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居民消费调研年度报告书

合集下载

成都城北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消费者)

成都城北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消费者)

项目区域市场消费群调查调查目的:寻找项目区域潜在消费群体,了解消费群体的购房需求状况。

调查时间:2006年5月8日至2005年5月20日。

调查范围:项目周边500米市场和居住区,主要包括五块石综合市场,荷花池综合市场,花径路商品房居住区,站北商品房居住区。

调查方法:采用客户询问法和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法相结合,发送问卷300份,收集整理有效问卷210份。

调查结论:一、问卷情况反馈信息1、购房意向调查① 调查客户中42%选择购房,58%选择不购房;选择不购房的客户中,经济问题占主要因素;剩下选择依次递减分别是未有购房打算,已购房,环境问题,其他问题,安全问题。

② 客户对社区规模大小选择不是购房考虑重点,选择比例为55%和45%。

③ 对于购房首选因素中客户综合考虑多,首要考虑的是社区环境和户型,其次是配套,位置,物业和生活便利性;私人生活圈;社区规模和品牌知名度选择相对较少。

④ 购买需求中为子女购房和解决户口问题占主要因素;大部分调查客户中为在成都的第一次购房,属于成都的第一居所。

(下图)⑤ 设施配套中停车场,农贸市场,交通便利,治安巡逻点,物业服务档次和学校要求最多,比例72%;购物,娱乐和体育设施要求其次。

(上图)2、房屋产品需求调查① 价格因素:绝大部分客户选择房屋单价在2500-3000区间,总价要求在15-35万,其中15-20万最多,占问卷比例的48%,20-25万的27%,25-30万的13%,30-35万的8%。

(下图)对地区房价趋势认为小幅上升的比例,集中在房价保持不变的左右区间(上图)② 户型要求:户型面积选择集中在51㎡----110㎡区间,需求比例80%;110㎡以上的需求占14%;户型选择以经济型两房居室和经济型三居室为主,需求比例为61%;楼层需求10层以下比例42%;11-15层为33%,15层以上为25%。

(上图)3、客户基本资料① 受访客户年龄集中在27-35岁比例44%,36-55岁比例32%,18-26岁比例24%。

成都市(市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成都市(市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成都市(市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针对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对关键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深入研究。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数据研究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现状 (1)第二节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 (3)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 (3)三、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 (3)四、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占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同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一、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现状统计 (11)二、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占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同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表 (3)表4: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表 (3)表5: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表 (4)表6: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占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9表17: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同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法人企业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占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比重统计表 (11)表21: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12 表23: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13 表25:成都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同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成都消费分析报告

成都消费分析报告

成都消费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将对成都市的消费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为市场研究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将从整体消费额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对成都市的消费进行概述,然后针对不同消费领域分别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给出一些建议。

2. 整体消费情况2.1 消费额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的消费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8年,成都市的消费额达到1000亿人民币,而到2020年,消费额已经增长到1500亿人民币。

这表明成都市消费能力的增强。

2.2 消费结构成都市的消费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消费、教育消费、医疗消费、旅游消费等。

其中,生活消费占据最大比例,约占整体消费额的50%。

而教育消费和医疗消费分别占据约30%和10%的比例。

旅游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相对较小,约占10%。

3. 生活消费分析3.1 食品消费成都市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食品消费一直是成都市的重要消费领域。

川菜、火锅等成都特色美食是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主要选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食品消费额占整体消费额的40%左右。

3.2 住房消费成都市的房地产市场一直繁荣,住房消费是当地居民最大的支出之一。

不仅是购房消费,租房市场也很活跃。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住房消费额约占整体消费额的30%左右。

3.3 娱乐消费成都市的娱乐消费也占据一定比例。

KTV、电影院、游乐场等都是居民常去的娱乐场所。

统计数据显示,娱乐消费约占整体消费额的10%左右。

4. 教育消费分析4.1 学前教育成都市的学前教育一直受到家长的重视。

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是家庭消费的主要方向。

统计数据显示,学前教育消费约占教育消费额的40%。

4.2 中小学教育成都市的中小学教育也是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共同构成了成都市的教育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学教育消费约占教育消费额的40%。

4.3 高等教育成都市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深造。

高等教育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是家庭重要的支出项。

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对策

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对策

说明了近年人们对于居住仍有较大需求袁这与人们传统的观念认 为住房是刚性需求以及相应的政策也有一定关联遥
渊三冤各项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袁 需求量随着
表1
食品 烟酒
衣着
居住
生活 用品 及服务
医疗 保健
交通 和通讯
教育文 化娱乐 服务
其他
需求收 入弹性
0.7394
0.6498
应求的局势袁价格仍有小幅上涨遥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居住所 占比重较为稳定且数值较大遥 排名第三的是交通和通讯袁为
12.07%袁因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交通工具的便利化袁人们的交通工
具更多样袁通信工具也更先进与智能袁人们在交通和通讯这方面
有着较大的消费需求遥
渊二冤各项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与收入变动额的比值袁即每变
二尧现状及分析 根据成都统计年鉴袁 可知 2017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院38918
元尧人均消费支出院25314.43 元遥 以下从八类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尧 各项边际消费倾向及需求收入弹性分别进行分析遥
渊一冤各项消费支出所占比重 根据统计年鉴可得袁食品烟酒支出位于榜首袁为 33.69%袁根 据恩格尔系数袁40%-50%为小康袁 说明成都市城镇居民生活基
经营版 2019.04
行业视角>>>
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对策
唐露 渊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冤
摘 要院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极为根本的因素袁起着满足人们日常需求袁促进商品流通袁增加就业等重要作用袁通过研究消费结 构袁我们能更清晰地分析问题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袁以更好地衔接产需关系遥 本文通过对 2017 年成都市相关数据进行整 理袁对各项消费比重尧边际消费倾向尧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分析袁便于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遥

成都大悦城调研报告总结

成都大悦城调研报告总结

成都大悦城调研报告总结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成都大悦城的运营情况、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和满意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悦城的消费者,通过询问消费者的购物偏好、消费体验和对大悦城的评价来获取数据。

访谈对象主要包括大悦城的管理层和商户,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来了解大悦城的运营和管理情况。

3. 调研结果3.1 消费者对大悦城的认知和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大悦城在成都地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消费者普遍认为大悦城是一个集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

同时,大悦城的环境设施和消费体验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评价。

3.2 大悦城的运营情况通过访谈了解到,大悦城拥有完善的租赁和经营管理团队,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商户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

大悦城注重与商户的合作,通过举办促销活动和提供市场支持来推动商户的销售增长。

此外,大悦城还积极引入国际一线品牌和知名商户,提升整体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3.3 大悦城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根据调研结果和专业市场分析,我们认为大悦城在未来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购物和娱乐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大悦城作为一个集购物、娱乐和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具备了应对市场需求的优势。

另一方面,大悦城通过引入国际一线品牌和知名商户,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有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购物者。

4. 建议与展望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对大悦城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4.1 加强品牌营销和推广大悦城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消费者的认知范围,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光顾大悦城,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4.2 持续优化消费体验大悦城应不断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愉悦的消费环境。

同时,注重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进行调研,及时调整和优化商户结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成都城市广场消费者研究报告

成都城市广场消费者研究报告

3.8%
低 收 入( 家 庭 月 收 入2000元 以下)
1.2%
25.9%
50.6%
22.2%
Total
7.3%
46.0%
37.0%
9.7%
Total 100.0%
100.0%
100.0% 100.0%
Page 18
Percent
吃穿用方面的费用大约占月收入的百分之多呢
50
40
30
20
10
0
20%-39%
•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购物习惯 –餐饮消费习惯 –休闲娱乐消费习惯
• SM城市广场概念测试 •总体印象度 •兴趣点 •消费可能性
Page 3
研究设计
•运作执行方法: –消费者随机抽样调查 –入户面访(Door To Door) –隔五抽一
•样本量: –总样本量:300份 –核心区:150份 –辐射区:150份
2000元以下
2600元以下
2000-4000
2600-5200元
4000以上
5200元以上
调整后平均值(元/月)
成都市平均水平 区域内平均水平 平均差距
42
27
-15
35
53
18
23
20
-3
3585
3807 222
Page 17
N=300
消费者支出结构——吃穿用
• 区域内有接近一半消费者会将收入的40-60%花在吃穿用上,有37%的群体这
85平方公里,减去核心区域20 平方公里,
4.5km
天府广场
3.75km
• 本项目实际可以有效辐射65平
方公里的区域。
九眼桥

成都消费报告(2010)

成都消费报告(2010)

表 1 成都市居民消费比例
消费类别 商品性消费
服务性消费
消费结构 食品 衣着 燃料
日杂用品 耐用消费品 家庭用家具器皿 文教卫生用品 其他商品性消费支出
饮食 租房 通讯 教育 文化娱乐 居住 医疗 交通 交通工具维护 衣着加工 家政 住房装潢 杂项服务性消费
消费比重 16.6% 10.1% 3.9% 3.7% 2.9% 2.9% 2.3% 4.0% 10.5% 5.3% 4.6% 4.4% 4.3% 4.0% 3.5% 3.4% 2.8% 1.9% 1.8% 1.7% 1.6%
成都市的商贸流通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大型企 业和品牌企业不多,高附加值、多层次、专业化服务业态有待引进,这使得现在 的消费市场难以满足本市高收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难以满足个性化、时尚 化需求,造成本市居民部分高端消费群体到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消费,外地游 客在本市的购物消费也偏低。同时,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新兴业态发展不足、 消费种类单一,缺乏具有创新性和品牌效应的重大项目,抑制了本市发展型、享 乐型消费的增长,这也是居民消费中衣食住行素分析
(一)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积极的消费观念
成都是一座传统的消费城市。早在两汉时期,成都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 品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口岸,成为仅次于长安的 全国第二大手工业商业都会,到唐代,成都的工商业进一步繁荣,号称“扬一益 二”,其后的五代前、后蜀和宋代,成都的繁荣达到鼎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5
的古典城市经济高度发展。到现代,作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更是成为西南地 区的商贸中心,消费文化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在此历史文化传统影响下,成 都消费者形成了具有很强特色的敢于尝新的超前消费观念,以汽车消费为例,成 都私人汽车保有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始终保持前列,高于其居民收入在全国主要 城市中的排名。这种消费观念可部分解释问卷所反映了消费意愿强烈的特点。

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对策

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对策

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对策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

它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特点。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深入分析成都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于促进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1、食品支出食品支出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但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食品的品质和种类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食品安全。

2、衣着支出衣着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相对稳定。

人们对于服装的品牌、款式和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同时,网购的普及也使得居民在购买服装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3、居住支出居住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的上涨以及居民对于居住环境和品质的要求提高,住房消费成为居民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这方面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

居民对于家电、家具等家庭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增加,同时,家政服务、家居维修等服务消费也逐渐增多。

5、医疗保健支出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支出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

人们更加注重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

6、交通通信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私家车的普及、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居民在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

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居民对于子女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旅游、健身、文化娱乐等消费也日益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8、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这部分支出比重相对较小,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

二、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1、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成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消费结构的升级提供了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居民消费调查报告目录第一部分成都宏观经济环境3一、城市简况3二、城市规划41. 成都城市发展战略42.成都市都市区总体规划43.区域定位44. 城市发展方向55. 城市发展热点区域5三、宏观经济环境61. GDP (6)2. 固定资产投资63. 社会消费74. 居民收入7四、人口状况8第二部分成都房地产市场状况9一、政策背景9二、成都房地产市场总体简况101. 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日益增大102. 外来资金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113. 成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平衡114. 竞争日渐激烈,市场细分必须更加明确12三、成都房地产各类型市场简况121. 住宅市场122. 甲级写字楼市场143. 商业市场154. 二手房市场(商品房)17四、2006年上半年成都各片区房地产市场一览(部分在售工程) (17)1. 城东片区:172. 城南片区:193. 城西片区:214. 城北片区:225. 城中片区:23第三部分成都土地市场状况26一、2004年-2006年上半年成都主城区土地成交状况261. 2004年成都主城区土地交易列表262. 2005年成都主城区土地交易列表303. 2006年上半年成都主城区土地交易列表31二、近年成都主城区土地市场比较分析34第四部分消费者状况36一、解读成都36二、生活形态分析36三、住宅消费特点37第五部分综合评述39第一部分成都宏观经济环境一、城市简况✧历史文化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秦汉以后一直为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重镇。

世称“天府”,又有“锦官城”、“锦城”、“芙蓉城”、“蓉城”、“花城”等称呼。

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向人们讲述着成都的重要地位。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行,成都凭借GDP及科技人员拥有量名列西部城市第一的实力,理所当然地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总土地面积12390平方公里,成都市市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市中区,现为锦江、青羊、金牛、成华、武侯五个行政区及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共有土地面积430.16平方公里,是成都市区的主体。

另有两个郊区: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有土地面积948.15平方公里。

合计成都市区面积1381.31平方公里。

全市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在16 .4℃左右,晴天少,日照率在24~32%之间;水资源、生物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

✧生活特色成都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居住。

成都人喜欢饮茶,大街小巷的茶馆、茶楼成为蓉城一景,且茶楼设施、服务俱佳。

成都人闲暇舒缓的生活心情与清茶一起飘香。

成都被称作“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大部分原因也许就归功于成都的气候、人文及闲适的生活习惯。

✧行政区划目前,成都市辖8区4市(县级市)8县,即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尚新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温江县、郫县、新都县、大邑县、新津县、双流县、金堂县、蒲江县。

二、城市规划1.成都城市发展战略✧中心城布局形态逐步由现在的密集"圈层式"发展为疏密结合的"扇叶式"布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七个卫星城镇:大弯、龙泉、柳城、桂湖、郫筒、东升、华阳。

2.成都市都市区总体规划:✧都市区是由大弯、龙泉、柳城、桂湖、郫筒、东升、华阳等七个卫星城与中心城共同构成的高度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城市群,是形成成都现代化都市的主体,都市区幅员面积3260平方公里、也是中心城规划区范围,各卫星城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发挥都市区的整体功能。

✧都市区是市域城市化及第二、第三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都市区以内为一体化的城市地区,区内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在2010年以前逐步实现一体化;各卫星城既相对独立地承担所在区域的中心职能,又分别承担中心城的部分功能。

✧另外,市政府同时提出了要构建“30分钟大成都”的概念,即从成都市中心城区到每一个外围功能片区最多只要30分钟车程。

3.区域定位:随着3260平方公里的大成都概念提出后,初步拟定将一环路作为城市中心区,重点发展商务、文化功能;一环路至三环路以内,作为主城区,主要作生活区;三环路至外环路之间,作为环城区,重点发展各类产业;温江、郫县、华阳、格局。

4.城市发展方向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决定了城市要向更容易开发、开阔平坦的东、南方向发展;而西、北方向由于海拔高、开发难度大的因素,同时又多自然风景区,因此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城市开发。

从将来将成都与周边城市共同发展为经济圈的角度来说,城市也应该向东、南方向发展。

✧向东发展:根据成都市政府审议通过的《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规划》,以市中心城东地区、西临外环路、南至成龙路及成仁路,范围约76平方公里,总体结构为1个副中心,1个片区中心,3个片区,15个居住区,四纵五横的干道系统。

该规划区是以生活居住功能为主的生态型新城区,是城市副中心。

✧向南发展:根据《成都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规划》,成都市南部副中心是以人民南路南延线(火车南站外环路)周边为核心的34平方公里地区,重点以发展科研、教育、文化及高科技术产业等功能的,以高新技术发展导向的综合性城市科技产业文化区;人南延线和火车南站立交桥有机地连接了旧城区与城南副中心,未来地铁线穿越人民南路主干道使城南副中心畅通无阻。

5.城市发展热点区域✧城东区域——改造热点区城东片区2000年以来市场发展迅速,《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规划》、《成都市中心城市向东发展规划》、《成都市沙河综合整治工程规划》三大规划的出台,极大的刺激了该片区房地产业的发展。

✧城南城市副中心区域——建设热点区城市向南发展方向的确定,城市副中心建设启动;同时,临近成都市高品质楼盘开发集中区——城南,使得城市副中心规划发展地带更加令人向往。

✧周边卫星城——辐射热点区城市向南发展方向政策出台、天府大道开通成就了华阳;撤县变区、成温公路众多实力开发商,如华新国际、建信、新希望、棠湖集团等进入卫星城,未来几年内,周边卫星城的发展将持续升温。

三、宏观经济环境1.GDP2005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1亿元,年递增长13.2%,比“九五”时期上升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82.3亿元、1007.7亿元和1181.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3%、16.9%和11.8%。

2.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57.4亿元,增速达40.1%。

可以看到,2005年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超速发展,发展势头较为猛烈。

3.社会消费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99.2亿元,比2000年增长80.3%,年均增长12.5%。

比较GDP和社会消费2图标,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和GDP基本是同轨迹发展的,说明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是同步的。

4.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7649元增加到2005年的113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016元增加到4485元,年均增长8.2%、8.3%。

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2004年成都市人均可支配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而住房消费作为居民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不断增加,保证了成都住宅需求市场的稳定发展并不断壮大。

四、人口状况✧2000年末成都市总人口1013万人,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重庆,居第四位。

其中,市区人口336万人,县(市)人口667万人;女性人口497万人,男性人口516万人;全市共317万户,其中,市区为111万户,县(市)为206万户。

全市平均每户3.2人,其中,市区平均每户3.0人。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18人,其中,市区人口稠密,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370人。

✧2005年末成都市户籍人口108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7.5万人,出生率为6.97‰;死亡人口5.7万人,死亡率为5.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6‰;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4.61%。

从2000年和2005年人口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66‰,远低于“十五”人口发展目标中4‰的指标,成都市的人口数量发展应该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城市人口基数大,绝对增长数量还是比较大的。

庞大的城市户籍人口加上大量的流动人口,中心城区人口已经过于密集了;为减轻城市负担,城市向外围发展势在必行。

第二部分成都房地产市场状况一、政策背景2005年国家根据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和投机炒房的状况,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主要目的是从宏观经管的角度,改善房地产的投资和需求结构,控制房地产投资总量增长过快的局面,防止泡沫的产生,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中包括了:3月17日央行取消房贷利率优惠政策,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再次上调。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8条措施。

5月11日,建设部、发改委等中央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打击炒地”、“期房禁止转让”,成为此次房地产新政的关键词。

随后,各级地方政府也颁发了相关政策,调控手段从行政手段提升到利率、税收手段,体现了坚决挤掉商品房价格泡沫,实现“硬着陆”的政策目标。

2006年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国家根据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和投机炒房的状况,继续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由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联合制定的《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于3月1号起施行,以规范房地产抵押估价行为,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2006年3月,国务院公布今年工作要点,提出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调整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享受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4月28号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2006年5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提出改善商品房结构、严格土地经管等六项措施。

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公布延长全额征收营业税年限,房屋建筑面积90平方以下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等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