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

合集下载

视觉障碍

视觉障碍

(三)调整教育教学的策略
6. 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彩色图片、 大字印刷的简单图表及字卡来进行教学,并教导他们适 当地利用放大镜来学习。 7. 无论在黑板上写什么都读一遍,清晰而准确的解释也会 帮助其他儿童有效地学习。 8. 加大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对比度。 9. 适当延长学生做作业和考试的时间。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
1. 口语发展没有明显问题,只是不善于以姿 势助说话。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
2. 书面语言的发展特点 (1)识字容易,但理解部分词义有困难 (2)阅读和书写书面语言的速度较慢
二. 运动发展与行走
• 视觉障碍儿童普遍表现为身体运动发展延迟; • 运动量的不足也影响了儿童体格的发育; • 失明对儿童的躯体形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民间音乐家阿柄
英国内阁大臣布伦克特
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海伦·凯勒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
1.感知觉
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非常灵敏,但仅靠听觉有局限。 视觉障碍儿童的触觉也十分灵敏。 盲童形成空间知觉存在一定的困难
2.听觉注意与记忆能力较强 3.视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
•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是指一个时期内视力残疾人的数量在同 龄人口中的比率。 •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500万,13500万低视力者。 • 我国大约有视力残疾患者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 约750万。我国每年新增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约135万, 即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 • 视力障碍儿童约占同龄儿童总数的0.06-0.1%。 • 其中0-5岁的学前视觉障碍幼儿7.45万,6-1与内容
2007年教育部颁发《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的教育 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热爱社会主 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依法维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

对视觉障碍儿童的认识

对视觉障碍儿童的认识

对视觉障碍儿童的认识视觉障碍儿童是指在视觉功能方面存在缺陷或障碍的儿童。

这些缺陷或障碍可能是由于眼球、视觉神经或大脑皮层的发育异常导致的。

视觉障碍儿童通常会面临视觉感知、运动和认知能力的困难,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分类。

根据视觉障碍的程度和类型,视觉障碍儿童可以被分为完全失明、低视力和色盲。

完全失明指的是无法通过视觉感知世界,无法看到任何东西。

低视力则是指视觉功能受损,但仍能看到一些东西。

色盲则是指对颜色的感知存在问题,通常只能看到黑白或部分颜色。

我们需要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

视觉障碍儿童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

他们无法通过视觉获取信息,需要通过其他感觉通道(如听觉、触觉和嗅觉)来补偿。

因此,视觉障碍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康复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感知、运动和认知能力。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接受专门的教育,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视觉障碍儿童通常需要使用盲文、放大器、放大镜等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无障碍技术,如屏幕阅读器和语音识别软件,以便更好地使用电子设备。

对于视觉障碍儿童来说,社交和情感发展也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与其他儿童和成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支持和理解。

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性。

我们还需要关注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

由于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困境,他们可能面临压力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挑战和困难。

我们要鼓励社会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包容和支持。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无障碍的环境,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对视觉障碍儿童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康复服务。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鼓励社会对他们的包容和支持。

盲眼科的名词解释

盲眼科的名词解释

盲眼科的名词解释盲眼科是一个涉及眼睛视力丧失及其治疗的重要领域。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盲眼科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盲眼科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视觉障碍、盲人辅助技术以及视觉康复。

一、视觉障碍视觉障碍是指眼睛部位或视觉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视力丧失现象。

根据视力障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视觉障碍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 完全失明(全盲):完全失去视觉功能,无法感知任何光线或形状。

2. 严重视力受损(低视力):视力受到严重限制,即使经过矫正也只能看到非常模糊的影像。

3. 中度视力受损:对视觉信息的分辨能力有限,需要较大的对比度和明亮度才能辨认形状和物体。

4. 良好的视力受损:有一定的视觉功能,但仍需要辅助工具才能正常生活。

二、盲人辅助技术为了帮助盲人提升生活质量和独立性,盲人辅助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1. 视觉助行工具:盲人使用盲杖等装备来帮助行走,在不具备视力的情况下依靠触觉和听觉来判断周围环境。

2. 屏幕阅读器:盲人可以使用屏幕阅读器软件来将电子文档转化为可听的语音或融合的触觉信号,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听觉或触觉来获取信息。

3. 盲文:盲文是盲人用于阅读和写作的一种文字系统,通过点刻在纸上的凸起或凹陷的点位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4. 视觉识别技术:包括人工视网膜、视觉脑机接口等技术,通过直接刺激视觉通路或仿真视觉信息来恢复盲人的一些视觉功能。

三、视觉康复视觉康复是通过训练和治疗手段帮助盲人改善或恢复视觉功能的过程。

1. 视力训练:通过各种眼部运动、眼球训练和视觉刺激等方法,帮助盲人提高视力、增强眼部协调性,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 生活技能训练:包括自助、独立生活技能的培养,如亲自照顾自己的饮食、穿着、卫生等。

3. 心理康复:帮助盲人适应失明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提供心理支持、调适和咨询服务。

4. 职业培训:为盲人提供适应他们视觉能力的职业培训,使他们能够独立工作并融入社会。

总结而言,盲眼科的发展为视力受损或完全失明的人提供了希望。

豆纹动脉梗死诊断标准

豆纹动脉梗死诊断标准

豆纹动脉梗死诊断标准
豆纹动脉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下诊断标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病史。

1.症状
豆纹动脉梗死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偏瘫:豆纹动脉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即一侧肢体失去运动能力,表现为肌肉无力、僵硬或瘫痪。

(2)感觉障碍: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侧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如触觉减弱或消失。

(3)视觉障碍:豆纹动脉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视觉障碍,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眼前出现黑影等。

(4)语言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如言语不清、失语或构音困难等。

2.体征
豆纹动脉梗死患者的体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偏瘫姿势: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姿势,即一侧肢体肌肉松弛、萎缩,不能自主运动。

(2)病理反射:患者可能会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等。

(3)眼球运动障碍:豆纹动脉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如眼球震颤、斜视或复视等。

3.影像学检查
对于豆纹动脉梗死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部CT、MRI和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豆纹动脉梗死以及病变程度和范围。

4.病史
了解患者的病史也是诊断豆纹动脉梗死的重要环节。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视觉障碍名词解释

视觉障碍名词解释

视觉障碍名词解释
视觉障碍,是一种专门指人眼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水平的病态状况,其程度不同,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失明,而轻度的视觉障碍则可能会导致近视、远视或散光等问题。

视觉障碍包括各种类型,有些可能源于眼球、视网膜、晶状体或其他眼部组织的损伤,也有可能由于神经系统的问题,如视觉信息的传输受阻、视觉信息的解码受到干扰等。

视觉障碍的类型很多,据国际标准,视觉障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全盲四类。

轻度视觉障碍对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患者在矫正视力后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眼睛的功能。

而中度视觉障碍,即便矫正视力,仍可能影响其开车、阅读等日常生活活动。

重度视觉障碍者的视力损失将进一步加重,可能需要借助助行器或引导犬出行。

全盲则完全失去视力,需要依靠触觉、听觉和其他感官信息进行导航。

视觉障碍的原因各不相同,可能是由于遗传、老化、疾病、眼部损伤或某些环境因素如光线过于强烈等引起。

视觉障碍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学习、交流、生活自理等能力,因此需要在学校或社区提供特定的教育和服务支持。

视觉障碍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视力矫正、康复训练等。

例如,对于某些类型的青光眼和白内障等病症,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视力。

对于不能通过医学手段恢复视力的个体,视力康复训练和视觉辅具如放大镜、电子阅读机等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视觉障碍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查和评估来确定具体类型和程度,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同时,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对视障人士的康复也同样重要。

视觉障碍与眼球运动障碍

视觉障碍与眼球运动障碍

医学ppt
11
瞳孔调节障碍
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副交感f)和瞳孔开大肌 (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交感纤维)
瞳孔的对光反射:视网膜→视N→视交叉→视束→ 中脑的顶盖前区→E-W氏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 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调节反射:注视近物时双眼会聚及瞳孔缩小。与
中脑的E-W核、双侧的内直肌核有关。会聚不能:
医学ppt
9
2、核性眼肌麻痹:脑干病变:交叉性 瘫;动眼神经:某一眼肌受累。
3、核间性眼肌麻痹:内侧纵束病变 一个半综合症(one and half syndrome)
医学ppt
10
4、核上性眼肌麻痹
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的后部。 破坏性:双眼凝视病灶侧; 刺激性:双眼凝视病灶对侧。 脑桥的侧视中枢: 破坏性:双眼凝视病灶对侧; 刺激性:双眼凝视病灶侧。
还可出现同侧原发性视神经萎医学缩ppt及对侧视乳头水肿。 4
双眼视力障碍:
1、双眼一过性:双枕叶视中枢TIA,皮质盲。 2、进行性双眼视力障碍:
(1)中毒和营养缺乏性疾病 (2)原发性视神经萎缩:MS、球后视神经炎 (3)慢性视乳头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
医学ppt
5
视野缺损
1视神经—单眼全盲 2视交叉---双颞侧偏盲: 3视束---对侧同向偏盲 4视放射--对侧同向象限盲 5视中枢--对侧同向偏盲,黄斑回避
医学ppt
2
医学ppt
3
视力障碍
单眼视力障碍 1、突然视力丧失
(1)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 (2)单眼一过性黑朦:TIA
2、进行性视力障碍 (1)数小时、数天: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 (2)视野缺损→失明,肿瘤、动脉瘤 Foster-Kennedy综合症:额底部肿瘤除引起同侧嗅觉丧失,

视觉障碍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视觉障碍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视觉障碍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视觉障碍的鉴别方法包括:
1. 视力测试:通过测量视力,如近视力、远视力、散光度数等,来确定是否存在视力问题。

2. 眼底检查:通过检查眼底血管、视神经盘等结构,以诊断眼部疾病或视网膜问题。

3. 颜色辨别测试:通过让患者辨别不同颜色的符号、图案等,来评估色觉是否正常。

4. 视野检查:通过让患者注视前方,然后通知观察者看到的物体、符号等,以评估患者的视野是否正常。

5. 眼动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包括注视、跟随、定位等,来判断是否存在眼球运动异常。

6. 电生理检查:通过测量视觉皮质对刺激的反应,如电图或电生理记录,来检测视觉传导的功能和损伤程度。

7. 全身检查:通过检查体征、病史、家族史等,来评估是否存在系统性疾病引
起的视觉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是一些常见的鉴别方法,具体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视觉障碍的确切诊断需由专业眼科医生或眼科专科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引言动眼神经是头部神经中最重要的一条神经之一,负责控制眼球的运动,包括上下运动、内外运动和旋转运动。

动眼神经麻痹是指动眼神经的功能受损,导致眼球不能正常运动。

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特点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包括眼球不能正常运动、视觉障碍、复视等。

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球转动的困难或不协调,导致眼球不能注视到特定位置或方向。

视觉障碍是因为眼球不能正常转动,导致光线不能聚焦到黄斑中央凹,影响视觉清晰度。

复视的出现是因为眼球不能正常运动,导致眼睛看到的图像出现重影。

鉴别诊断方法1. 医院眼科专家的检查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首先需要由医院眼科专家进行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麻痹发生的时间、病情进展情况等。

医生还会进行眼球转动的观察,检查患者的眼球运动范围和眼球的位置。

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瞳孔对光的反应来评估动眼神经的功能。

2. 图像学检查图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常用的图像学检查有眼眶CT和眼眶MRI。

眼眶CT能够显示眼眶内的骨头和软组织结构,帮助医生排除眼球肿瘤、眼眶骨折等可能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眼眶MRI则能够显示眼眶内的血管和神经结构,帮助医生排除动眼神经的压迫或损伤。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鉴别诊断动眼神经麻痹的另一重要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患者是否存在一些与动眼神经麻痹相关的疾病或病因。

常用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糖、激素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等。

临床意义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对于确定病因、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根据鉴别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判断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外伤、感染、肿瘤或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

根据不同的病因,医生可以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鉴别诊断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和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因光线、物体距离不同而变化的瞳孔和晶体的调节及眼球的协调运动,均需眼球运动神经参与,故本节将视觉与眼球运动障碍一并叙述。

视觉障碍视觉传导径路:视网膜一视神经—视交叉一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圆锥、圆柱细胞)到枕叶视中枢(纹状区的楔回和舌回)的传导路径中,任何一处损害均可造成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

(如图2—2)。

[视力障碍]1.单眼视力障碍(1) 突然视力丧失:可见于:①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②单眼一过性黑蒙(amaurosis fugax)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眼型偏头痛时脑血管痉挛引起视网膜供血不足。

(2) 进行性视力障碍:①视力障碍在数小时或数日达到高峰:多见于: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等②先有不规则视野缺损,然后出现视力障碍或失明:常由于: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引起,多见于肿瘤、动脉瘤等(Foster—Kennede综合征):见于一侧额底部肿瘤表现为:同侧嗅觉丧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及对侧视乳头水肿7.双眼视力障碍(1)双眼一过性视力障碍:常见于双侧枕叶视中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皮质盲(cortical blindness):双侧视中枢病变所致的视力障碍。

其特点:皮质盲不伴有瞳孔散大,光反射也不丧失。

(2)进行性双眼视力障碍:①中毒或营养缺乏性视神经病:如异烟阱、酒精、甲醇和铅等重金属中毒,维生素B12缺乏等。

②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乳头苍白、边界鲜明、筛板清楚。

见于球后视神经炎后遗症、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直接受压等。

视乳头水肿临床上需与其他眼底病变鉴别。

(见11 表2—4视乳头水肿与其它眼底疾病的比较)。

③慢性视乳头水肿:慢性视乳头水肿可引起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使双眼视力障碍,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血肿、炎症等)。

机理:颅内压增高,造成视网膜中央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视乳头充血、边界模糊,重时可见视乳头及视网膜出血。

早期:视乳头水肿早期周边视野缺损和生理盲点扩大,晚期: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力逐渐下降,视乳头苍白,边界不清,不能窥见筛板.。

视野缺损视野缺损(visual fleld defects)视交叉及其后视径路病变易产生偏盲或象限盲(P10 图2。

2)。

1.双眼颞侧偏盲见于视交叉中部病变,由于垂体瘤、颅咽管瘤等使视交叉中部受损,即损害了来自双眼鼻侧视网膜的纤维。

2.对侧同向性偏盲(homonymous hemianopia)即双眼病变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见于:视交叉、外侧膝状体的病变、视辐射的完全损害及枕叶视中枢的病变。

黄斑回避(macular sparing)现象:枕叶视中枢的病变产生的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视野中心部视力常保留,其可能原因是黄斑区纤维分布在双侧枕叶视皮质。

3.对侧视野同向象限盲双眼同向上象限盲:见于颞叶后部病变(如肿瘤等)使视辐射下部受损所致;顶叶病变(肿瘤或血管病):可使视辐射上部受损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同向下象限盲。

眼球运动障碍动眼神经支配:眼外肌: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使眼球向上、下、内运动。

眼内肌:发出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使瞳孔缩小和晶体变厚(如图2—3)。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使眼球向下向外活动。

外展神经:分布于外直肌,使眼球外展。

眼肌麻痹眼肌麻痹系由于眼球运动神经或调节眼球协同运动的结构病变所致,临床可分为以下不同类型:1.周围性眼肌麻痹是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损害所致。

(1)动眼神经麻痹(paralysis of oculomotor nerve):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斜视、向上、向内及向下运动障碍或受限,并出现复视。

眼内肌麻痹表现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复视(diplopia)是眼肌麻痹时的一种症状,当某一眼外肌麻痹时,眼球向麻痹肌收缩的方向运动不能或受限,并出现视物双影。

产生原理是,眼肌麻痹致患侧眼轴偏斜,目的物映像不能象健眼那样投射到黄斑区,而是投射到黄斑区以外视网膜上,不对称的视网膜刺激在枕叶视中枢产生了两个映像的冲动;而视网膜上每一点在视野中有相互交叉的对应点,患者则感到视野中有一真一假两个映像,对应黄斑区视野的映像清晰为真像,病眼视网膜某一点在视野中所形成的映像清晰为假像。

轻微眼肌麻痹时,眼球运动受限及斜视可能不明显,而仅有复视,此时需作复视检查,根据真像和假像的位置关系来辅助判定麻痹的眼肌,向麻痹肌的收缩方向注视时出现复视,处于外围的映像是假像。

(2)滑车神经麻痹(paralysis of trochIear nerve):单独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可表现眼球向外下方运动受限,下楼时有复视,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3)外展神经麻痹(paralysis of abducens nerve):眼球不能向外转动,呈内斜视,有复视。

⑷动眼、滑车、外展神经麻痹:眼球固定,见于海绵窦综合症2.核性眼肌麻痹(nuclear ophthalmoplegia) 是指脑干内颅神经核病变所致的眼肌麻痹。

由于脑干病变(血管病、炎症、肿瘤)使眼球运动神经核受损,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同时病变常累及邻近结构,而出现其他的神经系统症状。

如:外展神经核损害常累及面神经和锥体束等,而出现同侧外展神经、面神经及对侧肢体交叉性瘫。

动眼神经核的亚核多而分散,脑干内病变可仅累及其中部分核团而引起某一眼肌受累,或累及双侧部分动眼神经麻痹。

3.核间性眼肌麻痹(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眼球正常活动都为两侧眼球的协同运动,如向左侧外展系左侧外直肌与右侧内直肌共同收缩的结果;向上方仰视为两侧提上睑肌、上直肌与下斜肌一起收缩来完成。

内侧纵束损害:可造成眼球水平性同向运动(凝视)障碍,表现为单眼的内直肌或外直肌的分离性麻痹(如侧视时一侧眼球外展,而对侧眼球不能内收或一侧眼球能内收而对侧眼球不能外展),并多合并分离性水平眼震(如图2—4)。

按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1)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双眼向同侧注视时,同侧眼球可以外展(可伴有眼震),对侧眼球不能内收,但双眼集合运动正常。

见于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

(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双眼向同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

见于一侧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3)一个半综合征(one and a half syndrome):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该侧副外展神经核或PPRF 受损,造成向病灶侧的凝视麻痹,即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若病变同时累及对侧已交叉过来的支配同侧动眼神经核的内侧纵束,则同侧眼球也不能内收,仅对侧眼球可以外展(如图24)。

核间性眼肌麻痹和一个半综合征多见于脑干腔隙性梗死或多发性硬化。

⒋中枢性眼肌麻痹:又称核上性眼肌麻痹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Broca 8区,病变后产生双眼水平同向运动障碍,即凝视麻痹(gaze palsy),破坏性病变:可出现向病灶对侧侧视运动受限,即表现为双眼向病灶侧凝视,见于脑血管疾病。

(如图2—4)刺激性病灶: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的同向偏斜,见于癫痫。

脑干侧视中枢:位于同侧外展神经核附近,通过内侧纵束将支配一侧外直肌神经核与对侧内直肌神经核互相联系起来,共同收缩来完成侧向的协同动作。

其受对侧皮质侧视中枢支配。

双眼垂直性协同性运动中枢:位于四叠体或其附近核。

管理两眼垂直性协同运动会聚核:司眼球的会聚运动。

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 syndrome):双眼向上垂直运动不能,是由于上丘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损害所致,常见于松果体瘤等中脑上端病变。

上丘刺激性病变可出现双眼发作性转向上方,称为动眼危象,可见于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或服用酚噻嗪药物引起。

瞳孔调节障碍在普通光线下瞳孔的正常直径为2.4mm。

瞳孔括约肌是由支配的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管理,兴奋时瞳孔缩小。

瞳孔散大肌是由来自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交感纤维支配,兴奋时瞳孔扩大。

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调节的瞳孔的大小(见图2—5)。

1.瞳孔对光反射是受光线刺激后瞳孔缩小的反射视觉传导径路:视网膜一视神经—视交叉一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因光线、物体距离不同而变化的瞳孔和晶体的调节及眼球的协调运动,均需眼球运动神经参与,故本节将视觉与眼球运动障碍一并叙述。

视放射—枕叶皮质视中枢对光反射传导径路:视网膜一视神经—视交叉一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dinger—Westphal核—动眼神经一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光反射传人纤维,即外侧膝状体之前视觉径路病变,以及传出纤维即动眼神经损害均可使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外侧膝状体之后视觉径路病变,不影响对光反射。

如皮质盲的患者对光反射存在。

2.调节反射也称集合反射是指注视近物时双眼会聚及瞳孔缩小的反应。

缩瞳反应和会聚动作不一定同时受损,调节反射路径尚不确切,认为可能视中枢到中脑的纤维分别与E—W核及双侧内直肌核联系。

会聚不能可见于帕金森病及中脑病变;缩瞳反应丧失可见于白喉(睫状神经损伤)或累及中脑的炎症。

3.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 pupil) 表现为对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

多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眼部带状疱疹等。

4.艾迪瞳孔(Adie’s pupil) 又称强直性瞳孔(tonic pupil)多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只在暗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才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止后瞳孔缓慢散大。

调节反射也同样缓慢出现并缓慢恢复。

多发生在中年女性,常有四肢腱反射消失(下肢尤明显)。

如同时伴有节段性无汗及直立性低血压等,称为艾迪综合征(Adie’s syndrome)。

5.霍纳征(Horner sign) 表现为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可伴同侧面部少汗。

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及脑干网状结构的交感纤维损害。

6.瞳孔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单有瞳孔散大而不伴眼外肌麻痹,可出现在沟回疝早期,是由于其副交感纤维位于动眼神经表面而最先受累;瞳孔散大伴有失明见于视神经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