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滤机空气量计算

合集下载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精编版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精编版

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

所谓封闭,是指用盖子或其它设备封住臭气发生源;所谓吸收,是指用化学药剂来氧化或净化臭气;所谓掩蔽,是指采用掩蔽剂使臭气暂时不向外扩散。

实验三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1

实验三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1

实验三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 通过恒压过滤实验,验证过滤基本理论。

3. 学会测定过滤常数K 、q e 、τe 及压缩性指数s 的方法。

4. 了解过滤压力对过滤速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过程,即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固体颗粒层(即滤渣层)及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形成滤渣层,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因此,过滤操作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而这个固体颗粒层(滤渣层)的厚度随着过滤的进行而不断增加,故在恒压过滤操作中,过滤速度不断降低。

过滤速度u 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

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除过滤推动力(压强差)△p ,滤饼厚度L 外,还有滤饼和悬浮液的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

过滤时滤液流过滤渣和过滤介质的流动过程基本上处在层流流动范围内,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定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得过滤速度计算式:()()e s V V C r p A d dq Ad dV u +⋅⋅∆===-μττ1 (1) 式中:u —过滤速度,m/s ;V —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A —过滤面积,m 2;τ —过滤时间,s ;q —通过单位面积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m 2;△p —过滤压力(表压)pa ;s —滤渣压缩性系数;μ—滤液的粘度,Pa.s ;r —滤渣比阻,1/m 2;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体积,m 3/m 3;Ve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m 3;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质量,kg/m 3。

对于一定的悬浮液,在恒温和恒压下过滤时,μ、r 、C 和△p 都恒定,为此令:()Cr p K s ⋅⋅=-μ∆12 (2) 于是式(1)可改写为:)(22Ve V KA d dV +=τ (3) 式中:K —过滤常数,由物料特性及过滤压差所决定,s m /2。

专业课计算题

专业课计算题

2001 A综合题(每题13,计52分)3.1 某板框过滤机的过滤面积为0.4m2,在恒压下过滤某种悬浮液,4小时后得滤液量80m3,(过滤介质阻力不计)。

试求:(1)假设其它情形不变,过滤面积加倍,可得滤液多少?(2)假设过滤4小时后,用5m3的水洗涤滤饼,需要多长的洗涤时刻?(洗水的粘度与滤液的相同)。

(3)假设以上情形不变,折卸和组装时刻为2小时,求生产能力(以m3(滤液)/h)?3.2填料吸收塔某截面上的气、液相组成为y=0.05,x=0.01(皆为溶质摩尔分率),气膜体积传质系数k y a=0.03kmol/(m3·s),液膜体积传质系数k x a=.02kmol/(m3·s),假设相平稳关系为y=2.0x,试求两相间传质总推动力、总阻力、传质速度及各相阻力的分派。

3.3在填料塔内用稀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氨。

当溶液中存在游离酸时,氨的平稳分压为零。

以下三种情形下的操作条件大体相同,试求所需填料高度的比例:(1)混合气含氨1%,要求吸收率为90%;(2)混合气含氨1%,要求吸收率为99%;(3)混合气含氨5%,要求吸收率为99%。

3.4图中表述了聚式流化床压降与流速的关系,请指出,①、②、③线段别离代表什么时期,④和⑤别离代表什么现象?P流化床压降与流速的关系图2001 B3.1用板框压滤机在恒压强差下过滤某种悬浮液,测得过滤方程式为:2Vθ252105A V V -⨯=+式中:V —滤液体积,m 3;A —过滤面积,m 2; θ—过滤时刻,s 。

试求:(1)欲在30min 内取得5m 3滤液,需要边框尺寸为635mm ×635mm ×25mm 的滤筐假设干个; (2)过滤常数K 、q e 、θe 。

3. 2图中表述了聚式流化床压降与流速的关系,请指出,①、②、③线段别离代表什么时期?④和⑤别离代表什么现象?3.3在填料吸收塔内用清水吸收含溶质A 的气体混合物,两相逆流操作。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摘要:介绍了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

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

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

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

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

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

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

所谓封闭,是指用盖子或其它设备封住臭气发生源;所谓吸收,是指用化学药剂来氧化或净化臭气;所谓掩蔽,是指采用掩蔽剂使臭气暂时不向外扩散。

带式压滤机的计算

带式压滤机的计算

带式压滤机的计算下面将介绍带式压滤机的一些计算方法和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带线速度。

带线速度是指通过物料过滤带上的速度,一般取决于固体物质的滤饼层厚度、物料的浓度、物料性质等因素。

带线速度的选择应使固体物质能在物料带上形成均匀且连续的滤饼,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带线速度=过滤带的行进速度/滤饼层的平均厚度滤饼层的平均厚度可以通过实验或经验估算得到,也可以通过测量滤饼的干重和占据体积计算得到。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带式压滤机的过滤面积。

过滤面积是指过滤带的有效过滤面积,通常使用平方米或平方英尺作为单位。

过滤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果。

一般来说,过滤面积越大,处理能力越大,但设备的大小和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过滤面积的计算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性能来确定。

再次,我们需要确定带式压滤机的过滤时间。

过滤时间是指物料在过滤带上停留的时间,一般由带式压滤机的行进速度和过滤带的长度来确定。

过滤时间的选择应使物料能充分接触过滤带,使固体物质被有效地脱水。

过滤时间=过滤带的长度/带线速度最后,我们需要确定带式压滤机的压力和压缩空气的需求。

带式压滤机通常使用压缩空气作为过滤带的清洗介质,以保持其过滤效果。

压力和压缩空气的需求取决于物料的性质和处理量。

一般来说,压力越大,清洗效果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能耗和成本。

总结起来,带式压滤机的计算包括带线速度、过滤面积、过滤时间、压力和压缩空气需求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物料性质和处理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参数来进行计算,以获得满足生产需求的带式压滤机操作参数。

压滤机过滤面积和容积理论计算

压滤机过滤面积和容积理论计算

过滤面积和容积理论计算1) 参数设定:原浆(处理前的悬浮液)体积为:V1(M3);原浆含固率(干灰):δ1(%)滤饼含固率:δ2(%);滤饼的体积:V2(M3)过滤浓缩比:Δ=δ1(%)÷δ2(%);压滤机单位容积:v( 15L/ m2)压滤机的过滤速度:s(L/h×m2);压滤机过滤面积:M(m2)压滤机的过滤周期:T2)公式计算:∵ V2(M3)×δ2(%)= V1(M3)×δ1(%)∴ V2(M3)= V1(M3)×δ1(%)÷δ2(%)=V1(M3) ×Δ即:滤饼的体积=原浆的体积×浓缩比∵滤饼的体积V2(M3)÷压滤机单位容积v( 0。

015 M3/ m2)=过滤面积M(m2)∴过滤周期T=滤饼的体积V2(M3) ÷压滤机的过滤速度s(M3/h×m2)÷过滤面积M(m2)即:过滤周期=滤饼体积÷过滤面积÷过滤速度备注:①压滤机滤室容积的行业标准:15L/ m2(最小规格是12.5 L/ m2;最大规格为:16 L/ m2)②压滤机的单个滤室的过滤面积=滤板的有效过液面积×2(X800滤板;和物料接触有效有效面积=0.74×0.74≈0.55M2 因为压紧边为30mm 凸台约0。

05M2 故实际有效面积为0。

5M2 那么1个滤室的过滤面积为0.5M2×2=1 m2)3)举例说明:广东某五金厂,每天经处理后(到污泥浓缩池)产生湿污泥量V1=6.0 M3,含水率a=98.0%,拟准备每天对污泥浓缩的污泥处理一次,其需选用压滤机的过滤面积=1000×6。

0×(1-98%)/(1—75%)/15/1=32,根据计算建议选用35M2(比32 M2大点)的XMYJ35/800-UB压滤机一台。

过滤面积M(m2)= 原浆(处理前的悬浮液)体积为:V1(M3) * 原浆含固率(干灰):δ1(%)/ 滤饼含固率:δ2(%) / 压滤机单位容积v( 0.015 M3/ 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滤机的气量计算书
1.因压缩气休进入压滤机,压滤机的干燥气体需穿透滤饼层(介质层),其体积流速与压力降符合达西定律,根据达西定律。

Q=(P1-P2)XA/u/Rm
Q-------通过介质层的体积流速(m3/s)
P1-----气体进入滤饼层的压力(Pa)
P2-----气体穿透滤饼层的排出压力(Pa)
A------气体穿透滤饼层的面积即压滤机的过滤面积(M2)
u------滤饼的黏度Pa.S
Rm-----滤饼层的滤饼阻力(/m)
Rm=L/K
L------滤饼的厚度/2(m)空气由中心向两边穿透滤饼
K------滤饼的渗透率(m2)
2.经查相关数据渗透率参数可按下面查询
K 渗透率(m D)
特高≥2000
高≥500~<2 000
中≥100~<500
低≥10~<100
特低<10
压缩空气穿透压滤机的滤饼我们选用高等渗透率K:2000 m D 1mD=9.87X10 -16 m2 即K=2000*9.87×10 -16 m2=1.97X10-12 m2
压滤机的滤饼厚度为40mm,即L=0.04m
3.滤饼层的滤饼阻力Rm:
Rm=L/K=0.04/1.98X10-12=2.0X10^10(/m)
4.根据压滤机技术参数:
压缩空气压力:P1=0.8X10^6Pa
气体穿透滤饼层的排出压力为大气压:P2=0.1X10^6Pa
压滤机的过滤面积:A=400m2
滤饼的黏度为轻质碳酸钙:u=0.5Pa.S (轻质碳酸钙黏度为5-1.5 Pa.S,我们选1 Pa.S)
通过介质层的体积流速:
Q=(P1-P2)XA X60/u/Rm
= (0.8X10^6-0.1X10^6)X400 X60/0.5/2X10^10=1.7M3/min
每台压滤机的吹设定时间为4min,总耗气量V: V=QXT=1.7X4=6.8 M3.
5.校算空压机,气罐大小
我们选用的气罐为10M3>6.8 M3,单台选用合适。

由于我们的气罐是一供四台压滤机的,空压机选用9.8M3/min。

0.8MPa空压机将气罐补气时间T:T=耗气量VX压缩比/空压机排气量=6.8X8/9.8=5.6min,
每台压滤机气体运行时间:补气时间T+吹气时间=5.6+4=10.6Min
4台压滤机相互错开运行时间:4X10.6Min=42.6 Min
而压滤机的整体循环时间为60Min, 4台压滤机相互错开运行时间小于每台循环时间,压滤机的用气可以错开不影响整体的使用,再则压
滤机在吹气时,空压机就对其已经在补压。

所以我们选用空压机9.8M3/min,气罐10M3是合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