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庄周《逍遥游》)(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4)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

(杜牧《泊秦淮》)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年累计销售78万辆的成绩与动力电池产业的进步密不可分,后者进步之迅速也是可圈可点。

.....B. 玉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绝技之一,以其巧夺天工....之美,向世人证明了:再小的手艺,也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

C. “火炬手要奔跑,火焰要燃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苏童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D.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职场新人应立足本职,登高自卑....,从点滴学起、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记者从环保部信源处获悉,环保部已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文件,提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

B. 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将广场舞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社会治理层面上提高广场舞的意义。

C. 据国家气候管理中心统计显示,今年11月以来,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1毫米,达到201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值。

D.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具体日期。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扫描版)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扫描版)

2019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A项,从文中看,“对文化传统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和意义的自觉”是“文化自觉”的表现,而非定义。

B项,根据原文,应为“一个民族重新出发和走向未来的精神力量源泉”。

D项,原文表述的意思是,文化传统会面临在双重冲击下走向失落和瓦解的可能性,而并非仅是外部冲击结果)2.(3分)C(文章最后一段并没有“以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文化传统”)3.(3分)D(强加条件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4.(3分)C (克里提斯的询问表明他们的关系日渐亲密,并非只是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5.(6分)(1)聪慧善良:玛丽娅研究用药草和药酒调配药物治疗麻风病,并有初步成效;她与人为善,用草药帮助岛上其他病人缓解病情,并得到了克里提斯医生的认可。

(2)理性乐观:玛丽娅能够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客观冷静地面对被隔离在岛上的监狱般的生活,并真诚地欣赏其他病人身上不抱怨的乐观精神;她调配草药、关心新药治疗进展,追求爱情,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待。

(3)勇敢执着:玛丽娅虽为麻风病人,却能够像正常女人一样勇敢地追求新的感情,与克里提斯交往,为克里提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而高兴,期待能够永远拥有这份爱情。

(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每点概述1分,理由2分;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酌情赋分;只有概述,没有分析不给分)6.(6分)6.【参考示例】(1)题目:爱理由:(1)小说无一字言爱,但是却处处都在写爱。

(2)玛丽娅和克里提斯之间充满浓浓爱意,俩人都因为彼此的出现而对生活充满美好期盼,都想成为对方眼中最好的自己;俩人都对岛上的病人充满关爱之情,各尽所能去医治岛上的病人。

(2)题目:重生(新生、希望)理由:(1)小说围绕玛丽娅和克里提斯的恋爱交往展开主要情节,恋爱给两个人都带来了新的变化,玛丽娅从一个“在岩石上等死的病人”,变为对爱情充满向往,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人;克里提斯性格和生活状态有了很大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个人都获得了新生。

2018-2019辽宁省大连市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1

2018-2019辽宁省大连市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1

2019年大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答第I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引力波有可能继电磁波之后成为一种通讯的新媒介,并最终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吗?这让我们拭目以待....。

B.他们根据可靠线索,找到张某,要他供出酒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找到了制造假酒的黑窝。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既不抱残守缺....、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中药可能毁于药,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把药贱卖成草的做法,付出的是物种灭绝、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C.这家公司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和国家富强的关键问题。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①。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②,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知识的图书馆B.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知识的图书馆C.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的集装箱D.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的集装箱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2019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A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意思是文化传承者没有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可能会为了谋求本地区发展而抛弃文化遗产。

B选项与原文“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的表述不符。

D选项中指代错误,原文“它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中的“它”应指“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3分)B(第二段分析论证了应该尊重文化传承者的自由选择意志)3.(3分)A(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矛盾的不是“文化传承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C(因果倒置,应是中国游客的关注点推动着“旅游市场的细分”)5.(3分)B(A选项中“竞争的焦点已从过去的拼资源转化为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不是境外旅行商们的观点;C选项对图表解读错误,根据图表,旅行杂志所占比仅为4%,不属于大的影响因素;D选项中“并不会在意目的地的情况是否糟糕”,于文无据)6.(6分)(1)根据消费者需求,细分旅游市场,促进其理性发展:关注旅游安全、品质、目的地清单,提供个性、定制化旅游产品等。

(2)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注重软件研发,扩大使用范围,挖掘使用深度;用技术手段提升创新型产品的趣味性,增强智慧旅游项目的实用性。

(每点3分,概述1分,分析2分;没有概述,需酌情扣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B(对其他酒的态度不是批评,对比是为了突出汾酒的纯真、不浓烈)8.(6分)(1)多感官综合运用:视觉“淡淡的黄色”,嗅觉“一阵清香”,味觉“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描写细腻生动,令人感同身受。

(2)通感:描写竹叶青时,写“一阵清香像薄雾,扑入胸怀,钻进衣袖,全身无处不感受它的美”,运用视觉、触觉来描写嗅觉,化无形为有形,写出酒香满怀、无处不在。

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一、〔9分〕1.D〔推论错误。

“文学为本民族、国家服务〞与“共通性〞并不矛盾,“共通性〞存在于为本民族、国家服务的文学中,过去是强调了“差异〞而忽略了“共通性〞〕2.B〔核心是“把文学的价值取向指向全人类利益〞,“为人类寻找新的共同心灵家园,提供共同的审美慰籍〞〕3.C〔文中并没有提到“要改变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现状,使两者成为彼此互补共存〞,对“它所要建立的世界文学:‘既不是强势文化吃掉弱势文化的文学,也不是弱势文化反抗强势文化的文学'〞理解不当〕二、〔36分〕4.B〔保全,保持完整〕5.B〔①是说赵翼治世才能的;③是说总兵柴大纪的想法的;⑤是皇帝宴请〕6.D〔“在诗歌创作上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他优异的才能还是被当时的人充分认可〞理解不当。

原句的意思是“赵翼作诗没有一首不是在人意中想写出来但别人却写不出来的,这也是他的才能优异的体现〞。

〕7.〔1〕主管部门因为要买马接济滇军,另外设大筐收谷,后来就不改变了,百姓对此感到困苦。

[句意2分,“因〞〔因为〕、“革〞〔改变〕、“苦〞〔以……为苦〕各1分]〔2〕李侍尧醒悟,采纳赵翼的意见,第二天接到追还前一道圣旨的上谕,李侍尧受到特别奖赏。

[句意2分,“从〞〔听从,采纳〕、“明日〞〔第二天〕、“膺〞〔受到,获得〕各1分]参考译文:赵翼,字耘松,阳湖人。

出世三年就能认字,十二岁时,一天能写成七篇文章,人们为他的才华感到惊异。

乾隆十九年,由举人考中明通榜,被内阁中书任用,入宫当值军机处,大学士傅恒尤其器重他。

二十六年,又成为进士,殿试打算取赵翼为一等第一名,王杰第三名。

高宗说陕西从国朝以来没有一个以一等第一名中选的人,于是把王杰提到第一名而将赵翼移到第三名,授予编修.后来出京城为镇安府知府。

粤地百姓往常社仓交谷,用竹筐,以秤量的方式代替用概板刮平。

主管部门因为要买马接济滇军,另外设大筐收谷,后来就不改了,百姓以此为苦。

2019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2019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衡水金卷2019年模拟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门起源于欧洲社会的学科,人类学的诞生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也已经超过百年。

纵观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学自其发轫阶段便打上了浓浓的海外印记,从一开始人类学者便将其目光投向了远方,在异域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与他者的对话之中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远方、异域、他者已然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代名词。

追溯到人类学刚创立之初,人类学的鼻祖泰勒通过海外探险家、传教士、船员等人的日记、传记、游记等开展人类学研究,力图探讨人类的进化过程,解释人类的文化现象,去解答西方社会对“他者”异文化的疑惑。

将民族志奠定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人类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马林诺斯基,便是受到殖民地官员邀请前往海外做田野调查,并完成了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到海外去”成为欧洲人类学初学者的成年礼,作为人类学家的必修课,欧洲人类学的海外研究并不新鲜,它是作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石。

美国人类学与欧洲人类学有所不同。

一开始,美国人类学家主要是研究本土的印第安人,因而建立起体质、语言、考古、文化四大分支体系的人类学学科。

美国随着经济的强大并取代大英帝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人类学家开始走向海外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外研究到达高潮。

2019年大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年大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舞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撵题时,选卅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圈•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什幺竟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个哲学性■,反思性的概念,它首先表现为时文化传统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地征和意义的自觉.文化自觉要求对本民褴的文化传统要有〃鲁知之明,曼明白它的来府和影成过程以及它的发展趋向和特色,文化传统蕴含着一个民族最枚心的谕值温和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金―民族独转的精神标识而鲜明特色.只有在文化特线跑自身认同中,一个民族才会获得明埔的主体自我意识,鼻正享有精神上的归属感和意义感“失落了文化的自身认同,一个良族的存在则会从根本上缺乏本体性的精神支撑,自我意识就会走向分聂* 前进的方向就会晦暗不明.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自觉就是要毒诙到“我扪是谁Z就是掾战到作为自身归属的精神察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传统就是它的“新神家园”,是这个民族重柝出发和走向未来的获取精神力量的源泉.特别是在人类丈明的轴心眦代.那些承我看文明智慧之光的原创性思想,往往蕴含看丰富的精神内容,也呈现出巨大的张力和向未来院野的可能性,按照雅斯贝斯的理解J直至今日,人类一支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辱一新的飞跃都会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点燃二优秀文化转统的魅力在于,它是用鲤沧桑海转枯飘淀下来的精华内容.它在时代的变迁中总是趣解落大重生,从而显布出其堀越性的思想桥值.不可否认.在社会发黑中,文化传统总是面临着内部资源流失、变异以及外部文化人佞的冲击从而走向失落和瓦解的可能性*吉暨斯认为* 一个民族的文化将统本身具有地方性和民祺佳,但全球化却使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被迫马其他文化传统联系起来¥这样一来,民族文牝传统就会脱离与本地情境的联系,麦向不熟悉和未知的披途,从根本上来说,蚤然庄这个日线多元的世界上,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拚值贲源和更大的选择空间,但是文化传统催然具有规定本民族文明方向的潜在性意义。

【K12高考语文模拟】【解析版】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K12高考语文模拟】【解析版】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9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

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

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

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一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

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给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

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我们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容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它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

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把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们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主体性、现实境遇和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

这个人不仅是抽象的全民族、全人类,而且也是具象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人。

只有兼备了这两种“人的关怀”之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立场才是完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

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

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

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一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

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给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

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我们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容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它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

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把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们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主体性、现实境遇和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

这个人不仅是抽象的全民族、全人类,而且也是具象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人。

只有兼备了这两种“人的关怀”之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立场才是完整的。

处理传统保护与现实追求之间的矛盾,并不是靠单纯的行政命令或法律裁决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传承者同行政部门、学术界、实业界等多方的平等对话,甚至可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道义上的鼓励和财政上的支持。

从局部的和短暂的利益来看,或许可能出现做出某种牺牲的一方;而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来看,所有参与者乃至全人类世世代代都是受益者。

(摘编自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传承者意识不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就会为了本地区发展而抛弃文化遗产。

B.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C. 传承者对文化的追求也是多样的,他们不应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

D. 我们应该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即我们改进保护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矛盾,提出必须寻求调和矛盾的途径。

B. 文章第二段深入分析论证了个体文化追求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前提。

C. 文章在论证分析的过程中,着重论述对传承者自由选择意志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

D. 文章思路清晰,扼要分析之后提出观点,进而分析论证,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必与文化传承者之间构成矛盾。

B.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的行事,可能影响或限制传承者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

C.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只有兼备两种”人的关怀”,才有抢救和保护的完整立场。

D.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惠及全人类世世代代的不朽事业,但可能需有做出牺牲的一方。

【答案】1. C 2. B 3. 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7年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中国出境旅游已呈现出“消费升级、品质旅游”的特征与趋势。

中国游客乐于接纳新兴科技,擅长运用科技规划从计划旅程到预订、再到旅游结束后的体验分享等旅游全过程,这已成为全球旅游市场对中国游客的共有印象。

出境旅游前,在购物网站上花费25元左右订购移动路由器,是如今大多数中国出境游客的选择,以方便他们在旅途中与亲朋好友分享照片或感受。

中国游客乐于积极接纳新兴科技创造的全新服务及全新业务模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中国游客越来越关注旅游安全、品质和体验,推动着旅游市场更细分,也更理性。

这也使得目的地竞争的焦点从过去以拼资源为主,发展到如今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以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上来。

日前,第十四届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在京举行,境外旅行商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出境游市场的变化。

塔苏斯集团项目总监马特·汤普森说:“相比以往,中国游客对出境旅游的服务品质有了更高的需求,绝大多数游客希望享受个性、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海外生活服务。

麦肯锡最近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44%的高端定制旅游消费将来自中国。

”(摘编自尹婕《全球关注中国游客新需求》,2018年5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随着出游频次的增长、旅游经验的丰富、出游人群的年轻化,中国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正由“被动”向“主动”转移。

以往会首先考虑距离远近、人均消费水平等客观因素的他们,如今会先参考自己的目的地清单,即那些最想去的地方。

几乎人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目的地愿望清单,而亲朋好友、社交网络、影视综艺和明星推荐,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目的地选择。

(摘编自《全球旅游目的地分析报告》)材料三:旅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基本都可以靠手机等信息终端解决,这正是智慧旅游所呈现出的场景。

一般认为,智慧旅游是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支持下,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以实现旅游资源、社会资源共享及有效利用的高科技集合。

智慧旅游的核心仍然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在智慧旅游建设中仍然主要在硬件上做文章,在范围上还仅仅停留在智慧景区上,在深度上仍止步于旅游服务的信息化层面。

智慧旅游很多创新型产品的趣味性,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于旅游本身,在多大程度上是源于技术手段,也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手机导游、景区电子地图、网络虚拟旅游等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智慧旅游项目,而这些项目大多沦为噱头,建设起来花费不菲,实用性却不强。

(摘编自陈恒《智慧让旅游变得更有趣》,2017年6月24日《光明日报》)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所以中国游客的喜好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境外旅行商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B. 中国出境游的游客乐于接纳新兴科技,这不仅体现在旅游过程中,甚至在准备阶段多数人就会提前订购移动路由器。

C. 旅游市场的细分使中国游客更加关注旅游安全、品质和体验,中国出境游呈现出“消费升级、品质旅游”的特征与趋势。

D. 中国出境游客对服务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享受好的旅游产品,对全球高端定制旅游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境外旅行商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出境游市场的变化,他们认为竞争的焦点已从过去的拼资源转化为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B. 出境游客中,三十五岁以下游客占据了绝大多数,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这也许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游客乐于接纳新兴科技的原因。

C. 中国旅行者“主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旅游杂志、亲朋好友、综艺节目、影视作品以及社交网络五大因素的影响。

D. 如果有廉价机票,中国的游客会抓住机会下单,前往愿望清单之外的目的地,并不会在意目的地的情况是否糟糕。

6. 根据当前旅游市场呈现的态势,请你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并分析。

【答案】4. C 5. B6. (1)根据消费者需求,细分旅游市场,促进其理性发展:关注旅游安全、品质、目的地清单,提供个性、定制化旅游产品等。

(2)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注重软件研发,扩大使用范围,挖掘使用深度;用技术手段提升创新型产品的趣味性,增强智慧旅游项目的实用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村访酒梁衡(1)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

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

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2)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

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

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

而在酒。

(3)来参观的人,最少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喝酒,二是看酒。

先品其味,再看它的由来。

餐厅是蛮别致的:墙上挂着名人字画,最醒目的是郭沫若手书的那首“杏花村里酒如泉”诗;墙角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着“汾酒”和“竹叶青”。

服务员按照一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

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

竹叶青呢?则呈一点淡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

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

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

主人举杯,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味柔和隽远。

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

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厂的恬静。

(4)原来我国的名酒有五个香型:浓,酱,清,米,复合。

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

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

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

大约正是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祖。

(5)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

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蒸熟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瓮又要深埋入土中。

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曰酒。

酒泉接着汇入“酒海”。

那是一个三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13000多只半人高的大缸。

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待上3~4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

这套工艺大约在酿酒之初就如此。

这些粗则粗点儿、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以明晰。

另外,更神秘者还有二:一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杏花村上空的空气。

这里经年制酒,空气中便生出一种特别的微生物来,于汾酒的发酵特别有利。

开始人们不知此道,有的老师傅退休后,身怀绝技,受聘他乡,但使出浑身的解数,那酒终不姓“汾”。

技艺可传,水与气难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