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答案

合集下载

习题1:7.战国七雄

习题1:7.战国七雄

第7课 战国七雄一、选择题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在这句朝代歌中战国时期是指 ( )A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B 、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C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D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 .齐、楚、秦、燕、赵、魏、韩B .楚、秦、赵、宋、魏、齐、韩C .晋、楚、齐、韩、赵、燕、魏D .吴、魏、燕、赵、楚、秦、韩3.战国七雄中位于版图最西边和最南边的国家是( )A. 赵国和齐国B.魏国和赵国C. 韩国和魏国D.秦国和楚国4.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主要的兵种有 ( )A.车兵B.步兵和骑兵C.水兵D.藤甲兵5.除了战争外,下列事件中成为战国纷争重要内容的是( )A.定期朝拜周天子B.抵御少数民族进扰C.合纵和连横D.争夺霸主地位6、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 )A.齐国B.晋国C.楚国D.秦国7.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 )A.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B.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C.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小D.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大二、填空题1、战国是从公元前___ ①___年---公元前____②_____年2、填一填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E ________ F________ A E B DFG CG ________3、“合众势以攻一强”被称为___ ③_____;“事一强以攻众弱”被称为_____ ④____。

三、材料题1.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晋文公是
怎样称霸的?




2. 楚成王的礼待
城濮之战 1. 重耳流亡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3.晋军“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 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 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 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 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 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 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 灭掉吴国。 启示:人生尚能有这样的决心,无论做什么事 都可以无往而不利。有志者事竟成。
1.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3.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 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燕 赵 秦 魏 韩 楚

填 一 填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勾 践
你从勾践“卧薪尝胆”中得到什么启示?
你知道卧薪 尝胆的故事吗? 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十年复国, 能给我们什么启 示?
勾 践 卧 薪 尝 胆
齐桓公霸主地位 确立的标志:
公元前651年, 召集诸侯“葵丘 会盟”。

初一上册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检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章孝感市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热度:八下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热度:2017届高考文综历史测试卷答案热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热度:在紧张的历史复习时刻里,对待好每一张历史试卷是我们该做的事。

毕竟试题卷的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去检测学习中的缺点与漏洞!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一上册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检测试题,欢迎阅读!初一上册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检测试题1.东周开始于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2. 春秋时期,最先成为霸主的人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秦穆公3.晋楚争霸时,楚国的势力已发展到( )A. 长江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4. 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的诸侯国是( )A. 齐国B.吴国C.楚国D.秦国5.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敌手的著名战役是( )A. 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6.为了发愤图强,立志雪耻而卧薪尝胆的诸侯王是( )A. 齐桓公B.楚庄王C. 吴王阖间D.越王勾践7.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指(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D.尧、舜、禹时期8.战国初期,晋国分为三个国家,它们是( )A. 齐、韩、魏B.楚、燕、齐C.赵、魏、韩D.赵、魏、燕9. 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国B.晋国C.吴国D.越国10.在围魏救赵的马陵之战中,指挥齐军打败魏军的军事家是( )A. 孙武B.孙膑C.伍子胥D.庞涓11.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是我国________瓦解和_______形成的时期。

12.战国时期从_______年到________年。

13.公元前________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_______,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试题答案及解析1.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曾任用管仲为相。

证据:。

途径:。

【答案】《论语》记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文字记载(书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依据教材内容:“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可知,《论语》中的有关记载,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曾任用管仲为相。

【考点】齐桓公称霸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2.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利用节假日去旅游,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答案】完全开放题。

内容自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家乡历史名胜古迹的了解。

依据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不难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利用节假日去旅游,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考点】历史名胜古迹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家乡历史名胜古迹的了解3.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①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壮大自己的势力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齐桓公稳定内政以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可知,①②③都是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故选B。

【考点】齐桓公称霸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4.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 )A.宋、楚B.吴、越C.晋、楚D.秦、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同步练习(附答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1.年至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年至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2.春秋五霸是指、、、、等五个霸主;战国七雄是指、、、、、、等七个国家。

3.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战役?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春秋时期,的权势已名存实亡。

5.想一想,管仲采取了哪些方法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6.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目的是什么?7.东汉末年,曹操在争霸活动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地位。

有人认为,他是吸取了春秋时期齐桓公争霸的经验。

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8.鼎是一种用来的炊具。

传说大禹铸九鼎,此处鼎的象征意义是。

楚庄王时“问鼎中原”,此处的鼎具体指的是。

9.在《战国形势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合纵、连横的状况。

10.有人用“远交近攻”来形容秦国的连横之术,你认为妥当吗? 11.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为了自己的利益,东部各国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形成了的成语。

12.说一说“卧薪尝胆”的故事。

.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一、活动与探究13.自己归纳小结一下本节课中出现的成语。

14.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时,有人沉痛地说:“在希特勒德国侵犯别国时,因事不关己,我们没有去帮助它;当希特勒德国又去侵犯另一个国家时,还是认为事不关己而没有去帮助它;当最后,希特勒德国来侵犯我们自己的国家时,已经没有人能够帮助我们了。

”你认为,在合纵的国家中是否也犯了这种错误?请用史实加以证明。

二、材料解析题15 .阅读下列材料:春秋无义战。

——孟子请回答: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三、简答题16.试述“春秋”和“战国”名称的来历。

四、历史谜语17.改革旧业(打一战国时期诸侯国名)18.钟馗赴任(打一战国时期诸侯国名)19.走错了(打一战国时期诸侯国名)答案:第7课1.前770前476前475 前221 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韩赵魏齐楚燕秦3.城濮之战、邲之战、泓之战。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与xx〖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地理位置,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成语、讲有关争霸的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立志、勤奋、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斗争,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分析争霸斗争的胜负因素。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复习提问: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霸斗争成为时代特征。

一、xx称霸: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前770年~~前476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名称的由来。

提问: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为何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回答,帮助理解诸侯争霸的目的,成为霸主,就可以在政治上号令诸侯,在经济上从小的诸侯国榨取财物。

所以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诸侯争霸中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提问:你还知道另一种说法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xx称霸: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

指导学生观察《春秋形势图》,提出问题:你认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谁?有哪些优越性?指导学生回答问题。

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十七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十七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军大败楚军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夏朝”“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内容,那么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 )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秦穆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成语出自城濮之战的是( )A、卧薪尝胆B、围魏救赵C、退避三舍D、纸上谈兵【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给来种种灾难②争霸的结果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争霸中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④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既属于“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齐国B、晋国C、宋国D、吴国【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楚军在______打败晋国,______跃升为霸主。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请你写出这五个霸主的名号。

【答案】:【解析】:第10题【综合题】综合题((1)(2)两题:将所提供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格内)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吴越争霸E牧野之战F巨鹿之战G城濮之战H楚汉之争<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d width="108" valign="top" style="padding: 0cm 5.4pt; border: 1pt solid windowtex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81pt;">围魏救赵<td width="108" valign="top"style="border-width: 1pt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81pt;">A<td width="155"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1pt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116.05pt;">卧薪尝胆<td width="132"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1pt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99.3p t;">③______<td width="10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81pt;">纸上谈兵<td width="10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0cm 5.4pt; width: 81pt;">①______<td width="155"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0cm 5.4pt; width: 116.05pt;">武王伐纣<td width="132"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99.3pt;">E<td width="10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cm 5.4pt;border-image: none; width: 81pt;">退避三舍<td width="10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81pt;">②______<td width="155"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116.05pt;">项庄舞剑,间在沛公<td width="132"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99.3pt;">H<td width="10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81pt;">破釜沉舟<td width="10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81pt;">F<td width="155"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0cm 5.4pt; width: 116.05pt;">减灶计<td width="132"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0cm 5.4pt; width: 99.3pt;">B</tbody></table>A孙武B韩非子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儒家E道家F墨子<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d width="84" style="padding: 0cm 5.4pt; border: 1pt solid windowtex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63pt;">人物<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1pt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width: 63pt;">学派<td width="348" style="border-width: 1pt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260.65pt;">主要思想<tr style="height: 21.65pt;"><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cm 5.4pt;border-image: none; width: 63pt; height: 21.65pt;">①______<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63pt; height: 21.65pt;">法家<td width="34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260.65pt; height: 21.65pt;">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63pt;">老子<td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63pt;">②______<tdwidth="34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260.65pt;">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63pt;">③______<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63pt;">兵家<td width="34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260.65pt;">“知己知彼,百战不殆”<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cm 5.4pt; border-image: none; width: 63pt;">孔子<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63pt;">④______<td width="34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 0cm 5.4pt; width: 260.65pt;">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cm 5.4pt;border-image: none; width: 63pt;">⑤______<td width="84"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0cm 5.4pt; width: 63pt;">墨家<td width="348"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medium 1pt 1pt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padding:0cm 5.4pt; width: 260.65pt;">主张“兼爱”“非攻”</tbody></table>第(2)题的表格中,谁的主张最受当时的统治阶级欢迎?【答案】:【解析】:第11题【综合题】仔细观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 : : : : : : :
: : : : : : : :


连 著名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 著名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

PK
著名的连横家:魏国的公孙衍、 著名的连横家:魏国的公孙衍、苏秦 公孙衍
那么为什么六国合纵 抗秦的谋略没有成功 纵横家为什么提出 的呢? “合纵”、“连横”
从地域上来说, 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北连燕南接 因为秦国用贿赂、威胁、 因为秦国用贿赂西抗秦; 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西抗秦;而这 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威胁、 些小国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 些小国东连齐或西连秦的手法各个击破破 连横” “连横” , 其他弱国是为连横。 。其次,其他五国 其他弱国是为连横。纵横家提出这样的策略是为 坏了合纵。 坏了合纵 其次, 了适应当时的政治斗争的需要, 了适应当时的政治斗争的需要,以此鼓吹依靠合 立场不坚定, 朝秦暮楚” 立场不坚定,“朝秦暮楚”。 纵或者连横来称雄中原或者建立自己的“霸业” 纵或者连横来称雄中原或者建立自己的“霸业”
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 立的? 立的?
前 公元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洛邑 迁都洛邑, 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0年 770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6年 476
战 国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475年 475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 221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策略?
奴 隶 社 会
奴隶社会瓦解
(前770--前476) 770--前476) --
统一走向 走向分裂 由统一走向分裂 走向统一 由分裂走向统一 分裂走向
封建社会形成
(前475--前221) 475--前22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称霸及其条件,晋楚争霸,晋分三家,
合纵连横,重大战役等历史事实。

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齐桓公称霸(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回答1-4题)
1.春秋时期指的是前770年到前476年。

“春秋”的名称因何而来?
“春秋”的名称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这部史书记载了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的历史。

因此,人们把这段历史成为春秋时期。

春秋与战国合称东周。

注意:春秋、战国、西周、东周,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都是后人
的称呼,在当时是没有这样的名称的。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今陕西
西安西),东周的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洛阳在东,西安在西,
所以分称东、西周。

2.在图中填出春秋五霸的名称。

3.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①任用管仲为相, 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富强起来.
②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举行诸侯会盟。

二.请认真听老师或者同学讲“退避三舍和问鼎中原”的故事,回答问题5:
5.每个故事涉及到哪几个国家?那几个重要人物?什么重要战役?结果如何?
退避三舍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问鼎中原
相传禹铸九鼎,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

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

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

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

”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

”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

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

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

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庄王无话可说。

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三.请认真阅读教材P37-P38 “合纵连横”一目的内容,回答6-8题:
6.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 年;“战国”的名称因何而来?
因为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战国的名称由此而来。

7.在图中填出战国七雄。

8.指上图说出什么是合纵、连横?
什么是合纵?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一强”)。

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

(南北为纵)
什么是连横?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他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

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

(东西为横)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管仲相桓公,成就桓公霸业。

你认为谁的作用更大?说出你的理由。

①齐恒公的作用更大,因他有雄才大略,重用管仲等人才;
行改革。

2.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乱不断。

有人说,“春秋无义战”
即春秋时期没有没有正义的战争,因为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
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加快了
统一的步伐,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你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
的战争呢?
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和财富,相互争战,故有“春秋无义战”之说。

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人民怨恨战争,渴望统一。

争霸战争的客观后果是大
国拓展了疆域,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加强了集权的趋势,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同时又不同
程度上削弱了旧贵族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战争又客观上促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加强接触,促进了民族融
合。

应兼顾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地观察分析争霸战争。

【归纳整理】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通过学习本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擦干净黑板,合上课本,让学生说。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2中考·黑龙江鸡西)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C.楚庄王 D.晋文公2.(2012·山东泰安)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晋 B.齐 C.楚 D.秦
3.(2012中考·湖南湘潭)右图的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哪位霸
主的故事?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
4.(2008·湖北黄冈)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
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A.退避三舍 B. 卧薪尝胆 C. 问鼎中原 D.朝秦暮楚
5.(2008·甘肃中考)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A.围魏救赵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
6.材料解析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主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右衽矣。

”(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仍受其恩惠。

若没有管仲,我们大概要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夷狄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论语》
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春秋时期。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

(为了加强军事力量,齐国设常备军3万人。

管仲还采取鼓励开垦荒地的措施,按照土地好坏分等征税,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齐国地近渤海,拥有渔盐之利。

管仲设置盐官,利用官府的力量大力发展渔盐业,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齐桓公第一个在中原称霸。

7.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的成语故事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