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藏族地区使用)汉语2019年西藏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2023年西藏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西藏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7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至4题。
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之一,每一个汉字都沉______(diàn)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汉字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意之美,汉字本源上便带着自然意蕴,连缀成文,成为诗化的意象,散发着诗意的清香;二是形态之美,甲骨文神秘之美,钟鼎大小篆古朴之美,隶体端庄之美,草书龙飞凤舞之美,行书飘逸之美,楷体俊秀之美;三是音韵之美,汉字四声,加以平仄押韵轻声重读,______,表情达意,朗朗上口,极具韵律,仿若跳动的音符,和_____(xié)悦耳。
1、文中加点字“缀”“逸”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chuòyīB.zhuìyìC.zhuìyīD.chuòyì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A.绽谐B.淀谐C.淀偕D.绽偕3、在文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B.;C.?D.!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声嘶力竭B.震耳欲聋C.轻声细语D.抑扬顿挫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
B.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能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加快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保障。
D.通过艺术塑造,劳动者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劳动者精神更加丰富深刻。
6、对联往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当你游览某一历史名楼,最可能看到的一副对联是()A.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B.四海稻花香入梦一枚种子重如山C.好山好水辞旧岁杏花春雨迎新年D.诗文馨香漫乡里桃李天下吐芬芳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大学》《中庸》《论语》《庄子》是儒家经典,合称为“四书”。
西藏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版)

普通中专(高中)招生统一考试试卷语文试题【供内地西藏班考生使用】注意事项:1.全卷共8页,三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并在指定位置粘贴条形码;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1-9题为单项选择,10题为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叮嘱(zh ǔ) 琐屑(xu è) 赫然(h ǎo ) 吹毛求疵(c ī)B .挑衅(p àn ) 炽痛(ch ì) 嫉妒(j í) 载歌载舞(z ǎi )C .污秽(hu ì) 玲珑(l íng ) 喧闹(xu ān ) 颔首低眉(h àn )D .胆怯(qi è) 馈赠(gu ì) 忏悔(qi ān ) 锐不可当(d ā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凛冽 斑澜 虐特 持之以桓B .骊歌 沧茫 诅咒 一代天娇C .恍惚 嘻戏 痴想 妇儒皆知D .彷徨 踌躇 凝视 孜孜不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用壁画来装饰布达拉宫的墙壁,这一设计真是别具匠心....。
B .我们在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不耻下问....,多向老师请教。
C .藏民族文学作品中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D .被藏族同胞誉为“门巴”将军的李素芝院长,已是西藏家喻户晓....的人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是否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
B .由于青藏铁路的运行,使西藏人民享受到了铁路运输的便捷与舒适。
C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完整版)藏族地区使用区编汉语文初中一到六册文学常识及背诵篇目汇总,推荐文档

初中汉语文文学常识及背诵诗文第一册1.《我的老师》作者: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当代诗人,著名散文家,小说家。
代表作有《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的老师》的体裁是散文。
2.《三味书屋》作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代表作有: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选自《从北草原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体裁是散文。
3.《散步》作者莫怀戚。
体裁散文。
《散步》这篇文章主要说了一家四口人去散步的事情,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孝敬,出于良心。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
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从中可以看得出一种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4.《古诗二首》望庐ft瀑布ft行李白杜牧日照香炉生紫烟,远上寒ft石径斜,遥看瀑布挂前川。
白云生处有人家。
飞流直下三千尺,停车坐爱枫林晚,疑是银河落九天。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诗人,被人称之为“诗仙”。
和杜甫一起并称“李杜”。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人称杜樊川。
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5.《海滨仲夏夜》作者峻青。
本文体裁散文。
6.自相矛盾:典出《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
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
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亡羊补牢:成语,释义: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第二册1.《春》的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2019年西藏自治区内地西藏班试卷语文

⑵ 姑娘天真癿心灵,丌正像一个含苞待放癿花蕾吗?(2 分)
改为感叹句:
⑶ 经千姿百态癿城市,被钢筋水泥癿高楼覆盖了。(2 分)
改为“把”字句:
⑷ 们丌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幵洗劫圆明园癿历史。(2 分)
修改病句:
⑸仿写句子。(4 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癿黑暗。
如果我是
,我将
;
如果我是
,我将
。
2019 年西藏自治区内地西藏初中班(校)招生全区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全卷共 8 页,六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 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个人信息只能在密封区域内觃定癿地方填写。
3. 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诚信考试。
一、拼音(共 15 分)
1.读拼音,写句子。(5 分)
直到对方确定了,他才下笔书写,幵且写好后让对方也检查一下有无疏漏。有
人丌明白,亍是问吭功□□你想写简体就写简体□想写繁体就写繁体□何必麻烦
呢□□吭功说:“写别人喜欢癿才让别人更喜欢,这也是对别人癿尊重。”
第二件事是求字乊人要吭功题写书刊戒牌匾时,吭功必定丌问对方“你要简
体字还是繁体字”癿征求意见,而是直接写简体字。对方想让吭功写“繁体字”,
11.下列说法正确癿是( )和( ),将序号分别填在括号里。(3 分)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我丌能丌去。”和“我一定要去。”意怃是丌同癿。
C.“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用了打比方癿说明方法。
D.“首都北京是我国癿心脏。”缩句“首都是心脏。”
四、综合知识(共 12 分)
12.下列破折号癿作用是什么?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3 分)
人教版(藏族地区使用)初中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

2018年***中学九年级汉语总复习第一单元:字、词、成语专题一:语音一、选择。
下面4组大写字母中,与字母表顺序一致的是()A.P Q L S TB.D E F G HC.J K R M ND.S T U V W二、读拼音,写词语,再填空.jiǎo jiàn sì nüè yuān wǎng mù juān jué jiàng( ) ( ) ( ) ( ) ( ) 上面的十个音节中,整体认读音节是;所写的十个汉字按音序排列,排在第二个的是。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
(A)幼仔.(zǎi zǐ)藐.(mǎo miǎo)视似.(shì sì)乎模(mó mú)样屏(píng bíng)息为(wèi wéi)难大厦(shà xià)歼(qiān jiān)灭匣(hé jiá xiá yá)子(B)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暂(zàn zhàn)时的供(gōng gòng)应(yīng yìn)困难,我们空(kōng kòng)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四周多么静寂(jī jí jǐ jì),但是,上了年纪(jī jí jǐ jì)的老师还在灯下写备课笔记(jī jí jǐ jì),本子上那清晰的字迹(jī jí jǐ jì),寄(jī jí jǐ jì)托着对下一代的希望。
四、下面加点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募捐(mù)恐惧(jǜ)槐树(huái)(B)倔强(jiàng)皮袄(píǎo)肆虐(nüè)(C)埋怨(mán)地窖(jiào)女佣(yōng)五、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2019届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爱莲说》总复习试题(含答案)

爱莲说
一、生字注音(括号内增拼音,横线上填字)
周敦()yí蕃()yū泥沾rǎn
zhuó清lián xiè玩鲜()有闻噫()
二、填空
1、《爱莲说》选自,作者,字,(朝代)家,是他死后的谥号,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著名、
等。
2、说,是,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跟颇为相似。
四、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花之宫贵者也。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理解分析题
1、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句子是。
2、文中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话(中心主旨句)。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4、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的句子。
5、根据要求,填写相关花的名称
①“国色天香”指
②“寒秋三魂”指,它与并称为“”
③“六月花神”指
6、作者为什么用浓墨描绘“莲”的形象?
7、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9、爱莲说。
2019届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集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集训一、知识点归类。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属于)2.称.前时之闻(相当)3.泯然..众人矣(消失)4.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5.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6.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8.与蒙论议..(谈论,商议)9.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10.会.宾客大宴(恰逢)11.几欲先走.(跑)12.群响毕绝.(消失)13.顾.野有麦场(回头看)14.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1.邑人奇.之(以……为奇)2.父异.焉(对……感到惊异)3.父利.其然(以……为利)4.宾客..其父(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6.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7.不能名.其一处(说出)8.妇手.拍儿声(用手)9.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10.一狼洞.其中(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洞)(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2.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3.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的样子)4.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5.当:(1)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2)但当.涉猎(应当)6.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7.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字)8.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9.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10.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企图,打算)(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2.满坐.寂然(“坐”通“座”)3.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当涂”即“当道”)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5.止.有剩骨(“止”通“只”)(六)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汉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不无裨.(bì)益长虹饮涧.(jiàn)混.(hǔn)凝土丘壑.(hè)B. 镂.(lòu)空侃.(kǎn)侃而谈干涸.(hé)惩.(chěng)罚C. 七弦.(xián)琴怠.(dài)惰挑.(tiǎo)担星辖.(xiá)制D. 血.(xuè)浆供.(gōng)应游目骋.(chěng)怀凛.(lǐn)然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嗷嗷待哺蓊郁鹊跃俯首帖耳B. 怯懦风尘扑扑减震器安然无恙C. 诀别沧海一栗游弋勃然大怒D. 全军覆没不计其数镌刻改邪归正3. 下列多音字读音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 载 zǎi 载歌载舞下载千载难逢三年五载B. 着 zhuó穿着着想着落着陆C.禁 jìn 禁止禁闭弱不禁风忍俊不禁D. 咽 yàn 呜咽咽喉难以下咽哽咽4. 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A. 强劲——刚劲峻峭——险峻B. 粗犷——豪放小题大做——千头万绪C. 宁谧——幽静别具匠心——别出心裁D. 邂逅——相遇怯懦——胆怯5.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A. 大致来说,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 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于是上帝决定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
C.当我离开高原回到城市,突然发现城市的夜晚是那样寂静。
汽车喇叭和锅碗瓢勺的交响,实在是隔靴搔痒的皮毛。
D. 在突然出现的秃鹫袭来之时,你们是如何严阵以待,殊死相搏……6.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从欧洲回来,他络绎不绝地讲述旅行见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西藏中考汉语文言文复习资料一、《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1.解释加点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2)尊君在不.(同“否”)(3)去.后乃.至(离开,才)(4)下车引.之(拉)(5)入门不顾.(回头)(6)相委.而去(丢下、舍弃)2.翻译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离开了。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
要知错就改。
4.通过本文可以看出陈太丘的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言而无信却又无礼的人,自己失信,却怪罪别人,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
5.从元方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聪明懂道理的孩子。
6.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我觉得他没有失礼,“友人”无理在先,对待这样的人不需要过于客气。
7.“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8.“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二、《爱莲说》(宋朝·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番.(多)(2)亭亭净植.(立)(3)濯.清涟而不妖(洗涤)(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是,却,然而)(5)陶后鲜.有闻(很少)(6)花之隐逸者...也(指隐居的人)(7)花之君子..众矣(当然)..者也(指品德高尚的人)(8)宜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4分)(1)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3.周敦颐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的生活态度;刘禹锡借“陋室”表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分)4.文中以莲为歌颂对象,并多次用菊和牡丹就来衬托。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衬托,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贪图富贵,不追求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7.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文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出淤泥而不染。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
三、《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1.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1)有仙则名.(出名)(2)斯.是陋室(这)(3)惟吾.德馨(我)(4)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5)往来无白丁..之劳形(官府的文书)..(平民)(6)无案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文中的点睛之笔是:孔子云:何陋之有?(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儒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5.《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6. 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赞同。
结交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也会让自己变得高尚和渊博起来。
所以,我选择朋友就选择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四、《为学》(本文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1、解释多义词为学..(做学问)自南海还.(回来)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子何恃.而往(凭借)犹.未能也(尚且)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吾欲之.南海(往)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曰.(说)欲.(想)语.(告诉)吾.(我)尔./汝.(你)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3、本文引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阐述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道理。
4.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主观努力(或立志)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5.“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到过南海这件事。
6.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或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表示不屑一顾) 。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8. 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9. 学习本文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五、《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