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钻头岩石性质

合集下载

三牙轮钻头工作原理

三牙轮钻头工作原理

在石油钻井中,牙轮钻头能适应各种地层的钻井,是主要的破岩工具之一。

牙轮钻头在井底工作时的运动状态和受力状态是相当复杂的。

国内外对牙轮钻头的工作原理,无论在理论研究或者实验研究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这些研究成果为钻头的设计使用提供了依据。

三牙轮钻头在井底的运动,决定牙轮与牙齿的运动,也就直接决定牙齿对地层岩石的破碎作用。

因此,在了解钻头破碎岩石的工作原理之前,首先应了解钻头在井底的运动。

一、钻头的公转钻头牙轮绕钻头轴线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运动简称为钻头的公转。

钻头公转的速度就是转盘或者井下动力钻具的旋转速度。

钻头公转时,牙轮绕钻头轴线旋转,牙轮上各排牙齿绕钻头轴线旋转的线速度不同,外排齿的线速度最大。

二、钻头的自转钻头旋转时,沿着从牙轮底平面到牙轮尖部的方向看,牙轮绕自身的轴线作反时针方向的旋转称自转。

牙轮的转动是岩石对牙齿的吃入破碎作用产生反作用的结果。

牙轮自转转速的影响因素有公转转速、钻头结构、齿面结构、钻井参数和岩石性质等。

普通情况下,牙轮自转的转速比钻头公转的转速快。

把牙轮自转转速与钻头公转转速之比称为轮头比,轮头比的值普通在 1--1.5 之间。

三、钻头的纵振(轴向振动)钻头工作时,对一个牙轮而言,牙齿与井底的接触是单齿、双齿交替进行的。

单齿着地时,牙轮的轮心处于最高位置,双齿着地时则轮心下降。

牙轮在转动过程中,轮心位置不断上下变换,使钻头沿轴向作上下往复运动,这就是钻头的轴向振动。

纵振振幅就是轮心的垂直位移,它与牙齿的齿高、齿距等钻头结构参数及岩性有关。

在软地层,牙齿吃入深、振幅小,硬地层则振动加剧。

振动的频率与牙轮齿数及牙轮转速成正比。

在旋转钻井中,钻头纵振频率普通为 100~500 次/min。

此外,由于井底不平,钻头产生振幅较大的低频振动。

据国外资料介绍,低频振动的振幅就是井底凹凸部份的高差,普通为 10mm 摆布,频率低于 50 次/min。

低频纵振对钻头是不利的因素,在硬地层中会造成跳钻。

钻井相关知识教程(详细)

钻井相关知识教程(详细)

• 4)、离心机 • 离心机有沉淀式、筛筒式、水力涡轮式、 叠片式等多种类型,而在石油钻井中处 理钻井液用的多数是前三种。 • 离心机主要用在加重钻井液中回收重晶 石和清除细小固相及胶体,在非加重钻 井液中清除钻屑,也可用离心机对旋流 器排出的底流进行第二次分离,回收液 相,排除钻屑。 • 离心机的处理量和分离粒度与其转速和 容量有关。
• 3、固相含量高、滤失量大时,泥饼必然 厚,摩阻系数增大,因而易引起井下复 杂情况的发生。 • 4、固相含量高,钻井液的流变性难以控 制,且流阻大,功耗多,钻井效率低。 • 5、含砂量大,易造成钻头、钻具等机械 设备的磨损。 • 6、在固相含量高时,钻井液受外界影响 大且敏感(如对温度、各种污染物等的 影响变大)。
• ⑵除泥器。直径为100毫米和150毫米的 旋流器称为除泥器。其处理能力是:在 进料压力为0.2兆帕时不低于10和15立方 米每小时。正常工作的除泥器能清除约 95%大于40微米的钻屑和约50%大于15 微米的钻屑。除泥器能除去12~13微米 的重晶石,因此,不能用它来处理加重 钻井液。在使用中,除泥器的许可处理 量,应为钻井时最大排量的125%~150 %。
• 3、 放射性测井 • 是根据岩石和井内介质的核物理性质 研究钻井剖面,寻找有用矿藏及研究油 井工程质量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其可 分为探测伽马射线和探测中子的方法。 • 4、其它测井方法 • ⑴井温测井 • ⑵地层倾角测井 •
第二章 钻井液基础知识
– 第二章、钻井液基础知识 –钻井液在钻井中的作用。 1、清洗井底,携带岩屑,保持井底清洁,保证 钻头不断地破碎地层,使钻进不中断。 2、平衡地层中的流体(油、气、水)压力,防 止井喷、井漏等井下复杂情况,保护油气层。 3、平衡岩石侧压力,并在井壁形成泥饼,保持 井壁稳定,防止地层坍塌。

钻井工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钻井工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岩石的塑性系数是怎样定义的?答:岩石的塑性系数是用来定量表征岩石塑性及脆性大小的参数。

塑性系数为岩石破碎前耗费的总功与岩石破碎前弹性变形功的比值。

2. 什么是岩石的可钻性?答:岩石的可钻性是岩石抗破碎的能力。

即一定钻头规格、类型及钻井工艺条件下岩石抵抗钻头破碎的能力。

3. 什么叫有效应力、有效上覆岩层压力、各向压缩效应?答:在“各向压缩效应”试验中,如果岩石孔隙中含有流体且具有一定的孔隙压力,这种孔隙压力的作用降低了岩石的各向压缩效应,这样,把岩石所受外压与内压之差称为有效应力。

上覆岩层压力和岩石内孔隙流体压力的差称为有效上覆岩层压力。

在三轴应力试验中,如果岩石是干的或者不渗透的,或孔隙度小且孔隙中不存在液体或者气体时,增大围压则一方面增大岩石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增大岩石的塑性,这两方面的作用统称为“各向压缩效应”。

4. 简述地下各种压力的基本概念答:地下压力包括静液压力h P 、上覆岩层压力Po 、地层压力p P 和基岩应力σ等。

静液压力是由液柱自身的重力所引起的压力,它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液柱的垂直高度或深度有关。

地层某处的上覆岩层压力是指该处以上地层岩石基质和空隙中流体的总重力所产生的压力。

基岩应力是指由岩石颗粒之间相互接触来支撑的那部分上覆岩层压力,也称有效上覆岩层压力或颗粒间压力,这部分压力是不被孔隙水所承担的。

二、简答题1. 简述地下各种压力的基本概念及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孔隙压力和基岩应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地下压力包括静液压力h P 、上覆岩层压力Po 、地层压力p P 和基岩应力σ等。

静液压力是由液柱自身的重力所引起的压力,它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液柱的垂直高度或深度有关。

地层某处的上覆岩层压力是指该处以上地层岩石基质和空隙中流体的总重力所产生的压力。

基岩应力是指由岩石颗粒之间相互接触来支撑的那部分上覆岩层压力,也称有效上覆岩层压力或颗粒间压力,这部分压力是不被孔隙水所承担的。

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与钻头破碎机理的关系

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与钻头破碎机理的关系

岩⽯的⼒学性质及其与钻头破碎机理的关系岩⽯的⼒学性质及其与钻头破碎机理的关系体会:Ⅰ、钻头⼀般破岩过程:压⼊剪切⽛轮:(1)主要⽅式—冲击、压碎,作⽤来源:①静压,②冲击载荷(⽛齿交替接触井底);(2)剪切作⽤,来源:①⽛齿吃⼊地层,楔形⾯对岩⽯的正压⼒与摩擦⼒合⼒,②主要来源:⽛轮滚动的同时产⽣⽛齿相对地层的滑动。

刮⼑:主要⽅式—剪切,辅以研磨和压碎PDC:主要⽅式—剪切,辅以研磨和压碎[1]P19:刮⼑和PDC钻头破岩是压⼊和剪切综合作⽤的结果,从⽽是破岩所需的纵向压⼒⼤⼤减⼩。

试验证明⼤约只相当于静压⼊破岩的1/6---1/4。

Ⅱ、可利⽤研磨性理论的⼀些结论解释如下现象:相对于泥岩,砂岩表⾯粗糙度⾼,摩擦⼒⼤,所以:PDC钻头钻遇砂岩时扭矩呈现⾼频⾼幅振荡⽛轮钻头扭矩增⼤但仍呈钻遇泥岩是的平直状。

Ⅲ、PDC⼑翼数量对扭矩的影响⼑翼数越多,扭矩越平稳;越少,扭矩波动越⼤。

原因:⼑翼数少,⼑翼钻头周期性接触井底波动越⼤,从⽽导致扭矩波动⼤。

实例:克深202井钻吉迪克第三套砂砾岩层,采⽤6⼑翼PDC,钻压10--12t,扭矩曲线平直;下部泥岩段,钻压10--12t,扭矩波动⼤11—16KN.m,扭矩曲线呈⾼频振荡。

地层可钻性分级、梯度规律地层可钻性梯度规律[3]①地层埋深越深越难钻,②年代越⽼越难钻由以下实例可知:地层可钻性梯度规律受埋深压实和成岩年代两种因素控制。

体会:浅部地层不存在特别难钻的地层。

如⼤北202井1324~3900m井段,对纯岩性地层钻时⼀致,含少量的砾⽯即可导致钻时上升。

3496.46~3783.23m 采⽤95/8″Power-V +16″M1665SSCR PDC 3685~3706m为褐⾊泥岩,钻时31~43min/m;3715~3723m为褐⾊含砾泥岩和含少量(5%左右)砾的褐⾊泥岩,钻时51~103min/m。

例:济阳凹陷①地层埋深越深越难钻,②年代越⽼越难钻古⽣界奥陶系地层,虽然由于造⼭运动上升⾄1800~2000m,但其平均可钻性为6.09,其深度与东营组相当,但其平均Kd值却⽐东营组⾼1倍多。

采矿工程专业教 学 大 纲

采矿工程专业教 学 大 纲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教研室目录《矿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井巷工程》教学大纲 (3)《矿井通风网络图论》教学大纲 (6)《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大纲 (8)《矿井瓦斯防治》教学大纲 (10)《矿山电工》课程教学大纲 (1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教学大纲 (13)《矿山岩石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5)《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17)《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 (19)《选矿概论》教学大纲 (21)《岩石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3)《岩土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6)《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教学大纲 (29)《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32)《采煤学》教学大纲 (34)《非煤矿床地下开采》教学大纲 (36)《煤矿固定设备与运输机械》教学大纲 (38)《管理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41)《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 (44)《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46)认识实习大纲 (48)生产实习大纲 (50)生产实习收集资料参考提纲 (52)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参考提纲 (53)《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56)《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60)《矿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矿业系统工程/Mine System Engineer学时:36/2先修课程:《运筹学》、《工程数学》、《高等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矿业系统工程是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去解决采矿实际问题,因此对采矿专业课中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应掌握。

适用专业:采矿工程开课院(系)、教研室:矿业学院矿业工程教研室教材、教学参考书1)矿业系统工程,1990年,况礼澄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采矿系统优化与模拟,1988年,王玉浚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以及《系统工程》的有关教材一、本课程设置的性质和任务随着运筹学、系统工程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矿井开采中许多生产技术问题,采用了系统优化和系统模拟的方法,以论证采矿系统的合理性和改进方向,如进行采区、矿井设计方案和主要参数的最优选择,安排保证正常生产的工作面和采区长期的、短期的接替计划等,本课程的开设在于为学生运用系统工程及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去解决采矿实际问题引一条路。

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对钻探工作的影响

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对钻探工作的影响

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对钻探工作的影响
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对钻探工作的影响
(1)硬度:岩石的硬度是指岩石抵抗其它物体压入的能力,又叫抗压入强度。

它是影响钻进切入深度(或压入深度)的主要因素。

(2)强度:岩石强度是指岩石在各种外力(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力)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

(3)弹性和脆性:岩石在去掉负荷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称为弹性。

钻进具有弹性的岩石,弹性变形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增加了钻进的困难。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不下引起残留变形,即破碎的特性称为脆性。

(4)塑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改变了形状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做岩石的塑性。

在钻进中塑性变形要消耗很大一部分能量,而且易产生糊钻、缩径等现象。

(5)研磨性:岩石磨损研磨材料的性能称岩石的研磨性或摩擦性。

岩石的研磨性对钻进的影响是摩擦力,它要消耗能量和使切削具磨损,大大影响钻头的有效工作时间。

(6)稳定性:岩石在有自由面(如孔壁)的情况下,不坍塌、不崩落的性质称为稳定性。

岩石的稳定性与岩石本身的结构有关,与冲洗液性能的关系也很大,在沉积岩中钻进,如果泥浆配制得不合适,就会造成孔壁坍塌或掉块现象。

- 1 -。

石油工程概论复习重点--钻井部分

石油工程概论复习重点--钻井部分

石油工程概论复习重点—钻井部分题型:名词解释(20分);判断题(20分) ;简答题(60分)绪论1、 石油的定义:一种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性有机矿产,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复杂混合物。

没有确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常数。

又称原油。

2、 天然气的定义:与石油有相似产状的、通常以烃类为主的气体,指油田气、气田气、凝析气和煤层气。

甲烷成分CH4>80%3、 石油工程的定义:石油工程是根据油气和储层特性建立适宜的流动通道并优选举升方法,经济有效地将深埋于地下油气从油气藏中开采到地面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技术的总称。

包括油藏、钻井、采油和石油地面工程等4、 石油工程的任务:勘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气流的含油气构造;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进行合理的钻井设计和科学的钻井施工;制定采油工程方案,确定采油工艺技术;开发的动态监测与开发调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原油采收率5、 石油工程的目标:经济有效地提高油田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第一章 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1、 岩石的类型:根据成因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钻井中常遇到的是沉积岩2、 岩石各向异性的概念:如果物体的某一性质随方向的不同而不同,则称物体具有各向异性岩石一般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

如在垂直于或平行于层理面的方向上,岩石的力学性质(弹性、强度等)有较大的差异。

岩石的各向异性性质是由岩石的构造特点所决定的。

结晶矿物的定向排列、层理、片理、节理等使得岩石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3、 不均质性: 如果物体中不同部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称该物体是不均质的。

4、 强度: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5、 抗压强度—岩石单纯受压缩应力破坏时的强度6、 岩石的硬度是岩石抵抗其它物体表面压入或侵入的能力7、 硬度与抗压强度区别:前者只是固体表面的局部对另一物体压入或侵入时的阻力,而后者则是固体抵抗固体整体破坏时的阻力。

%地质储量采出的油气总量油气采收率=100前者反映岩石颗粒的硬度,其对钻进过程中工具的磨损起重大影响;后者反映岩石的组合硬度,其对钻进时岩石破碎速度起重大影响8、 塑性系数:岩石破碎前耗费的总功AF 与岩石破碎前弹性变形功AE 的比值9、 应力应变曲线:主要掌握塑脆性10、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岩石结构;井底各种压力;载荷性质的影响11、 岩石可钻性:指岩石破碎的难易程度,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钻头规格、类型及钻井工艺条件下岩石抵抗钻头破碎的能力。

钻井与完井工程(第一至第四章)

钻井与完井工程(第一至第四章)

(a)脆性岩石
(b)塑脆性岩石
(c)塑性岩石
W 硬度: p y A
屈服极限: 0 W0
A
AF 面积OABC 塑性系数:k AE 面积ODE
第二节 岩石的研磨性与可钻性
一、岩石的研磨性
岩石研磨性概念:钻井过程中,钻井工具和岩石产生连续的或间歇的接触
和摩擦,从而在破碎岩石的同时,这些工具本身也受到岩石的磨损而逐渐变钝甚 至损坏。岩石磨损这些材料的能力称为岩石的研磨性。 研磨性磨损是由钻头工作刃与岩石相摩擦的过程中产生微切削、刻划、擦痕等 所造成,属表面磨损。这种研磨性磨损除了与摩擦副材料性的性质(如化学组成和 结构)有关外,还取决于摩擦的类型和特点、摩擦表面的形状和尺寸(如表面粗糙 度)及摩擦面的介质等因素。研磨性磨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σ σ =σ
1
σ
1
2
3
σ
3
σ
(a)液压作用下的压(拉)试验 (常规三轴试验) σ
1
2
(b)用三个液缸的柱塞进行的 三面压缩试验(真三轴试验) σ
1
σ
σ
2
3
(c)液压作用下的压扭试验
(d)液压作用下的两面柱塞 压缩试验
σ
1
σ
3
(a)压缩试验
(b)拉伸试验
常规三轴试验
P=σ
1

2
τ
2. 三轴应力下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的特点
由岩石可钻性概念和研究方法可知,岩石可钻性会因条件不同,所以实际应用时就有一定 的困难。如果设法固定工作条件,使可钻性指标只反映岩石破碎难易程度,有可能就能克 服应用时的问题,采用微钻头可钻性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所谓微钻头岩石可钻性是指在室内固定测试条件下,通过微钻头模拟试验,将所测得 的微钻头指标称之为微钻头岩石可钻性或条件可钻性。我国钻井界目前广泛采用的岩石可 钻性测定仪为华东Ⅲ型微钻头测定仪。测试条件为:钻压W=889.7牛,转速N=55转/分, 钻头直径D=31.75毫米(它是由八片厚2.5毫米硬质合金材料组成的,硬度为HRC ≌ 58)。 实测记录钻孔深度H为2.4毫米所需的时间。测量精度要求控制在测量仪器本身允许的误差 范围以内。 由测量值表示的钻速公式可知,当以钻速作为可钻性指标时,钻进速度V与测量钻进深度 H和钻进时间T之间的表达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硬度是压入 硬度,也称为史氏硬度,是由前苏联史立涅 尔提出的。 • 硬度与抗压强度区别:
硬度是岩石表面的局部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抗压强度 则是岩石整体抗压的能力。 • 塑性系数 表征岩石塑性和脆性大小的参数。
压入硬度和塑性系数的测定方法——压入试验
6
7
7
1—液缸缸体; 2—液缸柱塞; 3--岩样; 4—压头 5—压力计; 6—千分表; 7—柱塞导向杆
σ1
σ1



伸P=σ2=σ3 P=σ2= Nhomakorabea3σ1>σ2=σ3
σ1<σ2=σ3
(2) 一般规律
❖ 岩石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强度明显增加。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 强度增大。
❖ 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由脆性向塑性转变,且围压越大,岩石破 坏前呈现的塑性也越大。岩石从脆性向塑性转变的压力(围压)
称为临界压力。不同的岩石,临界压力不同。
但在冲击速度小于10米/秒时,岩石硬度和塑性系数变化不大,接近 于静载时的数值。
在10000米深度范围内:
强度:岩盐<泥页岩<石灰岩<石膏<白云岩;
砂岩强度取决于胶结物及胶结程度。
塑性:岩盐>石灰岩>泥页岩>石膏>白云岩>石英岩
4. 温度的影响
地温梯度约为30度/km。
高温条件下塑性增大强度减小。
5. 液体介质的影响
第一章
钻头
概述
1. 钻头类型
(1)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 刮刀钻头、牙轮钻头、PDC钻头、
CC(tt) 金刚石钻头
b r t (2)按功用分类
全面钻进钻头、取心钻头、扩眼钻
C 头
pm 2. 钻头尺寸系列 4-3/4 ~ 26 in
H 3. 工作指标
钻头进尺(米) 钻头工作寿命(小时) 机械钻速(米/小时) 单位进尺成本(元/米):
分散性介质对岩石强度有降低的作用。
三、岩石的可钻性和研磨性
1. 岩石可钻性(Rock Drillability) (1)概念
岩石可钻性可理解为岩石破碎的难易性,它反映了是岩石抵抗钻 头破碎的能力。
(2)评价方法 在钻压889.7N(200磅)、转速55r/min的固定条件下,用直径31.75mm (1-1/4in)的微型钻头在岩心上钻孔,以钻进2.4mm孔深所需要的时间td 作为岩石可钻性指标,由此把岩石分为易钻的和难钻的。
抗压试验
t
p
r0 t
抗拉试验-巴西实验
抗剪试验
抗弯试验
No Image
c
P A
破坏方式
(2)一般规律:
① 在简单应力条件下,大部分岩石都接近弹性脆性体,岩石的破坏表 现为脆性破坏。
② 岩石的弹性模量与所加载荷大小及应变种类有关。当载荷较小时, 弹性模量接近常数,且各种应变情况下的弹性模量相差不大。当载 荷较大时,在受压缩的情况下,弹性模量将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在受拉伸的情况,弹性模量则随载荷的增大而减小。
❖ 在各向均匀压缩状态下,岩石永远不会破坏。
σ1-σ3,MPa σ1-σ3,MPa
X σ3=0
σ3=326 σ3=165
σ3=85
σ3=50 X σ3=23.5
σ3=217.5 σ3=155
σ3=55.5
X X σ3=27.5 σ3=0
4.岩石的硬度和塑性系数
• 硬度的概念
岩石抵抗其它物体表面压入的能力。石油工业中的岩
ε
h
Sp
S0
ε
3). 塑性岩石
• 只有塑性变形而无脆性破碎 • h=ε,S0 =S。
Sp ε
h S0
ε
二、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分析
1.岩石结构
(1)对晶质岩石,由硬度较高的矿物组成的岩石,其硬度也较高。
如玄武岩(斜长石、辉石,6)>白云岩(4)>石灰岩(3)。
(2)砂岩的强度随着石英(7)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硅质胶结>钙质>铁质>泥质。
第一节 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
一、岩石的机械性质(力学性质)
1.几个概念
岩石的力学性质— 石受力后表现出来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 弹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撤除后变形随之消失,
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的性质称为弹性。相应的变形称为弹性 变形。
塑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撤除后变形不能完 全恢复的性质。相应的残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3)同种岩石孔隙度增大,密度降低,强度降低。 因此,岩石的强度一般随埋藏深 度的增加而增大。
2. 井底各种压力
(1)有效应力(外压与内压之差)越大,岩石强度越大,塑性越大。
(各向压 缩效应)。
(2)井内液柱压力与孔隙压力之差越大,岩石强度越大,塑性越大。
3. 载荷性质的影响
岩石对动载的抗力要比静载大得多。随着冲击速度增大,硬度增大, 塑性系数 减小。
岩石按硬度的分类(6类、12级)
5. 岩石的破碎特征
1). 脆性岩石
• 只有弹性变形无塑性变形。 • 破碎特点是:变形深度ε很小,而破碎深h度远大于变形
深度 • 破碎面积S0 远大于压模面积S
Sp ε
h
S0
ε
2). 塑脆性岩石
• 先产生弹性变形后产生塑性变形,最后发生塑性破碎。
• 破碎特点是:ε较大,但h>ε,且S0 >S。
③ 在动外力(如声波)作用下,大多数岩石服从直线虎克定律。 ④ 一般情况下 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 ⑤ 垂直于地层层面方向的岩石强度>平行于地层层面方向的岩石强度。
3. 复杂应力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
(1) 三轴岩石试验
σ1
σ1
σ1
σ2=σ3
σ3
σ2
σ2=σ3
σ1
σ2
σ3
常规三轴试验:
•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虎克定律: G
σ—应力;ε—应变;E—弹性模量
x y
z
z
τ—应力; γ—剪应变;G—剪切弹性模量
泊松比:
x
xz ,y
x z
(各向同性材料)
G
E 2(1
)
弹性系数之间的关系:
2. 简单应力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
简单应力条件:岩石受单一外载(压、拉、剪、弯)作用。 (1)试验方法
岩石硬度试验装置
• 岩石硬度和塑性系数的计算: 塑性系数: Kp 岩 岩石 石破 破碎 碎前 前耗 弹费 性 A AF E 的 变 O O总 形 ADB功 功 面 面 EC积 积
岩石按塑性系数分类(3类、6级)
硬度Py:
对脆性和塑脆性岩石:
MPa
对塑性岩石:
MPa
P——破坏载荷; P0——弹性变形载荷
脆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量很小(小于3%)时就发生 破坏的性质。 相应的破坏称为脆性破坏。
强度——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的最大应力。 抗拉强度—岩石单纯受拉伸应力作用时的强度。 抗压强度—岩石单纯受压缩应力力作用时的强度。 抗剪强度—岩石单纯受剪切应力作用时的强度 抗弯强度—岩石单纯受弯曲应力作用时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