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送给加西亚》-不一样的解读

合集下载

把信写给加西亚 读后感

把信写给加西亚 读后感

把信写给加西亚读后感篇一把信写给加西亚读后感最近读了《把信写给加西亚》这本书,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这书里讲的罗文,那可真是个厉害的角色!别人都觉得把信送给加西亚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他愣是啥也没多问,啥也没多说,就闷头去干了。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有时候老师布置个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我可能就开始抱怨了,“哎呀,这也太难了吧!”看看人家罗文,我真觉得自己有点太弱了。

也许有人会说,罗文就是运气好呗,刚好就完成任务了。

可我觉得吧,哪有那么多运气啊,还不是靠他自己的决心和勇气?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位置,我能有他那股子劲儿吗?可能我会犹犹豫豫,“哎呀,万一找不到加西亚咋办?万一遇到危险咋办?”不过话说回来,罗文这一路上肯定也有害怕的时候吧,毕竟谁面对未知能一点不怵呢?但他就是能克服这些恐惧,坚定地往前走。

这就像我们考试,有时候觉得题目好难,心里怕考不好,可要是咬咬牙坚持做下去,说不定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这本书真的让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我觉得以后我也得像罗文学习,别那么多废话,别那么多借口,认定了目标就往前冲!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篇二把信写给加西亚读后感《把信写给加西亚》,读完这本书,我心里那是五味杂陈啊!书里的罗文,他接到任务的时候,没有问东问西,没有挑三拣四,直接就踏上了送信的征程。

我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也许我觉得他有点傻,为啥不先搞清楚状况再行动呢?但反过来一想,有时候想得太多,反而会错过机会。

罗文这一路,那可真是充满了艰难险阻。

我觉得吧,他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不知道前方有啥,可能一脚踩进坑里,可能碰到猛兽,但他就是不停下脚步。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参加跑步比赛的时候,跑着跑着就觉得累得不行,心里想“要不放弃算了”。

可罗文要是也这么想,那信还能送到加西亚手里吗?有人可能会说,这不过是个故事,现实中哪有这么简单?我可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遇到像送信这么艰巨的任务,但生活中也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面对。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三篇)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三篇)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把信送给加西亚》是西班牙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该小说出版于1961年,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一个未逝去的故人吉列尔莫给加西亚写信作为起始,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时间、死亡和记忆的思考。

《把信送给加西亚》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触动了我。

一开始读到这篇短篇小说的题目,我就被它吸引了。

这个题目仿佛诉说着一种渴望,渴望能够有一种超越死亡的联系方式,将信送达给逝去的亲人,与他们重新建立联系。

这种渴望和思考也是我在读这篇小说时的主要感触之一。

小说中的吉列尔莫通过写信的方式向逝去的朋友加西亚传达着他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用纸笔执着地写下自己的信,希望他的朋友能够看到,能够知道他的思念之情。

这样的方式让我感到一种温暖和希望,因为它让我想象到即使在离别和死亡之后,我们还能通过文字和思念来沟通和链接。

除此之外,小说还深入探讨了时间、死亡和记忆这些永恒的主题。

吉列尔莫在信中对时间进行了思考,他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时间的忽视。

他说:“ 时间一去,就不再回来。

”这句话让我深思,时间的流逝似乎是一个无法阻止的过程,它带走了一切,包括爱人的离去和我们的年轻岁月。

然而,这种无常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

小说中的死亡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死亡在我们生命中是不可避免的,它将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分开。

然而,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它只是一种状态的改变。

通过吉列尔莫的信,我看到了他对死亡的理解。

他没有被死亡吓倒,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他说:“我常常想象着你在某个地方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依然成为了我认识的那个加西亚。

”这种对死亡的理解给我带来一种安慰和希望。

无论我们是否离别,我们的记忆和思念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通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我不仅对时间、死亡和记忆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更加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珍贵。

吉列尔莫对加西亚的思念和渴望,使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仅存在于生命中,也存在于离别和死亡之后。

把信送给加西亚书评[精选3篇]

把信送给加西亚书评[精选3篇]

把信送给加西亚书评[精选3篇]【把信送给加西亚书评第1篇】起初看到书名时候会有很多疑问,比如加西亚是谁?为什么要送信给他?谁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等等之类的问题。

读这本书前半篇幅的时候,想起的是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叫《羊皮信》。

讲述的事情和书中主人公罗文中尉一样,抗日时期儿童团的一名小战士,历经波折,最终穿过敌占区将重要情报送给八路军的一个故事。

继续往下读的时候,发现书中包含内容的价值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便情不自经的放慢了阅读的速度,慢慢发现公司推荐这本书是有一定道理的。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句话在员工的角度来看,象征着忠诚、敬业,执行力等,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则是象征着对员工的信任、支持。

个人认为“把信送到加西亚”,更是一种全力以赴的敬业精神。

书中有句话“所谓英雄,就是成功的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能成功把信送给加西亚得人就是英雄。

为什么罗文中尉能成功的把信送到加西亚手中呢?我在书中找到了这么一句话,“接受任务-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

我想这应该就是罗文能把信送到加西亚手中的原因吧。

书中很多观点也很有认同感,比如“成功是一种努力的积累,那些一夜成名的人,其实,在他们获得成功之前,已经默默地奋斗了很长时间。

”,“每个人都不要以位卑而消沉,不以责小而松懈,不以薪薄而放任。

”以及“当你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你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

”等等。

很多正能量的话,读过之后,有感触,也有羞愧。

感触是因为有认同感,羞愧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

希望这些话可以一直鞭策自己,一步一步向前、向前。

最后希望自己在公司也是那个能把信送到加西亚的人。

【把信送给加西亚书评第2篇】主管给他的任务有一个,他的疑问却有十几个,"我忙,没空""人少,没办法做到""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要太理想化了""我的下属理念太差,我也没办法""让某某做可能会更好"等等堂而皇之的,而他提出这些问题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目的:(1)摆困难,让你降低要求;(2)摆完困难,让你觉得让别人做会更好,那么他就可以偷闲了;(3)有言在先,万一事情没办妥,不能完全怪他,你会体谅他的;(4)希望你帮他解决困难。

把信写给加西亚 读后感

把信写给加西亚 读后感

把信写给加西亚读后感篇一把信写给加西亚读后感最近读了《把信写给加西亚》这本书,哎呀,真的让我感触良多!这书里讲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叫罗文的人,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

这一路上那叫一个困难重重啊,可人家罗文愣是啥也没抱怨,闷头就去干,最后还真就完成了任务。

我就在想,要是我,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

遇到点麻烦,我觉得我可能就会说:“哎呀,这也太难了,我不行啊!”可罗文呢?他就有种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劲儿。

这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平常太容易放弃了?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觉得世界末日到了。

也许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罗文这种精神。

比如说学习,有时候作业多了,题目难了,我可能就会抱怨,“这啥破作业,不写了!”但罗文会这样吗?肯定不会啊!他会想尽办法去克服困难。

再比如说以后工作了,老板交代个任务,难道能因为觉得难就不干了?那肯定不行啊!罗文告诉我们,别找借口,干就完了!我觉得这本书真的是给我敲了个警钟,让我知道自己得有点担当,有点毅力。

不然,啥事儿都干不成!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篇二把信写给加西亚读后感《把信写给加西亚》,读完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翻腾啊!罗文这哥们儿,简直太牛了!别人都觉得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他愣是二话不说就上路了。

这一路上,鬼知道他经历了啥,反正最后信送到了,任务完成了!我就在琢磨,为啥人家罗文能做到,咱就不行呢?也许是咱太容易被困难吓住了,还没开始就觉得自己不行。

比如说,考试没考好,我就会想:“完了完了,我是不是就不是学习的料啊?”可罗文会这么想吗?不会啊!他肯定会想办法下次考好。

想想看,要是每个人都有罗文这股劲儿,这世界得变成啥样?可能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了!我觉得我们都得学学罗文,别老是找理由说这不行那不行的。

就像我减肥,每次都说要少吃多运动,结果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还自我安慰说:“胖点也没啥不好。

”这能行吗?这不行啊!罗文可不会这样!这本书真的让我又惭愧又激动,惭愧的是自己平时太软弱,激动的是感觉好像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终版《把信送给加西亚》解读信使的品质

终版《把信送给加西亚》解读信使的品质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 竭尽全力、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能创造 出最大的价值。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都应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工 作的原则,也是生活的原则。
把做好工作 当成是义不 容辞的责任
全身心的去 对待你的工 作
注重细节, 把你的工作 做到位
卓越 员工
积极的人会安心工作,把做小 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企 业情况、加强企业业务知识、 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 事去多方面体会,增强自己的 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 十分消极,不过只是在工作 中混时间,总抱着“差不 多”“无所谓”“没什么大 不了的”……这种工作态度
要我做
消极被动的员工,总是把工作当成 “要我做”的事情
我要做
自动自发的员工则会把工作当成 “我要做”的事情
“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凭什 么要我做这做那,一个月才给我这 么一点钱”“差不多就行了,这不 过是公司的事,又不是我自己的事 情”
不是在为老板打工,而是在为自己 工作。因为工作不仅仅是获得薪水, 更重要的是,它还使你积累经验、 知识。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主角:
• 安德鲁〃罗文,弗吉 尼亚人,1881年毕业于西 点军校。作为一个军人, 他与陆军情报局一道完成 了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 将信送给加西亚,被授予 杰出军人勋章。 • 立功之后,他曾服役 于菲律宾,因作战勇敢而 受到嘉奖,从军队退役后, 他在旧金山度过了他的余 生,于1943年1月10日逝 世,终年85岁。 • 罗文的事迹通过《致 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 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 业、服从、勤奋的象征。
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 尚可的工作表现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只有不满足 于平庸,你才能实现卓越,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 的关键人物。 • 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当你不断增强自 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你对自己要求 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心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心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心得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书籍,作者加布
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敏锐的洞察力,将读
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神秘的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年轻邮差的故事,他被派遣去送一封信给一
个名叫加西亚的人,但是却在整个小镇里找不到这个人的踪迹。


寻找的过程中,邮差经历了许多奇遇和挑战,也结识了许多有趣的
人物。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现了生活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以及对爱情、友情和命运的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作者的文笔和情感所打动。

他用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世界,
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同时,他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也让我深有感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独特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会给每一位读
者带来不同的感悟和启发,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勇
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爱好文学和哲学的读者,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心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心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心得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由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
小说,讲述了两位朝鲜战争老兵在战争后重逢并展开一段深厚友谊
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友谊和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

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萨尔和加西亚,曾经是战友,但在战争
结束后却失去了联系。

多年后,他们在偶然的机会下重逢,重新点
燃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通过两位老兵的故事,作者展现了友谊的珍
贵和战争对人们的影响。

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生死考验,但最终他
们的友谊却战胜了一切,让他们在战后的生活中得到了慰藉和支持。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友谊有了新的认识。

友谊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它能够让人们在困难时互相扶持,在快乐时分享快乐。

正是因为友
谊的存在,两位老兵才能够在战争的阴影下重新找到彼此,给彼此
带来温暖和力量。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战争让人们失
去了太多,不仅是生命,还有亲人、朋友和自己的心灵。

但即使在
最黑暗的时刻,友谊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两位老兵的故
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只要有友谊相伴,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总的来说,读完《把信送给加西亚》让我对友谊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友谊和生命的感人之作。

它让我明白了友谊的珍贵,也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我相信,这个故事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让我铭记友谊的力量,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心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心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心得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充满温暖和智慧的小说,作者是美
国作家埃米利奥·萨尔加多。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信任的
故事,通过主人公萨尔加多和他的朋友加西亚之间的通信,展现了
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

萨尔加多
和加西亚之间的通信不仅仅是简单的书信往来,更是一种心灵的交
流和支持。

他们在信中分享彼此的生活、快乐和痛苦,互相鼓励和
支持。

这种真挚的友情让我感动和震撼,也让我思考自己和身边朋
友之间的友情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坚定和真诚。

除此之外,书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探索。

萨尔
加多和加西亚在书信中分享了他们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感悟,让
我深受启发。

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让我意识到人生
中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充分利用。

总的来说,《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书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友情和生活的意义。

通过主人公之间真挚的友情
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会触动更多读者的心灵,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曾经早已读过,作者哈伯德在此文中所描述的是一个叫罗文的中尉军官,接受总统的任务“将一份总统的亲笔信交给加西亚将军”的故事。

加西亚是古巴反抗军的首领,藏身之地非常隐密,美国总统与军队不知其具体的藏身之地。

罗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且没有问及诸如“为什么、在哪里、如何去”等问题。

其在接到任务之后,经历多次的生死考验,并最终完成任务。

也因此其被称为美国的英雄。

作者通过此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没有借口、没有抱怨,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

我看的这本书不仅载有《致加西亚的信》原文,还载有罗文本人所写的送信的具体过程《我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以及其他人员对《致加西亚的信》一文的评价和看法。

在我看来,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

正是这样的精神才创造了人类的进步。

在这样精神的带领下,世界上出了无数的英雄,并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这种精神是伟大的,但是我们对这种精神的认识必须是理性和清晰的。

否则,就会被带入盲从的境地。

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不要多问”工作思维模式,在如今看来,显然是不合适的了。

他的其它短文要透露出了同样的思维模式。

因为这种模式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式的命令模式。

而在如今
的社会,我们所要倡导的是双向的、互动的沟通模式。

如果时光倒流,在十几二十几岁的年纪读这本书,我想我说不定也会拿无知当个性,人云亦云。

如今心态不同,会更多地理解到书中所表述、所赞扬的——踏实、信仰、行动。

我觉得阅读本书应当从《我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这篇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执行人安德鲁·罗文讲述的送信经历——前言那些“日俄战争期间前线上的俄罗斯士兵每人一册”、“日本天皇下令所有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均须人手一册”之类的噱头就不必花费心神去研究信息来源真伪了——让我们来关注事件和人物的本身。

书中收录的罗文本人所写的《我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一文中透露出了一个细节之处:其上校在给其布置任务的时候,告诉了他开始行动的时间、地点、接待人等信息,并告诉他“方法是会找到的”“后面就全靠你自己了”等信息。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罗文他并不是不问,只是已经没有什么好问的了。

其上校所知道的已经向其交待清楚了。

“后面的就全靠你自己了”,这就与作者哈伯德所描述的不想符合了。

麦金莱总统需要一个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瓦格纳上校推荐的人选是罗文,总统立刻决定就派他去。

罗文在接到命令后坐船从纽约去往牙买加,古巴联络处的人在牙买加安排罗文继续出发,在途中某一站罗文遇到了被指派来做他向导的格瓦西奥,随后他们乘一艘小船前往古巴,然后穿越丛林,攀登峭壁,里奥将军带了二百人骑兵前来接应,终于到达加西亚将军所在的驻地。

返程同样艰难,罗文在3
名军官的陪同下,再次穿越古巴,乘船返回目的地,向上级迅速作出汇报。

然后来看阿尔伯特·哈伯德关于这个事件的解读,他的重点在于赞扬罗文的主动性和执行力。

文中哈伯德先生有一处强调这样写到: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事实上,从当事人罗文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的是,总统只是通过瓦格纳上校对罗文口头传达了他的命令,而罗文之所以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是因为瓦格纳上校已经告诉了他前行的大致路线,也就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思路。

哈伯德先生先生的角度明显是俯视的,即基于雇主对雇员“无条件执行”的要求,他这样演绎,完全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主题。

当然,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的使命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需具备的。

以这种精神理念,配合上我们现代的管理沟通方式,可以打造出完美的职业人。

所以,从管理的角度讲,充分发挥并发现使命感的人是一个管理者所必备的能力。

但是,正如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一样这种类型的人才难得。

所以做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呆坐在那里等待这样的人才来工作,作为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利用和激励这些尚不具备罗文那样使命感的人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简单的说,就是用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让我们从哈伯德先生的评论中抽离,回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个事件本身。

没有瓦格纳上校对下属罗文素质能力的了解和信任,没有
决策人总统先生的果断和明确指令,没有格瓦西奥等助手的团结协作,以罗文个体的一己之力,再怎么忠诚机智、坚韧不拔,绝对难以成就个人利益、团队利益和国家利益共赢的圆满结局。

一部机器的有效运转的前提是每个零部件都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罗文,需要瓦格纳、需要麦金莱,也需要格瓦西奥。

所以,不管你处于机器的哪个部位,我们都应当从罗文精神出发来审视自己,尝试思考和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