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休克护理常规

休克护理常规

休克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皮肤色泽、温度、是否有出血点、瘀斑、口唇、甲床有无发绀,四肢是否厥冷,了解微循环灌注情况。

3、评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如有无口渴、恶心、呕吐、皮肤弹性改变,呼吸气味和节律改变等。

4、对于创伤性休克着,评估伤口出血;感染性休克者,重点观察体温;心源性休息者,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取中凹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有利于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并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2、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微循环衰竭。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义齿者,取出义齿;抽搐频繁着,使用牙垫,防止咬伤舌头;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及时吸痰拍背,防止吸入性肺炎。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建立两条通路,以利于血容量的补充和用药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心源性休克患者控制输液速度,减轻和防止肺水肿发生。

5、应用血管活性药期间,密切观察疗效并防止液体外渗。

6、留置导尿,评估每小时尿量,如每小时在15ml以下,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7、对躁动患者使用床档或约束带,防止坠床。

8、做好基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9、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或给予鼻饲。

【健康指导】
1、安抚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与家属沟通,取得其理解与配合。

休克的护理常规

休克的护理常规

休克患者护理常规一、定义休克是全身组织器官徼循环低灌注导致机体氧输送不足和(或)组织氧利用障碍、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障碍。

休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全身组织器官徹循环低灌注是休克的特征,组织器官细胞缺氧及氧利用障碍是休克的本质。

按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分布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

二、护理要点1.补液2.血管活性药管理3.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4.氧合状态观三、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观察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

2.评估皮肤状况及温度,观察有无皮肤湿冷、发绀、苍白、花斑等临床表现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3.评估患者尿量变化,充分补液尿量仍然<0.5mL/(kg*h),提示肾脏血流减少、循环容量不足。

4.评估有无其他器官功能受累,如肺、肾脏、心脏、胃肠道等。

5.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和预后的认知情况及心理承受能力。

四、护理措施1.组织灌注量改变的护理措施(1)针对休克患者的救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首要任务。

(2)协助医生进行容量负荷试验。

(3)合理补液,一般遵循如下原则: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全血是补充胶体液的最佳溶液。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心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调整补液速度,以防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单独静脉通路,同时避免药物中断引发的血压波动,维持循环稳定。

严防药物外渗,观察用药效果。

(5)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如心率、血压、CVP、C0等,监测乳酸、尿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

2、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脉搏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等,正确判断氧疗效果。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呼吸功能锻炼,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吸痰。

(3)无创通气时密切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及配合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4)有创通气时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休克护理常规及抢救流程

休克护理常规及抢救流程

休克护理常规及抢救流程一、休克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

休克病人那可都是很虚弱的呢。

我们得给他们安排一个舒适又安静的环境,就像给他们打造一个专属的小城堡一样。

温度要适宜,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一般22 24摄氏度就很不错啦。

而且光线不能太刺眼,不然病人会很不舒服的哟。

体位也很重要呢。

一般要让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 30度,下肢抬高15 20度,这个姿势就像是在做一个很特别的瑜伽动作,但这对改善病人的血液循环可大有好处哦。

2. 病情观察。

要像小侦探一样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血压那可是重点关注对象,就像看紧自己的小钱包一样。

血压要是突然下降了,那可不得了。

还有心率,它要是跳得太快或者太慢,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出故障一样,得赶紧看看怎么回事。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也很关键。

要是病人本来还清醒,突然变得迷糊或者昏迷了,就像变魔术一样突然换了个人,那肯定是病情有变化啦。

皮肤的温度和色泽也不能放过,要是皮肤变得冰冷又苍白,这就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呢。

尿量也得好好盯着。

这就像看水库的水位一样,尿量太少说明肾脏可能灌注不足了。

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尿量应该不少于30ml,如果少于这个数,那我们就得小心啦。

3. 输液护理。

输液就像是给病人的身体注入活力源泉。

要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和速度。

那些扩容的液体要先输进去,速度呢也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整。

如果病人失液很严重,那输液速度可能就要快一点,但也不能太快,不然病人的心脏可能会受不了,就像喝东西喝太急会呛着一样。

还要注意输液的管道,要保持通畅,不能让它打结或者堵塞了。

就像保证水管通畅一样,不然水就流不过去啦。

而且要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有没有红肿、疼痛,要是有,就像发现小虫子咬了一口一样,得赶紧处理。

4. 心理护理。

休克病人心里肯定很害怕呀。

我们要像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样,多和他们聊聊天,安慰安慰他们。

告诉他们别担心,我们会好好照顾他们的。

虽然他们可能很虚弱,但是我们的鼓励就像小太阳一样,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力量呢。

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的神志情况及瞳孔大小。

2、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尿量、微循环情况(指端色泽、皮肤温度等)及其他脏器功能。

【护理措施】1、取头及躯干抬高10°~15°,下肢抬高20°~30°的中凹体位,也可取平卧位,保持患者安静,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搬动患者。

2、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师治疗和抢救。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量选择粗大的静脉,保证患者至少有两条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和药物,监测容量。

4、创伤和大出血的患者应准确客观地记录出血量,尽快止血,并遵医嘱尽早输入血液制品,注意患者血红蛋白及出凝血的监测。

5、遵医嘱用药,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滴速,注意用药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及时记录。

6、遵医嘱使用各种扩容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防止补液过快发生心力衰竭或液体漏至皮下组织坏死。

7、保持静脉通路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妥善固定,可给予必要的约束,防止休克初期患者躁动而意外拔管。

8、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平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9、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清醒患者给予吸氧,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气道湿化、翻身拍背等)。

观察患者痰液的性质及痰量,做好记录。

10、注意患者胃肠功能的评估和启动,有肠内营养的患者应抬高床头,定时评估患者胃潴留的情况,防止误吸。

对于需胃肠减压的患者应保证胃管的通畅。

11、遵医嘱按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注意患者血糖的变化1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13、病室环境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加强对患者的保温。

体温过高时要采取适当降温,同时关注体温的变化。

14、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保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保护患者的隐私。

休克的护理常规范文

休克的护理常规范文

休克的护理常规范文休克是一种严重危急病症,常常出现于严重创伤、感染、失血、心脏或肾脏衰竭等情况下,其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全身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器官衰竭。

对于休克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挽救患者生命。

以下是休克的护理常规。

1.评估和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等。

监测重点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意识状态等指标。

2.维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患者往往存在呼吸困难或高碳酸血症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辅助通气或气管插管等。

3.维持循环稳定: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尿量等循环指标,及时纠正低血压、失血和心脏功能不全等问题。

可采取提升患者下肢、禁止转侧和保持体位平卧等措施。

4.补充液体:休克患者常常存在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生理盐水、胶体溶液或血浆制品等,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

5.控制感染:休克患者往往存在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维持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并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感染灶,如切口、尿路或呼吸道感染等。

6.营养支持:休克患者往往存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如经口或经胃管喂食,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7.定期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血气分析和感染指标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8.心理支持:休克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其心理痛苦。

总之,休克的护理旨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监测变化,及时纠正异常指标,并配合医疗团队共同努力,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通常由于全身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引起。

休克病人需要紧急抢救和综合护理,以稳定其病情和维持生命体征。

本文将介绍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以及监护要点。

护理目标休克病人的护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休克病人循环功能受损,护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液体复苏、血压支持等措施,维持有效循环量,确保足够的血液供应到各个器官。

2.维持呼吸功能稳定:休克病人常伴有呼吸功能障碍,需及时处理呼吸道梗阻、呼吸窘迫等问题,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休克病人代谢紊乱,易导致酸碱和电解质紊乱。

护理应监测酸碱和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和调整。

4.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休克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器官功能损害、感染等。

护理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

护理措施1. 紧急补液休克病人因有效循环量不足,需要紧急补液以增加血容量。

常用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护士应根据病人情况和医嘱,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补液速度,并监测病人的液体平衡状态。

2.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若补液无效或病情严重,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高心输出量和血液流动。

护士要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和休克指数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维持呼吸道通畅休克病人可能因呼吸窘迫或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缺氧。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问题,例如清理分泌物、吸痰、气道吸引等。

4.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应密切监测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监测频率要根据病情确定,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同时,还需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评估病人的液体状态和循环功能。

5. 保持体温稳定休克可能导致体温下降,影响病人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护士要保持休克病人的体温稳定,避免过度退热或出汗,可以采用保温措施、温暖液体输注等。

6. 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调整休克病人常伴有酸碱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护士应监测病人的血气、电解质等指标,及时纠正和调整。

08.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08.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一、定义:
休克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的以急性微循环障碍,组织和脏器灌注不足,组织与细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

二、护理要点:
1.参见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尽量减少对休克病人的搬动,保持安静。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清醒患者给予吸氧,昏迷并
呼吸衰竭患者,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做好人工气道护理。

4.对高热患者,以物理降温为主,以免因药物降温导致出汗过多而加重休克,尤其对低血
压和低血容量者绝对忌用药物降温,头部可置冰帽,以降低脑代谢,保护脑细胞。

5.保持静脉通道和各管道的通畅,并妥善固定,必要时予以保护性约束,防止休克初期患
者躁动而意外拔管。

6.遵医嘱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指标及生化指标。

7.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变化。

8.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并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

根据血压调节滴速。

防止药物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最好使用深静脉。

9.预防感染:病房定期消毒,减少探视。

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
交叉感染。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及时吸痰,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

留置导尿患者,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0.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定时翻身叩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休克护理常规

休克护理常规

休克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根据病情取休克卧位。

2,避免搬动,注意保暖,防治烫伤,观察末梢循环。

3,积极配合医生抢救,针对不同的休克病因,给予对症护理:(1)遵医嘱做病因治疗:
a失血性休克,需要立刻止血和配血,准备输血或手术药物治疗。

其中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b感染性休克:迅速应用有效抗生素,
c心源性休克:恢复心功能,
d创伤性休克:除对抗休克外,还应给适量镇静剂
e过敏性休克:立即去除致敏源,迅速使用盐酸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组织胺药物等。

(2)补充血容量,尽快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3)静脉输入各种升压药时,防止外溢,以免影响升压效果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根据病情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
4给氧:氧流量2~4升/分,保持呼吸道通畅
5严密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病人意识变化,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做记录,血压稳定后,可酌情减少测量次数。

心源性休克,特别应观察心律节律,心电图变化。

(2)放置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病人,应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动态变化,低于0.49 kpa,提示血容量不足,需快速补液。

如大于1.47 kpa,表示输液过量或有诱发新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

(3)观察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少尿,无尿的指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干燥,平整,预防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概念:
休克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微循环淤滞,从而使重要器官受损,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

二、护理:
1、参见ICU—般护理常规。

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3、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可做静脉切开,以利于血容量的补充和用药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按病情遵医嘱掌握药量、滴速,保证准确及时给药。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入,有支气管痉挛可给氨茶碱、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

如出现喉头梗阻时,行气管切开。

呼吸衰竭时可给呼吸兴奋药。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准确记录。

(1)观察心率变化,如脉速、末稍紫组伴有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咳血性泡沫痰,提示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严密监测体温,避免体温骤降,以免虚脱而加重休克
(3)定时测中心静脉压,休克期CVP在10cm水柱以下应补充血容量,不宜使其超过12-15cm水柱,否则有发生肺水肿危险;如CVP高于15cm水柱,而休克尚未纠正者,应给予强心剂。

(4)观察意识,当中枢神经细胞轻度缺氧时,病员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兴奋,甚至狂燥,随休克加重,由兴奋转抑制,病人表现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对此病人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意外损伤,亦可使用镇静剂,但需注意血压。

(5)注意尿量、颜色、比重、PH值,病情重或尿少者应留置导尿,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在15ml以下或尿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防急性肾衰。

(6)注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如面色苍白常表示有大出血,口唇或指甲发组说明微循环血流不足或淤滞,当胸前或腹壁有出血时,提示有DIC出现,如四肢厥冷表示休克加重应保温。

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有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抗过敏,抗感染。

7、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8、休克病人应遵医嘱立即抽血验血常规、血型、血钾、钠、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