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施正式版
化学事故现场急救与自救

工业生产:如化工厂、制药厂等 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 化学事故
家庭:如误食化学品、误用化学 品等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
05
预防措施
了解化学事故预防的重要性
化学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化学事故的发生概率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和演练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
掌握常见的预防措施
熟悉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 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了解预防措施的适用场景
实验室:实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
家庭: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
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
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化学事 故
掌握现场急救原则
保持冷静:保持冷静,避免慌乱,确保安全
判断情况:判断事故类型、严重程度、受伤人数等
寻求帮助: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实施急救: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 包扎等
保护现场:保护现场,避免二次伤害
记录信息: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信息,为后续救 援提供参考
了解应急处置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尽快撤离危险区域,遵循安全 路线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 防毒面具或化学防护服
熟悉现场的应急救援器材和物 资,正确使用
04
安全防护措施
了解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保护生命安全: 避免化学事故对 人体造成伤害
减少财产损失: 降低化学事故对 财产造成的损失
提高应急能力: 增强应对化学事 故的能力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范本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范本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的急救及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化学品事故,减少伤害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一个包含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范本,详细介绍了在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的应对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的急救措施1.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安全。
在进入事故现场之前,应该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以确保自己不受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
2.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危险化学品伤害事故时,应迅速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报告事故情况,并请求紧急救援。
3.救护伤员如果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救护。
在救援行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伤者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并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
(2)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等。
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3)快速处理伤口出血,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4)对伤员的烧伤、中毒等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4.隔离危险区域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应立即将事故现场隔离,防止事故的扩大。
可以通过设立警戒线、设置隔离带等方式,阻止人员进入事故区域。
5.排除污染源在事故现场,如果可能的话,应尽快排除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源,防止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二、危险化学品伤害的预防措施1.加强员工培训为了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包括:(1)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性质和危害,以及常见的事故原因和应对措施。
(2)学习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设备。
(3)熟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要求,正确操作和管理化学品。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定操作和管理化学品。
(2)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保证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3)定期检查和维护化学品储存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化工灾害应急自救常识

化工灾害应急自救常识化工灾害是指在化工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火灾、泄漏等事故,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化工灾害发生时,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应急自救常识,可以有效地减少伤害并提高逃生的成功率。
下面是一些化工灾害应急自救常识,供大家参考。
一、火灾事故的应急自救常识:1.发现火灾时,要立即报警,通知消防队,并按照其指示进行疏散。
2.遇到火灾时,必须迅速决策,找到最近、最安全、最容易逃生的路线,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3.在火灾中,不能使用电梯,必须使用紧急疏散通道下楼。
4.遇到浓烟时,低姿势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5.逃生时,要注意远离明火且沿着墙壁逃跑,以避免被火焰包围。
6.如遇火灾浇水时,应使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保护好自己的呼吸道。
7.如果发生火灾时身上着火,应立即用湿毛巾或灭火器扑灭火源。
二、化学泄漏事故的应急自救常识:1.发现化学泄漏时,应及时报警并迅速疏散。
2.迅速远离泄漏物质,避免直接接触。
3.在逃生过程中,应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尽量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4.如有可能,可以尽量封堵泄漏源,减少泄漏。
5.远离泄漏物质后,要立即卸下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身体,以避免接触到有毒物质。
6.在逃生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触碰暴露在外的管道或设备,以免引发二次事故。
7.如果觉得身体不适或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发生的化学泄漏事件。
三、爆炸事故的应急自救常识:1.发生爆炸时,要立即避开危险区域,远离爆炸物。
2.尽量远离窗户、玻璃等易碎物品,以防爆炸冲击波引起的飞溅物伤及自己。
3.在疏散过程中,尽量低姿势前进,以减小冲击力。
4.逃生时,要沿着远离爆炸源的方向逃离,并注意避免被建筑物的瓦片、碎片等物体击中。
5.爆炸发生后,可能会造成供水、供气中断,应储备足够的食物、饮水等生活必需品。
6.在逃生过程中,要遵守指挥的要求,按照规定路线撤离。
7.爆炸事故后,要尽快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索赔。
危险化工品灾害应急自救常识

危险化工品灾害应急自救常识危险化工品灾害是指在化工企业生产、运输、存储、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烧、爆炸、中毒等情况,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和危害的事件。
在面对危险化工品灾害时,正确的自救常识将会为我们保命和减轻伤害提供帮助。
以下是一些危险化工品灾害应急自救常识。
1. 切勿惊慌失措在灾难发生时,切勿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迅速评估情况,并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惊慌只会让情况更加混乱,危害人员的安全。
2. 尽快撤离危险区域一旦发生危险化工品灾害,应立即尽快离开危险区域,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化工品泄漏或燃烧爆炸时,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烟雾,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选择逃生路线时,应优先选择向上风、远离危险源的方向,以减少对有害气体的吸入。
3. 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在火灾或泄漏情况下,尽量避免吸入有毒有害的气体。
使用湿毛巾、口罩、围巾等遮挡口鼻,以减少毒气的吸入。
如果选择撤离时需要经过烟雾较重的区域,应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因为烟雾会产生减轻的气流,地面上的空气相对较清新。
另外,保持呼吸道湿润,可通过嘴里含水或用湿毛巾覆盖口鼻来达到这个目的。
4. 注意防护在灾难发生时,应及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穿上防护衣、手套、防护面罩等,以保护身体的安全。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以减少身体接触到有害物质的机会。
5. 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特别是对液态有害物质,应尽量避免皮肤接触和吞食。
如果有害物质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处理。
6. 加强自身防护危险化工品灾害中,有很多是会对人体带来急性中毒的。
因此,在灾难发生时,应尽量不要使用嘴巴触碰双手、不吃不洗手、不敷药皮肤外伤等,以防止有毒物质通过口鼻或皮肤进入体内。
7. 寻找庇护物如果不能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应尽量寻找可靠的庇护物以保护自己。
例如,可以选择找到一个关闭良好、通风良好的建筑物、车辆或其他避难所。
化学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在化学实验、化学生产等领域,化学事故是时有发生的。
一旦发生化学事故,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案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化学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化学事故的预防化学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为失误、装置失效、设备老化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预防化学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意识是化学事故预防的核心,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将安全放在首位。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避免操作失误。
•做好设备、设施的日常检修、维护和更新工作,避免设备老化带来的隐患。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避免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环境检查在化学生产和实验中,环境检查非常重要。
执行环境检查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并及时消除。
化学事故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实行防爆环境和安全检查,包括:•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每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对设备和贮存品加以保护,确保其在存贮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与其他物质产生剧烈反应。
化学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当化学事故无法避免时,及时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可以减轻事故的影响。
快速反应在化学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应紧急启动应急处置方案,按照预定的程序戴上化学捆扎带,戴上手套和防毒面具,进行必要的判断、逃离、遏制和扑灭。
安全撤离如果发生了爆炸或有烟雾等存在,应立即采取安全撤离措施,保持冷静,有序撤离,不可慌乱、乱窜。
撤离路线应预先规划,并与员工沟通,必要时应立即拨打应急电话向总部寻求支援。
防止扩散防止事故扩散是化学事故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各种应急救援措施均是基于这一原则而开展。
在化学事故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毒性溶液泄漏至地下水源和污染大气,采用隔离、改变物流路径等手段。
•加强液体绝热,确保危险品温度稳定。
•用沙子、碳酸钠等物质将泄漏的液体覆盖或吸收,使其失去活性。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个人防护 (一)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个人防护 (一)化学事故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在进行救援行动时,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防护是确保他们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个人防护。
1.穿戴适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这种装备通常包括化学护目镜、呼吸器、手套、衣服和靴子。
这些装备可以防止他们受到有害物质的气味、烟雾、腐蚀物、毒气和粉尘等。
化学护目镜和呼吸器可以有效地保护他们的眼睛和呼吸系统。
同时,衣服和靴子可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皮肤和鞋底渗透。
2.遵守安全规定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在进入事故现场时,应按照事故等级确定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他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每种化学物质的特性和防护要求,如对特定物质应使用适当的呼吸器,在特定情况下应使用防护手套和靴子等。
3.定期检查防护装备应急救援队员应定期检查他们的防护装备是否损坏或过期。
呼吸器和化学护目镜的有效期,根据规定,应定期更换以确保其功能恢复到最初水平。
确保防护装备的有效性,防止在操作期间人们受到损害。
4.进行事故模拟练习应急救援人员需要参加定期的事故模拟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类型的事故,并测试他们的应急反应和个人防护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处置化学事故的能力。
5.注意个人卫生在完成救援任务后,应急救援人员应尽可能快地清洗防护装备和身体。
手套和靴子必须在每次结束时进行消毒,并定期更换。
化学品也不能留在身上,避免对皮肤造成损害。
个人卫生的注意还能避免很多健康问题。
6.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脱离在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人员必须能够快速撤离事故现场,为此,他们应掌握正确脱离技巧。
如应学会快速脱离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呼吸器和护目镜,脱离时应先解开防护海衣的后侧織带,再解开护目镜的前带和护目镜。
脱离技巧不当,容易影响到撤离速度和个人安全。
结论:化学事故救援有一定的风险,而应急救援人员的个人防护能够减少潜在的伤害。
化工灾害应急自救常识模版

化工灾害应急自救常识模版化工灾害是指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危险废物处理等领域中,由于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面对化工灾害,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应急自救常识,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尽量减少损失。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工灾害应急自救常识。
1. 火灾爆炸应急自救常识火灾爆炸是化工灾害中最常见的情况之一。
当发生火灾爆炸时,我们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火源位置和火势大小,以便决定应急逃生路径。
- 然后,迅速向安全出口逃生,逃生时尽量避开有毒烟雾和有限空间。
- 在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或面罩捂住口鼻,以防吸入有毒烟雾。
- 如果身上着火,应迅速采取翻滚灭火的方法,用湿衣物覆盖火源,并迅速找到水源进行灭火。
- 到达安全地点后,及时报警并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 化学品泄漏应急自救常识化学品泄漏可能会导致有毒气体释放,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当发生化学品泄漏时,我们应采取以下应急自救措施:- 首先,保持冷静,尽量确保自己的安全。
- 立即撤离泄漏区域,并尽量远离泄漏源的上风处。
-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的化学物质,如有可能,应该穿上防护服和呼吸器。
- 寻找透风良好的地方,尽量避免在封闭的空间内停留。
- 在逃离泄漏区域的过程中,用湿毛巾或面罩捂住口鼻,以防吸入有毒气体。
3. 危险废物处理应急自救常识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爆炸、火灾、有毒气体泄漏等危险情况。
当发生危险废物处理事故时,我们应迅速采取以下应急自救措施:- 首先,保持冷静,迅速评估事故严重程度,并做好应急逃生准备。
- 穿戴防护服和呼吸器,尽量减少对危险废物的接触。
- 尽量保持身体低姿势,以尽量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 在逃离事故现场时,尽量避开可能导致大面积泄漏的区域。
- 到达安全地点后,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4. 安全设备使用应急自救常识化工厂通常配备有一些安全设备,如消防器材、安全警示系统等。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采取的措施正式版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采取的措施正式版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我们必须迅速行动,采取措施以保护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人员。
以下是一些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确保自身安全。
在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确保自己的安全。
迅速找到避难所,并确保与危险区域的距离足够安全。
避免直接接触危险物质,并尽量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确保手部和呼吸道的良好保护,戴上手套、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第三,对泄漏物质进行控制。
当危险化学品泄漏时,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控制泄漏物质的流动。
可以尝试关闭泄漏源,或者使用物理方法,如用沙袋或其他可吸收物质来吸附和封堵泄漏点。
如果泄漏物质是液体,可以使用防渗漏容器来收集并妥善处理泄漏物。
第四,进行紧急疏散。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需要及时疏散周围的人员,避免他们暴露在有害物质的环境中。
按照事先制定的疏散计划,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到安全地点,遵循指定的疏散路线和逃生出口。
如果有人受伤,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第五,提供紧急救援。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我们应该寻求专业救援的帮助。
应急救援人员会配备专业装备和工具,他们有能力应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事态发展。
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之前,我们也可以尝试提供一些紧急的救助,如进行人工呼吸、急救包包扎等,为伤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救援。
以上所述的措施只是一些基本原则,具体的情况还需根据危险程度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在平日里,我们也应该注意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减少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施正式版
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
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化学毒物主要是以气体、液体、固体等形式存在,而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伤口等,所以化学毒物自我防护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好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的防护,防止化学毒物经这些途径进入人体。
一、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
1、对化学毒物存在的初步判断
(1)闻味:大部分化学毒物都有一定气味,如芥子气有大蒜味,光气、双光气有烂苹果味、硫化氢有臭鸡蛋味等。
但不
能有意去闻味而致吸入更多的毒物。
神经性毒剂几乎闻不到气味。
(2)看植物染毒的特征:许多植物被化学毒物污染后,染毒局部都会发生颜色改变,如被芥子气染毒的树及地面等呈黑褐色;有的甚至枯萎,或留有油状液滴及毒剂斑点。
(3)专业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可运用比色法、试纸法、侦检管法、生化法和快速检测仪器等多种侦检方法,对化学毒物的种类进行快速检定。
2、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
(1)呼吸道防护:在未知现场存在何种有毒有害气体或未知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原则上应使用隔绝式呼
吸防护用品(或正压式呼吸防护用品);当你所处的场所没有上述防护用品时,在紧急情况下,你可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如果你手边也没有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你只能选择一些简易的呼吸防护方法,如:①戴防毒面罩和防毒口罩等,如防氯气、光气用碱石灰、活性碳作吸附剂的防毒口罩,防氨用硫酸铜或硫酸锌的防毒口罩。
防毒口罩应定期进行检查,以防失效。
②用毛巾、纱布、衣襟等做成厚口罩(8-30层),然后浸以下列的液体,如浸过碳酸钠饱和溶液及10%甘油可用来防二氧化硫、氯化氢、酸雾等;浸过10%碳酸氢钠溶液、草木灰水、石灰水可防沙林和氰化氢;浸过碳酸钙或乳酸钙的可防氟化氢。
当你对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有一定了解时,你应事先准备好供事故状态下有效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2)皮肤防护:①防止化学毒物损伤皮肤和经皮肤侵入体内,应穿防化服、防护靴及戴防护手套,或者可选用适当的防护油膏,如防酸用3%的氧化锌油膏,防碱可用5%硼酸油膏。
②简易的防护方法:遇到化学毒物泄漏时,可立即取材,如雨衣、塑料布、帆布、油布、棉被、毯子等遮住身体,戴上医用或工业用的橡胶手套或皮手套,穿上雨鞋,以尽量减少化学毒物与皮肤接触。
(3)眼睛的防护:①戴防风镜或佩戴简易的防护器具,以防化学毒物损伤眼
睛,或通过眼结膜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②简易防护方法:用铁丝、塑料纸、玻璃纸等制成防毒眼镜或用玻璃纸、透明塑料膜蒙住眼睛,四周用胶布固定在脸上。
二、事故发生时现场应急救援基本措施
化学中毒事件发生后,可能会有大批人员受到化学毒物的危害,其中部分患者病情可能较重,故现场及时有效的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其现场应急救援的基本措施为:
(1)迅速脱离现场:化学事故/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的安全区域,以免继续受化学毒物的侵害。
医务人员要根
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并做相应的标识,以保证医护人员对危重伤员的救治;同时要加强对一般伤员的观察,定期给予必要的检查和处理,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医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
在现场要严格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工作,不无故进入污染区域。
(2)防止化学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或被易通过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发,并注意保暖。
忌用热水冲洗。
对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及时充分的冲洗是减少组
织损害的最主要措施,对没有洁净水源的地方,可用自来水冲洗。
冲洗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吸入中毒患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除用手刺激咽后壁催吐外,也可口服吐根碱糖浆催吐。
(3)心肺脑复苏:患者从事故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意识丧失者的处理:意识丧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物,有抽搐发作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镇静剂。
(5)特效解毒药物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如发生氰化物中毒后,应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或纱布内打碎,给病人吸入15-30秒,每隔15-30秒重复应用1支(一般最多用6支);同时静脉缓注3%的亚硝酸钠10-15ml;或用4-DMAP2ml肌肉注射,如症状严重,可随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ml缓慢静脉注射。
苯胺中毒要及早应用1%亚甲兰,按1-2mg/kg体重,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要及时应用阿托品或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二者并用。
(6)在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处理。
在病因一时不明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查找,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治疗的要点是维持心脑肺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经现场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伤员运转到医疗机构前,要将伤员拣伤分类,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一般将伤员分为:①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出现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次/分,血压低于80/50 mmHg等(以红色作为标识)。
②可延期处理,即不严重的伤害或中毒,可随后处理或转运(以黄色
方案范本系列| Scheme Template 编号:SMP-WJ01-59作为标识)。
③无需处理,即未中毒、无伤害或轻微中毒或伤害,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时需要观察(以绿色作为标识)。
④死亡/濒死,即无呼吸,无脉搏,双侧瞳孔散大(以黑色作为标识)。
其相应的处置原则为: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按拣伤标志分级处理。
①红色—立即就地抢救;②黄色—简单处置后转送医疗机构治疗;③绿色—需入院的转送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观察;其他人员视情况指定时间、地点进行医学观察;④黑色—待红色标识的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抢救。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页码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