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市建筑史 复习备课讲稿
外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外国城建史(复习整理)古埃及的城市⼀、古埃及社会背景古埃及历史分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30年政治体制:政教统⼀、中央集权、皇帝(法⽼)专制宗教迷信思想:灵魂是永⽣的,⼈⽣是短暂的,陵墓庙宇史永恒的,城市、住房是短暂的。
⼆、古埃及城市概况占埃及象形⽂字“城市” :以圆形或椭圆形内划⼗字组成。
其圆形或椭圆形代表城墙,⼗字代表街道。
城市以⼗字街划分为4个部分。
1、卡洪城: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卡洪(Kahun)就是⼗⼆王朝时期于公元前2000多年建成的。
城市平⾯:长⽅形,边长380X 260⽶,有砖砌城墙围着。
城市分区:⽤厚厚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城西为奴⾪居住区,有⼀条8,9⽶宽南北向⼤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区。
厚墙以东⼜被⼀条东西长280⽶的⼤路将城东分成南北两部分。
东西⼤路的北为贵族区。
城东有市集,城市中⼼有神庙,城东南⾓有⼀⼤型坟墓。
2、底⽐斯城:建于中王国时期,以后王朝有很⼤发展⽽成为古埃及最宏伟的城市。
城市⼈⼝最盛时到达10万⼈⼝。
位置:死者之城位尼罗河左岸,城市位尼罗河右岸。
“⽣者之城”布局:神庙(卡纳克与鲁克索)则是位于城中,与…⽣者之城?结合在⼀起了。
“死者之城”:⾦字塔的设计构思已不适应;皇帝们在⼭岩上凿⽯窟作为陵墓,利⽤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3、阿玛纳城背景:新王国时期国王⾃称为神,宫殿和庙宇结合在⼀起,在⼤殿⾥拜谒国王。
开创了新的⽣活⽅式。
皇帝阿克亨纳顿于公元前1370年左右在阿玛纳建⽴⾸都位置:⾯临尼罗河,三⾯⼭陵环抱,⽆城墙。
格局:沿尼罗河稍呈弯曲的带形,长达3.7公⾥,宽约1.4公⾥,顺着尼罗河流向,规划了灵活的棋盘式道路系统。
街道也有部分绿化。
分区:北部为劳动⼈民住区,中部为帝皇统治中⼼,南部为⾼级官吏们的府邸。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宝典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宝典第一讲古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规划(无)第二讲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与思想1.雅典卫城的设计特征①选址:位于雅典城市中心,孤立的山丘之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
山势险要。
只有一个上下通道,在景观上成为整个雅典的控制点②总体布局: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顺应地形地势,山上有一个很好的观赏效果,同时也照顾到山下的观赏。
③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绕山一周之后,从西侧进入卫城,可以充分感受卫城。
④创造了良好的室外空间,卫城的重点活动都在室外展开。
2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评价。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模式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⑴ 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⑵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⑶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工匠住宅区、农民住宅区、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住宅区评价希波丹姆斯规划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希波战争后城市重建及大规模殖民城市规划建设中迅速、简便化的要求,同时也确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理想,既符合古希腊数学和美学的原则,也满足了城市中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追求。
然而希波丹姆斯模式也使得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从传统上灵活、有机走向形式上的典雅或呆板,甚至为了构图的形式美而全然不顾自然地形的存在。
这种模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
3.古希腊的广场(Agora)的特征及典型案例(图)(1)古希腊的城市广场总体上有着规则和不规则两种空间类型。
(2)早期的以雅典为代表的城市明显带有生长城市的特征,广场空间的不规则性并非出自于比例、秩序、及其它空间造型的考虑,应理解为实际需求的结果。
(3)而受希波丹姆影响的殖民城市体现出一种明确的规划特征,广场空间以严格的长方形为基调,形态规则,空间完整第三讲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与思想4.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各修建了那些广场?绘图比较两个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第一章外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一、起源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城市的发源地: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黄河中下游的中国,印度河流域的印度二、古埃及的城市1、古埃及城市特点:1.城市一般沿尼罗河布置,注意因地制宜;2.有统一规划,形制较规整;3.有简单的功能分区;4.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古埃及典型的城市有:孟菲斯城----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都城,反映人与神、死的对立;神与死者的结合底比斯城----十一王朝首都,反映神与人相结合,与死者的对立,生死观念转变卡洪城----古埃及城市典型布局阿玛纳城----新王国时期建造,城市有良好的功能分区,棋盘式道路,把神权向人权转化1)卡洪城特点:a.有简单的功能分区:按阶级分区;b.规划比较方整,有统一的规划2)阿玛纳城特点:a.有一定的分区;b.道路基本为棋盘式;c.中央区的建设;d.城市没有神秘、巫术、昏暗和阴沉的感觉三、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1、比较有名的几个朝代有:a.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b.古巴比伦王国;c.亚述帝国;d.新巴比伦王国。
2.宗教文化:对神权的崇拜很淡,并没有政教合一,文化是交汇融合的,信仰多神教。
3、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特点:a.多建于河边的高地上;b.城市大多不太规则;c.城市内的主要建筑是宗教和宫殿;d.城市有明显的防御作用;e.城市中有铺砌的街道和下水道4、典型城市举例:1)乌尔城特点:a.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的卵形;b.城市由中间城寨和外城构成;c.中间城寨宗教、宫殿、星象台占有大面积。
2)新巴比伦城a.城市布局不规整;b.防御作用非常明显;c.市中心布置在主干道和河流之间;d.所有住宅都向院内开门;e.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5、城市建设成就1.地方特色建筑形式和城市布局形式(乌尔城);2.建筑的全方位防御。
重大外城建史考研总复习

三、1918~1945年欧美城市的城市建设及理论
1、新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卫星城市理论与田园城市 3、社区运动、邻里单位和划区理论 4、区域规划 5、雅典宪章 6、广亩城市 7、带形与指状城市 8、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城市建设 9、苏联社会主义城市 重点:1、勒.柯布西耶的主要思想及明日城市、光辉城市的特点 2、霍华德、柯比西埃规划思想的比较 3、田园城市、卫星城市、新城的建设特点 4、恩温的卫星城市的主要内容 5、雷德伯恩体系 6、邻里单位理论 7、赖特的广亩城市 8、中心地理论 9、增长极理论 10、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及先进性、局限性。 11、马塔提出带形城市的特点及图示 勒.柯布西耶在20年代提出的两个著名的城市规划方案是什么?表明了他的什么规划思想? 简述4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疏解大都市空间结构的主要规划理论及实例 光明城 带形城市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中有哪些时代的局限性?
第七讲 二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一)
1、战后的城市重建 2、新城建设 3、 “功能城市”的城市建设实践:印度昌迪加尔、巴西巴西利亚 重点:1、昌迪加尔、巴西利亚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优缺点,规划年代和规划师 昌迪加尔规划 朗科恩新点 在卫星城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西方规划师们如何解决城市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与工作机会这两种要素的矛盾?
重点: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特征 2、威尼斯及圣马克广场特点 3、锡耶纳坎波广场特点 4、佛罗伦萨及西格诺里亚广场特点 试从选址、城墙、主要建筑、道路、广场等方面简要概括西方中世纪城市布局的特点 欧洲中世纪城镇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由此带来什么样的城市特色? 论述欧洲中世纪以后城市变化的功能化特征 简述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的特征
五、美国新建的大城市
华盛顿规划
外国城市建筑史复习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第一讲古代世界得城市文明基础知识点掌握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得基本情况简答题:1、古埃及城市建设得主要成就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得城市文明基础知识点掌握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2、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得主要论述。
3、罗马共与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得典型代表4、古罗马时期得城市建设特征5、罗马营寨城图释题:1、罗马帝国广场群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3、古希腊广场简答题: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得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思考题: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与时期与帝国时期广场得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得定义就是:城市就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得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得社区,社区得规模与范围应当使其中得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得生活。
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
希腊——罗马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得城市基础知识点掌握1.中世纪城市得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得主要起源类型。
3、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得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得中世纪城市特色,图释题: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2、坎坡广场思考题:1、分析欧洲中世纪得城市良好得城市空间特色形成得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得城市基础知识点掌握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得第一人。
2、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得人。
3、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得帕尔马诺瓦得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得城市得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得特征。
7、巴洛克得城市规划特征。
8、巴洛克得城市设计思想得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得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得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得典范。
图释题:1、费拉锐特得理想城市2、斯卡莫齐得理想城市3、罗马市政广场4、圣彼得广场5、圣马可广场6、协与广场7、波波洛广场简答题: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得城市建设特点。
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必备讲义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代的城市城市的起源从狩猎、自然采集到饲养家畜大约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产生。
渔民与猎人不同:他们需要一个基地滨水定居点的三个特征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如气温、日照、潮汐、风的影响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等级关系避邪符咒与占卜盛行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出现了细石器;发明了弓箭;绵羊与狗的驯养(驯养家畜的开始)学会了饲养家畜,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但为寻找牧草和适宜气候,还是不得不经常流动,并从事实物交换。
活动于冬季暂息点和夏季放牧点之间,在有良好水源处定居农业革命与农民居民点一万或一万二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了农业革命。
原始人学会了播种以及有组织的采集,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此时,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经常的食物积存,人类进入了永久定居,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土地耕作者的居民点产生于公元前7000~4000年。
陶器的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证明。
新石器时代的住所有很大进步,并具有明显地方特色。
房屋造型设计吸取了容器塑造的构思最早的农村居民点是那些建立在农业区的定居点,主要是: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长江、黄河等冲积平原上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的定居点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已经具有村落形式 埃及与两河流域的早期农村居民点以6~60户组成一个群居村落,每户有火炉,供奉家神。
村内有小庙、村外有基地、周围有土木工程围成的安全带城市革命与城市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从使用石器进化到使用金属工具。
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化,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随即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货币也随着流通,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层——商人阶层出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于是,城市形成了。
第一批城市诞生于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是在早期阶级社会技术和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来,生产力发展,商人和手工业者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趋向于有利于加工和交易的交通便利的地点聚居,形成了固定的交换商品的居民点,也就是最早的城市雏形。
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
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a.布局特点: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1)平面正方形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主要内容1)城市选址。
外建史重点总结备课讲稿

名词解释:方尖碑——古埃及及崇拜太阳神的一种建筑形式。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状,一般高宽比为10:1,用一整块石头制成,并刻有文字和装饰,尖顶上镀金。
常布置在神庙的大门的两侧。
现存最高者达30米。
玛斯塔巴——古埃及早期的帝王台式陵墓。
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地上为祭祀用砖砌厅堂,仿照上埃及住宅,象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
地下为墓室。
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
后来的金字塔就是从此发展起来的。
山岳台(天体台)——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多层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券柱式——希腊柱式和罗马拱券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做承重结构,柱式成为壁柱,只起装饰用途。
解决柱式和券拱之间的矛盾。
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分为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而且高,称为中厅(中央通廊),两侧部份狭而且低;称为侧廊(侧通廊).侧廊上面常有夹层。
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坦比哀多——盛期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
是一座仿罗马神庙式的小教堂,建于蒙多里亚圣彼得修道院的回廊内院中。
建筑体量不大,园厅内直径只有4.5米;但形体端庄、手法娴熟。
外面有一圈由16根多立克柱子组成的回廊,檐部上面是一个有鼓座的穹窿。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城市建筑史复习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
第一讲古代世界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简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
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主要论述。
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
4.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
5. 罗马营寨城
图释题:
1.罗马帝国广场群
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
3.古希腊广场
简答题:
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的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思考题:
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
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
希腊——罗马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起源类型。
3. 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的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的中世纪城市特色,
图释题:
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
2.坎坡广场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第一人。
2.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的人。
3.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的帕尔马诺瓦的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的城市的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7.巴洛克的城市规划特征。
8.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的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的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图释题:
1.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
2.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
3.罗马市政广场
4.圣彼得广场
5.圣马可广场
6.协和广场
7.波波洛广场
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2.简述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特征。
思考题:
1.巴洛克的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第五讲近代西方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工业革命后,各国政府采取消除城市环境卫生弊端的措施、法令。
2.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改建计划的规划师。
3.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
5.“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型城市”理论。
6.1909年英国通过了城市规划的第一部正式法律的名称。
7. 盖迪斯的主要规划思想。
8. 反映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规划思想的书籍、设计实例。
9.《雅典宪章》的核心规划思想、思想基础及内容。
10.沙里宁有机疏散思想对二战后欧美各国许多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结构改善规划的影响,哪些城市?
11.西方城市分散(疏解)主义思想和集中主义思想的代表。
12.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内核、规划概念、空间模式。
13.广亩城市
图释题:
1.明星广场
2.昌迪加尔规划
3.田园城市
简答题:
1. 简述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
2. 简述盖迪斯城市研究的综合观念。
3. 简述盖迪斯城市研究的区域规划思想。
4. 简述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
5. 简述《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6. 简述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和组织方式。
思考题:
1.我们知道现代城市规划始于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请概括当时英国工业城市的状况以及采取的规划措施和理论探索。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解。
3. 奥斯曼规划的辩证分析
4.柯布西耶城市规划思想的辩证分析
5.霍华德、卫星城市、沙里宁等理论的异同点。
6.城市广场与城市生活,历史演进分析
第六讲现代西方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的主要理论
2.《马丘比丘宪章》要点。
3.卫星城市。
4.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
5.英国各代新城特点。
6. J.Jacobs城市生活的多样性空间组织的基本规则。
7.运用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对城市规划的运作过程进行重构的代表人物。
8. 《城市并非树形》的作者。
图释题:
1. SDAURP规划
2. 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
3. 哈罗新城
4. 伦康新城
简答题:
1. 简述田园城市与卫星城市概念的异同点。
2. 简述英国新城的建设目标。
3. 简述1968年英国新《城乡规划法》的主要内容。
4. 简述《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
1.英国新城的发展的演变。
2. J.Jacobs等人文主义城市研究思想
3.《马丘比丘宪章》与《雅典宪章》
第七讲美国城市发展过程基础知识点掌握
1.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
2.芝加哥“总体规划”。
3. “城市蔓延“。
4. “精明增长“。
5. 新城市主义
6. “TOD“特征。
图释题:
1. 华盛顿郎方规划核心区
2. TOD
5.翡翠项链
简答题:
1. 简述新城市主义TOD的设计特征。
思考题:
1. 城市蔓延、精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