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十五章)

合集下载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 第15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 第15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 此时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
– IS*: Y C(Y T ) I (r*) G NX ( )
– LM*:M L(r*,Y )
Ɛ Ɛ1 (a) Ɛ2 O
P P1 (b) P2
O
图15-11
LM*(P1) Y1
LM*(P2)
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
的开放经济下的总需求曲线
与封闭经济下的总需求曲线
–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时,国际收支差额等于零,即 BP=0,此时达到外部均衡状态。
– 将净出口函数式和净资本流出函数式代入NX F
可以得到国际收支均衡函数:
q Y n ePf
P
(rw r)
– 化简为:
中,
r Y
n
rw
ePf P
q
– 可以看出,国际收支函数表示在国际收支平衡时利率 r
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2
式中, 0 为常数,反映的是国
家(或地区)间资本流动的难易程
r1
度。如图15-3所示
F(r)
O
F2
F1
F
图15-3 净资本流出函数
• 国际收支的平衡:BP曲线的推导
– 国际收支平衡
– 通常把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 用BP表示。国际收支差额是本国收入与利率的函数, 即:
BP NX (Y ) F(r)
• 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
– 由国内市场的利率和世界市场的利率一致这一假设,
得: r r*
– 在短期中,假设净出口是名义汇率的函数,则开放经 济条件下(即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为:
IS* Y C(Y T ) I (r*) G NX (e)
r
IS
O

帕金《宏观经济学》(第8版)章节题库-第15章 外部性【圣才出品】

帕金《宏观经济学》(第8版)章节题库-第15章 外部性【圣才出品】
【答案】√ 【解析】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如果没有边际外部成 本,边际社会成本将与边际私人成本相等。
5.当存在外部性时,私人市场就会生产低于有效产量的物品。( ) 【答案】× 【解析】当存在正的外部性时,由于此时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也低于私人成本, 从而使得私人市场会生产低于有效产量的物品。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私人成本低于社会 成本,此时私人市场的产量会高于有效产量。
12.“公地悲剧”指的是公共财产具有被过度使用的趋向。( ) 【答案】√ 【解析】公地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 成本,存在负的外部性而进行了过度的使用。
7.对教育的私人生产者征税可能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外部性问题。( ) 【答案】× 【解析】教育会带来外部性利益,因此正确的政策应该是对此给予补贴而不是征税。
8.两人间的贸易是产生外部效应的一个例子。( ) 【答案】× 【解析】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效应最主 要的特征是存在人们关注但又不在市场上的商品。因此两人间的贸易行为并非产生外部效 应的例子。
4 / 38
圣才电子书ຫໍສະໝຸ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市场化的行为会导致比原来更多的污染的排放。( )
【答案】×
【解析】污染具有负的外部性,排污权的市场化有利于消除该外部性,因此会导致比
原来更少的污染排放。
11.消除外部效应只有通过税收和补贴才能解决。( ) 【答案】× 【解析】政府解决外部效应问题,除了税收和补贴,还可以通过企业合并,明确产权, 直接管制等手段加以消除。
6.如果政府给予补贴,那么生产某种物品所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就能够被克服。(
3 / 38

(优选)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

(优选)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
对实际汇率变动的反应系数。如图 所示。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一般理论上,本国汇率下降(或本币贬值)将增 加净出口,在实际经济中,本国货币贬值对净出 口影响的程度,还要看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需 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 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这一结论 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此外,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存在一定 的时滞,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 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如图15-2所示。
价格 P 上升;相反,如果 ePf P ,国外商品比国内商品
价格便宜,国内居民更愿意购买国外商品,使得国内商品
价格 P 下降。在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条件下,可以
得 P ePf ,这一关系被称为购买力平价。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二)汇率制度
按照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可以将汇率制度分为固定 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 固定汇率制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二)资本净流出函数
本国流向国外的资本量减去国外流向本国的资本 量所得的差额称为资本项目差额或净F资本流出, 用 表示。 净资本流出函数可以表示为:
F (rw r)
式中, 0 为常数,反映的是国家(或地区)间 资本流动的难易程度。如图15-3所示。
有了描述国际收支平衡的BP曲线,结合国内市 场均衡分析的IS-LM模型,就可以分析包括国内 均衡和国外均衡的开放经济中国内外均衡问题。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价格不变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价格变动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二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一、价格不变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哪⼀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东南⼤学考研)解答:⼀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市场运⾏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作转换⽽产⽣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迁移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些部门需要劳动⼒,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这种能⼒的培训需要⼀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的⼈都有⼯作才是充分就业?解答:不能这么说。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愿失业,则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另外⼀些经济学家还认为,如果空缺总额恰好等于寻业⼈员的总额,经济社会也算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的⼈都有⼯作。

3.什么是⾃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然失业率的⾼低?(北京航空航天⼤学考研)解答:⾃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也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这⾥的稳定状态是指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产⼒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然失业率及引起⾃然失业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般来说,青年与妇⼥的⾃然失业率⾼,这些⼈在劳动⼒总数中所占⽐例的上升会导致⾃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些⼈宁可失业也不从事⼯资低、条件差的职业,增加失业⼈数;最低⼯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尤其是技术⽔平差的⼯⼈,同时也加强了⽤机器取代⼯⼈的趋势。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3、货币政策作用存在外部时滞
美国的货币政策滞后性为6—18个月,而我国的货币政策时间的滞后性为7—24个月。
4、资金的国际性流动影响政策效果
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总价值/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MV=PT-->费雪方程式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
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一:
从IS-LM曲线上可以看出的效果:IS曲线平缓,则挤出效应大;IS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小
政府投资增加,导致利率增加,使IS曲线越平缓,使d越大,导致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所以利率稍一提高,那么投资的减少就会很大,由此而得出如果挤出效应越大,那么政策效果就越小。
二:
LM曲线越平缓,则挤出效应小;LM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大。
三:两个极端:1.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最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2.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最有效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往往不明显
紧缩性货币政策较适用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不适用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货币幻觉: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五章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五章

【例15.2】请说明微观S D和宏观 ASAD模 型,并比较这二者的异同。[中央财经大学801经 济学2008研]
答:微观S D和宏观 ASAD模型分别是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重要的理论模型。这两者既 有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
(1)两者的相同点 微观 S D和宏观 ASAD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形式”上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 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 ASAD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 决定。②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 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 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 的为供给曲线。
政府购买增加 (如增加城市公共项目的支出)
使净出口增加的事件 (如国外经济繁荣)
货币供给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 变化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 收入),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生 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所生产的产量。
ADAS模型属于中期分析,该模型取消了价 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 平的关系。另外,ADAS 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 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 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ADAS模型 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 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 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 需求分析,而且还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3.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1)可得到的劳动量。 (2)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人们通过教育、 培训和经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3)自然资源可获得性。 (4)技术知识进步。

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整体的经济运作作为考察对象的经济学。

主要讲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AD-AS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特点,具有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课程目标1: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1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1.2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1.3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1.4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1.5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1.6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

1.7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第十五章AD—AS曲线答案一、判断1、国外净需求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

()F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

()T3456()F789率。

()T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F11、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

()F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F二、选择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B)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2ABCD3ABCD4、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D)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5、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6AC7ABCD8、用于IS C)A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

9、无论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B)。

A、总产量上升;B、利率上升;C、价格上升;D、均有可能。

10、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B)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11、短期劳动力供给曲线(A)。

ABCD12A13A143美元,则劳动力需求量为(C)。

A、400;B、335;C、350;D、375。

15、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B)。

A、价格水平不变,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则劳动需求量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一、资本形成的意义 资本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在 资本-产量比率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越 二、打破恶性循环的方法 要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一个环节,即低 人均产值到低储蓄,可以有3种方法: 1、强制储蓄。 2、借进外债。 3、争取外援。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李翀
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经济学将人均产值和工业化程度较低 的国家称为发展中国家。 目前国际经济组织通常将世界各国分 为三类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 型国家。俄罗斯和东欧国家被称为转型国 家。发达国家约有20多个。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配置低效率是指虽然社会资源得到了 利用,但是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过剩的。 X-低效率是指虽然生产出来的产品是 社会需要的产品,但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 充分的利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X-低效率。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首先,发展中国家文盲率较高,素质 较低,社会资源难以被充分利用。 其次,发展中国家往往受非经济因素 影响,如注重传统、关系,使社会资源没 有被充分利用。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从低投资到低生产率的第三个环节存 在三个问题: 第一,物质资本缺乏。 第二,就业问题阻碍了新技术的采用。 第三,低素质劳动力影响了新技术的 采用。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从低生产率到低人均产值的第四个环 节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人口增长过快。 第二,社会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 社会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存在两种情 形:配置低效率和X-低效率。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难题 恶性循环 低人均产值 低生产率 高人口增长率 低投资 低储蓄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从低人均产值到低储蓄的第一个环节 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大多数穷人没有能力储蓄。 第二,少数富人不愿意储蓄。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从低储蓄到低投资的第二个环节存在 四个问题: 第一,缺乏训练有素的企业家。 第二,国内市场狭窄。 第三,难以与外国企业竞争。 第四,基础设施落后。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从平衡发展战略派生出来有两种战略: 逐步平衡发展战略和不平衡发展战略。前 者是对平衡发展战略的修改,后者是对平 衡发展战略的否定。
第十五章
结束
资本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要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二个环节,即低 人储蓄到低投资,可以有1种方法:引进外 国直接投资。 借进外国债务的优点是本国经济不被 外国资本控制,缺点是很容易背上沉重的 债务负担。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优缺点与 借进外国债务相反。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有 1、农业发展战略 2、平衡发展战略 3、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4、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