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在初步分析欣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唐诗都是绝句。这四首诗像四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透过文字,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领略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课外古诗词诵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简短直白的语言导入,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这四首诗歌的切入点和需要达成的目标。

二、诵读诗歌品韵味

1.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及资料,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

课件出示:

平羌.(qiānɡ)渝.州(yú)岐.王(qí)岑参

..(cén shēn)芦.管(lú)

2.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

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按节奏也可

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课件出示: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齐读,体会节奏。

3.读出韵味

古诗的音韵美体现在节奏上,体现在音韵和谐中,也体现在韵脚上。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认识韵脚。

课件出示:

A.用“○”标示出这四首诗的韵脚。

B.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

C.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

(2)教师范读,体会韵味。

(3)学生赛读,读出韵味。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诵读,读准了字音,读出了韵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你读出诗歌的意思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讨诗歌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落脚点在韵味上,从诵读诗歌切入,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合这四首诗歌具体落实朗诵。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从感受入手,没有难度,易于接受,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译读诗歌知内容

根据课文旁边的注释,结合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1)结合注释及诗歌下方的解说,独立译读诗歌。

(2)同桌间互相比较译读诗歌。

(3)教师指名译读诗歌。

课件出示:

《峨眉山月歌》:半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峨眉山头,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而下去往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当年我经常在岐王府里与崔九的堂前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遇见了你。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该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师小结:诗歌是优美的,语言凝练,原本不可以用直白的现代汉语译读。但是同学们的不同的译读结果,让我们领略到不同角度的诗意美。

【设计意图】诗歌本不易直译或者不需要译成现代汉语,但为了在学生心里有直观的认识,与学生现有认知对接,故采用了较为灵活的自由译读的方法。不求统一答案,着眼点在是否明白诗歌内容上。

四、品读诗歌晓手法

师:这四首诗是四幅画、四段情,一幅幅,一段段,徐徐展开,诗人是怎样叙写的呢?结合每首诗歌下面的解说,赏析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预设《峨眉山月歌》: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与李龟年这样风光无限的乐师交往,是很“寻常”的。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又和故人重逢!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处于军旅之中,又逢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遥想故园的菊花,它们在沦陷的都城,应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晚登城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征人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

(2)这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预设

《峨眉山月歌》:诗人离开故乡独行闯荡,内心有憧憬和喜悦,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了征人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和生发出的思乡情愫。

(3)这四首诗的诗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预设《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又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时节,风光大好,没有想到在此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这两句抒发了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玄宗时期社会的沧桑巨变。“正”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