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完整版)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完整版)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湿度场 •干线(露点锋) :相邻 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 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 处分析干线 •显著湿区:T-Td≤5℃, 从1℃开始 •干舌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中尺度分析综合图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850hPa(925hPa)分析
➢ 风场:切变线(辐合线) 、低空急流、 显著流线 ➢ 温度场:暖脊(温度脊)、T850-T500大值区 ➢ 湿度场:干线(露点锋)、湿舌
850hPa风场 •最大风速带(急流) •辐合区(切变)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低空急流(LLJ) •12-13m/s,有弱对流 •13-17m/s,有中等对流 •18m/s以上,有强对流
•显著湿区:T-Td≤5℃
•湿舌
•干线:相邻两站的露 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 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 干线(露点锋)。
低空湿度(露点)
•≤8℃,有弱对流
•9-12℃,有中等对流
•>12℃,有强对流
850hPa中尺度分析综合图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分析
➢ 风场:低空急流、 切变线(辐合线)、 显著流线
7.不满足静力平衡
在强烈发展的对流云附近,静力学关系不适用。在云中,特别是上升 气流和下沉气流强的地方,静力学关系更不能用。
强对流天气的定义
强对流天气定义(美国):
直径1.9cm以上的冰雹、除了水龙卷之外的所有龙卷、 阵风25.7m/s以上的雷暴大风;
极端强对流天气:5cm以上冰雹,F2级以上龙卷, 33m/s以上雷暴大风;
展望
天 中短期预报

2 中尺度系统

2 中尺度系统
§7.2 中尺度系统
• 天气尺度系统中包含了中尺度系统。中 尺度天气系统是对流系统的背景或母 体。我们以下给出一些中尺度系统。
中尺度雨团
• 在一次较大范围的强降水区中,可能镶嵌有中α尺度雨带, 称为中尺度雨带,中尺度雨带中含有中β尺度雨团,称为中 尺度雨团。一次暴雨过程中,可能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中 尺度雨带及多个中尺度雨团活动,它们是造成暴雨天气的重 要成员。中尺度雨团有如下基本特征: • (1) 水平尺度小,通常不超过200km。 • (2) 生命期短,一般在10小时以内。 • (3) 低空辐合强,对流层低层水平散度量级达10-4/s。(4) 多 次发生,一次强降水过程中可出现多个中尺度雨团。 • (5) 降水强度大,1小时降水量可达50mm以上。 • (6) 两种动态:移动性和准静止性,以移动性的中尺度雨团 为多。 • 这些中尺度雨团在流场上的反映主要是在近地面层 (300m),850百帕层已CC 及其附近的 流场环境示 意图细箭头 线为流线, 黑箭头为上 升运动,空 心箭头为下 沉运动
中尺度雨带有如下基本特征
• 中尺度雨带常几条并存,并相互平行,其间距大致 相同,约为 100km 。每条雨带的宽度约 10~50km 。 有时中尺度雨带只有一条。 • 一条中尺度雨带由更小的对流单体组成,它们分别 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 中尺度雨带的移动方向,明显偏向平均风方向的右 侧,移动速度可大于平均层的风速。 • 中尺度雨带多出现在大气层结为位势不稳定的地 区。 • 中尺度雨带通过测站时,地面气象要素会发生明显 变化,如气压骤升,气温下降,湿度上升及风向风 速突然变化等。台风和热带气旋中存在中尺度雨 带。
美国中部地区MCC个例图示
MCC特点
• • 在对流层下半部(尤其是700百帕附近)有从四周进入系统的相对入流。 在对流层中层,相对气流很弱,因为系统几乎是随对流层中层气流移动 的。在对流层上层,相对气流向系统周围辐散,下风方的辐散比上风方 更强。 最强的中尺度对流元通常出现在系统的右后象限,有时呈线状,排列方 向平行于系统移向。 大面积的轻微降水和阵雨通常出现在强对流区的左边平均中尺度上升区 内。 MCC出现在低空偏南气流最大值前的强暖平流区及明显的辐合区中。 系统在浅边界中是一个冷核,贯穿于对流层中层大部分的则是暖核。然 后在对流层上层又是冷核。 在热力结构上,边界层中产生一个中尺度高压,其上有中尺度低压,到 对流层上层,又有中尺度高压盖在系统之上。中低压起了增强进入系统 的入流的作用。在高层,中高压加强了系统北部边缘的高压梯度,并加 强了反气旋弯曲的外流急流。

天气预报 中尺度分析new

天气预报 中尺度分析new

中低层槽、切变线和辐合线
四、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
• 分析对流层各层流场,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和加强的动 力组织条件。
• 主要通过高低空的风向风速来判断 • 分析层次包括925 hPa、850 hPa、700 hPa、500 hPa、300h和结合其它要素(温度、 湿度等)分析判断平流过程
急流核
• 综合判断与大风速带相伴的急流核大值区域,辅助判断有利于 垂直运动的环境场条件
标识流线
• 分析目的:气流的辅助分析。
• 技术要求:对于不属于大风速带的气流,当有助 于识别流场中的辐合辐散区、风速切变区以及其
它必要的天气系统时分析识别流线,识别流线走 向与风向一致。
• 200 hPa分析符号:
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 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
• 中尺度分析是指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 一方面运用常规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预报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 进行潜势预报;——环境场分析
• 另一方面运用非常规的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危险天气报告、雷达、 卫星等资料进行中尺度系统的监测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
• 分析中低层流场,判断有利于触发对流天气的抬升条件。 • 分析层次包括地面、925 hPa、850 hPa、700 hPa、500 hPa。 • 主要分析边界层锋区、中低层槽、切变线和辐合线。
边界层锋区
干线(露点锋)
平原:850或925hPa相邻两站Td相差 10℃以上;高原:700hPa相差10℃ 以上
• 500hPa冷850hPa暖
• 高空急流
• 强对流天气落区位于 低涡东南象限的低槽 前
• 连续数日
西北气流型
• 强对流天气出现在高空 低槽后

河套地区一次典型β中尺度对流暴雨技术分

河套地区一次典型β中尺度对流暴雨技术分
j
作者简介:梁凤娟(
1964—),女,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天气预报、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73 ·
总第 523 期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图1 (
a)
2018 年 7 月 18 日 20 时—19 日 20 时降水量实况(单位:mm);
· 75 ·
总第 523 期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下,液态水含量 9∶30 后明显增大,在 20kg/m2 附
近波动,雨强增大,
9∶00—12∶00 乌拉特前旗有 12
(
a)
6∶12 风暴追踪信息
站出现短时强降水。9∶00—10∶00 回 波 顶 两 次 达
10km~11km,说明期间闪电强度很大。
原、山脉、黄河等,地表生态系统相对比较脆弱,暴雨
造成的危害较大 [1]。
暴雨具有显 著 区 域 性 特 征。陶 诗 言
在 《中 国
[
2]
之暴雨》中指出:中尺度系统是直接造成暴雨的天气
系统。孙继松等从天气动力学角度指出地形强迫使
暖区内中尺度辐合 增 强,云 的 演 变 过 程 是 降 水 时 空
分布、性质、强度等的决定因素
暴雨主要发生在 7 月—8 月。暴 雨 是 河 套 地 区 夏 季
文章编号:
1007—6921(
2023)
09—0073—05
山脉地形作用下,中尺度辐合增强,动力抬升条件强
势,对降水的 增 幅 作 用 明 显 [6]。新 一 代 多 普 勒 天 气
雷达的径向速度图 上,可 以 捕 捉 到 激 发 中 尺 度 对 流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 风 低空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 时,沿12m/s 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 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 灰色温度 等温度线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 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 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 ,红色,冷中心L ,蓝色 温度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 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 4-9月每隔2 g/kg 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 1 g/kg 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点锋)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灰色等温度露点差线 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 当温度露点差(T-Td )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 )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 低空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 时,沿12m/s 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

附件: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国家气象中心二O 一O年三月目次引言 (1)第一章高空分析 (2)§ 概述 (2)§ 925hPa分析 (3)§ 850hPa分析 (5)§ 700hPa分析 (8)§ 500hPa分析 (11)§ 200hPa分析 (14)第二章地面分析 (15)§ 概述 (15)§ 气压场 (15)§ 风场 (16)§温度场 (16)§ 湿度场 (17)§ 天气区 (18)§ 边界线(锋) (18)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第四章附录 (19)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附录Ⅱ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21)参考文献 (22)引言中尺度天气是指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天气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中尺度稳定性天气。

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

中尺度对流天气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

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现象的明显特征是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行中尺度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应更加关注比天气尺度更小的天气系统,并且关注大气中瞬变的系统和微小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是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生中尺度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

为了加强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的技术方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天气局风暴预报中心的强对流天气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气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气分析研究[5-6],国家气象中心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指南》。

天气预报 中尺度分析new

天气预报 中尺度分析new

对流的基本要素
• 湿度条件(水汽条件)
• 静力稳定度(不稳定条件)
• 触发条件(抬升条件)
√基本要素
• 湿度条件(水汽条件) • 静力稳定度(不稳定条件) • 触发条件(抬升条件)

触发条件
通常为多种触发机制共同造成
• 天气系统:锋面、低涡、低槽、切变线等 • 边界层辐合线: ——地面要素的不连续线:风向or风速(地面辐合 线)、温度(锋面、地表加热不均匀、城市热导 等)、湿度(露点锋∕干线、湿地和植被区)
——雷暴出流边界 ——海风锋 ——地形辐合线等
地形触发—山区多雷暴
10m/s的地面风产生1m/s的上升运动,若持续1个小时,则上升运动将达到3km高度
例:地形辐合线+雷暴出流边界
2012年8月8日过程分析(金晓青)
13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例:非锋斜压带+出流边界
20130625(张南、张迎新)
• 分析中低层流场,判断有利于触发对流天气的抬升条件。 • 分析层次包括地面、925 hPa、850 hPa、700 hPa、500 hPa。 • 主要分析边界层锋区、中低层槽、切变线和辐合线。
边界层锋区
干线(露点锋)
平原:850或925hPa相邻两站Td相差 10℃以上;高原:700hPa相差10℃ 以上
中低层槽、切变线和辐合线
四、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
• 分析对流层各层流场,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和加强的动 力组织条件。
一、水汽条件分析
• 水汽条件分析旨在分析气团的水汽含量和饱和程度,以及它们的 边界。
• 主要分析低层显著湿区、中层干区。 • 分析层次包括925 hPa、850 hPa、700 hPa和500 hPa。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

中尺度天⽓图分析技术规范(暂⾏稿)附件:中尺度天⽓图分析技术规范(暂⾏稿)国家⽓象中⼼⼆O ⼀O年三⽉⽬次引⾔ (1)第⼀章⾼空分析 (2)§1.1 概述 (2)§1.2 925hPa分析 (3)§1.3 850hPa分析 (5)§1.4 700hPa分析 (8)§1.5 500hPa分析 (11)§1.6 200hPa分析 (14)第⼆章地⾯分析 (15)§2.1 概述 (15)§2.2 ⽓压场 (15)§2.3 风场 (16)§2.4 温度场 (16)§2.5 湿度场 (17)§2.6 天⽓区 (18)§2.7 边界线(锋) (18)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第四章附录 (19)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附录Ⅱ中尺度天⽓分析符号 (21)参考⽂献 (22)引⾔中尺度天⽓是指⽔平尺度⼏⼗公⾥⾄⼏百公⾥,时间尺度⼏⼩时到⼏⼗⼩时的天⽓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和中尺度稳定性天⽓。

中尺度对流性天⽓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冰雹、雷暴⼤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定的⼤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形成的中尺度天⽓系统造成的。

中尺度对流天⽓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

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现象的明显特征是⽣命史短、空间范围⼩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中尺度对流性天⽓预报时,应更加关注⽐天⽓尺度更⼩的天⽓系统,并且关注⼤⽓中瞬变的系统和微⼩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主观分析,是利⽤各种⾼空和地⾯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中尺度对流天⽓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发展的环境场条件。

为了加强我国各级⽓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发⽣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分析的技术⽅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预报中⼼和美国天⽓局风暴预报中⼼的强对流天⽓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分析研究[5-6],国家⽓象中⼼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的天⽓图分析技术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灰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灰色点锋)分析干线(露点锋)。

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

红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红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红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人工分析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暖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其它:最值得关注的温度脊位于最强辐合区前红色湿度等露点温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在客观分析基础上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度线 14℃等 进行人工订正等比湿线 4-9月每隔2 g/kg 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1 g/kg 分析等比湿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点锋) 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红色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帮助定义湿舌绿色 湿舌 当温度露点差(T-Td )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 )超过70%时,分析湿舌。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与500温度差在干线的湿区一侧,当850 hPa 与500 hPa 的温度差超过28℃时,间隔4℃分析等温差线人工分析 判断大气稳定度。

垂直温度递减率可反映大气的稳定状态。

在东部低海拔地区通常用850 hPa 与500 hPa 的温度差表征大气稳定度橘黄色700hPa风 低空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6 m/s 时,沿16m/s 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棕色显著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棕色切变线(辐合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棕色温等温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在客观分确定温度脊和温度槽颜色:红色度度线线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人工分析确定温度脊和温度槽。

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暖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其它:最值得关注的温度脊位于最强辐合区前。

当温度超过12℃,对流容易被抑制,因此仅在高原地区(如云贵高原)分析温度脊棕色温度槽(冷槽)从冷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槽。

人工分析判断降温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冷平流其它:通常仅在冷季分析700hPa的冷槽棕色变温(DT )当变温超过-3℃时,分析显著降温区。

人工分析确定显著降温区,表征冷平流和冷空气强度。

此外12小时温度无变化线对于预报飑线最可能发展的位置有指示意义,必要时可考虑分析其它:夏半年分析24小时变温,冬半年分析12小时变温。

变温分析通常在500 hPa,当冷空气比较深厚时,分析700 hPa变温棕色湿度等露点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绿色干线(露点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棕色锋)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舌绿色干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大于15℃, 或相对湿度(RH)小于50%时,分析干舌。

人工分析判断对流层低层上部的干区;综合850hPa和925hPa的水汽分析用以确定低层湿空气的厚度。

当700hPa干舌对应其以下层的湿舌,则表明可能出现的对流比较干,反之则可能出现深厚湿对流,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橘黄色700与500温度差在干线的湿区一侧,当700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超过20℃时,间隔4℃分析等温差线。

人工分析判断大气稳定度。

垂直温度递减率可反映大气的稳定状态橘黄色500hPa分析风中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20 m/s时,沿20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中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综合温度分析判断中层的冷平流蓝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中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人工分析中空急流的辅助分析蓝色切变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人工分析判断抬升条件;综合对流层低层切变线分析判断锋面的陡峭程度。

当500 hPa切变线超前或接近于低层切变线,表明锋区陡峭,有利于大尺度的强迫抬升蓝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确定温度槽红色订正温度冷中心(冷堆在具有类似切断低压状的温度场冷中心分析冷堆人工分析判断冷空气强度K蓝色温度槽(冷槽)从冷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槽人工分析判断冷空气的移动趋势蓝色变温当变温超过-3℃时,分析显著降温区。

人工分析确定显著降温区,表征冷平流和冷空气强度注:夏半年分析24小时变温,冬半年分析12小时变温。

蓝色干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大于15℃,或相对湿度(RH)小于50%时,分析干舌。

人工分析综合急流和显著流线的分析判断对流层中层的干侵入;综合对流层低层的水汽分析用以确定湿空气的厚度橘黄色。

位势高度等位势高度线等值线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

等位势高度线以580dgpm为基准,间隔4dgpm分析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分析槽线黑色位势高度中心分别标注位势高度场的高、低中心人工分析分析槽线高中心G,蓝色;低中心D,红色槽线槽线是等压面图上低压槽内等位势高度线气旋性曲率最大处的连线。

槽前为偏南风,槽后为偏北风。

槽线的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

人工分析判断大尺度强迫抬升条件棕色24小时变高间隔3 dgpm分析,如-3dgpm,-6 dgpm等,分析等24小时负变高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判断槽线的移动趋势。

负变高最大区是长波槽和短波槽移动位置的重要线索,也大致是最大正涡度区;颜色,蓝色200hPa分析风等风速线以40 m/s为基准,间隔4m/s分析等风速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分析高空急流和急流核黑色高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40 m/s时,沿40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高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人工分析综合急流核和低空急流判断大尺度强迫抬升;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

紫色急流核穿越高空急流的闭合等风速线的最内圈为急流核,标注风速值人工分析综合高空急流判断大尺度强迫抬升区。

通常高空急流核入流的右后侧和出流的左前侧为大尺度强迫的抬升区紫色地面分析气压场等压线等值线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