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宋涛 著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
人民大2023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4版)课件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但是上层 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他能够促进或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
10
第一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
✓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 人的劳动则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条件。
政治经济学
11
第一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
➢二、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同自然界发生 关系,从而形成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在物质资料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联系,从而形成 了社会生产关系。
✓ 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各分得 一部分产品,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分配关系。
✓ 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通过交换,换取他们所 需要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消费,这就是人们之间产生 了交换关系。
✓ 消费关系是人们在取得消费品时所发生的关系。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狭义的生产关系在内的
政治经济学
21
第三节 社会生产关系
✓ 在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上,消费在两方面制约着生 产。 一方面,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其 为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动力。
✓ 从这种意义上讲,消费又决定着生产。
✓ 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生产和消费是一个生产过 程的两个环节。生产是这个过程的起点,消费是 它的终点。消费把生产的产品消费掉,把劳动者 的劳动力再生产出来。
✓ 在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条件下,人们
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文忻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文忻刘文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8963传真:86-10-62751460邮箱:wxliu@接待学生日星期二下午14:00-17:00教育背景1956-1962上海市溧阳路第二小学1962-1969上海市虹口中学1974-1977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8-1989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访问学者1993-1994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系、农业和应用经济学系中美文化交流福布莱特基金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工作经历1969-1974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三团,先后任战士、教员等职。
1977-至今北京大学经济学学院,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研究方向微观经济理论应用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作品一、著作和译著1、《政治经济学》(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
2、《西方经济学概论》,刘文忻编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青年报培训部1990年。
3、《西方经济学概论辅导》,刘文忻编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青年报社培训部1990年。
4、《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刘文忻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2月。
5、国家教委组编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教材《西方经济学上册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经济学》主要作者。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2月。
6、国家教委组编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教材《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主要作者。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2月。
7、译著:《宏观经济学》,[美]R.DornbuschS.Fischer著刘文忻等译,李庆云、刘文忻总校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8、国家级重点教材教育部推荐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二版)主要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
利润平均化趋势及其影响
利润平均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影响
11
资本积累、集中和垄断过程剖析
资本积累的过程和机制
资本积累的内涵和实质
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机制: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2024/1/24
12
资本积累、集中和垄断过程剖析
2024/1/24
01
资本集中的过程和形式
02
竞争和信用在资本集中中的作用
2024/1/24
25
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战略调整方向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 话。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24/1/24
26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作用和影响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 件)PPT课件
2024/1/24
1
CATALOGUE
目 录
•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 •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
2024/1/24
2
01
CATALOGUE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 探讨
2024/1/24
18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形成与 发展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历史背 景与过程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 样化探索
国际政治学概论

本章重点问题
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 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国家行为主体的类型 当代国际社会中国家主权概念的发展 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区别 国际政治中的个人因素
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国际政治学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国家级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二节 国际冲突及其解决
一、国际冲突的内涵 二、国际冲突的类型 三、国际冲突的根源 四、国际冲突的解决
三、国家利益及其特性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和具体性 2、国家利益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3、国家利益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国家级
本章重点问题
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运动 权力的概念与属性 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国家实力的评估 国家利益概念的历史演变 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国家利益的内涵和特性
第二章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节 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一、国际社会及其形成 二、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原因 三、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国家级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一、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类型 1、国际政治格局的定义(什么是国际政治格局)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国家级
国际政治学概论
二、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 外交方式 军事方式 文化方式 经济方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规划国家级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三、国际行为的基本特点 1、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 2、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 3、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
第七节 规模报酬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一、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MRTSLK=MPL/MPK=w/r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a点:MRTSLK=MPL/MPK=4>w/r; w/r=1 b点:相反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MPL/w=MPK/r;c1=w*L;c2=r*K [d(Q)/dL]/d(c1)/dL= [d(Q)/dK]/d(c2)/dK 货币边际产量:d(Q)/d(c1)= d(Q)/d(c2)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 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 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 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 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 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 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分短期和长期,划分是以生产者 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用K表示,劳动 投入量是可变的,用L表示,则生产函数可 以写成:Q=f(L,K) 也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1.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Q=aL + bK (常数a,b>0)
第二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产函数
2.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惕夫生 产函数) Q=min{L/u,K/v} (常数u、v 〉0)
20第十四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1.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克拉克提出了三个特别的规律:(1)消 费品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自然价值的基础; (2)生产工具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自然利 息的基础;(3)劳动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 自然工资的基础。
他的新分类方法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发展 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第二节 洛桑学派
3.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B n n'
s'
s
O
A
图14-2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产生背景及代表人物
背景:
✓到19世纪末,美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 学理论流派。出现了两大经济学流派,即理 论学派和制度学派。美国的理论学派是边际 效用学派在美国的分支,其代表为克拉克。
2.边际生产力理论
克拉克把传统经济学中资本生产力理论和 边际效用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边际生产力 理论,也称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利润在他 看来属于动态经济学范畴中加以说明的问题, 动态经济学还进一步补充说明工资、利息变 动的规律。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2.边际生产力理论
克拉克继承了资本也具有生产力的理论, 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资本与劳动共同创造的, 所以,劳动应得报酬,资本也应得报酬。 另一方面,他又吸取并发挥了边际效用价值 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在同类物品中由最后一 件的效用决定,价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
3.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
契约曲线 •埃奇沃思提出契约曲线是由两个消费者的无差 异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线,图14-1中 的点cc'构成的曲线即为契约曲线。在交换契 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交换处于均衡状态。 若沿着契约线进行交换,一方效用的增加以另 一方效用减少为代价; 若离开契约线进行交换 ,总效用将减少。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pdf

2024/1/30
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 资料的公有制,即全体人民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消除了剥削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重要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特征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之间的对立;市场竞争与垄断 并存;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危机。
8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历史作用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促 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扩 展;为现代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 富。
局限性
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两极分化; 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难以解决 生态环境问题等。
制度分析方法
制度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活动和 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在政治 经济学中,制度分析方法被用于研究各种经济制 度的优劣和改革等问题。
6
CHAPTER 0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024/1/30
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2024/1/30
本质
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 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2024/1/30
9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与挑战
新变化
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力度加强;福利国家的出现和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 本流动日益频繁。
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新技术革命对传统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冲击;生 态环境问题日益严0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学派,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詹姆 斯·布坎南等。他们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和自由竞争的 重要性。
中国政法大学参考书目

1997年版
冯庆华
608
新闻传播学综合一(传播学60分、新闻理论60分、中国新闻史15分、外国新闻史15分)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8版
郭庆光
《新闻理论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年版
吴伟仁
《英国文学选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王守仁主编
810
新闻传播学综合二(新闻采访学50分、新闻写作学50分、新闻编辑学25分、新闻评论学25分)
《新闻采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803
理论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各50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必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高鸿业主编
《财政学》(必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科目
代码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242
二外俄语
《新大学俄语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蒋财珍主编
243
二外日语
《新日语基础教程》(1、2册)
薛建成编
601
法学综合一(法理学40分、宪法学40分、国际法学40分、行政法学30分)
《法理学导论》(初试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2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加强 和完善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建立和健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本章着重阐明宏观经济调控的必 要性、 政府的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方式、手段和政策等问题。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
2019/1/27
一、调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宏观经济调控是总量调控,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 进行控制和调节。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 总需求,使二者保持基本平衡。但由于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 结构优化是相互密切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因此,调节经济 总量和经济结构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 (一)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二)调节经济结构,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三)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途径
主要内容
2019/1/27
第一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
第一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2019/1/27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是相对于微观经济而讲的。 微观经济是指经济主体(企业或居民)的个量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量)经济活动,如社会 总供 给与总需求,国民收入或GNP、GDP的生产、分配和 使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 等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 种政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监管、控 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 境,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二、健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 建立。 目前,需要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和深化财政 税收体制、加快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宏 观经济调控。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
2019/1/27
本章重点
1.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 要求 2. 正确认识和转变政府职能方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搞好宏观经济调控 3. 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
4.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5. 宏观经济调控的财政、货币、产业、收入政策
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2019/1/27
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和 核心。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要把政府职能由计划体制下管得 过多过宽、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和权责脱节,转变到经济 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转变政府职 能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 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政企分开。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
2019/1/27
调节经济结构,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经济结构是社会生产一定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各部门、社 会再生产各环节、社会各地区之间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 系。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商品和劳务的 供给与需求结构等。 经济结构优化,就是在各产业部门、各行业之间保持合理 的发展比例和充分发挥关键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带 动作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互相协调,并形成市场经济发 展要求的互惠互利的分工协作关系。 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总量平衡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 总量平衡是结构优化的前提,经济结构的合理和优化,是 长期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基础。
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2019/1/27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市场监管者所具有的职能;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 国家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是和社会主义 制度相联系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特点。 国家对属于全民所有的资产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社会主义 国家的政府具有了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经济职能。政府作 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不是直接管理和经营国有企业, 而是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确保国有经济控制 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 制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素质。保证国有资产的 保值增值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协调国有资产内部所有者、经 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服务资源总量,取决于下列主要因素: (1)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和商品率的高低; (2)进出口商品的数量; (3)国家储备物资调入和拨出的差额; (4)不作为商品的军需品占社会总产品的比例; (5)可作为商品的物资的回收数量; (6)社会各行业所提供的有偿服务数量。 一定时期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取决于以下主要因素: (1)城乡居民货币收入的数量; (2)社会各阶层、集团货币收入中用于储蓄和购买有价证券所 占的比例; (3)社会集团购买力状况; (4)商品的价格水平; (5)各行业的服务收费水平; (6)社会积累基金和补偿基金所形成的对生产资料需求的总量。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
2019/1/27
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社会总供给,在实物形式上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 期内(通常为一年)向社会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从价值形式上看,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进入市场 可供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即以有货币支付能力为 前提的社会购买力总额,在实物上表现为社会 购买力所 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市场商品和服务供应量,是在社会商品和服务资源总量的 基础上形成的。 市场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是由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社会购 买力所形成的。
第一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2019/1/27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宏观经济调控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宏观经济调控是克服市场缺陷,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 高效运行的需要。 宏观经济调控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