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八 拿 来 主 义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八)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斜(qǐnɡ)自诩.(xǔ)礼尚.往来(shànɡ) 鲜.为人知(xiǎn)B.残羹.冷炙(ɡēnɡ) 镌.刻(juān)飞来横.祸(hénɡ) 栉.风沐雨(zhì)C.脑髓.(suǐ) 炽.热(zhì)病入膏肓.(huānɡ) 岿.然不动(kuī)D.冠冕.(miǎn) 谬.论(miù)苦心孤诣.(yì) 含垢.忍辱(ɡòu)答案 D解析A项,倾.(qīnɡ)斜;B项,飞来横.(hènɡ)祸;C项,炽.(chì)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自诩残羹星罗旗布丁是丁,卯是卯B.冠冕冷炙长年累月言必信,行必果C.烦躁引申白璧微暇雄纠纠,气昂昂D.振灾耗废礼尚往来胜不骄,败不馁答案 B解析A项,星罗棋布;C项,白璧微瑕,雄赳赳;D项,赈灾,耗费。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________太不“摩登”了。
②以“用艺术编织丝路美景”为主题,以“民族和睦、艺术繁荣、文化开放”为________重点的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启大赛。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________,或存放,或毁灭。
A.否则展览应用B.不然展示使用C.不然展览应用D.否则展示使用答案 D解析“不然”表示选择,对上文做假设性的否定,然后在下文做出另一选择,意思是如果不这样,那就……。
“否则”是连词,指如果不是这样。
“展览”指陈列出来供人观看,目的性强。
“展示”指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此句是说博览会要把“民族和睦、艺术繁荣、文化开放”作为重点表现出来,所以应选“展示”。
“使用”表示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其对象是具体事物,如人力、资金、工具、机器设备等。
“应用”侧重强调的是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上。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跟踪检测(八) 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国粹.(cuì)脑髓.(suí)吝啬.(sè) 残羹.(gēng)B.犀.利(xī) 嬉.笑(xǐ)剔.除(tī) 鸦.片(yā)C.自诩.(xǔ) 冠.冕(guàn)蹩.进(bié) 玄.虚(xuán)D.孱.头(càn) 譬.如(pì)摩.登(mó) 徘.徊(pái)解析:选D A项,“髓”应读suǐ;B项,“嬉”应读xī;C项,“冠”应读g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古董闭关锁国仪节并行不背B.缘故发扬国广大度柳暗花明C.辩白丧权辱国辨识磕头贺喜D.糟粕勃然大怒慰籍概莫能外解析:选C A项,背—悖;B项,广—光;D项,籍—藉。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自守政策)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解析:选A B项,句子含有反讽意味,并非“充分肯定”;C项,强调的是方法而不是主张;D项,“只要……就会……”的表述过于绝对,改为“只有……才能……”才合乎逻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见诸报端的受贿贪官中,“礼尚往来....”是最常用的借口,而诸如端午、中秋、春节、生日之类的日子,都是非常好的时间“载体”。
B.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3.8拿来主义跟踪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文本落实]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拿来主义(节选)□ 鲁迅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是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一种行为观念,其目的是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
人教语文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八) 拿来主义+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八) 拿来主义(时间:40分钟满分:46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国粹.(cuì)脑髓.(suí)吝啬.(sè) 残羹.(gēng)B.犀.利(xī) 嬉.笑(xǐ)剔.除(tī) 鸦.片(yā)C.自诩.(xǔ) 冠.冕(guàn)蹩.进(bié) 玄.虚(xuán)D.孱.头(càn) 譬.如(pì)摩.登(mó) 徘.徊(pái)解析:选D A项,“髓”应读suǐ;B项,“嬉”应读xī;C项,“冠”应读g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古董闭关锁国仪节并行不背B.缘故发扬国广大度柳暗花明C.辩白丧权辱国辨识磕头贺喜D.糟粕勃然大怒慰籍概莫能外解析:选C A项,背—悖;B项,广—光;D项,籍—藉。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想成为一名职业化的人才,就必须改掉犹豫不决、投鼠忌器....的办事作风,在自己认准的事情上认认真真地采取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②众所周知,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有些领导作出的决策明明违反法律法规,却还被戴上冠冕堂皇....的“帽子”得以实施。
④大量的残羹冷炙....都被专利拥有者盘剥而去,对我们的企业而言,剩下的利润也就少得可怜了。
⑤老李对工作一直尽职尽责,前几天他因照顾生病住院的家人而未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被领导批评,这致使他怨声载道....。
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代代相继的言传身教....中,好家风得以茁壮成长。
A.①③④ B.②③⑥C.①④⑤ D.②⑤⑥解析:选C ①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3.8拿来主义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基础积累运用限时:15分钟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一些富人既挥金如土般奢侈,又极度。
他们绝不沾边社会公益事业,绝不做善事,千方百计逃避公共义务和社会责任。
②许多人谈起年轻时的事,总带点感伤,因为他们后悔当时“不这样”“不那样”。
错过了那样的机会,就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③夜风掠过树荫送来阵阵凉意,淡雅的荷香不时引来鸣虫浅唱,我的眼前却浮现出一个在苦闷中的身影,心中便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A.吝啬未免徜徉 B.吝惜不免徘徊C.吝啬不免徘徊 D.吝惜未免徜徉答案 C解析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是贬义词。
吝惜: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是中性词。
①句中形容“一些富人”“绝不沾边社会公益事业”,应填“吝啬”。
不免: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免不了。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能作谓语“实在不能不说是……”的意思。
故②句中应填“不免”。
“徜徉”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之意,指很愉悦或心里很轻松。
“徘徊”意思多为犹疑不决,多用于心里难下决定,或者焦急。
由“我的眼前却浮现出一个在苦闷中”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可知,③句中应填“徘徊”。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山东新增设4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无疑将给山东的科研事业带来一个冠冕堂皇....的未来。
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似乎忘记了节俭的美好传统,餐桌上的残羹冷炙....很少有人带走。
③国际上也有礼尚往来....的习俗,各国政要之间的互访、民间组织的交流,都是这一习俗的表现。
④现在有些药品广告故弄玄虚....,夸大产品功能,捏造试验数据,其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上当受骗。
⑤高考的命题模式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废某一学科,个别地方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将会使不少考生在高考中吃亏。
语文必修4(人教版)课后检测:第8课 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
鲁迅是一个狂人,所以他手中的笔像一把利剑直刺封建遗老的心脏,冷目像一道闪电直劈卫道士的头颅。
他冷傲,孤峻,敢怒,敢言,文章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他的文章虽不过几百篇,却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他是一个封建礼教思想的批判者,一个封建婚姻的背叛者,一个曾沉陷于失望之中的彷徨者。
针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鲁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这就是“拿来主义”的含义。
没有广泛地拿来,兼收并蓄,又怎能消化吸收,又如何能创造、创新?可见,只有先拿来,广泛地吸取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优点,才能最终有所创造。
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我们有必要运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开动脑筋,擦亮眼睛,勇敢地来占有、挑选、利用。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国外的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运用角度]“文化”“民族自信”“继承与创新”“取与舍”等。
也谈“拿来主义”
小城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曾针对文化和文艺,大声疾呼“拿来主义”,即要大胆西学中用。
21世纪的今天,“拿来”变得如此容易和普遍。
大家都在不断地、毫不客气地演绎着“拿来主义”。
有人把这种现象含蓄地称作“借鉴”,也有人毫不客气地将其命名为“剽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8拿来主义(附答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3.“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要 旨的?
参考答案: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提到,直到第7段,才 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4.“拿来主义”者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有益的(“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 处的(“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无用 但有一点文化价值的(“烟灯”“烟枪”),少许送博物馆,其余的毁掉;人 民根本不需要的(“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自诩.
脑髓.
譬.如
给
给.与 送给.
孱
孱.头 孱.弱
读音 xǔ suǐ pì jǐ gěi càn chán
加点字
残羹冷炙.
宅.子
阿剌.伯
冠
冠.冕 冠.军
抢
抢.夺 呼天抢.地
读音 zhì zhái lá guān guàn qiǎnɡ qiānɡ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5.文章最后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 该是哪5个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参考答案: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 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 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 性何在?
杂文与随笔
-1-
课 序题 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1.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
8
拿来主义
鲁迅
手法 2.把握作者对待文化遗产的观
点态度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8课拿来主义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08课拿来主义·知识概览·【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主要著作有《鲁迅全集》。
【重点理解】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指出“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
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
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新课标高考的命题模式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废某一学科,个别地方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将会使不少考生在高考中吃亏。
②他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③在见诸报端的受贿贪官中,“礼尚往来....”是最常用的借口,而诸如端午、中秋、春节、生日之类的日子,都是非常好的时间“载体”。
④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⑤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十分粗心,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做题步骤对了,结果却常常是错误的。
⑥真正推动油价疯狂上涨、在幕后兴风作浪....的正是人为的精心设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全球自由游弋的金融资本。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D①“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不合语境。
②“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复习资料题型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
不合语境。
⑤“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东盟重申了维护南海和平与航行安全,按照国际法律所认可的各项原则解决一切争端,呼吁有关各方在展开海上活动时保持克制态度。
B.沙特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因联合国安理会在处理国际冲突中不作为,沙特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C.沃尔沃环境奖得主秦大河博士提议了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他研究的重点区域是中亚干旱区冰冻圈,其变化对亚洲影响很大。
D.公开信称,国会应允许互联网公司公布情报机构所提要求,这不仅能让公众了解监控项目是如何运作的,也有助于回击那些错误报道。
解析:选B 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最后加上“的立场”;C项,搭配不当,应该改“提议”为“提出”;D项,语序不当,应是“不仅有助于回击……,也能让公众……”。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A.③②④⑥⑤①B.③①②⑤⑥④C.④①③②⑤⑥D.④③②⑥①⑤解析:选D可以巧用排除法解答本题。
这段话的结尾句是“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所给的六句话,只有⑤句是谈绳结与服饰的关系,所以⑤句应与结尾句紧密相连。
于是,排除A、B、C三项,只能选D项。
具体地分析:④句是总起句,呼应上文,介绍“中国结”的悠久历史,③②⑥①⑤句具体说明“中国结”在历史上的种种作用。
答题时要注意“上古时期”“当时”“同时也”“此外”等词语的承递与关联作用。
4.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答:解析:该题的这一组短句很显然是总分关系,第一句是中心句,后几句是围绕着“‘送来’的东西”展开的。
所以可以以第一句为基准句,后面的句子作为“‘送来’的东西”的定语,然后词语稍作调整即可。
参考答案:但我们被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这些“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5.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
(字数不要求统一)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思想家的鲁迅,,;革命家的鲁迅,,。
参考答案: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6.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说明介绍漫画内容。
(50字左右)答:(2)指出漫画的寓意。
(25字以内)答:参考答案:(1)漫画中有个男子,他左手托着鸟笼,右手比划着手势,嘴里发出乐音,鸟笼里却是只纸折的鸟。
在他身后,是许多被砍剩下的树桩。
(说明要点:男子、鸟笼、纸鸟、逗鸟、树桩。
)(2)滥砍滥伐将使人们失去美好家园。
(人们若不珍惜大自然,就会失去美好的生活。
)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拿去主义陈诏“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
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来”,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
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
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
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
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
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人意料。
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
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
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
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
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
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
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如果不能反映当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绝不会报以青睐的。
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
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
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
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
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与《拿来主义》都以“文化”为材料,立意却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行文思路、作者认识水平不同。
B.本文与《拿来主义》都涉及“拿来”“拿去(或送去)”问题,两文中的“拿去(或送去)”实质相同。
C.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上文中第三、四自然段也是如此。
D.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E.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又要创作出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
解析:选AB A项,主要原因是时代背景不同。
B项,两文中的“拿来”的实质相同,但鲁迅批评“送去”。
8.根据文章的阐述,“拿去主义”的内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参考答案:要体现中国的时代特色和自己的民族特色,体现出西方所没有的风格。
9.“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答:参考答案:①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怀疑其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
②可能不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不太明白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
③妄自菲薄,没有认识到中国文化内容丰富。
10.“‘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
答:参考答案:①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
②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
我们不能妄自菲薄。
③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虽有成就,但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慢,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