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两节课对比初中英语课导入的设计
两次英语教学设计的对比与反思

两次英语教学设计的对比与反思教学设计的对比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寻找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两次英语教学设计的对比与反思。
第一次教学设计:主题:家庭目标: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家庭,并能够与他人交流关于家庭的话题。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成员、家庭住所、家庭成员的职业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和词汇卡片引起学生对家庭的兴趣。
2. 词汇教学:教授新词汇,如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house, job等。
3. 句型操练:引导学生用新词汇组成句子,如“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并互相交流。
5. 反馈与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反思:1. 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家庭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2. 教学步骤简单明了,导入环节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但是,教学内容较简单,缺乏足够的挑战性。
学生在句型操练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真实的交流和互动。
4. 缺乏足够的巩固和拓展环节,学生容易忘记所学内容。
第二次教学设计:主题:旅行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和技能,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并能够与他人分享旅行的乐趣。
教学内容:介绍旅行的目的地、交通工具、食宿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一段旅行视频引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和想象。
2. 词汇教学:教授与旅行相关的新词汇,如destination, transportation, accommodation等。
3. 句型操练:引导学生用新词汇组成句子,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如“I went to Paris last summer. I traveled by plane. I stayed in a hotel.”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旅行经历,并互相分享。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经验和方法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经验和方法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经验和方法导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课堂导入是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前五分钟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课堂导入如果得当,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下铺垫。
课堂导入形式多样,不拘于一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经验和方法一、案例分析同课异构活动是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无疑是把握课堂教学规律的捷径。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或多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授课,然后其他听课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议,以提炼出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行为。
案例描述:这是一次新教师亮相课,教学内容为《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3 Section A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词组并学会介绍家人,分别由A、B、C三位教师执教。
1.“提问式”导入导出活力案例1:变“老三篇”为“生活篇”【原音回放】教师A在教学时,采用了“提问式”导入法,用以下问题导入新内容的学习:How are you? What is this? Can you spell it?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应答自如,教师自然十分满意。
然后急转直下,进入新课教学。
【深层透析】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典型的“老三篇”式提问导入。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就学过的英语交际用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其初衷是好的,旨在着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但是没有“导”出“活力”。
问题在于:①老三篇”式的提问给大家“老生常谈”的感觉,缺乏新意,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的热情;②提问的内容与当天学习内容的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新内容的呈现会给学生带来“跳跃”的感觉;③同样的问题经常提,就成了“常规性”问题,太常规的问题不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涌动,只会养成学生不积极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技巧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技巧俗话说:讲台如舞台,教师如导演。
巧妙的导入,往往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
相反,如果导入欠佳,一开始就会令学生觉得这节课没意思,学生的精力就会分散,注意力也不集中,教师讲课的情绪也较低落。
因此,英语教师掌握新课的导入艺术并加以巧妙地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是首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热身运动。
设计巧妙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要导出实效,首先要导出“趣味”。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为此,教师要使用风趣活泼的语言、热情开朗的态度、新颖多样的方式来导入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师生进行快乐的教学互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2.课堂导入要切合学习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能随心所欲,单纯为“导入”而“导入”。
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教学任务,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3.课堂导入要设置学习的悬念。
学贵有疑。
疑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是思维的“启发剂”。
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此,导入不仅要为学习内容定向,还要为学生的思维定向。
导入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以疑促思;要善于以旧拓新,敢于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坦陈观点。
二.导入的常见方法1.音乐渲染,创造情境。
在课前3-5分钟播放优美动听的经典英文歌曲或熟悉的音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对学生起到心理放松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教鲁教版英语七年级上Unit1这课时,正好要教“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我就选择了一首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改编成的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Are you sleeping》这首歌曲,在歌词中将“两只老虎”分别换成“Are you sleeping”,学生们一听到这音乐,感到很有意思,不用教我就跟着唱了,而且唱起来又具有连贯性,这对接着要上的新课起着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乐曲的前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中,好的导入既能唤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强烈动机,能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其思维,还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其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我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导入新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用音乐歌曲导入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它能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
设计这种导入,所选歌曲必须和将要上的课有某种联系。
例如我在执教冀教版初中英语第六册第27课《The Dove and the Olive Branch》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Hello,everyone.Let’s sing the song—《Today is your birthday,China》.Ok,you sing very well. Now please pay attation to this sentence in the song:“In the early morning,I let a group of doves fly out of my house.They come back with green olive branches in their mouths.”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some students answer that it shows peace.)Good,the dove with olive branch is symbol of peace.Then,what does the meaning of the symbol get from?It is from a Bible story. Now Let us tell you the story—《the story of the dove and the olive brand 》. Listen carefully. 学生们在听故事时特别用心,教室里静悄悄的。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新目标版英语九年级)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新目标版英语九年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巧妙的导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挈全课教学,引人入胜,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之集中精神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初中学生,设计出符合教学目和教学要求的必要而科学的导入方式呢?下面将结合牛津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1、直接式导入这种导入方式,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由教师直接点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的方法。
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如:在教授7A第一单元“This is me!”的Welcome to the unit 这一部分时,由于恰巧教师是和学生第一次见面,要进行必不可少的自我介绍,教师就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开门见山地说:“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XXX. 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I come from Xuzhou. I’m thirty years old. I like you everyone. This is me! Would you like to say anything about yourself ? How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your friends? OK, let’s learn Unit 1 --This is me!”这样一下子就使学生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接下去的学习,良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释题式导入释题式导入是教师从分析课题入手导入新课的方式。
阐释题目,在教学中常常能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迅速领悟教学的主要内容,或把握住教学内容的结构、理解的线索。
英语(心得)之初中英语课的几种导入法

英语(心得)之初中英语课的几种导入法英语论文之学校英语课的几种导入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特别重要的一步。
一堂课假如导入得好,就能牢牢地吸引同学的留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其乐观性;同时,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教学活动得以顺当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和乐观探究,我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上找到了如下几种方法一、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即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投影片等导入教学。
它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引起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运用直观手段比语言描述更清楚、简洁、明白、有效。
二、音乐观赏导入法音乐可以给人以美感,陶冶人的情操。
我信任同学对音乐都是特别喜爱的。
用音乐观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启迪他们的心智。
三、自由谈话导入法我常常支配一至两名同学在刚开头上课时做。
内容可以涉及到日期、天气、同学的日常活动、新闻或同学感爱好的话题。
我利用同学的好表演、欲胜利、易满意等特点来使用自由谈话,既可寓德于教,又可寓教于乐。
但自由谈话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同学明白将要学什么。
因此,应在课前做好人员的支配及主题的选择,做到不打无预备之仗。
四、背景学问导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阅读课。
例如我在讲初二英语上册第十一课时,用的便是这种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
正式阅读之前,我为同学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在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到一起来到户外,一边吃着香喷喷的月饼,一边赏月,共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同学学课文时就不再感到生疏了。
这种导入法对关心理解把握课文很有关心。
五、以旧带新导入法这也是我常用的方法。
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学问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学问,按温故而知新的原则,或进行对比,或进行突如其来的提问,以唤起同学对已学学问的回忆。
自然地引入、接触进而理解新学问,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
例如我要讲一般将来时,就用现在进行时导入。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导入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环节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个生动活泼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一、问答法问答法是一种常见的课堂导入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入新课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和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介绍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从而引入新课内容。
二、故事法故事法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导入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讲一个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老师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图片法通过图片来进行导入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描述,从而引入新的知识点。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带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触到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歌曲法歌曲法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导入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首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从而引入新的知识点。
通过听歌曲,学生既可以感受到英语的音乐之美,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新的知识。
五、游戏法六、趣味引言法趣味引言法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导入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引言的方式来引入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趣味引言中感受到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等来引入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引言中感受到新知识的深厚底蕴,从而打开学生的学习之门。
以上就是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每种方法各有特点,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浅析初中英语课的导入

浅析初中英语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的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在温故而知新的原则上,教师或进行对比,或进行“连珠炮似的提问”(Question bombardment)、“突如其来的提问”(Brainstorming),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通过复习,来唤起学生的认知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破题导入由于英语课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诸多方面,许多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
因此,对于学生所熟悉的东西,教师往往可以直接破题导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上初中三册第8单元30课时,教师可以直接对题目进行导入:T: When is Christmas Day?S: December 25.T: What can you often see in the stores du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S: Christmas trees.T: What do Christmas Father do on Christmas Day?S: He dresses up in red and gives the presents to children.(四)语言点导入教师可根据课中主要语言点,进行设计导入,把枯燥的语言点变成有趣的导入,使学生易于接受。
如在初中二册第15单元57课时,有一个语言点是“So + 倒装结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作如下导入:T: Which school were you at last term?SA: I was in Qianhuang Middle School.T: What about you?SB: I was in Qianhuang Middle School,too.T: A was from Qianhuang Middle School. So was B.教学过程虽然十分强调学生是主体,但教师作用依然不可忽视,而导入新课是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从两节课对比初中英语课导入的设计
作者:刘扬珺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4期
摘要:导入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领起环节,至关重要。
但具体教学中,却往往成为例行程序,致使其作用未能发挥。
以两节同课异构课为实例,以导入语使用、导入内容设计以及导入时机的选择为着力点,探讨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
关键词:英语课导入;导入语;导入设计;导入时机
一、教学问题的思考
课堂导入是指教学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其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该过程中教与学的所有活动的通称。
王宝大(2001)等编者曾经提出: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领起环节,它有导入新课、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等功能。
现实导入环节多流于形式,笔者以两节同课异构的初中英语课为实例,探讨导入语言的使用、导入内容的设计、导入时机的选择。
二、课堂导入设计实例与分析
本课为借班上课,授课对象是两个平均成绩不相上下的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课型为七下第五单元阅读“The ghost in the park”第一课时。
1.导入语言对比
设计精巧的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影响导入环节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诸多因素中,语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教师A:
Today,we will learn about Unit 5 the Reading part. Look at the title:The ghost in the park. So let’s first do a free talk:
(1)Are you afraid of ghost?
(2)Are there ghosts in the real world?
Yes,you all did a good job! Before we go to the ghost story,let’s first look at some new words through pictures.
教师B:
Millie and Amy told their friends that they saw a ghost in the park.My grandparents often told stories about ghost when I was a child. They are so horrible! And what will a ghost look like in your mind?What did the ghost the girls saw look like? To answer the question,let’s read the story first!
两位老师用了问题导入,询问学生对于鬼的概念及感受。
但教师B课堂反应更为自然、热烈。
教师A所提问题采用了PPT罗列、逐条阅读的方式,无描述性语言,不利于学生进入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教师B将问题融入到一个统一、协调的语篇中,自然地提出来,让学生觉得是在与老师交谈而非仅仅回答问题。
生动、符合学生情感需要的语言更利于发挥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
2.导入内容对比
课堂活动应当使课堂内容和活动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在交谈中将其引领到课堂所教授的内容当中去。
因而导入的内容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熟悉的知识、话题入手。
教师A分别用了8幅相互毫无关联的图片来导入了8个生词或词组。
例如:
They are speaking in whispers.
In the bushes
The teacher’s question is difficult. No one in the class can reply.
教师B则用马航飞机事件导入生词,配图说明:
The plane leaves the airport at 0:41 a.m.,and it starts the trip as usual.
Suddenly,the plane disappears. We are all surprised and can’t believe it is true.
People wonder what is wrong with the plane. But no one can reply.
Some people say that ghosts in Bermuda Triangle take all the passing planes and ships away. Do you think MH370 is like the missing planes in Bermuda Triangle?
教师A所选图片和文字可以让学生猜到生词含义,但是8张图片孤立且与新授内容无关,导入与课本之间过渡生硬,语境不断转换导致学生反应不过来。
教师B选择了一个核心话题,语境整体感强,通过百慕大三角的鬼神传说将生词导入成功与课本故事相互连接,连贯统一。
将学生的生活知识同课本内容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导入时机对比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可以将其放在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胡淑珍,1996)。
也就是说,课堂导入是为新知识的教授服务的,位于所要导入的新知识之前,而非固定在一堂课的开始,必要时教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而选择合适的导入时机。
教师A在课堂一开头就用8幅互不关联的图完成了生词的导入。
关于新词组“in the bushes”,教师给了一幅图片,通过直观的方式教授学生其含义。
教师B未导入该词组,而是在速读之后将其放在了练习“True or False”中,与学生了解的“tree”对比,同时配图再次解释该词组:
The whisper came from a big tree.(False)
Correct:from a big tree → in the bushes
教师A将所有生词、词组在一开始就全部推塞给学生,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新知识,应接不暇,新旧知识的衔接时间拉得过长,其效果受到了影响。
教师B采用了开头导入和过程中导入相结合的方式,以让学生在一开始的导入中扫除部分阅读上的障碍,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边做边学习新知识。
合理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应该真正从学生和课堂的需求出发,导入语言应当生动、丰富,导入情境的设计应当与学生的实际、新知识相结合,导入时机的选择应当恰当,从而使导入起到促学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王宝大.导入技能和结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