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护士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及情绪的自我调节

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及情绪的自我调节护理人员一直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负责照顾病患的生活起居和医疗护理,并且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和工作压力。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通常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更好的自我调节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文将就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进行探讨。
一、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1. 工作压力护理人员工作中遇到的繁重工作量、时间紧迫、病情复杂等问题,往往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
每天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长期承受着病患生死攸关的责任,难免会对护理人员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2. 患者情绪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面对病患的不同情绪,有的患者可能情绪低落、焦虑,有的可能暴躁、抱怨。
这种情况很容易影响到护理人员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使其处于一种长期的紧张和压抑中。
3. 人际关系在医疗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同事、病患及其家属等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和沟通,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冲突及矛盾。
经常处于这种人际关系中,也会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4. 严苛的责任感护理人员承担着病患的生命健康责任,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专业。
这种严苛的责任感会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二、护理人员的情绪的自我调节1. 定期放松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需要定期进行放松,找到自己喜欢的放松方式,如户外运动、瑜伽、听音乐等。
通过身心放松来缓解工作压力,舒缓情绪。
2. 与同事交流护理人员可以与同事进行经验交流,倾诉工作中的困难和不愉快,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在交流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3. 培养兴趣爱好护理人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看书、种花、摄影等。
通过这些兴趣爱好来调节工作压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 坚持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释放身心压力,缓解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等,坚持锻炼对于身心健康都是有益处的。
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摘要】护士工作是高压力的工作。
护士工作压力的高低与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息息相关。
护士工作既有脑力工作又有体力工作,经常值夜班,家务负担重,加之社会上一些人对护士工作的不理解,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里压力。
另外,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护士的职业风险大,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
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强化其职业信念,满足其合理要求,保证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护士;情绪稳定;纠纷;责任心;工作压力1 压力来源1.1社会地位低为护士工作的首要压力源,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重医轻护的偏见,认为护士就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而治病主要靠医生,护理作用不大。
患者只感谢医生,甚至对医生的意见迁怒于护士。
长期存在“医尊护卑”“医主护次”的陈腐观念及其工作大部被动化(靠医嘱执行),对护士身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一些护理人员在职厌职。
普遍重医轻护现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好些医院偏重“笔能生钱”,一动百动的医生,同级医护奖金差距相差达到20-50%以上,其它待遇也向医生倾斜,分配不公问题难免使护士心理造成失衡。
护士的进修学习深造也较难。
1.2工作量太大,容易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
繁重的工作给护士体力上的压力,竞争上岗的紧迫感、”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的生活节律,长期超负荷工作,脑、体并用的劳动,造成临床科护士心理、体力同时过度支出,引起头痛,头晕,失眠,贫血,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还有的因为承受不了强压而选择辞职或离职。
1.3护士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认可。
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性别、性格、不同疾病和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其情绪和行为,有的甚至出现性格上的改变。
可由性格开朗变得消沉,甚至变得不近情理,在实施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偶尔还会遇到一些患者的不良言行而造成难堪的局面。
1.4高标准的管理及严格的要求。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照顾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压力大、劳累程度高,护士们常常经历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
本文将探讨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
2. 理解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职业倦怠是指由于工作压力和长时间劳累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疲劳感,常表现为对工作的消极情绪和疲惫感。
情绪疲劳则是一种情绪低落、疲惫和缺乏积极性的状态。
3. 增强护士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一个人抵御压力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心理韧性: - 学习积极的心理态度,鼓励自己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 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和意义,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于病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 做好自我调节与放松,如定期进行休息、锻炼、社交等活动; - 培养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4. 寻求支持与交流护士们可以通过寻求支持与交流来缓解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 - 参加工作相关的讨论会、研讨会,与同行分享经验和学习; - 加入护士团队、社交组织或专业协会,与其他护士建立联系; - 寻找导师或心理咨询师,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其他护士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
5. 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护士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 寻找兴趣爱好和放松方式,如阅读、听音乐、旅行等; - 学会说“不”,合理分配工作负荷,避免超负荷工作; - 建立良好的工作边界,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护士们感觉职业倦怠和情绪疲劳已经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他们应该寻求专业帮助: - 咨询心理健康专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 寻找专业的职业发展咨询师,探讨事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 参加心理健康训练和工作压力管理培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论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

论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护士是医院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是病人康复的守护者,是患者最亲密的朋友。
身为护士的工作压力却是相当巨大的,甚至会带来心理压力。
本文将针对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1. 工作强度大护士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他们要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照顾。
不仅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还要时刻保持警觉,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
2. 病情压力在医院工作的护士经常会面对一些病情严重的病人,这些病人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对于病情的压力会让他们心理承受不住。
3. 患者家属的情绪压力患者家属的情绪波动也会给护士带来压力。
家属的焦虑、愤怒、无助等情绪都需要护士去化解和应对,这对于护士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
4. 时间压力护士工作的时间常常不规律,加之工作强度大,让他们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
时间压力会加剧护士的工作焦虑和心理疲劳。
5. 缺乏支持有些护士可能会遇到领导不支持或同事之间不和谐的情况,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
1. 定期心理辅导医院应该为护士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强其抗压能力。
2. 建立支持系统医院可以建立护士支持系统,鼓励护士之间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工作压力。
护士之间的良好交流和支持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情感支撑和帮助。
3.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医院应该为护士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成长空间。
职业发展可以让护士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肯定,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4. 规律作息医院应该尽量保障护士的作息规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护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良好的作息可以让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减轻工作压力。
5.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医院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护士了解心理压力的危害并学习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
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

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作者:李海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及社会不公平的评价等因素影响,护士在高风险、高强度的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
1 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1.1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构成护士工作的压力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缺编,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经常轮班作业,上夜班时白天还要忙碌家务,生活极不规律。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护士经常面对的是饱受病痛折磨,病情变化莫测的人群,因此护士在工作中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极度疲乏,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伤害。
1.2社会因素由于我国传统重医轻护思想的影响,护士往往被单纯理解为“照顾”、“伺候”等角色,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
而几乎所有病人都期望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放尿管、放胃管一次性成功等,否则病人及病人家属往往怀疑护士的技术水平,甚至失去理智,打骂护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因此护士不但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劳动,而且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
工作苦、累、脏。
但是,劳动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久而久之,影响心理健康,极易导致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对工作失去热情,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1.3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影响表现为医护、护护之间处理问题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合作。
尤其是护患之间,由于护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接触中有时得不到理解,即使遇到歪曲现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或遇到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从职业的角度也必须保持冷静和理解的心情,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
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

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护士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由于医疗环境的复杂性、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压力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相处等因素,护士们容易面临心理压力。
本文将探讨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应对策略。
一、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1.1 工作负荷过重护士的日常工作任务繁重,需要不断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急救情况。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多个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
这种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护士们心理压力的增加。
1.2 紧张的医疗环境医疗环境常常紧张忙碌,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波动大,护士需要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在此环境下,护士常常需要面对病患、家属的情绪化和不理性的行为,增加了他们心理压力的负担。
1.3 职业倦怠和情绪哀伤作为一线医护人员,护士经常与患者的疾病和死亡接触。
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职业倦怠和情绪哀伤的出现,这种负面情绪对于护士的心理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护士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2.1 寻求支持和倾诉护士可以通过寻求同事、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与他人共享工作经验和情感体会,可以降低护士的压力和焦虑感。
2.2 健康的生活方式护士应该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适当的运动、饮食和休息可以有效地帮助护士们恢复身心的平衡,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2.3 学习应对策略护士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应对策略来减轻心理压力。
比如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放松训练、呼吸练习和冥想等。
此外,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和工作优化方法也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工作和减少压力。
2.4 认识自我和接受专业辅导护士需要认识自身的压力来源和应对方式,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培训。
专业辅导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心理压力,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
结论护士面临着重大的心理压力,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他们可以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们在工作之余,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心态,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护士的职业压力与自我调适方法

护士的职业压力与自我调适方法职业压力是每个护士都会面临的挑战。
在繁忙的医院环境下,护士们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复杂的医疗任务和情绪激烈的患者。
这些因素往往会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采取一些自我调适方法,护士们可以有效应对职业压力,提升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
首先,护士们可以通过良好的时间管理来减轻职业压力。
合理规划工作时间,设置工作优先级,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度,减少因工作积压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此外,合理安排个人生活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充分利用休息日,安排自己的休闲娱乐和家庭聚会。
这些活动既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也能增强社交联系,提高生活满意度。
其次,护士们可以通过寻找支持与共享压力来减轻职业压力。
工作中的困难和艰辛往往无法独自承担,与同事和上级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支持与鼓励,能够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
另外,护士们也可以参加专业讨论会和研讨班,与同行们分享工作经验,互相理解与支持。
通过主动与他人沟通,护士们可以感受到他人的关怀和理解,从而减少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此外,护士们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应对职业压力。
适当的锻炼身体,如跑步、瑜伽等,不仅能够改善身体状况,还能够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
护士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焦虑和压力。
此外,护士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读书、绘画等,通过追求美好的事物,提升生活质量,缓解职业压力。
最后,护士们还需要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充足睡眠等,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护士们还要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自己的疲惫和不适,避免过度劳累。
在工作之余,护士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旅行、看电影等,给自己一段完全放松的时间,为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总结起来,护士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但通过一些自我调适方法,护士们可以有效减轻压力,提升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
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及适应对策

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及适应对策
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及其适应对策
一、急诊护士心理压力:
1、临床时间压力:在急诊科工作,护士们会面临着临床时间的巨大压力,这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出现一定的失误;
2、患者日益增加的复杂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多,患者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加,这有可能造成护士工作量增加;
3、工作满负荷的压力:在不同的岗位上,急诊
护士们要求完成诊断和治疗等职责,但是尽量缩
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使护士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
压力;
4、心理压力:护士们有时可能会遇到患者不满
或投诉,这一心理压力将会影响护士正常的工作。
二、急诊护士心理压力适应对策:
1、多充分准备,提高效率:综合运用紧急情况
下的操作处理技能,积极查资料,提前规划好病
人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高,可以帮助护士缓解
临床时间的压力并提高救护效率;
2、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水平
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为护士们准备一些应急护理技术做准备,使护士们有更好的能力处理不断变化的护理需求;
3、注重劳逸结合:护士要经常进行调节,及早检测自身的身心状态,减少心理压力,尽量使自身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
4、加强互助和沟通:强化团队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互相支持,生活中互帮互助,不断探索和提升团队内的沟通技巧,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护士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本文作者主要针对当代护士在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及给出了相对的应该措施。
标签:当代护士;心理压力;措施
一、面对发展和竞争,护士的角色功能不断扩大,在服务过程产生了多种困惑;感到职业的价值受贬值;由于不良工作环境和不规律生活方式的影响加重了护士心理负担。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形势下护士心理压力作一分析。
1.从医学背景上分析:医药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医学分科越来越细;高、精、尖技术脱颖而出;护理专业本身发展缓慢尚未形成体系;和病人实行面对面服务,尤其是危重病人诊断复杂,涉及到多个专业的医疗问题,给护士在工作中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护士在校学习知识局限,护理纵向知识结构设计不合理,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律知识又缺乏,对潜在的问题和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病人只会抓住护士的一些细小问题加以发挥,而护士又举证不能。
2.从护士角色转化上分析:护士职责、范围、任务的变化,促使了传统的护理向现代护理过渡,过去以生活护理和执行医嘱为主的护理方式,现在要转变成为医生的合作者,护理上要与患者主动配合并共同参与;原来对新入院病人只注重其所患疾病,而现在实行的是人性关怀,关注的是病人,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除完成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外,还担负着心理、社会治疗任务;以往只重视疾病的治疗,而现在一切要从以预防为主的需要出发,同时还要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宣教;范围上不光是住院病人,还要致力于保健人类健康并扩大到社会,对社会人群开展保健服务和健康咨询。
3.从护理工作所处困境上分析:部分卫生行政机构没有专门负责护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因此对护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解决目前护理工作的困惑;高级护理职称比例远不能满足护理人员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受到影响;从护理管理者的知识层面看还存有距离,素质和能力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护士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有的被压抑着;加之护士大部分是中专学历,工作后自我提高和继续教育的机会极少,现代护理要求服务已提到新的高度,要用科学的护理方法为病人解决护理问题,增加了护士工作难度,服务越好,用心越高,临床实际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对疾病护理问题诊断、对护理措施的落实预期结果困惑很大。
4.护士心理压力过大,可直接导致护士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而职业心态也是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
为使护士工作健康稳步发展,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稳定的工作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医学
|教育网整理搜集;不断提高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使其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提高自控力这是很重要的;同样理解、关心、支持护士,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对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应对措施
首先管理者应掌握每个护士的职业需求。
近年来研究证明,压力可以直接引起身心疾患。
按照应激理论和压力原理,在不稳定的外环境中维持其内环境平衡是护理管理者的目标。
作为护理管理者,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让其认识到“工作就是处于压力下”,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以此来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经历、不同个性和特长从人的需要层次出发,设法满足各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
如从个性特长上,有的个性外向,喜欢和人打交道,有的个性内向但工作条理性很强,有的文字功底好富有内涵,有的技术拔尖想成技术尖子,极个别护士存有“顺其自然”的想法,管理者要在护士的成就动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爱好上下功夫,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因人而异地给予合理工作安排,适当地满足其要求,使其在岗位上有自我实现的满足。
其次要充分调动护士的适应能力。
正如以席里对适应的描述的那样,“适应最大的能力就是使任何复杂的生活都变为可能”。
管理者要掌握压力适应以及应付压力的内在平衡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帮助护理对象控制压力反应的强度,减轻各种反应加诸于护士身上的负担,如工作负荷过重、夜班睡眠不足、知识因素、护士的教育,从感情上接近护士,激发护士的集体荣誉感、事业成就感,促使其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以减轻护士的不平衡心理状态,并注重个性的培养和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纠正过激的认知方式。
应用激励原理,引入激励机制,实行形象管理、友善管理,从护理工作的本身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护士对护理工作产生好感。
另外,掌握应对每个护士的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调查显示,紧张忙碌、应激源高的职业环境,是护士心身疾病高发原因之一。
护理管理者除找出护士的压力所在外,还要认真制定缓和压力的对策,以满足护士的需求,在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资金及人的生活地位方面给予充分考虑。
如按照人岗匹配原则、制定特殊的岗位人才政策,尤其是在工作环境特殊、工作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要给予护士优惠条件和宽松政策。
如在精神科工作的所谓“挨打费”、在傳染科工作的所谓营养费、外科和其它临床一线科室的“劳动强度费”,还有夜班补助费等等;或者制定一些到非临床科室的一些优惠条件,推行一线留人的对策,为护士“争实惠、办实事”,以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补偿来调动护士的积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