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什么意思

热岛效应是什么意思
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当某区域大气的温度明显高于其周围大气的温度,并在局部地区形成特殊的大气环境,使得空气污染物无法扩散而累积于其中的一种效应。
此现象通常发生在都市或工业区,由于复杂的建物不但形成较大的表面积,而在日间吸收更多的太阳能,且建物也阻滞风势,而减少热扩散的速率,故即使在夜间这些区域的气温也较郊区为高。
此外都市及工业区在夜晚由于仍有频繁的人为活动,亦会释热,更使大气温度高于周围郊区大气的温度,都市及工业区的暖空气因而上升冷却,并往郊区沉降,而郊区的冷空气则沿地表流往都市及工业区以补充上升的气流,形成一独立的循环系统,此即称为热岛效应,在循环体中污染物便不断累积,若此时都市大气中的悬浮气胶形成一个天幕,减低太阳能对地表空气的加热,因而减低了空气的垂直流动,区域内的空气污染物无法向外界扩散,将持续累积,造成相当严重的空气污染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两种。
热岛效应概念

热岛效应概念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或人为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热量吸收和释放能力比农村或自然环境更高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表和建筑物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再加上建筑物、道路和人口活动产生的热量,城市的温度往往比周围农村地区更高。
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包括:
1. 都市化和城市化:大量的人口和建筑物密集在城市中,导致热量的集中释放和储存。
2. 混凝土和建筑材料:城市中大量使用的混凝土、玻璃等材料吸收和储存阳光的热量。
3. 缺乏植被和水体:城市中绿地和水体的减少导致便利的蒸发和冷却过程减少,减弱了降雨的能力。
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增加城市的能耗、加剧空气污染、增加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等。
因此,研究和采取减缓热岛效应的方法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增加绿色空间和水体、改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改善城市规划等。
热岛效应带来的好处

热岛效应带来的好处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相对于周围乡村地区的温度升高现象。
尽管热岛效应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好处:
1. 提供舒适的气候条件:热岛效应使城市地区的温度较乡村地区更高,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季节里,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相对较暖的气候条件,减少了寒冷对人体的不适感。
2. 促进农业生产:由于城市地区的温度较乡村地区更高,城市周边的农田可以延长种植季节,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影响。
3. 促进经济发展: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地区温度较高,这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在夏季,人们可能更愿意到城市购物、旅游和参加活动,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4. 改善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由于城市地区温度较高,建筑物需要更少的能源来供暖。
这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热岛效应带来了一些好处,但其负面影响包括:空气质量下降、城市热浪、能源消耗增加等。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热岛效应的负面影响,例如增加绿地覆盖、改善建筑设计等。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热岛效应是指在城市或城市化地区中,由于建筑、人口和人为活动的增加,导致地表温度比周围乡村地区更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在炎热的夜晚。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首先,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和人口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被吸收并储存在建筑物和人造表面中。
其次,城市地表被大量的混凝土、沥青和石块等建筑材料所覆盖,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辐射性,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再次,城市中的空间狭小且建筑密集,导致阴影的减少,阳光直接射到地表上,增加了地表的照射热量。
此外,城市中的炎热风暴水排放、空调和汽车尾气等也会增加周围环境的热量。
热岛效应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会导致城市气温升高,使得夏季城市更加闷热,增加人体不适感和疾病发病率。
其次,高温还会增加城市能耗和电力需求,加重空调负荷,导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加。
同时,热岛效应还会影响城市的气象条件和大气环流,增加空气污染和雾霾的形成。
此外,热岛效应还会导致降水的减少,增加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为了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种植大量的树木和植物,以增加蒸腾作用和提供遮阴。
其次,可以利用高反射率和低导热性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物和地面的热吸收。
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增加阴影和通风通道,减少阳光直射。
此外,还可以推广使用节能型空调和低碳交通工具,减少热岛效应的源头排放。
此外,对于已经存在的城市,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的绝缘性能和增加水体景观等措施,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
综上所述,热岛效应是城市热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是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原理

城市热岛效应原理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相对于周边农村地区存在的高温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热岛效应的原理。
一、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相对于周边农村地区存在的高温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和建筑物等人为因素,城市地区的温度普遍较高,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孤立系统的“岛屿”,而周边农村地区则相对较凉爽。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1. 城市建筑和人口密度:大量建筑物和人口集中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紧张,减少了自然植被覆盖面积。
2. 建筑材料和道路:大量使用混凝土、玻璃等建筑材料和铺设沥青道路,这些材料具有高吸热性和低反射率,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并转化为热能。
3. 工业和交通排放:城市地区的工业和交通活动产生大量废气、废热和尾气,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4. 热辐射和热传导: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并通过热传导将热能传递给周围环境,使得城市地区的温度升高。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1. 温度上升: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温度普遍较高,夏季尤为明显。
这不仅给居民带来不适,还会增加空调用电量,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2. 空气污染加剧:高温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臭氧等有害物质。
高温还会减弱大气稳定层,使得污染物扩散受限。
3. 水资源供应问题:高温条件下水资源蒸发速度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这会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
4. 生态环境破坏:城市热岛效应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使得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1. 增加绿地覆盖:增加城市中的公园、花坛等绿地面积,可以增加植被覆盖,降低地表温度。
2. 改善建筑设计:采用反射率高、吸热性低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布局和通风系统,降低室内温度。
3. 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热岛效应

• 第三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 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
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 都在排放热量!
• 第四个原因是,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 少了。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 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 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 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公路密集,工厂、汽车、空调及家庭炉灶和
饭店等大量消耗能源,除造成大气污染外,
还释放出废热进入大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 比郊区可高1度,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 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城市密集高大 的建筑物,是气流通行的障碍物,使城市风
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形成
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进年来,由于
• 地理常识
• 妻: "婚前你不是说我是你的全世界吗?为 甚么你现在又去找别的女人?"
• 夫: "嗯,那是因为我的地理常识变丰富了.
• 首先,是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 触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
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
面的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
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 明显。
• 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 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 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 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 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 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在夏 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 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
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比如夏天 里,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的时候, 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 温度更高达63℃,这些高温物体形成巨大的 热源,烘烤着周围的大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岛效应”

分析“热岛效应”及措施现在有一种叫做“热岛效应”的温度,我并不明白什么是“热岛效应”,于是通过查资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热岛效应”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主要有两种: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的产生原因: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
1、是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
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2、是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3、是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溶胶微粒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大气污染在城市热岛效应中起着相当复杂特殊的作用。
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气污染物在城区浓度特别大,它像一张厚厚的毯子覆盖在城市上空,白天它大大地削弱了太阳直接辐射,城区升温减缓,有时可在城市产生“冷岛”效应。
夜间它将大大减少城区地表有效长波辐射所造成的热量损耗,起到保温作用,使城市比郊区“冷却”得慢,形成夜间热岛现象。
减少“热岛效应”的措施: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3.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4.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6.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
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7.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也是根本对策。
8.城市人口稠密,绿化面积较少,应多种植树木。
9.还需控制工厂的排放。
城市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城市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的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
它是由城市地表温度受到较低的空气湿度、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建筑物的阻隔作用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尤其是在夜晚,由于建筑物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城市的温度会比周边地区更高。
这一现象也称为“城市热岛现象”或“热岛效应”。
该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城市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有害物质排放增加,城市气候恶化等各种问题。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岛效应
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市地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大城市散发的热量可以达到所接收的太阳能的2/5.从而使城市的温度升高,这就是常说的热岛效应。
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
一般认为热岛成因有三:
一是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
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二是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
三是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溶胶微粒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大气污染在城市热岛效应中起着相当复杂特殊的作用。
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气污染物在城区浓度特别大,它像一张厚厚的毯子覆盖在城市上空,白天它大大地削弱了太阳直接辐射,城区升温减缓,有时可在城市产生“冷岛”效应。
夜间它将大大减少城区地表有效长波辐射所造成的热量损耗,起到保温作用,使城市比郊区“冷却”得慢,形成夜间热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