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新冠疫情下医务人士的心理健康调节

新冠疫情下医务人士的心理健康调节

新冠疫情下医务人士的心理健康调节
简介
新冠疫情对医务人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他们面临
着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害怕感染病毒并传染给家人,以及面
对患者大量死亡的心理冲击。

因此,医务人士需要采取措施来调节
心理健康,以保持身心健康。

调节措施
1. 情绪管理
医务人士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可以通过找到一个交
流和倾诉的途径来释放内心的压力,例如与其他同事交流,与家人
朋友沟通,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此外,他们可以尝试一
些放松和冥想的技巧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2. 自我关怀
在繁忙的工作中,医务人士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然而,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的挑战,他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
间来休息和放松。

他们应该睡足充足的时间,保持良好的饮食惯,
进行适量的运动,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爱好来释放压力。

3. 寻找支持
面对困难和挑战,医务人士需要找到支持和鼓励的来源。

他们
可以寻找支持性的同事和朋友,共同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情感。

此外,他们还可以加入专业组织或社区组织,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讨论会,
以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和资源。

结论
新冠疫情对医务人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通过采取合适
的调节措施,他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情绪管理,自我关怀
和寻找支持是关键的策略。

我们应该为医务人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关怀,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护理减轻焦虑与抑郁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护理减轻焦虑与抑郁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护理减轻焦虑与抑郁2020年底至2021年初,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在这段艰难的时期,人们面临着封锁、隔离、恐惧、焦虑以及经济困难等各种压力,这些不确定性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减轻焦虑与抑郁,成为了当下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情绪反应在疫情期间,人们面临着新闻报道的淹没、社交媒体信息的过载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等,这些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正确认识个人的情绪反应。

焦虑和抑郁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而且是人们对威胁和压力的自然反应。

因此,我们要接受这些情绪,同时也要寻求适当的方式来减轻焦虑与抑郁。

二、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在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新的生活变化时,建立一个稳定的日常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可以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当的身体活动。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身体放松和精神放松的方法,来缓解焦虑与抑郁。

例如,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做瑜伽或者冥想来舒缓紧张的情绪。

三、保持积极的社交联系隔离和社交距离政策的实施,使得人们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面对面交流减少了很多。

但是,保持积极的社交联系对于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或者社交媒体来保持联系。

此外,还可以参加线上活动、网络社区或者志愿者活动,与他人分享情感和体验,减轻心理压力。

四、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帮助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无助、绝望、悲伤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如果个人发现自己无法克服焦虑和抑郁情绪,就应该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帮助。

可以通过在线心理咨询、电话心理支持热线或者面对面的心理治疗来获得帮助。

同时,家人和朋友也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共同度过困难时期。

五、积极培养兴趣和爱好在疫情期间,很多人由于居家隔离或停工停课,时间相对较多。

利用这个机会,可以积极培养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如阅读、写作、绘画、学习新技能等。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保护与疏导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保护与疏导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保护与疏导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爆发的肺炎疫情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身心压力和焦虑。

作为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肺炎疫情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威胁,还有心理上的困扰。

因此,如何保护和疏导人们的心理健康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保护与疏导的方法和策略。

一、正确认识疫情,减少心理恐慌面对疫情,正确认识疫情的严重性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可靠的渠道获取权威信息,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进展等有助于减少人们的心理恐慌。

政府部门和媒体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以帮助民众正确理解疫情,并提供相关的心理疏导服务。

二、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疫情期间,由于宅家时间增加,人们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为了保护心理健康,在家期间也应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定时起床、就寝,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科学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适量参加室内运动,保持身体活动量;避免沉迷于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家务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三、拓宽社交渠道,保持社交联系疫情期间,由于人们需要保持社交距离,面对面的交流变得困难。

然而,社交联系对于心理健康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可以选择拓宽社交渠道,在线社交平台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与朋友、亲人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情绪和感受。

此外,对于那些独居或无亲无友的人来说,社区组织可以通过电话、邮件或者志愿者的方式提供心理支持和陪伴。

四、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在疫情期间,面对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有时候人们很难自己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

这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各级政府可以提供心理援助热线,并布置心理援助团队进行心理辅导。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线上咨询平台和心理健康应用程序寻求心理支持。

五、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调节疫情期间,人们的情绪容易波动,焦虑、恐慌和沮丧成为常态。

因此,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长期的社交隔离、健康担忧、经济压力等因素都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这场疫情期间,保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我们度过这个艰难时期。

1. 接纳情绪变化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经历各种不同的情绪,如恐惧、焦虑、失落等。

这些情绪变化是正常的反应,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它们而不是抗拒或压抑。

寻找情绪的表达方式,例如写日记、绘画或与亲友倾诉,可以帮助我们宣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

2. 保持理性思考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信息,有些信息可能夸大了疫情的严重性,导致人们恐慌不安。

在面对这些消息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依靠权威机构的消息,如卫生部门或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准确的疫情数据和建议,避免过度恐慌。

3.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在疫情期间,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尽量建立起稳定的日常生活。

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确保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保持规律的饮食和运动,并给自己一些愉悦的活动来放松心情。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抵抗力。

4. 保持良好的社交联系疫情期间的社交隔离给人们带来了孤独感和情感上的压力。

保持与亲友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这种孤独感。

通过电话、视频通话或社交媒体等方式,与亲友保持良好的沟通。

此外,可以参与一些线上社交活动,如线上聚会、线上游戏等,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情感支持。

5. 学会积极应对压力疫情期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源,如担心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失业压力等。

学会积极应对压力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关键。

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或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

同时,寻找一些娱乐活动来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影、阅读等,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我们感觉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无法自行解决,或者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焦虑或恐慌症状,那么就应该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

新冠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

新冠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

新冠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疫情的持续时间、防控措施的加强以及不断变化的局势,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新冠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焦虑和恐惧感面对未知的病毒和快速传播的疫情,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和恐惧。

人们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病毒,担心失去亲人,担心社会和经济的不稳定。

这种焦虑和恐惧感可能导致睡眠问题、食欲改变、注意力困扰等。

应对方法:1.保持良好的信息获取途径。

及时了解官方权威发布的疫情信息,避免从不可靠渠道获取信息,以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2.保持规律作息。

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锻炼能够提高身心抵抗力,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3.寻求支持。

与家人、朋友聊天、分享感受,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有助于减轻焦虑和获得支持。

二、社交隔离和孤独感为了遏制病毒的传播,社会实行了封锁,封禁和社交隔离等措施。

这导致人们无法正常进行社交活动,与亲人和朋友的接触受限,使得孤独感日益增强。

长期的社交隔离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孤独症状。

应对方法:1.保持社交联系。

通过电话、社交媒体或视频通话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愉快事物,减轻孤独感。

2.寻找兴趣爱好。

利用社交隔离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并减少孤独感。

3.参与志愿者活动。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不仅可以减轻自身的孤独感,还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工作和经济压力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或经济来源,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和经济压力。

失业、工作不稳定和经济困境可能导致忧虑、沮丧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应对方法:1.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加找到新工作的机会,减轻压力。

2.合理安排个人财务。

合理规划和管理个人财务,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寻求适当的经济援助,并与家人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减轻经济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摘要:临床实习护生作为抗疫中的特殊参与群体,但由于深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实习护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有待改善。

基于此,本综述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阐述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健康应对措施。

通过归纳得出,为改善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护理教育人员要采取多样性方法来帮助实习护生形成健康心理,培养实习护生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及人际关系等。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1引言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护工作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中,医务工作者的机体丧失了平衡,更容易出现多样性心理疾病,最终对护理服务效果带来巨大影响[1]。

临床实习护生比较特殊,在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面前,许多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也有所改变,心理问题比较多,对其就业抉择、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带来许多负面影响[2]。

所以,本综述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充分剖析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措施,目的在于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提供一定指导。

2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1学习模式的改变临床实习对护生非常重要,是引导护生学习更多理论知识,培养其感性思维的方法。

通过临床实习,有助于将理论科学运用于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机会[3]。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为引导实习护生形成健康心理,需主动优化其学习模式。

纵观目前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有学者认为,实习护生年龄大多介于18岁到21岁之间,在该年龄段,实习护生的生理及心理都逐渐成熟,但缺乏健全的心理自我管理及调控系统[4]。

也有研究认为,许多护生在抗疫期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且在学生转变为护士角色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科学解决,将会对今后实习护生职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5]。

2.2实习护生缺乏自信心自信心缺乏是肺炎疫情背景下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常见影响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如何应对焦虑和恐慌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如何应对焦虑和恐慌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如何应对焦虑和恐慌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应对身体健康的风险,还需要面对心理健康的挑战。

焦虑和恐慌成为了许多人在这一特殊时期的主要情绪。

为了更好地应对焦虑和恐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避免过度恐慌在信息时代,我们有太多的渠道可以获取关于疫情的信息,但同时也有大量的虚假和夸大的报道。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只相信来自权威机构和专业医疗机构的消息。

及时获取正确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看待疫情,避免过度恐慌。

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免疫力,并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恐慌情绪。

建议大家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保持社交联系。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三、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释放焦虑情绪在面对焦虑和恐慌情绪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他们可以提供正确的信息、安抚情绪,并提供应对焦虑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我们还可以向家人和朋友倾诉自己的困扰,或通过写日记、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和释放内心的压力。

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心理韧性面对疫情,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关注正面的新闻和信息,学会从困境中寻找机会与希望。

确保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保持稳定,有助于应对焦虑和恐慌的挑战。

同时,要培养心理韧性,提高面对逆境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渡过难关。

五、转移注意力,寻找放松和娱乐的方式在紧张的疫情环境下,人们容易过度关注和担忧,这会进一步加重焦虑和恐慌的情绪。

因此,我们需要转移注意力,寻找一些放松和娱乐的方式,如读书、看电影、做运动、听音乐等。

这些活动可以转移注意力,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情绪。

六、建立积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在疫情期间,我们需要建立积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规划自己的时间,制定适当的目标和计划。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负面消息和环境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

疫情危机下,如何保障护士们的心理健康?

疫情危机下,如何保障护士们的心理健康?

疫情危机下,如何保障护士们的心理健康?2023年,世界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危机之中。

在这场危机中,医护人员是最需要保护的群体之一。

作为最前沿的抗疫力量,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因此,保障护士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一、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加强疫情防控护士们工作繁重,压力大。

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那么他们的工作压力会大大减轻。

因此,我们应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加强疫情防控。

从根本上保护护士的心理健康。

二、提供足够的防护设备作为最前沿的抗疫力量,护士们所处的环境非常危险。

因此,提供足够的防护设备非常重要。

这不仅可以减少护士们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工作效率。

三、提供心理支持在这个特殊时期,护士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提供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设置定期的心理咨询,让护士们可以及时释放压力,排解困惑。

四、加强同事之间的联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护士们的工作环境很苛刻。

因此,同事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情感体验。

这不仅可以建立护士之间的信任和互助关系,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五、加强宣传教育在这个特殊时期,疫情相关的信息不断涌现。

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渠道,例如微信、微博等,向护士们传递有关疫情防控的最新信息。

这样,护士们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我们应该认识到,护士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在疫情面前,我们应该站在护士们的角度,通过加强疫情防控、提供足够的防护设备、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同事之间的联系、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途径,有效保障护士们的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战斗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摘要:临床实习护生作为抗疫中的特殊参与群体,但由于深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实习护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有待改善。

基于此,本综述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阐述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健康应对措施。

通过归纳得出,为改善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护理教育人员要采取多样性方法来帮助实习护生形成健康心理,培养实习护生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及人际关系等。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1引言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护工作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中,医务工作者的机体丧失了平衡,更容易出现多样性心理疾病,最终对护理服务效果带来巨大影响[1]。

临床实习护生比较特殊,在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面前,许多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也有所改变,心理问题比较多,对其就业抉择、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带来许多负面影响[2]。

所以,本综述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充分剖析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措施,目的在于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提供一定指导。

2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1学习模式的改变临床实习对护生非常重要,是引导护生学习更多理论知识,培养其感性思维的方法。

通过临床实习,有助于将理论科学运用于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机会[3]。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为引导实习护生形成健康心理,需主动优化其学习模式。

纵观目前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有学者认为,实习护生年龄大多介于18岁到21岁之间,在该年龄段,实习护生的生理及心理都逐渐成熟,但缺乏健全的心理自我管理及调控系统[4]。

也有研究认为,许多护生在抗疫期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且在学生转变为护士角色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科学解决,将会对今后实习护生职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5]。

2.2实习护生缺乏自信心自信心缺乏是肺炎疫情背景下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常见影响因素。

首先,在肺炎疫情背景下,医院各个科室对临床实习护生的工作要求比较高,要求实习护生在做好抗疫工作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6]。

对于刚刚进入社会的实习护生来说,难免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

甚至在临床实习护理中畏手畏脚,心态不够端正。

其次,与医院带教老师、正规护理工作者相比较,实习护生专业化技能比较薄弱,并没有充分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与方法,这也会在无形中增加实习护生的不自信心理。

不自信心理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许多实习护生在这种不自信的心理诱导下,容易滋生心理焦虑、抑郁及压力大等的问题[7]。

2.3人际沟通能力薄弱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实习护生必备的职业能力。

但现有研究证明,有一部分实习护生存在人际沟通能力薄弱的问题,如在实习工作中不愿意和带教老师、其他同学沟通,在出现一些临床护理问题后,自己也选择冷处理方法,不愿意主动和其他人交流[8]。

一方面,这与实习护生性格存在着密切关系,如部分实习护生的性格比较孤僻、自闭、过于内向等;另一方面,实习护生专业技能薄弱,由于害怕被带教老师指责,不愿意沟通。

除此之外,实习护生与病人、家属等的沟通不够,尚未与病人及家属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这导致病人与家属不信任实习护生,甚至故意刁难实习护生[9]。

2.4职业素质教育落后职业素质作为提高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在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管理中,开展丰富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有助于引导实习护生形成健康心理[10]。

但目前许多医院对实习护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不够关注,特别是在肺炎疫情下更不愿意花费时间在实习护生身上。

如在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医院的工作比较复杂,各个科室都比较繁忙,带教老师没有太多时间来关注实习护生心理素质,也没有主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工作,这导致实习护生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不利于实习护生的健康发展[11]。

2.5缺乏心理疏导及就业指导机制在心理疏导及就业指导方面,很多医院都忽略了这一问题。

如在心理辅导方面,临床带教老师大多都是为实习护生布置完毕任务后就不愿意沟通,没有花费时间去深入了解每一位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及问题。

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实习护生缺乏关怀,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从就业指导来说,在实习后期,许多实习护生都面临着就业问题,就业压力比较大,但医院在实习后期并没有主动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这导致学生对未来感觉到非常迷茫,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实习护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还需要改善。

3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应对3.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现有研究证明,随着实习护生学习环境的变化,许多实习护生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2]。

对于这种问题,必须要建立科学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才能为护生的临床实习提供更多保障性心理条件。

在实习前期,由于实习环境比较陌生,人际交往关系比较复杂、学习模式变化、亲眼看到许多肺炎病人痛苦甚至濒临死亡等,容易导致实习护生出现心理压力、胆怯、自卑、心理紧张等的一系列情绪。

加之个人的护理工作不够专业,尚未充分掌握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方法,这导致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更大[13]。

在实习后期,由于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实习护生也会出现心理焦虑、情绪低沉甚至是抑郁的不良心理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实习护生带头老师、医院管理者等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肺炎疫情下多关注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给实习护生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护理方法,开展死亡教育。

由于刚刚步入社会,很多实习护生无法面对临床中的各种死亡现象,这都是影响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性因素。

在实习护生学习环境上,医院管理者应当构建公平竞争的环境,关爱每一位实习护生,为每一位实习护生提供同等的实践操作机会。

3.2鼓励护生以增强其自信心与以往其他实习护生相比较,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所有医院一方面要做好基础医疗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效果,及时执行基层抗疫政策[14]。

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医院对实习护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如许多实习护生在实习中出现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这与其性格因素息息相关,但与自身技术操作熟练度不足、学习模式变化、学习环境变化以及缺乏自信心等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在肺炎疫情影响下为更好的提高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带教老师要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在接待临床实习护生的过程中,主动为他们讲解医院规章制度、科室环境文化、医院最新的抗疫政策及各个科室安排情况等,并定期带领实习护生操作操作训练[15]。

多与实习护生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症结所在,鼓励实习护生,肯定实习护生的专业能力。

让实习护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掌握更多护理知识,强化其护理专业技能,让实习护生充分掌握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在实习中逐步转变自身的学习模式。

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与实习护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解决实习护生对医院的困惑,了解实习护生最新学习状况,积极宣传医院抗疫政策及制度要求,增强实习护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3.3培养实习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由于肺炎疫情影响下医院的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工作项目比较多,所以对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现有研究证实,在培养实习护生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常见的沟通技巧,这可以为正确处理及应对人际关系如与带教老师的关系、与病人和家属的关系等提供良好条件[16]。

由于护生处于实习状态,临床经验不够丰富,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缺乏灵活性,这导致许多实习护生并不敢和带教老师、病人、家属等沟通。

如此一来,会导致患者对护生不信任,带教老师也无法充分掌握实习护生的学习情况。

所以,带教老师要主动开设实习护生会,及时为实习护生解决临床工作问题。

带教老师还要为护生传达自身临床经验。

在操作治疗过程中,阐述差错预防及出现差错时的处理方法。

培养实习护生的良好人际关系,让实习护生及时与病人、家属等沟通,科学应对病人的指责。

通过培养实习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可以获得护生的信任,而且还可以降低差错发生率,进而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养。

3.4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在科学应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实习护生的工作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非常关键。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在社会上,许多群众认为,护理工作大多具有低学历及技能薄弱的特点,很多人对护生缺乏良好的职业认同感[17]。

所以,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关注实习护生的性格特征及亮点,为护生提供更多操作实践条件与机会,赋予实习护生更多信心,使其在短期内获得病人的支持与认可。

除此之外,也要加大伦理道德教育力度,向广大实习护生讲述南丁格尔的故事,让实习护生充分了解该人物的无私奉献宝贵精神品质,这可以激发实习护生对于护理事业的热情,引导他们热爱护理工作。

在护理中努力获得病人、带教老师的认同,且发挥家人、朋友的支持作用,培养护生端正的学习学习,提高其职业责任感,培养职业归属感,让实习护理工作更加积极,从心里真正认可自身的护理工作。

3.5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并提供就业指导因为大多数临床实习护生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导致他们在临床实习工作中面临着各种挫折,且护理问题错综复杂,实习护生并不能冷静和独立处理,加之实习后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这会导致许多实习护生出现反射性急躁、焦虑及抑郁的情绪[18]。

在这种情况下,带教老师要主动开展心理疏导及辅导工作,为实习护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在带教中帮助实习护生完成正确操作,如果实习护生对待病人的态度不正常,必须要给予批评教育,利用自身的言行来感化实习护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引导实习护生走出负面心理情绪,让实习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优化其临床护理行为[19]。

在心里辅导中也要重视就业指导,特别是在实习后期,许多实习护生面临着比较大的就业压力,加之肺炎疫情下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复杂。

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应当主动为实习护生分析肺炎疫情下的就业形势,引导实习护生端正心态,且主动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20]。

4小结综上所述,在肺炎疫情影响下,许多实习护生或多或少都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模式的变化、缺乏自信心、人际沟通能力薄弱、职业素质教育落后以及缺乏健全的心理辅导及就业指导机制。

因此,在肺炎疫情下为引导广大实习护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确保其心理健康,必须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多鼓励实习护生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实习护生的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加大职业素质教育力度并建立健全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机制。

简而言之,要给予实习护生更多的关怀,让实习护生充分感知带教老师和医院的关心,及时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及不良心理问题,这对实习护生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就业带来诸多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1]何卓娅,陈紫英,伍聪,郭焱菲,于梦楠,王蓉. 轮科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临床适应情况的相关性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04):31-33.[2]赵莉,刘丹. 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态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1):74-75.[3]张平平.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调查分析[J]. 农垦医学,2020,42(06):540-542+566.[4]刘卫娟,邵霞,范薇,温丽云,杨佩珊. 临床实习对护生心理弹性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20):3049-3052.[5]刘晓茜,徐真,王欣,张文静,徐颜红,刘文慧,刘恒.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压力源相关因素及自我效能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4):137-140.[6]赵露露.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韧性与工作应激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19,14(11):13-14.[7]赵露露. 高职临床实习护生心理韧性与工作应激的调查研究[J]. 心理月刊,2019,14(01):52-54.[8]吴旻,陈群. ~(125)I放射粒子对实习护生心理状态影响及临床带教对策[J]. 黑龙江医学,2018,42(04):375-376.[9]王秦豫,马红,邵利萍. 临床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对实习护生心理特质及就业期望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01):138-141.[10]梁文兰,邵春红,汪红月. 急诊科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临床沟通能力调查分析[J]. 全科护理,2017,15(36):4573-4575.[11]陈恒梅,卓蕾菁,王珊. 临床实习护生焦虑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8):2227-2228.[12]龚丽燕. 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源及临床带教应对措施[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8):55+135.[13]帕孜来提·赛登. PBL教学法在心理医学科临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7.[14]姜恋,周英,周彩娣,吴佩妍,孙建娣,张欢.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 职业与健康,2016,32(16):2227-2230.[15]张静,任冬梅,蒋卓利,杨娟.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韧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健康之路,2016,15(05):137-138.[16]张慧芳,颜春英.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4):554-557.[17]李莉,颜萍,潘蓉,董正惠. 实习护生临床实践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2016,(04):76-78.[18]孙家莉,刘媛,周文娟,戴璠,金咪.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焦虑抑郁的干预方法[J]. 医疗装备,2016,29(02):144.[19]姜思艳,曾娜.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韧性的现状调查[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1):150-152.[20]高婷.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 科技视界,2015,(21):187-1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