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合集下载

小红帽大班奥尔夫打击乐完整教案

小红帽大班奥尔夫打击乐完整教案

小红帽大班奥尔夫打击乐完整教案教案标题:小红帽大班奥尔夫打击乐完整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参与奥尔夫打击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2. 帮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打击乐器:鼓、木琴、铃鼓等。

2. 音乐素材:小红帽故事的背景音乐。

3. 教具: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不同打击乐器的名称和外观。

4.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5. 班级布置:清空教室中央区域,为打击乐器演奏留出足够的空间。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小红帽故事,并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卡片,让他们猜测图片上的打击乐器是什么,并询问他们对打击乐器的了解程度。

探索打击乐器:1. 准备几个不同的打击乐器,并向学生展示它们的外观和名称。

2. 逐个介绍每个打击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让学生观察、听声音,并感受不同乐器带来的节奏感。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打击乐器进行探索和演奏。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

合作演奏: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故事中的一个场景。

2. 每个小组选择适合场景的打击乐器,并根据故事的情节和氛围进行演奏。

3. 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演奏顺序和节奏,确保整个乐曲的连贯性和和谐性。

展示与分享:1.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演奏作品,其他学生可以观看和欣赏。

2.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演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教师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并总结他们在音乐表演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可以讨论他们在合作演奏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打击乐曲,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打击乐器组合,探索不同的音乐效果和节奏感。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学背景此份教案适用于大班幼儿园,主要介绍奥尔夫打击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以《采蘑菇的小姑娘》为例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熟悉奥尔夫打击乐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2.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乐曲;3.练习打击乐器的节奏和节拍;4.提高孩子的听力感觉和音乐素养。

教学准备1.奥尔夫打击乐器包括但不限于:木琴、铃鼓、铜钹、三角铁、颤音板、小手鼓等;2.教师需要准备一份《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乐谱,可参考网上资源;3.学生需要准备好孩子们喜欢的野外探险服装。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奥尔夫打击乐1.介绍奥尔夫打击乐器包括其名称和用途;2.向孩子们演示每种乐器的音效效果。

第二步: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1.向孩子们展示《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乐谱;2.向孩子们讲解乐曲的基本节奏和节拍;3.演示每个乐器在乐曲中的运用。

第三步:练习奥尔夫打击乐器1.给孩子们留出时间练习每个乐器;2.鼓励孩子们在练习中互相合作,协调彼此的节奏。

第四步:练习演奏《采蘑菇的小姑娘》1.分配乐器和角色,鼓励孩子们互相配合;2.指导孩子们演奏《采蘑菇的小姑娘》。

第五步:小结和评价1.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并让孩子们复述所学习的内容;2.评价孩子们的表现,鼓励他们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打击乐器的节奏和协调能力,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向孩子们介绍多种打击乐器并且让孩子们有意愿去学习。

教学效果预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将了解和掌握奥尔夫打击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课后练习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份简单的打击乐器练习曲目,让孩子们在家里练习,并鼓励孩子们在乐器学习中不断提高。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材第二章《可爱的节奏》,详细内容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通过该曲目,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并能够独立演奏。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演奏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掌握曲目中的复杂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奥尔夫打击乐器(如小军鼓、木鱼、铃鼓等)、音乐播放设备。

学生准备:奥尔夫打击乐器(每人一件)、笔和纸(记录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仿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节奏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让学生感受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拍击节奏,并逐步加入奥尔夫打击乐器。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节奏错误。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曲目中的难点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奥尔夫打击乐器演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团队协作演奏(10分钟)(1)学生按照分组,进行集体演奏。

(2)教师评价各组演奏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节奏谱2. 奥尔夫打击乐器图示3. 节奏难点及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用奥尔夫打击乐器为家人演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2. 答案:学生需将演奏过程录制下来,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创作自己的打击乐作品,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节奏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节奏掌握。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一、教案目标1.通过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乐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3.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乐器:木琴、铃鼓、小鼓、锣、镲等大班奥尔夫打击乐器。

2.CD播放器或电脑播放器。

3.乐谱《采蘑菇的小姑娘》。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欣赏音乐,了解乐曲背景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音乐。

2.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及整体氛围。

3.提问:–这首音乐是否有节奏感?有哪些乐器声音?–这首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4.讲解乐曲背景:–《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歌曲讲述了一个小姑娘采蘑菇的故事。

–此曲配器丰富,色彩鲜明,是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学非常适合的曲目。

第二课时:了解乐器,认识乐器声音1.准备各种大班奥尔夫打击乐器。

2.分发乐器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感受乐器的外形和声音。

3.老师示范演奏各种乐器,让学生模仿演奏。

4.提问:–这个乐器是什么?你喜欢它的声音吗?–各个乐器分别演奏时声音有何不同?–你能通过演奏乐器模仿出《采蘑菇的小姑娘》中的某个声音吗?第三课时:学习乐谱,合奏演奏1.分发《采蘑菇的小姑娘》乐谱给学生。

2.逐拍教学乐谱,教学生演奏各个部分的节奏。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乐器,练习演奏各自的部分。

4.合奏演奏:各小组轮流演奏自己的部分,全班一起合奏。

第四课时:评估与总结1.教师评估学生在合奏演奏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创造力。

2.学生自评:每位学生为自己的表现打分,并写下自己在合奏中的感受。

3.反思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讨论乐曲的难点、乐器演奏的技巧。

4.展示演出:选择几位同学表演合奏并邀请其他班级观摩。

5.每位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总结。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编创自己的打击乐曲,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2.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大班奥尔夫打击乐器,学习更多的打击乐技巧。

幼儿园大班音乐《奥尔夫》的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奥尔夫》的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奥尔夫》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奥尔夫》,具体章节为第五章《节奏与律动》。

内容主要围绕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节奏、律动、唱歌等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特点,掌握简单的节奏和律动。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奥尔夫音乐的基本理念,运用到实际演唱和律动中。

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和律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奥尔夫音乐教具(包括打击乐器、音条等),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小乐器(如小鼓、小铃铛等),画纸、画笔(用于创作律动图形)。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首奥尔夫音乐作品,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氛围。

(2)邀请幼儿模仿教师的律动,引导他们关注音乐节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理念,如节奏、律动、唱歌等。

(2)教师演示如何用打击乐器演奏奥尔夫音乐,并邀请幼儿参与。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跟随音乐节奏演奏。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节奏错误,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

4. 创作与展示(10分钟)(1)幼儿用画笔和画纸创作自己的律动图形。

(2)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邀请幼儿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奥尔夫音乐——节奏与律动》2. 内容:(1)奥尔夫音乐基本理念(2)打击乐器演奏技巧(3)律动图形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为家人表演本节课学到的奥尔夫音乐作品。

(2)创作一幅律动图形,与家人分享。

2. 答案:(1)表演作品:《小星星》(或其他奥尔夫音乐作品)(2)律动图形:示例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奥尔夫打击乐教案标题:奥尔夫打击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奥尔夫打击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奥尔夫打击乐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4. 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自由发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奥尔夫打击乐的基本概念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在演奏中自由发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奥尔夫打击乐的演奏视频,引发学生对奥尔夫打击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奥尔夫打击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打击乐器的种类、演奏方式等。

3. 演奏示范(10分钟)老师现场演示奥尔夫打击乐的演奏技巧,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倾听来掌握演奏动作和节奏感。

4. 分组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组打击乐器,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演奏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逐个指导每个小组的演奏技巧,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5. 创作演奏(20分钟)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组合打击乐器演奏出自己的节奏和旋律。

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音律或节奏作为参考,同时也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作。

6. 演奏展示(10分钟)请每个小组依次上台演奏自己创作的作品,同时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7. 总结(5分钟)总结整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对奥尔夫打击乐进行深入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奥尔夫打击乐器2. 奥尔夫打击乐演奏视频3. 打击乐器演奏指导书4. 视频设备五、教学评价1. 基本参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奥尔夫打击乐的演奏练习和创作活动。

2. 技巧掌握程度: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奥尔夫打击乐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创造性表现: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创造出自己的节奏和旋律。

4. 演奏表现:学生的演奏表现能够展示出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1. 通过观看视频和演奏示范,学生能够对奥尔夫打击乐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需要通过实际练习来进一步掌握技巧。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节奏游戏“动物快车”中的复杂节奏,音乐故事“小猫钓鱼”中的角色分配和表演。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以及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奥尔夫乐器(如小鼓、木鱼、铃铛等)、动物头饰、小鸟道具、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节奏。

2. 节奏游戏“动物快车”(15分钟)a. 教师示范游戏,让幼儿跟随节奏击打奥尔夫乐器。

b.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扮演不同动物,按照节奏进行表演。

c.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节奏错误。

3. 旋律探索“小鸟歌唱家”(15分钟)a. 教师演示旋律,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模拟小鸟飞行动作。

b.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旋律,并用小鸟道具进行表演。

c. 分组进行旋律探索,每组创作一句小鸟歌唱的旋律。

4. 音乐故事“小猫钓鱼”(10分钟)a.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b. 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体验音乐故事。

c.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动物快车的简笔画,标注节奏符号。

2. 在黑板上写出“小鸟歌唱家”的旋律,标注音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以动物为主题的节奏旋律。

节奏: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模仿小马奔跑)旋律:1 2 3 4 5 6 5 4 3 2 1(模仿小鸟飞翔)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打击乐大班公开课教案

奥尔夫音乐打击乐大班公开课教案

奥尔夫音乐打击乐大班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奥尔夫音乐打击乐大班公开课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大班幼儿设计一堂奥尔夫音乐打击乐的公开课。

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方法等内容。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奥尔夫音乐打击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3. 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奥尔夫音乐打击乐器:鼓、铃鼓、木琴等。

2. 教学投影仪和音乐播放设备。

3. 幼儿的座位和教学区域布置。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一段奥尔夫音乐打击乐的音乐片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幼儿观察打击乐器的图片,让他们猜测每个打击乐器的名称和声音。

主体活动:1. 分发打击乐器给幼儿,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演奏。

2. 引导幼儿按照节奏和指导音乐,一起演奏简单的打击乐曲目。

3. 分组合作演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不同的打击乐器,通过合作演奏出一段乐曲。

4. 教师示范演奏一段乐曲,引导幼儿模仿并一起演奏。

5. 引导幼儿自由发挥,通过打击乐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结束活动:1. 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其他幼儿演奏的作品,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他们对奥尔夫音乐打击乐的感受和体会。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自由演奏作品和小组合作演奏作品,评估其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3. 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教案扩展:1. 组织幼儿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展览,进一步拓展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幼儿参加奥尔夫音乐打击乐的培训班或课外活动,深入学习和探索打击乐的技巧和艺术。

通过以上教案,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关于奥尔夫音乐打击乐大班公开课的建议和指导。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您的教学需求和幼儿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

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现力。

《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式轻快活泼,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曲调琅琅上口,节奏容易掌握,在乐器配乐与演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的乐感与锻炼幼儿的演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带给幼儿快乐的享受。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 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 小竹篓一个。

2. 有皮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

3.《采蘑菇的小姑娘》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宝宝们,今天是兔子姐姐的生日,兔子姐姐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我们要为兔子姐姐准备一份礼物,兔子姐
姐会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自然引出要以蘑菇作为礼物送给兔子姐姐。

(今天啊,参加兔子姐姐的生日聚会我们不光要带上礼物,是不是也应该为她表演个节目啊)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

(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第一句至第四句为第一部分,第五句塞罗罗到最后为第二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 XX节奏音型。

(1)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2)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

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五、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六、去兔子家参加聚会
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扮演小兔子,事先演练好。

小朋友开小火车去参加生日聚会。

把节目表演给我们的兔子姐姐看,带上我们的表情祝福兔子姐姐。

兔子姐姐表扬了我们。

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模仿教师指挥,其余幼儿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2、幼儿自由分配乐器,进行乐器演奏合作练习。

3、设置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美术区角,让幼儿自由发挥,把他们发明的蘑菇贴在区角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