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白”的认知语义分析
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对比

04
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研 究
对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收集英汉颜色词
收集英语和汉语中常用的颜色词,如 “red”、“blue”、“green”等。
建立语料库
建立包含英语和汉语颜色词的语料库,包括 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广告等。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颜色词在语料库中的用 法和隐喻意义。
归纳总结
对对比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英汉 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异同点。
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前景
促进文化理解
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避免文化误解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可以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误解,提高交流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丰富教学内容
颜色词隐喻认知可以作为语言教学的一 个有趣和实用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运用颜色词。
一步拓展到句法、语用等其他层面。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 知对比,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语言 之间的颜色词隐喻认知对比,以揭示更
普遍的规律。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颜色词隐喻认 知的文化差异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 心理等因素,以更深入地理解颜色词的
隐喻认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揭示了英汉颜色词在隐喻认知方面的共性和差异。
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具有普遍性,即颜色词可以用来隐喻其他概念或属性。
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知也存在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不同侧重点 。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仅从词汇和认知角度对英汉颜色 词的隐喻认知进行了对比,未来可以进
英汉基本颜色词“白”的认知语义分析.doc

英汉基本颜色词“白”的认知语义分析摘要:颜色词是词汇系统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
在基本颜色词的词义形成过程中,隐喻认知及转喻认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之一“白”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比较与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白”的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且简要分析原因。
关键词:英汉颜色词认知语义分析一、引言颜色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尽管全世界语言种类丰富多彩,但颜色词却是各民族语言所共有的,因此对它的认知也就构成人类共同对外部世界认知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颜色词的这些特性,关于英汉颜色词认知语义分析也就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在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认知的异同,同时让我们对其中的原型理论、隐喻、转喻有进一步的了解。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认知范畴作为认知概念存储于大脑中,其外部表现为语言中的词。
因此,认知范畴可称是与词义等同的。
范畴也可以扩大,即使词义范围扩大,从而形成一词多义的现象(赵艳芳, 2001:63)。
颜色词正基于其原型意义,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向外发散,形成丰富的词义。
在传统语言学研究中,隐喻被看为一种语言现象和一种修辞方式。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和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1980:4-5)等认为,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包括人们的语言、思想和行为。
它可被定义为是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投射(mapping)而形成的。
此外,转喻也是一种认知方式,不同的是,转喻是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凸显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总的来说,作为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和转喻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语言。
而颜色作为基本范畴,借助这两种认知模式,也拥有了更多的延伸意义。
二、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白”的认知语义分析作为三原色的综合色,也是最基本、最纯粹的颜色,白色一直都深受人们喜爱。
英汉“黑”“白”词汇化的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黑”“白”词汇化的认知对比研究色彩与人类的认知密切相关,因此,基于人类不断对色彩的体验和概念化,色彩词广泛存在于英、汉语中。
本文针对“黑”与“白”词汇化,试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来探索色彩词的词义演变并从认知层面阐释成因。
标签:黑白词汇化隐喻转喻一、引言色彩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需要人的视觉感知和体验。
人对色彩的认知产生于现实世界、生理机能和具有模糊集特征及文化选择的认知机制的结合(赵艳芳,2011:42)。
Berlin & Kay(1969:4)通过研究世界上一百多种语言的颜色词发现其内在规律性,提出语言包含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种类选择具有如下等级性:黑、白>红>黄>蓝、绿>褐>粉、橙、灰、紫。
可以看出,在各民族语言中,黑白是最基本的色彩词。
人们对“黑”“白”的认知是不断抽象化的过程。
“黑”和“白”的色彩词在英汉语中大量存在。
本文试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来比较英汉“黑”、“白”的词汇化,从中探索色彩词的词义演变及其认知成因。
二、隐喻与转喻机制人类思维极其复杂,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基本认知识解方式,对于词语意义生成和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西方关于隐喻和转喻研究始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国可追溯到先秦,人们把隐喻和转喻视为辞格。
自Lakoff & 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和转喻不只体现在语言中,还表现在思维和行为中,隐、转喻研究开始转向认知层面。
隐喻和转喻性的语言由思维决定,哲学基础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体验哲学。
(何自然,2007:42)隐喻的本质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参照一个概念域的事物去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事物,前者被称作始源域,后者被称作目标域。
转喻的核心是替代,表现为整体代替部分或部分代替整体、整体中的部分代替另一部分。
因此,转喻是同一认知域内始源域与目标域的概念映射,是认知主体能动性选择认知域内较突显的事物或属性来指代。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摘要在英汉两种语言里,有大量的表示颜色的词汇,正是这些颜色词使得人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
同一种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中英文中常见的几种颜色词的分析,指出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意义,并阐述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以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误读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别出现差异的原因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识码:a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相应地有诸多的颜色词被用来描述这个世界。
尽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颜色观念,但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确有相同的基本颜色词,比如black(黑),white(白),red(红)。
基本颜色词与各民族的文化紧密相关并反映各民族的文化。
英语和汉语均具有悠久的历史,二者都有丰富的颜色词汇。
其中基本的颜色词最具文化色彩并能反映两种语言所具有的不同的社会文化。
基本颜色词因具备诸多的文化内涵常会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人们之间的误解。
本文主要以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几种颜色词为研究内容。
1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1.1 红色(red)红色是中华民族特别偏爱的一种颜色,它代表着幸福、吉祥和喜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婚礼当中这一寓意表现得尤为突出,新婚时节,大红的“喜”字随处可见,新娘身穿的礼服是红色的,头戴的花是红色的,还有红色的盖头,红色的床单,红色的被子,双方父母送给新婚夫妇的红包,这一切都体现着新婚的快乐、人们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而在西方国家,红色主要指的是鲜血的颜色,一旦鲜血流失,生命之花就会枯萎。
因此,英文中的红色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贬义色彩,比如,in the red(亏损),red alert(紧急警报),red tape (官僚作风)。
此外,英文当中的红色也含有喜庆之意,比如red letter day意思是“喜庆的日子”。
在少数场合,红色象征着尊贵与荣耀。
1.2 黑色(black)在中国,古代视黑色为天玄,黑色在中国文化里有沉重的神秘之感,是一个庄严肃穆的词。
基于认知的藏英基本颜色词“黑”、“白”语义共性研究

t e r ms )。 … ”他 们 认 为 每 种 语 言 的 基 本 颜
色 词 都 来 自十 一 种 颜 色 , 因 此 世 界 上 的 每
一
国 内对 跨 语 言 颜 色 词 意 义 的 研 究 多 集 中在
英 汉 颜 色 词 意 义 差 异 方 面 , 较 少 关 注 英 语 与 中 国 少 数 民 族 语 言 中 颜 色 词 意 义 的 对 比 研 究 , 尤 其 是 语 义 共 性 方 面 的 研 究 。 为 了 使 人 们 能 关 注 英 语 与 中 国 少 数 民 族 语 言 中 颜 色词 意 义 的 研 究 , 笔 者 尝 试 性 地 对 藏 英 语 言 中 的 “黑 ”、 “白 ”颜 色 词 进 行 了 语 义 对 比研 究 , 发 现 两 种 语 言 中 的 “黑 ”、 “白 ”颜 色词 在 语 义 上 有 一 些 共 同之 处 。本 文 将 在 简 要 介 绍 国外 在 基 本 颜 色 词 认 知 相 关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从 认 知 角 度 分 析 藏 英 基 本 色 彩 词 “黑 ”、 “白 ”的 语 义 共 性 , 剖 析 影 响 人 们
杨艳 华 , 拉姆卓嘎
( 大连民族学院 外语学院 , 辽 宁 大连 1 1 6 6 0 5)
,,
‘‘
、
[ 摘
要] 本文在简要介 绍国外对基本颜色词认知相关研 究 的基 础上 , 从认 知角 度分析 藏英基本 色彩 词“ 黑” 、 “ 白” 的
语义共性 , 剖析影响人们对 “ 黑” 、 “ 白” 语 义认 知的因素 , 旨在使人们更 好地 、 更全 面地 了解 藏英颜 色词“ 黑”、 “ 白” 的意
・
31・
枣庄学院学报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三、黑色
在汉语中,黑色通常与神秘、庄重、沉稳等意义相关联。例如,我们用“黑 马”来形容出乎意料的成功者,用“黑心肠”来形容心狠手辣的人。此外,黑色 还象征着死亡和不幸,如“黑发人送白发人”意味着老年人为年轻人送终。
而在英语中,黑色通常与消极意义相关联。例如,“blacklist”表示黑名 单,意味着被禁止或被谴责的名单;“black sheep”指的是害群之马,形容不 受欢迎的人。此外,黑色也被视为代表黑暗、邪恶和灾难的颜色,如“black magic”意为黑魔法。
1、历史和文化背景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深受各自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影响。例如,在 英语中,“红色”常常被视为代表权威和地位的颜色,这与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有 关。而在汉语中,“红色”则被赋予了喜庆、吉祥的文化内涵,这与中国传统文 化中对红色的崇敬密切相关。
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基督教中, “白色”被视为纯洁无暇的象征,这使得“白色”在英语中具有了纯洁、无辜的 文化内涵。而在佛教中,“黄色”被视为神圣的颜色,这使得“黄色”在汉语中 具有了神圣、庄严的文化内涵。
五、黄色
在汉语中,黄色通常与尊贵、荣耀、权威等意义相关联。例如,“黄袍加身” 意味着登上皇位,“黄马褂”象征着皇帝的恩宠和特权。此外,黄色还被视为代 表中心和重要”为号码簿的 象征。
而在英语中,黄色通常与病态、胆怯、背叛等意义相关联。例如,“yellow fever”指的是黄热病,“yellow-bellied”形容胆怯的或懦弱的人。“yellow journalism”则代表不择手段的新闻报道和恶意竞争。
在英语中,“red”常常与危险、愤怒、革命等意义相关联。例如,“red flag”用来表示危险信号,而“red alert”则表示紧急警报。在汉语中,“红” 则常常被赋予喜庆、吉祥、成功的意义。例如,婚礼上新娘穿着红色的礼服,代 表喜庆和幸福。 “blue”在英语中常常代表忧郁、沮丧的情绪,如“in a blue mood”表示情绪低落。而在汉语中,“蓝”多与平静、淡泊等相关联,如“蓝图” 比喻未来的规划。
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知是人类最基本 的认知范畴之~ 。 色词是一种感 官词 , 颜 是英
语 词 库 中的 重 要组 成部 分 。 隐喻 就 是 从 源 域 ( uc o i) s redma o n 到 目标 域 (re d m i  ̄ [ 的投 射 ( a pn ) 形 成 的 。 t gt o a ) ' a n n - ] m p ig 而 这种
色 由 颜 色 域 投射 到 价值 取 向域 2非 法 和 邪 恶 : 色 是英 汉 民族 语 言 中 的基 本 色 。 有 相 . 黑 具 同的 视 觉 效 果 。 色经 常 使 人 联 想 到 隐蔽 场 所 。 们在 隐蔽 场 黑 人
所 所 从 事 的 活 动 往 往 不 是 正 大 光 明 .通 常 是 “ 法 的或 邪 恶 非 的” 。这 一 意 义是 在 “ 暗 ” 黑 的意 义 上 经 隐 喻认 知 后 产 生 的 . 由
颜 色 是一 种 自然 现 象 . 不 同语 言所 共 有 的 .颜 色 的认 是 对
场合 , 高级 官 员 、 族 、 业 巨头 、 人 和 学 者 都 喜 欢 穿黑 色 礼 贵 商 名 服 : 响乐 团 演 出 时 , 有 的所 有演 奏 者 都 着 黑 色 礼服 以示 庄 交 所
重、 肃穆 ; 官 在 法 庭 上 穿 黑 色 长袍 。 此显 示 法 律 的 尊 严 。 法 以 在 中 国古 代 . 们认 为黑 色是 天 空 的颜 色 . 人 当大 臣们 与 皇帝 谈 话 时 , 穿 上 用 黑 色 丝绸 做 的 “ 衣 ” 祭祀 时皇 帝 和 他 的 臣 民穿 要 缁 :
20 0 9年 7月
湖 北 经 济学 院学 报 ( 文 社会 科学 版 ) 人
J un l f b i iest fE o o c( ma ie n o il ce c s o ra e v ri o c n misHu nt sa dS ca in e o Hu Un y i S
“黑”、“白”颜色词的英汉文化内涵差异

“黑”、“白”颜色词的英汉文化内涵差异作者:崔春燕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07期摘要: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黑色、白色的中文和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颜色词;中西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241-02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
颜色在人们心目中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定的联想,激发特殊的反应,这就是颜色的社会内涵。
汉语和英语中有不少颜色词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特别是汉语,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词。
同样,在英语中,也有不少能够折射出西方文化的颜色词。
但由于英汉民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文化背景不同,其内涵意义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
下面就中西方文化中黑色和白色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进行一些对比和探讨,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带来些许兴致,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热情,以及加深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一、黑色(black)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
例如,黑色是悲哀的颜色,英美人在葬礼上穿黑色服装,中国人在葬礼上戴黑纱。
英语中的Black Friday指耶稣在复活节前受难的星期五,是悲哀的日子。
同时,黑色都代表黑暗、阴险、邪恶。
比如汉语有黑社会、黑帮、黑幕,而英语中也有类似表达。
如: black money(黑钱,指来源不正当而且没有向政府报税的钱); black market(黑市交易或黑市意为暗中进行政府禁止买卖的商品或外汇的交易,或指进行违法的投机市场); black market price(黑市价格); black day(凶日); black future(暗淡的前途); blackmail(勒索); black list(黑名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基本颜色词/黑0、/白0的认知语义分析张祝祥 杜凤兰(辽宁工学院外语系,辽宁锦州 121001)摘 要: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黑0、/白0为例,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要总结其成因。
关键词:英汉基本颜色词;认知;语义分析Abstract:Under the framew ork of cogni tive linguisti cs and based on prototype theory,the theory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the paper takes asexample th e basi c color terms /black 0and /w hite 0i n both Engli sh and Chinese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semantic structure.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 -ences of the basic col or terms are analyzed an d a brief summary i s made as for the causes of these similarities an d differences.Key Words:basic color terms;cognition;semantic analysis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5-0047-04引言人类的认知以及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经验密切相关。
颜色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颜色的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
Basic Color Ter ms:Their Univ ersity and E volu-tion (Berli n &Kay,1969)一书堪称是对基本颜色认知研究方面的开篇之作,此后国外对基本颜色词的研究经久不衰。
尽管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但已取得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而国内对颜色词的研究大都从社会文化角度入手分析,涉及颜色词认知研究的很少,对英汉两种语言基本颜色词进行隐喻认知分析的则更少。
由于认知是人类共有的属性,颜色词是各民族语言中共有的,那么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不仅使我们更加明确这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认知方面的异同,而且也使我们对认知语言学中的某些理论,如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隐喻(m etaphor )、转喻(metonymy)、一词多义(polysemy)等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助益。
1.国外对基本颜色词的认知研究国外对基本颜色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颜色是不同语言所共有的,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
关于人类对颜色的认知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问题却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是文化相对观(cultural relativism)。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类对颜色的认知受特定语言文化的影响。
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范畴源于它们对连续的光谱所作的不同切分;哪种颜色词涵盖光谱的哪些部分是由某种语言系统任意决定的,与系统之外的因素无关;每个颜色词具有相同的地位。
二是文化普遍观(cul tural universalism)。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Berli n &Kay,1969:155)认为:颜色词的范畴和认知具有泛人类性。
所有人类语言中都有颜色词(只是颜色词数量不同),而且基本颜色词的发展是进化式的,有序的,也就是说各基本颜色词的地位是不同的,有焦点色(focal colors )和非焦点色(non -focal colors)之分。
焦点色在感知和记忆中具有突显性,比非焦点色容易辨认。
随着国外对基本颜色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还有另一种观点。
它介于以上两种观点之间,既承认人类对颜色的认知具有共性,又承认其个性的一面。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Jameson,2002:1)认为: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既受人类共同的神经生理机制、认知机制的影响,又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文在英汉两种语言基本颜色词认知语义分析中即以此为依据。
既然颜色词属于人类基本的认知范畴,自然就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论题之一。
原型理论、隐喻、转喻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当然也是研究基本颜色词时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
现简述如下: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原型具有突显性,是物体范畴最典型的成员,所有其他成员与原型具有家族相似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
范畴围绕原型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其边界依成员典型性程度向外扩展,形成边界难以确定的更大的范畴。
认知范畴作为认知概念存储于大脑中,其外部表现为语言中的词。
因此,认知范畴可以看作与词义是等同的。
范畴又可以扩大,从而使词义范围扩大,形成一词多义现象(赵艳芳,2001:63)。
认知语言学不仅研究单一范畴,而且要解释同义词表示不同范畴之间的投射关系,这种投射关系涉及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方式。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
而现代研究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Johnson,1980:4-5)等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
他们把隐喻定义为:隐喻是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投射(mapping)而作者简介:张祝祥(1964-),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杜凤兰(1966-),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义学收稿日期:2006-10-09;2006-12-17(修改稿)2007年第5期总第218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l 5Serial l 218形成的。
这种投射是经验和理解的结果,也就是人们将新认知的抽象概念与已知事物相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从而用对已知事物的认知来表达新概念。
与隐喻理论密切相关的还有转喻。
传统观念认为转喻是词语的一种替代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也是人们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
与隐喻相同,转喻也是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其实质也是概念性的,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
与隐喻不同的是: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而转喻则是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一个概念、一件事物有很多属性,人的认知注意更多地往往是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性(赵艳芳,2001:116)。
转喻也倾向于用具体的有关联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人们认识事物,以及对概念的形成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是词义扩展的主要手段。
就基本颜色词而言,其基本意义通常是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可视为原型意义。
颜色词的原型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大多是相同的,有共性的一面。
以原型意义为核心,词义经隐喻和转喻呈辐射状向外扩展,形成不同的意义,这是基本颜色词意义相异的一面。
这些扩展出去的词义是受不同语言、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世界观等影响的。
这就是本文在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基本颜色词/黑0、/白0的认知语义结构时所持的观点。
2.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黑0、/白0的认知语义分析研究者们(Berlin&Kay,1969;Taylor,2001;Hardlin,1998;Jame-son,2002)研究表明,人类对颜色的感知有如下规律:亮度最强和最弱的颜色最容易被人感知,而容易被人类感知又是焦点色的一大特点之一。
因此,本文拟以英汉语言中容易被人感知的两个焦点色)))黑、白为例分析基本颜色词的语义结构特征,探讨一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是如何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经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方式而具有其他语义特征的。
同时,两种语言中相同的基本颜色词又是如何经相同或相近的认知方式,受不同语言文化等的影响具有不同认知语义的。
2.1黑(black)根据我国最早的汉语辞源学词典5说文解字6(现代版)(许慎, 2005),/黑0是指/火所熏之色也0。
根据5英语朗文当代英语辞典6 (L ongman Dictionary,1995:120),/黑0为煤、黑夜等的颜色,所以,从辞源学上讲,我们可以说/黑0在现代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指某种具体物体的颜色,用认知语言学的术语讲,这是/黑0的原型意义,属于颜色域。
下面,我们首先分析基本颜色词/黑0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共性。
在日常生活中,黑色经常令人联想到没有光亮,如夜晚等。
表颜色的/黑0和黑暗的夜晚的/黑0可一并归于人的感知。
但/黑色0是人对具体物体的感知,属颜色域,/黑夜0虽同样基于人的感觉经验,却更具有抽象意义,可以归为视觉域。
这种由一种认知域到另一种相近或相关联的认知域的转变引起了词义的变化,这是转喻认知作用的结果。
如:(1)这屋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李燕,2003:24)上句中的/黑0表示/没有光亮0之意。
没有光亮人自然看不见东西,看不见就知之不多,因此,/黑0又引申为/不被人所知的0、/秘密的0。
如:(2)他是这场比赛中的黑马。
句2中/黑马0指/鲜为人知的获胜者0,这样,黑的意义又由视觉域投射到比赛域或政治选举域,是隐喻认知的结果。
/黑暗无光0又使人联想到隐蔽场所,人们在隐蔽场所从事的活动往往不是光明正大的,通常是/不正当或不合法的0,或者是/邪恶的0,这一意义是在/黑暗,看不见0的意义上经隐喻认知后产生的,由视觉域转到了法律道德域。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例如(a句是汉语中的表达方式,b句是英语中的表达方式):(3)a.这是一批黑货。
b.They have sold the black goods.(4)a.他已上了黑名单。
b.H is name is on the blacklist.黑色往往令人产生沉闷、心情不快等心理反应,所以往往有/沮丧的0、/悲哀的0等意义。
英汉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如:(5)a.在黑暗的旧社会,他们全家衣食无着。
b.H e i s a great w riter of black humor.以上例句中无论是哪种表达,其中的/黑0都跟颜色没有直接关系,(5)a中/黑暗0是/悲哀0、/沮丧0、/不愉快0之意;(5)b中的black humor(黑色幽默)是指作家以滑稽幽默的方式揭露黑暗的现实生活。
这里,颜色词/黑0的词义由颜色域经隐喻认知投射到了心理情感域,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