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金矿主要岩石分类表及钻头选用

合集下载

DZT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hard-rock gold exploration2002-12-17 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5-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目的任务3.1 目的3.2 任务4 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 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5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5.1 测量5.2 地质填图5.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5.4 物探、化探工作5.5 探矿工程5.6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样、加工和测试5.7 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5.8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样品的采集与测试要求5.9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5.10 计算机勘查信息处理技术应用6 控制程度6.1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6.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6.3 工程布置、施工原则、控制程度7 可行性评价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类型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 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8.3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9.2 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9.3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4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5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9.6 矿产资源/储量的合理圈定9.7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附录C (资料性附录)矿床勘查类型有关参数附录D (资料性附录)勘查工程间距附录E (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及其伴生组分工业指标参考附录F (资料性附录)岩金矿矿物附录G (资料性附录)中国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附录H (资料性附录)金矿物的粒度及形状分类附录I (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工业类型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对原全国储委1984年3月储发(1984)第14号文颁发的《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DZ/T 0074—93《岩金矿普查规范》和DZ/T 0152—95《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标准进行修订的,并合并为《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岩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表

岩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表
1.5-2
最低工业品位%
0.4-0.5
0.7-1
1-2
0.7
1.5-2
3-6
矿床平均品位% 0.7~1
0.7-1
6
6
10-12
10-12
最小可采厚度m
1-2
1-2
1-2
1
1-2
1-2
夹石剔除厚度m 2~4
2-4
2-4
2-4
2
2-4
2-4





Cu
PbZnWO3 NhomakorabeaSbMo
As
C
S
Co
Ag
质量分数
0.1%
0.2%
0.4%
0.05%
0.4%
0.01%
0.2%
%
2%
0.01%
2(g/t)
表E.3 岩金矿共生(铜、铅、锌)矿产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项目
硫化矿石
氧化矿石






边界品位%
0.2-0.3
0.3-0.5
0.5-1
0.5
0.5-1
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
4.5*10-6~5.5*10-6
最低可采厚度
0.8m~1.5m,陡倾斜者为下限,缓倾斜至水平者为上限
夹石剔除厚度
2m~4m,地下开采者为下限,露天开采者为上限
无矿段剔除标准
对应工程10m~15m
不对应工程20m~30m
表E.2 岩金矿伴生组分评价参考表
元素



三氧化钨


表B.1 岩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表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

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

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岩金矿的概念

岩金矿的概念

岩金矿的概念岩金矿是指含有金属矿物,尤其是金属元素高品位的矿石,同时与矿石中主要存在的岩石密切结合的矿石。

岩金矿属于金属矿石的一种,是矿石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金矿的形成与金的地质背景有关,主要包括构造背景、岩石类型和成矿作用等因素。

金在地壳中广泛分布,成矿作用的触发往往是由于地下的热液运动、地壳变形或火山活动等引起的。

这些因素造成了岩金矿的形成。

岩金矿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根据与矿石结合的岩石类型,可分为包晶型、簇晶型和界面型。

包晶型岩金矿是指金与矿石中的石英相互包裹在一起,形成颗粒状的金矿物;簇晶型岩金矿是指金以簇状、丝状或粒状存在于矿石的岩石缝隙和孔隙中;界面型岩金矿是指金以界面方式存在于矿石与岩石之间。

根据岩石类型,岩金矿可以分为花岗岩型、变质岩型、火山岩型等。

岩金矿的开采方法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采矿。

露天开采是指在露天矿井中进行的开采方式,适用于矿体较浅且矿石表面裸露的情况。

地下采矿则是指在地下进行的开采方式,适用于矿体较深或者矿石需要通过坑道和井筒进行提取的情况。

开采方法的选择与矿体的特征和经济效益有关。

岩金矿的加工过程大致包括破碎、磨矿、选别和提金等步骤。

破碎是将矿石通过破碎机进行粉碎,使其变成可进行后续处理的矿石颗粒;磨矿是将粗矿经过磨矿机进行细磨,使其细化为更小的颗粒;选别是将磨矿后的矿石进行筛分和分级,以去除杂质和提高矿石的品位;提金是将选别好的矿石进行浸取或者浮选等方式提取金属金的过程。

岩金矿的利用主要是以提取金属金为主。

金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价格和广泛的用途,被广泛应用于珠宝、电子、化工、医药和投资等领域。

而岩金矿中金的含量较高,因此提取金属金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总之,岩金矿是指含有金属金矿石,并与矿石中的岩石紧密结合的一种矿石。

岩金矿的形成与构造背景、岩石类型和成矿作用等因素相关。

岩金矿的开采方法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采矿,加工过程包括破碎、磨矿、选别和提金等步骤。

金矿简介

金矿简介

碎屑灰岩,夹火山灰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少量钙质硅质岩,砂砾岩,大理岩。

4,第三系上渐渐一中新统桃树园【(E3—N1)】广泛分布于区为北部,在灰色,浅黄色,砖红色,橙红色砂砾岩,泥砂岩,杂砂岩不均匀互层,夹薄层石膏。

二,构造区内构造简单,矿区及附近地层均呈单斜层状产生,倾向向南,倾角度45°—63°,产状稳定。

区域断层以东西走向的压扭性断裂为主,在矿区及北部地区有三条该类型的断裂,矿区即位于断层之间的区域内。

三,侵入岩区内侵入岩主要有华力西中期的花岗闪长岩和长大理岩,分布于矿区的南北两侧,由于远离矿体,对矿体无大的影响。

第二节矿区地质特征一,地层矿区地层简单,为下石炭统雅满苏组(C1y ),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以白色,灰白色厚层灰岩,灰色片理化粉砂质灰岩,凝灰质灰岩,灰色,灰褐色片理化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不均匀互层为主,夹少量火山灰凝灰岩,晶屑凝灰岩,沉凝灰岩等。

为一套浅海相碎屑—碳酸盐岩建造,以白色块状灰岩和灰色薄层砂岩为主体的岩性组合。

二,构造矿区构造简单,岩层呈向南倾斜的单斜层状产出矿区中部有两条东西走向的断层穿过,为压扭性断裂,对矿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矿体中节理裂隙局部发育,降低了荒料块度及荒料率。

同时断裂产生的节理裂隙为成矿后的热液和染色矿物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充填场所,是形成矿石中色线的主要原因。

三,岩浆岩矿区为未见岩浆岩出露,岩浆活动距离矿体较远,对矿体影响不大。

四,变质岩矿区内变质岩主要为区域变质成因的膏灰色大理岩,未见其它类型的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第三节矿体地质特征1,矿体特征(1)矿体特征初步固定出2条金矿体或矿化体,矿体为脉状,似层状为主,地岩厚度一般0.85~ 1.38米,延长一般在150~240米之间。

金品位:0.68 ×10-6 —3.10×10-6 (-6 在10的右上角)。

讲述如下:L1金矿体:含矿岩层为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的晶屑凝灰岩及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石英脉,地表以孔雀石,褐铁矿化为主,具强的绢云母化。

藏东主要岩金矿床类型基本特点及其找矿前景

藏东主要岩金矿床类型基本特点及其找矿前景

文章编号:100923850(2002)0420001209藏东主要岩金矿床类型基本特点及其找矿前景雍永源(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2) 收稿日期:2002208209摘要:藏东地区是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江带中北段新生代强烈陆内变形区,具有金和金银金属矿产成矿的优越条件。

已发现的众多岩金矿(化)点反映出藏东有多种岩金矿床成因类型,其中以斑岩型和破碎带充填交代型两种类型最为重要。

前者以新生代浸源偏碱性斑岩为成矿母岩,矿(化)体赋存于斑岩、隐爆角砾岩内部、接触带及外接触蚀变带中,主矿化元素为金、银、铅、锌,少数还有铜、钨;后者的矿(化)体一般赋存于多期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侧次级断裂、派生断裂、层间破碎带及节理、劈理发育带内,主矿化元素亦为金及银、铅、锌、铜,个别有锑、汞等。

成矿时代以新生代及白垩纪—新生代为主。

文中还对藏东构造单元和新生代偏碱性岩带进行划分,对两种金矿床类型的一般矿化特征、矿源层、蚀变和化探异常与矿化关系、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作了简要论述。

关 键 词:岩金矿床类型;找矿前景;藏东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1 前 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在藏东发现的金矿甚少,除了玉龙等地的斑岩铜矿中的伴生金外,只有瓦达塘砂金矿和海通、打日通等岩金矿化点。

经过“七・五”以来三轮西南三江地矿攻关项目、覆盖全区的1∶20万区调与区域化探及少数矿点的普查等地质工作,已陆续发现一批重砂、化探金异常,数十处岩金矿(化)点和各贡弄等金矿床初步展示出了藏东金矿的良好前景。

但目前的状况与藏东优越的金矿成矿条件和发展需求相比较仍有很大差距。

主要问题之一是具矿床规模或可供开采的矿产地太少,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之二是地质工作程度普遍偏低,难以对成矿规律、找矿模式进行较深入的总结和研究;之三是目前已发现的矿床矿(化)点分属不同的金矿床类型,哪些类型成矿条件最好、找矿前景最佳,尚未正式探讨。

三山岛金矿岩性描述

三山岛金矿岩性描述

三山岛金矿岩石
1.钾长花岗岩:肉红色,中粗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组成。

2.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风化面黄褐色,新鲜面灰白色,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

3.黑云斜长片麻岩:风化面黑褐色,新鲜面黑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黑云母、斜长石、石英。

4.黄铁绢英岩:岩石一般为黄绿色至浅灰色,具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等组成。

5.含金石英脉:白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黄铁矿。

6.黑云变粒岩:岩石呈灰黑色,细粒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弱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斜长石、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

7.黑云片岩:灰黑色,具粒状片状变晶结构,黑云母呈定向排列,形成片状构造,由黑云母、石英、少量长石组成。

8.煌斑岩:岩石呈灰黑色,煌斑结构(暗色矿物且自形),块状构造,斑晶矿物为黑云母和斜长石。

9. 绢英岩:岩石灰白色,具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绢云母、石英组成。

浅谈岩金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的选择

浅谈岩金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的选择

浅谈岩金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的选择孔庆峰 赵 亮 赵春荣(武警黄金第一总队)摘要 文中通过分析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开采技术特点以及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参考我国岩金矿山采矿方法现状资料,对目前我国岩金矿山在采矿方法选择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及解决改进途径。

关键词 岩金矿床地质特征 采矿方法选择 主要因素 合理确定中图分类号 TD853 2 文献标识码:B1 引 言矿山企业中,正确选择采矿方法对矿山的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采矿方法不仅决定着回采工艺和设备的选择、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高低,特别还直接决定着采矿损失率与贫化率等问题,如果采矿方法选择不当,不仅给矿山的安全和生产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且导致矿产资源的严重损失与浪费。

因此,如何根据矿山地质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采矿方法是矿山建设及技术改造应该重视的问题。

2 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开采特点2 1 岩金矿床地质特征(1)矿床和矿体规模较小。

我国黄金资源分布范围广,矿点多,但矿体埋藏分散,矿床规模及单个矿体规模均不大。

不但绝大多数地方国营矿山及民采矿山为小型矿山,就是黄金总公司和省、市直属矿山也是以中小型矿山为主。

据统计 ,目前小型黄金矿山占82 5%,中型占12 2%,大型占5 3%。

因此,矿点多,规模小是我国岩金矿床赋存的基本特点。

(2)矿体形态复杂多变。

矿体连续性较差,厚度、倾角和含金品位变化都较大。

矿体一般呈脉状、扁豆状、透境体状;品位一般都不均匀,变化系数均为100%以上,且常有夹石;在空间分布上常成群、成组出现。

石英脉在走向和延伸方向常有膨胀、收缩、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等现象。

矿体厚度自几厘米至几十米,薄和极薄矿脉为主。

蚀变岩型金矿体矿岩界线不明显,无法用肉眼鉴别,唯有取样化验才能确定。

收稿日期 2001-06-18孔庆峰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号 150086(3)矿岩稳固性差。

我国大部分岩金矿床,特别是蚀变岩型金矿床,由于受到后期地质构造的影响,断层、节理十分发育,矿岩稳固性较差,给矿床开采带来很大困难,据重点黄金矿山调查,矿岩不稳固的矿体约占生产矿山地质储量的48%,中等稳固的占40%,稳固的仅占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英斑岩
硬度

中硬

坚硬
可钻性
1~3
4~6
7~9
10~12
研磨性

弱~中中~强弱~强来自⑴可钻性1~4级的软质围岩、冲积岩及风化岩采用硬质合金。
⑵可钻性4~6级(部分7级)的岩层可采用硬质合金或针状合金。软硬互层采用金刚石、人造聚晶金刚石或金刚石复合片,分层钻进。
⑶可钻性5~12级的岩层或软硬互层,采用金刚石或金刚石绳索取芯钻探。
⑷坚硬、致密、打滑岩层,采用金刚石液动冲击回转或金刚石绳索取芯液动冲击回转钻探。另加一个冲击器,在回转基础上增加一个冲击载荷。
岩金矿主要岩石分类表及钻头选用






泥灰岩
断层泥
粘土岩
页岩
绿泥石片岩
绢云母片岩
千枚糜棱岩
石灰岩
砂岩
大理岩
斜长岩
千枚岩
白云岩
糜棱岩
含硅质粉砂岩
硅化绢云母片岩
蚀变破碎岩
断层角砾岩
硅化白云岩
片麻岩
混合岩
角砾岩
伟晶岩
玄武岩
安山岩
硅板岩
玢岩
花岗闪长岩
硅化糜棱岩
石英砂岩
石英片岩
石英岩
石英脉
硅质岩
细碧岩
变粒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