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完整版共484页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21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这本书中,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只要本人愿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B项正确。
A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是道德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没有涉及教师。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解析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A项正确。
B项:巴班斯基在其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赞科夫在其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特殊认识论”源于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并由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古代社会统治阶级脱离生产劳动,鄙视生产劳动,体现了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内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PPT教案

因素
特
征
开放性(O) 想象—实际 喜欢变化—刻板固执 独创—从俗
责任心(C) 细心—粗心 井井有条—杂乱无章 自律—意志薄弱
外向性(E) 好交际—退缩 多话—寡言 热情—冷淡
宜人性(A) 信任—多疑 乐于助人—不合作 软心肠—硬心肠
神经质(N) 焦虑—平静 不安全感—安全感 自怜—自足
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
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接竿
跳竿
堆箱
这个程序实际上很简单.首先,你把总 件数分成几组,当然,如果件数不多的 话,一次就行了……很重要的是,一次 件数不能太多,就是说,每次太多不如 少些好。这在短时间内似乎无所谓,但 经常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造成麻烦 。而且,一旦带来麻烦,其代价可能是 很昂贵的。一开始,整个程序看上去比 较复杂,但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成为你 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性格就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 度和行动方式中,比较稳定的 独特的心理特征。
爱因斯坦:“智力上的成绩, 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
谦虚、自信、热情、大方、诚 实、无私、勤奋、细心的性格, 让人感到和谐;
狂妄、自私、自卑、孤僻、虚 伪和懒惰的性格,让人不舒服。
性格的结构特征
1、态度特征。 2、意志特征。 3、情绪特征。 4、理智特征。
①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②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逃跑等)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因心跳而生恐惧)
情绪经验 (恐惧反应)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 神经系统的丘脑。
C
稳定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复印件(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有效期 5年);参加“国考”的需带考试 成绩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 ? 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还需提交专业技术职务资 格证书或者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 ? 9.与网报同一底版的2寸照片4张,其中两张请事先粘贴在《申请表》上, 另两张在现场确认时交上。 ? 10.交费:280元
?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 第七章:中学德育 ?1、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道德发展理论 ?3、中学德育内容 ?4、中学德育过程 ?5、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6、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就业指导
?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班级管理 ?2、班主任 ?3、课外活动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5、教师心理
? 第二章:中学课程 ?1、课程概述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三章:中学教学 ?1、教学概述 ?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教学方法 ?6、教学组织形式 ?7、教学改革趋势
?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1、认知过程 ?2、学习心理 ?3、学习理论
?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2、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4、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 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
?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 明了事理;
?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知识与才能》重点汇总

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知识与
才能》重点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知识与才能》的重点内容。
教学知识
1. 教育学基本原理
-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
- 研究理论和教学策略
2. 课程与教学设计
- 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 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育
3.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 评价工具和方法
- 学生反馈的重要性和运用
4. 学生发展与研究支持
- 学生发展的理论和模型- 研究支持的方法和策略- 特殊教育需求的应对措施
教学才能
1. 教学方法与技能
- 激发学生研究的方法
- 多种教学技能的运用
- 教学反思和改进
2. 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
-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开发- 研究环境的创设和管理- 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
3. 教师角色与职业发展
-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
- 教师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协作
以上是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知识与才能》的重点内容汇总。
希望对您备考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汇报人: 202X-01-04
contents
目录
• 教育基础 • 课程与教学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
01
教育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本概念
阐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 念和理论体系,为后续教育教学 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成因和干 预方法,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 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心理
研究学习的本质、条件、机制和过程,为有效教学提 供心理学指导。
动机与兴趣
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估与反馈
探讨教学评估的方法、标准和反馈技巧,提高教师对 学生学习状况的准确把握和指导能力。
班级管理方法包括制度管理 、目标管理、民主管理等, 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 手段。
班级管理评价
班级管理评价是对班级管理 工作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是 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重 要环节。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 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
02
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的总和,教学是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育活动。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是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教学是实现课程目 标的手段和方法。
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等。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课程实施的原则
评价的标准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 效果等方面的标准。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52、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战国——清末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涵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负向功能显性、隐形功能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的总和)3、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体形态)4、教育的起源:5、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奴隶社会初期:庠、序、学、校;始于4000年前的夏朝西周以后:有“国学”和“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孔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宋代:程朱理学南宋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朱熹《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古代埃及: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罗马:以学习文法为主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强悍的军人。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学校,骑士教育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7、20世纪后近代教育的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9、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墨翟:兼爱、非攻【强调互爱互利、不要相互攻击】墨家、儒家并称“显学”道家:无为、道法自然、强调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就好《礼记》中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