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的科学发声方法
歌唱中最常用、最有效的练声技巧

歌唱中最常用、最有效的练声技巧一、引言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拥有一副美妙的歌喉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练声是提高歌唱水平的关键,掌握一些常用的练声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嗓音潜能。
本文将介绍歌唱中最常用、最有效的练声技巧,帮助大家在歌唱道路上更进一步。
二、歌唱中的基本练声技巧1.呼吸控制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提高歌唱效果。
在歌唱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呼吸,避免气急败坏的现象。
通过腹式呼吸和胸腔呼吸相结合,为发声提供充足的支持。
2.发声部位发声部位是指声带在发声时的震动位置。
了解自己的发声部位有助于发挥嗓音特色。
可以通过模仿其他歌手的发声部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
3.音准与音色音准是歌唱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音高的把握,使歌曲更加和谐。
同时,音色是歌声的独特魅力所在,通过共鸣腔的运用,调整声带张力,使音色更加丰富。
4.语言表达歌唱不仅仅是声音的表现,还包括歌词的表达。
在歌唱过程中,要注意词语的语气、情感的传达,使歌声更具感染力。
三、具体练习方法1.呼吸练习呼吸练习可以帮助歌唱者保持稳定的呼吸。
可以通过深呼吸、慢呼吸、快呼吸等方法进行练习。
2.共鸣练习共鸣是指声音在共鸣腔内产生共振的现象。
通过共鸣练习,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使歌声更具感染力。
常见的共鸣练习有: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口腔共鸣等。
3.音阶练习音阶练习是提高音准和音色的重要手段。
可以选择简单的音阶,如大调、小调等,进行上下行练习。
4.歌曲演练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进行演练,能够提高歌唱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歌曲的节奏、情感、音准等方面的把握。
四、日常保养与注意事项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有助于嗓音的健康。
2.保护嗓子避免过度用嗓、大声喊叫等损伤嗓子的行为,注意喉咙的保暖和湿润。
3.合理用嗓在使用嗓子时,要注意音量、音调的控制,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或唱歌。
五、总结掌握歌唱中的基本练声技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够提高歌唱水平。
关于科学发声的练习步骤

关于科学发声的练习步骤科学的发声有益于我们对喉咙的爱护,我们要怎么做好科学的发声,又应当如何才能做好科学发声步骤呢?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关于科学发声的练习步骤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科学发声的练习步骤一、打开喉咙在唱歌训练中“打开喉咙”是非常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
(一)“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乐观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
“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
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的确是打开喉咙的好方法,也使唱歌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
在平常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假如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
(二)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
“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打开,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唱歌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处头的微笑”,这话很精辟。
二、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协作,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整自己的唱歌共鸣。
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气息通畅的协作,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咬字、吐字精确、清楚。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究竟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需要留意咬字、吐字的清楚,正确地把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
练唱时,将每个字根据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

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你知道到有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店铺!那么就让小编我来跟你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们!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喉头与声带共鸣器官和咬文吐字器官组成。
呼吸器官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以及胸腔横膈膜等器官组成。
1、唱歌时的姿势精神饱满,双肩略后展,双脚稍分开站稳,头部要端正,颈部肌肉放松,下巴不要向前突出,口形也应该根据字的发音要求自然张合。
2、唱歌时的呼吸缓吸缓呼法: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徐徐吸入肺叶下部横膈膜下降,两肋向外扩张,小腹微收,呼气时一定要保持吸气状态,即保持横膈膜和胸腔的扩张状态,不要使气息很快地泄掉。
急吸急呼法:可体会到登高或跑步运动后的急吸状态,不论是缓吸还是急吸,吸气都要稍深些,吸气量的多少,要根据所唱乐句的需要而定。
我们在歌唱时,要有始终保持吸气状态的感觉,即使在换气时也不应两肋完全松驰,应当在每唱完一句时,仍保留一小部分息气,在两肋尚未完全收缩的同时,再补进一些气息。
3、歌唱时的声带唱低声区时:声带闭合不紧并拉长,较厚,张力最小气流通过声门时引起声带的全振动。
唱中声区时:声带靠拢并变薄,缩短,张力加大,气流通过声门引起声带的局部振动。
唱高声区时:声带闭紧并变得更薄,更短,张力也更大气流通过声门时只引起声带的边缘振动。
歌唱时的喉头:在歌唱发声中还应十分注意打开喉咙,位置适中,不能过高形成坚固的管道,口盖积极向上,舌根放松,下巴松驰而放下,用半打呵欠的办法去做帮助体会喉咙打开的感觉。
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从自然音区练起,自然音区是指不太用力就能唱出的音区,是人声中最自如最富有色彩的声音,一般不超过八度,一般男女中音从低音量到中音降7,男女中音从2到高音1。
等到自然音区的音逐渐巩固之后,就应该将唱这些音时圆润、明亮、柔和的色彩和发声的自如性,移到邻近的高的和低的音上面去,当这样的音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就使我们的音域逐渐扩大,并使整个音域统一、均匀。
唱歌正确的发声方法

唱歌正确的发声方法学习唱歌发声的小伙伴们,要想学好发声,那么你们就要知道一些正确的发声方法,下面和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唱歌正确的发声方法一:喊叫A.表现:声音尖锐刺耳,粗糙生硬,扁而且白,有音量而不美。
B.原因:只有口腔发声,没有胸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的结合,吸气太浅,并且挤压在上胸部,声带受到气息挤压导致音色尖而白。
C.纠正方法:首先打开咽腔共鸣位置,歌唱的过程中始终控制喉结,使之下压并且固定住,然后提高软腭,打开头腔共鸣位置,使发出的声音在头腔咽腔胸腔产生通畅的共鸣。
另外还要控制歌唱时的呼吸,一般控制在气海穴处,使气息均匀发出稳定的声音。
用“竖”与“通”的感觉,并且以中等音量(mf)练习发声。
例如:唱歌正确的发声方法二:喉音A.表现:声音被卡在喉咙里,自己听起来很响甚至震得头腔难受,但别人听起来声音沉重发闷。
B.原因:舌根抬起堵住了声音的出口,声音在喉咙打转但没有从前上方的额窦送出去,声波经过头骨直接传到耳膜,造成大音量的假象。
C.纠正方法:首先要放松喉部,特别是放平舌根,让出声音向前的通道,使声音的焦点透过硬腭(上口盖)送到前上方,保持声音的轻松明亮,用“啊”(a)“唉”(e)或者“吗”(ma)“买”(me)练习发声。
例如:唱歌正确的发声方法三:鼻音A、表现:声音暗闷、浑浊、无光泽、不悦耳,鼻孔像不通气的感觉,声音被闷在鼻腔没有办法送出。
B、原因:一般情况与鼻炎严重有关,个别是歌唱习惯不好。
炎症会导致鼻内腔体肿大,继而堵住声音的出口;其次就是唱歌时没有注意用头腔共鸣,声波都闷在鼻腔内。
C、纠正方法:如果是炎症引起的鼻音,需要消除炎症,才能使声音通畅;在确认没有鼻腔炎症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口腔鼻腔的位置调节鼻音,软腭提起,舌根放平,唱歌时感到声音的焦点打在硬腭上,用“咿”(yi)“呀”(ya)或“哩”(li)“啦”(la)唱以下练声曲,少用“毛”(mo)“母”(mu)练声唱歌正确的发声方法四:A、表现:在歌唱拖音时抖得厉害,声音极度摇晃,给人以极不稳定与紧张的感觉,听他(她)唱歌不是享受,而是折磨。
唱歌发声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

唱歌发声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唱歌发声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项技巧活动。
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和训练方法,可以让歌唱者的声音更加稳定、美妙,并更好地表达情感。
下面将介绍唱歌发声的基础知识和一些训练方法。
一、基础知识:1.呼吸:唱歌时合理的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要通过鼻子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通过口腔将气息输出。
呼吸要均匀、稳定,避免短促或急促的呼吸。
2.唱腔:唱歌时要注意喉咙的位置和舌头的放松程度。
喉咙应该放松而开放,舌头放松并略微贴近下颚。
切忌张开喉咙或夸张颚的动作,以免对声音产生不良影响。
3.音准:唱歌时要将音准掌握准确。
在练习中可以通过使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的音符来辅助发声,以确保唱准正确的音。
4.声音稳定性:发声时要保持声音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突然的变化。
可以通过练习一些音阶和音程来提高声音的稳定性。
二、训练方法:1.声音放松:在唱歌训练之前,先进行一些声音放松的准备。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颚部和脸部放松运动,如张嘴吐舌头、转动头部等,以减轻紧张感。
2.声带加强:通过一些喉咙和声带的练习来增强喉咙的肌肉力量。
例如,模仿一些动物的声音,或者用轻声音快速读出词语和短语等。
3.唱歌姿势:唱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以确保气息畅通。
站直身体,放松肩膀,不要紧张或者仰着头。
4.音阶和音程训练:练习一些音阶和音程可以帮助声音的稳定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唱起慢速音阶或者按照音程唱几个简单的旋律来进行训练。
5.监听和模仿:多听一些专业歌手的演唱,学习他们的音色和发声技巧。
通过模仿他们的发声风格,可以提高自己的唱歌水平。
6.专业指导:如果想要更加系统和深入地学习唱歌发声技巧,最好找一位专业的声乐教师进行指导。
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声音特点和需求,为你提供专业的训练方法和建议。
总结起来,唱歌发声的基础知识和训练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发声技巧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逐步掌握正确的呼吸、唱腔、音准和声音稳定性等基本要素,并结合声带加强、唱歌姿势、音阶和音程训练、模仿和专业指导等方法,可以帮助歌唱者提高唱歌的质量和表现力。
科学唱歌发声方法

科学唱歌发声方法
科学唱歌发声方法是指采用合理的声音发出技巧,以及正确的呼吸和喉咙肌肉控制,来保护喉部和提高声音质量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科学唱歌发声方法的基本原则:
1.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是发声的基础。
站立时,
保持挺胸、挺直的姿势,松开肩膀和颈部肌肉。
坐下时,
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尽量避免驼背。
2.深呼吸:良好的呼吸控制对于唱歌至关重要。
通过深吸气,
使空气充分进入肺部,并从腹部运动来吸气。
在呼气时要
均匀、控制,避免过度用力。
3.喉部放松:唱歌时,保持喉部的松弛状态。
避免喉咙紧绷
和过度用力,以减少对声带的压力。
通过练习颈部和喉咙
的放松运动来放松喉部。
4.声音投射:通过正确的声音投射来提高声音的质量和音量。
将声音投射到前面而不是向后或向上投射,这可以通过练
习嘴唇、舌头和口腔肌肉的协调控制来实现。
5.音量和调整:根据歌曲的要求,适当调整声音的音量和强
度。
在高音区域,减小音量以避免声带过度紧张;在低音
区域,适当增加音量以保持稳定和饱满的声音。
6.声音表达和情感传达:唱歌不仅仅是音准和技巧的表现,
也是情感和表达的载体。
通过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并
在演唱时做出对应的表现,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给予观
众更深的体验。
以上是一些科学唱歌发声方法的基本原则。
有规律的练习和指导下的个人实践可以帮助改善发声技巧和声音质量,可获取更系统和个性化的训练。
歌唱的发声技巧范文

歌唱的发声技巧范文歌唱的发声技巧是指通过正确的呼吸、声音的控制和调节,有效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感受的方法和技巧。
在歌唱的过程中,发声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歌手获得更加出色的演唱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歌唱发声技巧。
一、呼吸技巧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本功,也是其他发声技巧的前提。
要想获得强有力的声音和稳定的音质,必须通过腹式呼吸来获取足够的气息。
腹式呼吸是指通过膈肌的收缩将气息吸入到腹部,然后再通过控制呼气的速度和力度来控制声音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共鸣技巧共鸣是指声音在身体内腔的反射和放大。
通过正确的共鸣技巧,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饱满和有穿透力。
常用的共鸣技巧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通过正确的嘴形和舌位来产生共鸣,鼻腔共鸣是通过正确的鼻腔开放度和气流量来产生共鸣,头腔共鸣是通过正确的颈部放松和驱动声音来产生共鸣。
三、音调控制技巧音调控制是指通过对声音高低和强弱的调节来达到表现歌曲情感的目的。
音调的高低是通过喉咙的张合程度和发声筋的收紧程度来调节,强弱则是通过气流量的大小和声带的松紧程度来实现。
在进行音调控制时,要注意避免夸张和刻意的做作,保持自然和舒适。
四、音色调节技巧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和特色,通过对声带振动的调节和共鸣的选择,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常见的音色调节技巧包括调整嘴形和舌位来改变共鸣的位置和形状,调整发声筋的张力和气流量来影响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五、发音技巧发音是指歌词所用语言的正确发音。
要想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感受,歌手必须准确地发音。
发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听众对歌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发音时,要注意清晰准确地发出每个音节,同时也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和表达要求进行合适的发音调节。
六、音乐表达技巧音乐表达是指通过音乐技巧和个人情感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感受。
要想更好地表达歌曲,除了掌握歌唱的技巧外,还需要通过个人的理解和感悟来注入自己的情感。
可以通过音乐装饰、音乐延长、情感转换等手法来实现。
唱歌发声技巧_科学练声方法

唱歌发声技巧_科学练声方法1.正确的身体姿势: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对于发声至关重要。
站立时,双脚保持与肩同宽,身体保持挺直,放松肩膀和颈部。
站立时可以轻微弯腰,但不要弯曲过度。
在坐着练声时,保持腰背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2.深呼吸练习:深呼吸是发声的基础。
练习深呼吸可以帮助扩展肺部容量,提高气息控制力。
可以练习利用鼻子吸气,使腹部膨胀,并逐渐吐气。
在吐气时,注意保持稳定的气流,不要突然中断或破音。
3.热身练习:在唱歌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练习可以预防声带受伤,并帮助均匀分配气息。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头部转动、肩膀转动、颈部伸展等,以放松肌肉。
同时,可以利用音阶或嘴唇发声来热身。
4.音阶练习:练习音阶可以帮助提高音域、音准和声音弹性。
可以从低音区开始,逐渐向高音区展开练习。
注意每个音符要准确、清晰地发出,并保持稳定的气流。
可以选择不同的音阶模式进行练习,如上行音阶、下行音阶、半音阶等。
5.发声位置与共鸣:发声位置和共鸣对于歌唱表现起着重要作用。
发声位置是指声音产生的部位,可以尝试从喉咙、喉结、胸腔、头部等部位发声,并观察声音的质量和共鸣感。
共鸣是指声音在身体中产生的共同共鸣效果,可以通过扩张胸腔、控制喉咙和颌骨来增加共鸣感。
6.演唱技巧:除了声音技巧,演唱技巧也是歌手必须掌握的重要部分。
可以学习正确的发音和发音技巧,以及如何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
可以通过模仿一些优秀的歌手和演唱家,学习他们的技巧和风格,并逐渐发展自己的独特之处。
7.保护声带:声带是歌手最重要的乐器,必须进行适当的保护。
避免过度用力唱歌或嗓子干燥,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量饮酒、吸烟和暴露于刺激性气体中。
定期休息和保持良好的声乐训练习惯也是保护声带的重要措施。
发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能,需要综合考虑呼吸、音准、共鸣、演唱技巧等方面。
科学的练声方法可以帮助歌手提高发声技巧,并减少声带受伤的风险。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个体差异也需要考虑,每个歌手都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中的科学发声方法
发表时间:2009-11-16T09:34:05.467Z 来源:器乐作品需要表演者用不同的乐器及其每个乐器的演奏技巧方法进行演奏作者:王凯(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导读] 器乐作品需要表演者用不同的乐器及其每个乐器的演奏技巧方法进行演奏
摘要:本文认为,每个音乐作品都要通过表演者的演唱(演奏)来表现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情感,才能供人们去欣赏。
器乐作品需要表演者用不同的乐器及其每个乐器的演奏技巧方法进行演奏;声乐曲则需要表演者用其自身的“乐器”——嗓音,来演绎作品,因此,歌唱中嗓音的训练更需要有科学的发声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歌唱 姿势 呼吸 发声 共鸣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
一、 歌唱中的正确姿势
歌唱时身体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务必做到 “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状态之中。
歌唱者如果是站着唱,无论在演唱或在练习当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头部应当保持在眼睛平时的姿势上,面部表情兴奋而舒展,头的前部嘴角以下的各部分要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中。
歌唱发声时,口形自然,下巴松弛且略为回收,开口演唱时,要做到口形是语音母音的外形。
第二,双肩于胳膊自然松垂,前胸自然挺起,放松胸肌。
后背脊柱要挺拔,且略为梗直,给可以给咽腔通道固立的稳定,对共鸣形成积极地作用,后颈由微小挺拔紧张的感觉,形成“前松后紧”的姿势。
第三,歌唱者站立时,两腿前后略分开,身体重心放在前脚上。
演唱时,收腹提臀,找到支持深呼吸的力量。
二、 歌唱中的呼吸
从科学角度讲,人的声音是由发声器官发生的生理现象。
我国伟大的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
歌唱中的呼吸是建立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之上,但又不同于自然地呼吸。
呼吸方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发音质量。
在我们学习的中,有人使用腹式呼吸法,有人使用胸式呼吸法,在我个人的学习中,体会到胸腹式呼吸是值得提倡的呼吸方法。
首先,胸腹式呼吸要把气息吸的很深:其次,气息要经过肺部吸进胸腔,使胸腔底部呈扩张趋势,使肺部空间增大,再借助外部大气压的压力驱使下,气息随着压力与运动自然流入肺部,当肺部充满空气时肺壁随着腰腹外展的横向运动力,对吸进去的气产生了一个反作用力的向上回升,借助这个反作用力回升的趋势,顺势起音,便建立起歌唱的气息动力支撑点。
三、 歌唱中的共鸣
人体共鸣器官的功能包含: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
声带发出的原始音是单纯的,共鸣给予了它们以音色、音量和响亮度。
要掌握调整腔体共鸣状态的发声方法,就要弄清人体共鸣器官的共鸣作用以及腔体共鸣的调整方法,了解人体腔体的共鸣状态。
胸腔共鸣不仅是低音的主要共鸣腔体,而且在整体共鸣里发挥着基础共鸣的重要作用。
在我们的声乐学习中,往往忽视胸腔共鸣的重要性,从而使声乐显得单薄、肤浅。
在歌唱发声时我们要确定找到自己的很低的“发声口”,不仅要把胸部当作呼吸器官来用,而要把胸部当作共鸣腔体来用。
歌唱时,不仅中、低音要用胸腔共鸣,高音区也要挂着胸腔共鸣,这样才能达到音色的统一。
咽腔共鸣,大家常把“打开喉咙”的办法歌唱发声来寻找咽腔共鸣。
沈湘教授指出:“‘打开喉咙’这个声乐上常用的术语,说‘打开喉咙’容易把前面的嗓子也打开,声门如果开的太大,声乐就容易空虚、暗淡,听起来声音靠后。
有许多人犯了这个毛病。
‘打开喉
咙’的正确提法应该是‘打开喉腔’,不包括嗓子那部分。
”咽腔共鸣体为丰富共鸣、美化歌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口腔是从咽腔通向前方的共鸣室。
形成好的口腔共鸣效果,就是由它上面的硬口盖与软腭连接,构成一个上口盖穹形的圆弧顶。
口咽腔越接近“圆管形”为声波通过共鸣通道进入头腔越创造了有利条件。
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把牙齿、雚骨和鼻咽协调运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称面罩共鸣。
我们练习鼻咽肌肉向上抬张的运动调控,随着鼻咽向上抬张和软硬腭交界处与腰腹内收向下吸的运动对抗力,与腰腹部外推横膈肌向上。
“回升”的顺势相互作用力的动力起音,这时鼻咽腔失去了向下吸的对抗,同时鼻咽腔要完成咬字的任务,所以失去对抗力的鼻咽腔抬张的力,借助抬张消退的闭合反作用力的劲顺势咬住了字,把字和声安在高位致高集中的鼻咽腔和头腔共鸣里,这样就顺利获得了面罩共鸣。
可以说获得面罩共鸣是歌唱状态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如气息的支持问题。
喉头是否打开稳定的问题,咬字、吐字、舌部和上下鄂的不协同运动的问题都会导致声道不畅,很慢获得理想的面罩共鸣。
由此我们在建立宏观运动框架链的同时,一定要精密调控形成低气息支持点的运动链;调控好形成高位置说话的运动链。
只有运动链形成整体协同自动化的程度,才标志歌唱运动的关键性心理调控因素,充分发挥其调控作用,才能提高歌唱教学的科学性。
歌唱是全身心都要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的科学发声方法是歌者获得美妙歌声和音乐的坚实基础。
在我们不断地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对发声技巧,而且在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等各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和探索。
俗话说“艺无止境”,“学海无涯”。
每一位
歌者都要保持谦逊、务实的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创作出更多美好的音乐作品,把自己最美妙的歌声奉献给人们,给人们带来精神上每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4]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5]杨立岗.论歌唱的支点问题.中国音乐.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