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1994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景规划范围,编制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依托⾃然⽔⾻架,建⽴绿⾊⽣态空间以⼀⼼、三环、三楔、三园、七带和众多⼤⼩不等的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嘉兴独特的⽣态绿地络结构。
⼀⼼:指南湖、西南湖组合形成的城市绿⼼。
三环:沿环城河建设的环城绿带是嘉兴古城格局原外城边界;沿中环红线外侧各控制20⽶绿带形成城市景观⼤道;沿外环河控制300-500⽶绿带为城市的外围⽣态环。
三园:指南湖风景名胜公园、相家荡公园和穆湖溪公园。
三楔:指城市东、南、西北向规划控制3⽚楔⼊城市中⼼区的绿楔。
七带:沿城市七⼤放射⽔系两岸布置进深30⽶以上绿带。
⼆、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特⾊园林景观规划突出体现绿化的⽣态性与⽂化性,通过绿地与⽔系的有机结合,形成城、⽔、绿相互交融的园林景观。
营造⼤型⽣态基质:保护和恢复城市3⽚绿|考试|⼤|楔的⽣态环境,严格实施城市外环绿带建设,通过河道和道路与郊外⽥园及城市内部绿地相互融通,向城市导⼊绿⾊⾃然景观和清新⽓流。
建⽴绿⾊廊道络:依托城市“⼆环、三湖、七放射”⽔⾻架,构筑各具特⾊的绿化景观带;结合⽔系建设城市道路,通过绿化处理,形成通畅的绿⾊景观廊道。
设置特⾊城市⽚区:利⽤河道将城市划分为九个⽚区,通过绿化体现各个⽚区的园林景观特⾊。
控制河道界⾯景观:包括绿线、蓝线控制。
通过修复岸线、植树造林、拆除建筑、破墙还绿、限制建筑⾼度等⽅法进⾏控制,绿地率达40%以上。
组建历史景观轴:以⼦城为核⼼,形成南湖——⼦城——穆湖溪古城和运河历史景观带。
三、重视⽣态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态建设:按⽣态学原则,结合城市外围⽥园风光,并在城市内部(在绿楔、绿带、公园内,沿着修复的河、湖、湿地和滨⽔岸线)绿予⾃然⽣物若⼲⽚⾃然环境。
⽣态种植:以种植树⽊为主,⼤量采⽤乡⼟树种,重视⽣物多样性,强调地被和空间⽣态群落合理配置。
⽣态效益:在满⾜城市绿地主要功能的同时,引⼊经济价值⾼的⽣物,使绿地和⽔资源获得叠加效益。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ppt课件

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 到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 沿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
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 提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
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 展,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 又给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块状
楔 状
带 状
混合式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点(块)状绿地 布局:
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 绿化。
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 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 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 海、武汉、大连。
(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 深圳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本章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 •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 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 •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的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 1:5000~1:250003.分区规划——定量 1:5000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 1:1000~1:2000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 1:500~1:2000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县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树种规划第七章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和现状概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城市绿地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具有广泛而积极的意义。
在2007年完成的隆昌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地方政府管理条例,结合隆昌县建设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隆昌县绿地系统尚未进行过专类的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游园、滨河绿地等缺乏系统布局,城市绿地率达不到省园林县城的要求,各类绿地都尚存面积偏小,景观效果较差以及植物品种不具备多样性等诸多问题。
隆昌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隆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并利用隆昌河纵贯城区,外围古湖风景区镶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中国石牌坊之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功能合理,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风格独具的新兴经典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条规划宗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既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与细化,又是为以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造绿色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改善隆昌的投资环境,扩大知名度,提升隆昌县的城市品位,必将使隆昌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人才流的理想场所,汇集更多、更广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互动发展、和谐繁荣的良好局面。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文件城建[1993]784号);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1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3、《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14、《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2000]106号)。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摘要:本文结合城市发展对生态绿地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在探讨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思考,从而实现一座城市的生态目标。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 引言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景观效果,与科学规划的绿地系统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规划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绿地系统,才能实现一座城市的生态目标。
生态园林城市对绿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城市生态发展、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与游憩、凸显城市形象与特色。
本文结合城市发展对生态绿地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在探讨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思考。
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城市发展对生态园林系统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普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的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首先,由于城市的高速建设与发展,使得位于城市之中的绿地系统难以得到及时的养护与保障。
由于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少绿地均被占用,严重影响了绿地的生态效益。
其次,城市化发展中所需的巨量能源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由此而形成的环境污染、水污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天然具备减缓污染、革除噪音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不少城市往往不注重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
此外,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也影响了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发展方向。
生态城市要求绿化覆盖率在四成以上,因此,城市绿地的规划应该顺应城市发展。
而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张,绿地系统涉及到的费用也在不断攀升,对生态绿地系统的资金计划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由此可知,如何在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当中保持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3生态园林绿地的布局3.1 传统城市绿地的布局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历经几十年,在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中,主要以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以及混合式的绿地布局居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1、开放空间(open space)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未利用土地”。
(1906 《开放空间法》)开放空间的特性:⏹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背景:⏹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851 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代表作品: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in New York )⏹弗雷德里奇﹒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Vaux)⏹第33号方案——“绿色草原(GreenswardPlan)”⏹特点:1、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2、通过政府发行“公园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3、公园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1876)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1886)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
公园路的思想源于奥姆斯特德等先驱设计的林荫道或有公园状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重庆绿地系统规划

• 1.1城市现状 • ⑴范围面积广,区
域差别较大
• 城市区涉及范围渝 中区、大渡口区、 江北区、南岸区、
• 沙坪坝区、九龙坡 区、北碚区、渝北 区、巴南区九个
• 行政区旳全部辖区,
• 2023年城市区总人 口618万人,其中 城乡人口521万人, 属于特大城市规模。 城市区适宜建设用 地面积为1393.5平 方公里,不宜建设 用地面积2083.7平 方公里,禁止建设 用地面积1994.7平 方公里,可利用旳 后备土地资源极少, 人均拥有土地资源
图2 山水格局分析
• 1.2 绿地概况
• 城市区绿地由生态绿地 和建成区园林绿地两部 分构成。2023年城市区 绿地总面积1715.28平 方公里。其中生态绿地 1653.36平方公里,占 绿地总面积旳96.39%, 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 61.92平方公里,占城市 区绿地总面积旳3.1%。 建成区绿地率19.61%,
图6 重庆市城市区绿地 系统规划
• ⑵合理细化绿地规划指标
• 我国从2023年开始,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 这4项指标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但这些绿 地指标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旳不足。因为 各地气候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旳差别, 绿化旳成本和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面积就较小;规模适中旳 城市,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绿地面积就较 高。所以,统一旳绿地指标极难真实全方 面地反应出不同城市绿地建设旳实际质量
图4 土地合适性分析
• ⑷生态观 应用“反规划理论”, 优先拟定 生态最敏感旳区域,作为保护禁建区,规划 旳要点从拟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 资源旳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旳合理 布局(图4)。规划经过绿地空间构造,影 响城市空间构造,确保城市山水格局旳完整 性。提出需要着重保护“两江、四山”旳宏 观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增强 “四山”森林 生态景观,确保水源涵养,建立城市生态保 护旳绿色屏障。加强主城西部槽谷和郊区北 部水源保护,郊区北部以及东南部建设氧源、 冷源基地。针对城市区南北向生态廊道发育, 而东西向生态联络较弱旳实际,着重加强东 西向生态廊道建设,使城市区景观生态格局 最优。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开发与资源保护旳 冲突,保护山体和江河景观,构筑生态廊道, 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城市生态系 统内稳力,维护城市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定义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还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气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如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
(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
2、调节湿度通过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3、调控气流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气候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降低城市噪声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由乔木、灌木、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
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等技术优势,对濒危、珍稀动植物进行异地保护及优势物种的驯化。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种数量。
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二、观光及旅游三、休养基地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1990年以后,前苏联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和景观-游憩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3、均衡分布、创造特色 4、近期安排、远近结合 5、结合生产、一举多得
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和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合理 3、质量良好 4、改善环境
四、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形式和手法 1、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形式
2、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1)城市构图分析评价 (2)环境保护分析评价 (3)文化娱乐分析评价 (4)灾害分析评价 (5)景观分析评价 (6)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 (7)城市形态和绿地构图的分析
3、绿地的配置规划
(1)环境保护系统绿地 (2)娱乐系统绿地 (3)防灾系统绿地 (4)景观构成系统绿地
4、文字说明和图纸的编制
(1)文字说明书的编制 叙述城市概况、规划的基本方针、 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绿地的配置、 分期实施计划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的绘制
六、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1、树种规划的依据 依照国家、省有关城市园林绿化的文件、法规 尊遵照本市气象、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 从本市的环境污染源及污染的实际出发进行规划 参照村市园林绿化现状,现有绿化树种生产、生长的 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2、树种规划的一般原则 符合本城市所处的自然气候带森林的生长规律 选择乡土树种或多年来适应本市自然条件的外来树种 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 满足城市种类园林绿地多功能的要求,并在可能的情 况下兼顾种植的经济效益 3、树种规划的方法 调查研究、树种选定、树定主要树种比例、树种规划 文字编制、附表
城市园林绿地 系统规划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最终目的:通过科学合理布置绿地,为城乡创造 优美自然、清洁卫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 代城镇的最佳环境系统。 具体目的:保护与改善城镇的自然环境,调节城 镇的小气候,保持城镇生态平衡,增加城镇景观 与增强审美功能,为城镇居民提供生产、生活、 娱乐、健康所需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条件。
块状绿地布局 环状绿地布局 楔形绿地布局 混合式绿地布局 片状(带状)绿地布局
2、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手法
点、线、面结合,将绿地连成统一整体
福州大园林空间形态与格局
五、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 1、资料调查与整理
( 1 )地形图:比例为 1:10000 或 1:20000 , 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图相一致 (2)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降水量、积雪和 冻土层 (3)社会条件及人文资料调差 (4)城市环境质量调查 (5)城市现有绿地技术经济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