续1-3分钟,苏醒后头痛、乏力。
如果反复发作,会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造成永久性脑损害或生命危险。
因此,对于小儿高热惊厥应积极作好防护,避免发作。
预防复发小儿惊厥有复发倾向,因而当惊厥发作停止后仍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再次复发。
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遇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增添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有惊厥史的患儿要早作预防,早治疗,避免惊厥复发。
控制发热当小儿呼吸道感染并有38、5℃以上发热时,除针对原发病予以对因治疗,如抗生素,抗病素药外,还要积极控制发热。
降温措施首选物理降温,把体温控制在38℃以内。
具体方法:用纯棉毛巾轻擦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体表有大血管处,擦至皮肤发红,时间为15—20分钟。
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以防止不良反应。
如果体温仍未下降,可在头部放置冰袋或配合药物降温,如肌注安痛定等。
加强护理5岁以下小儿体温超过38、5℃时,最好住院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护。
在护理上应做到: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父母不要搂抱或晃动患儿;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和治疗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敏捷,避免刺激患儿;给予清淡饮食,补充营养,专人护理,防止患儿坠床或碰伤。
2022新生儿惊厥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2新生儿惊厥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全文)摘要新生儿惊厥的病死率逐渐降{氐,但远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新生儿脑电生理监测的普及显著提高了新生儿惊厥的诊断率和正确率。
由于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支持,有关惊厥诊断、严重度评估、何时启动抗惊厥药物治疗以及如何停药在现有指南中存在差异。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新生儿科专家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生儿惊厥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2版)',为临床上新生儿惊厥评估、监测及治疗建立相对的实践标准。
惊厥是新生儿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率为(1~5 ) %。
脑电生理监测是新生儿惊厥诊断的金标准(即脑电波形态改变或位置跨头部区域转移的异常脑电图模式,振幅>2 μV且持续时间≥10 s ),提高了新生儿惊厥诊断的正确率。
超过80%的新生儿惊厥为症状性,存在可识别的病因。
新生儿惊厥性疾病的病死率由原来的40%降低到约20% ,但神经发育不良的结局如脑瘫、智力障碍、发育行为异常、继发性癫痫等发生率并没有显著降低。
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机构均制定了新生儿惊厥临床管理指南和诊疗方案。
在综合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指南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新生儿专家制定〃新生儿惊厥管理专家共识(2022版y (简称本共识),旨在规范建立新生儿惊厥评估、监测及治疗,有利于惊厥发作新生儿及时获得持续和最佳的管理。
本共识适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可供儿科尤其是新生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儿童神经科医生使用。
一、新生儿惊厥管理目标新生儿惊厥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早期正确诊断新生儿惊厥,并且根据病因和惊厥负荷合理选择抗惊厥药物。
尽可能在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下控制惊厥,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急性症状性惊厥治疗的目标是在积极病因治疗的同时完全控制所有电临床发作(有临床发作同时存在脑电图异常放电)和单纯电发作(无临床发作仅脑电图异常放电\脑发育畸形导致的惊厥发作或新生儿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惊厥负荷,即单位时间内惊厥发生的次数或惊厥发作累积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
儿童惊厥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儿童惊厥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时期。
由于儿童生理特点,惊厥发作时易发生窒息、咬伤舌头等意外情况,严重者可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为提高儿童惊厥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儿童惊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保健教师、保育员、家长代表等。
三、应急处理流程1. 发生惊厥时,立即将儿童放置在平坦、宽敞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将儿童头部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裤带,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
3. 若儿童牙关紧闭,可用筷子或小木片包裹纱布,轻轻插入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4. 按压人中穴(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刺激儿童恢复意识。
5. 观察儿童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对儿童的刺激,防止碰伤、摔伤。
7. 物理降温:用冷水浸湿毛巾敷于儿童额头,5-10分钟换一次;如条件允许,可用冰袋敷在额头,并用酒精棉球擦儿童额头、腋下、大腿内侧等血管处。
8. 如惊厥持续不止,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现场情况。
9. 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10. 救治过程中,做好记录,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发病时间、症状、救治措施等。
四、后期处理1. 对惊厥原因进行排查,如高热、感染、中毒等。
2. 对儿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3. 根据医生建议,给予相应治疗。
4. 加强儿童日常护理,预防惊厥复发。
五、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儿童惊厥应急处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可行性和人员配合度。
六、注意事项1. 惊厥发作时,家长切勿慌张,保持冷静,按照预案进行处理。
2. 避免强行撬开儿童牙关,以免造成伤害。
3. 如儿童有病史,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 儿童惊厥应急处理预案应定期修订,确保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简述小儿惊厥的护理要点

简述小儿惊厥的护理要点
小儿惊厥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家长和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
以下是小儿惊厥的护理要点:
1.安全保障:惊厥发作时,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将其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将周围的物品移开,防止孩子碰伤。
2.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孩子的呼吸道可能会受到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将孩子的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进入呼吸道。
3.观察病情: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孩子的惊厥情况,记录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以便及时告诉医生。
4.协助医生诊断: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体温、血压、血糖等监测,以及进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
5.心理安抚:惊厥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较大,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心理安抚,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6.饮食调理:惊厥后,孩子可能会出现食欲不佳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合理调整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
以上是小儿惊厥的护理要点,家长和护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同时,家长也应该了解小儿惊厥的预防措施,减少孩子的惊厥发作。
- 1 -。
惊厥护理常规

惊厥护理常规一、概述惊厥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发生率很高,尤以婴幼儿多见,大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惊厥两大类。
在感染性惊厥中,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患儿体质较差;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
常见于上感;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症,预后好。
二、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窒息。
3、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有关。
三、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患儿取侧卧位,立即松解患儿颈部衣扣,清除口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
备急救药物、气管插管和吸痰用物于床旁。
抽搐时用舌钳夹住舌头,避免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根据医嘱迅速使用止惊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避免诱发抽搐、喉痉挛的各种因素。
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随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等重要的生命征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的早期症状。
对反复惊厥不止者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
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3、维持正常的体温(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0.5h,控制室内温度在22℃~25℃、湿度55%~65%。
(2)高热时使用物理和(或)药物降温,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选用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及冰敷降温,冰袋放置于颈旁、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3)观察降温过程中有无虚脱表现,出现虚脱时立即处理。
(4)降温后出汗较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褥,注意保暖。
做好口腔护理,每天2~3次,鼓励勤漱口,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或唇膏保护。
(5)遵医嘱静脉补液及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及副作用。
4、营养支持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饮料。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喂奶、服药后轻拍背部,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窒息。
5、安全保护(1)专人守护,松开颈部的紧身衣物,移开周围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物品、家具。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小儿惊厥是常见的急性癫痫发作,主要发生在2个月至5岁儿童中,通常由突发的高热引发,也可能与感染、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相关。
小儿惊厥可能是一种单独的发作,也可能是一连串的多次发作。
以下是小儿惊厥的护理常规。
1.安全护理:当小儿发生惊厥时,首先要确保儿童的安全。
将儿童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移动障碍物,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儿童受伤。
同时避免过度干扰和刺激,保持儿童的平静。
2.观察监测:进行全面的观察监测,包括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抽搐类型、频率等信息。
同时观察儿童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将相关的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3.保持通畅呼吸道:抽搐时,要确保儿童的呼吸道通畅。
采用侧躺位,将头部稍微向一侧转动,防止舌头后坠堵塞气道。
同时松开儿童的衣领、腰带等,确保衣物不会阻碍呼吸。
4.控制发热:惊厥常与高热有关,因此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以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浴或温水浴;也可以使用退热药物,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镇静和安抚:惊厥过程中,儿童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给予安抚和支持,采取温柔的声音和亲切的表情来安慰儿童,将环境保持安静。
6.父母教育:在儿童出现一次惊厥之后,护理人员要向父母进行相关的教育,指导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父母应该了解如何正确计量体温、如何应对发热等情况,并在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
7.定期随访:对于有惊厥史的儿童,应定期进行随访。
了解发作情况的变化,观察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的出现。
随访时还要向父母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及时发现可能诱发惊厥的因素。
8.密切合作: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和交流。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协商并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惊厥病因的研究和了解,以便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总之,护理小儿惊厥需要注意安全、观察监测、保持通畅呼吸道、控制发热、镇静和安抚、父母教育、定期随访和密切合作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惊厥及护理
新生儿惊厥多但是不典型,往往体现为两眼注视,眼球震颤,脸上局部肌肉抽动,或四肢不规则的抽动。
有的仅体现为面色苍白或潮红,出汗,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皮肤紫绀。
那么新生儿又应该怎样护理呢?下面妈网百科为你讲解一下。
1、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来预防。
例如癫痫病人需按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即使是1天~2天,都会导致癫痫抽筋的发作。
小儿高热易抽筋,及时退热可预防抽筋;缺钙会引起抽筋,所以小孩要补足钙(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服葡萄糖酸钙,钙片等),同时要多晒太阳,服食鱼肝油等。
2、一旦发生全身性突然抽搐,应镇静止痉,同时马上找医生。
一般抽筋不会立即危害生命,所以不必过分惊慌,在医生到来前,应采取以下应急方法:
(1)立即将小儿平放于床上,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颈部稍抬高,将患者领口,皮带,腰带等松解,注意不要使患者跌落地上。
(2)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为防止牙齿咬伤舌,应以纱布或布条包绕的压舌板或筷子放于上下牙齿之间.并以手指掐压人中穴位及合谷穴位,以上要求必须迅速完成。
3、防止患者在剧烈抽搐时与周围硬物碰撞致伤,但绝不可用强力把抽搐的肢体压住,以免引起骨折。
新生儿惊厥怎么办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
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
那么发现新生儿惊厥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妈网百科为你带来应对新生儿惊厥的一些家庭护理办法。
1、正确的体位
将宝宝的枕头撤下,保持侧躺,或平躺并使头部偏向一方。
这样的体位,不会让宝宝的舌根堵住呼吸道,并能够有效的防止宝宝呕吐导致的窒息。
爸爸妈妈需要注意,此时千万不可以给宝宝灌药,否则就会有宝宝窒息的危害。
2、保持呼吸正常
将宝宝的衣领解开,用柔软的毛巾将宝宝口鼻中的分泌物擦除干净,保持宝宝的正常呼吸。
接下来,爸爸妈妈可以用毛巾卷成筒状,放置在宝宝的上下牙之间,防止新生儿惊厥引发咬伤舌头的危险。
3、控制新生儿惊厥
爸爸妈妈用手指略微用力的按压宝宝的人中,保持2-3分钟。
此时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保持房间内的安静,不要挪动宝宝。
4、物理降温
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将柔软的毛巾浸在冷水中并拧干,擦拭宝宝的额头、大腿根部及手心的部位,重复数次,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用温水浸湿的毛巾擦拭宝宝大静脉走过的位置,如颈部、肘窝、腋下、腹股沟等宝宝皮肤发红的位置。
爸爸妈妈注意的是,此时不可为宝宝滥用降温的药物。
...
新生儿惊厥吃什么好
新生儿由于大脑皮层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更易于发生惊厥。
不仅抽搐时的体现会使家长惊惶失措,而且他切实可引起严重后果。
一方面,引起新生儿抽搐的原因往往都是些严重疾病,这些病自身就可能致死或致残。
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细心照料以外,还需要给孩子吃什么比较好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惊风发作时切忌喂食物;昏迷患儿遵医嘱鼻饲。
2、急惊风外感风邪时,饮食清淡素食。
高热时以素流食或素半流为宜,热退止惊后酌情以软饭或普通饮食。
高热惊厥时或温病惊厥后,夏季给以西瓜汁、番茄汁,冬季以鲜橘汁、苹果泥;痰多时以白萝卜汁或荸荠汁。
3、慢惊风
(1)脾虚肝亢者宜食补脾平肝之品,如茯苓饼,银耳汤,乌梅、麦冬泡水饮,忌食温热动火之品,食疗方:山药茯苓粥。
(2)脾肾阳虚证者平时加强饮食调补,宜健脾温肾,易于消化之品,如各种新鲜蔬菜、山药、龙眼肉、红枣等,食疗方:枸杞桂圆粥。
阴虚风动者可食百合、银耳、甲鱼等,食疗方:银耳羹。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
新生儿惊厥应立即静低血糖注25%葡萄糖2~4ml/kg。
控制惊厥仍以苯巴比妥为首选,无效可改用苯妥英钠、安定。
维持正常的血气,营养的供应,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下面是妈网百科总结的详细的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应立即静低血糖注25%葡萄糖2~4ml/kg(小早产儿用10%葡萄糖2ml/kg),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5~8mg/(kg•min)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低血钙时用10%葡萄糖酸钙2ml/kg,用5%葡萄糖稀释一倍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6~8小时后再给一次。
如果是VitB6依赖症就给VitB6 50mg每日2次,有时要用至200mg/d才有效。
如果是HIE.颅内出血,就参考有关章节进行治疗.
2、止痉治疗
持续,反复的惊厥可致脑损伤,因此应尽快控制惊厥。
目前控制惊厥仍以苯巴比妥为首选,无效可改用苯妥英钠、安定。
(1)苯巴比妥:具有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抑制暴发性膜电位去极化的作用,而且静脉注射见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小。
负荷量15~20mg/kg,首次量10~15mg/kg,如惊厥未控制,每隔10分钟加注5mg/kg,直至达到20mg/kg.惊厥控制后用5mg/(kg•d)维持。
(2)安定:在用上述药物无效后选用。
每次量0.1~0.3mg/kg,由于是在用苯巴比妥的基础上应用,应注意对呼吸的抑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
新生儿惊厥的预防
新生儿惊厥是指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放电,表现为刻板样肌肉活动或自律性改变,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症状,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一般有颅内疾病、感染、代谢异常、药物等引起的。
那么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预防方法呢?
新生儿惊厥对宝宝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积极进行预防,是保护孩子健康的有效措施。
需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加强营养,最好给宝宝母乳喂养,加强看护,不能随意拍打宝宝头部。
下面请看新生儿惊厥预防的详细方法。
1、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要注意营养。
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
3、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
4、加强看护。
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小儿头部。
如果小儿发生了惊厥,要让小儿侧卧,解开衣领用手帕裹压舌板或者把筷子放在上下齿之间,防止其咬伤舌头;要让小儿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如果惊厥的小儿发高烧,可以用凉水、井水或者30%-50%的酒精擦浴,或者用冷盐水灌肠,并且用安乃近滴鼻或者肌注退烧针剂。
惊厥不止的,要立即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