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ppt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总结 表12-至2大脊脑髓皮层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纤 2.脊髓小脑束 维 束 3.脊髓丘脑束
将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深感觉信息经小脑传至大脑皮层,与 运动和姿势的调节有关
感觉传导通路的重要部分,传入后根的痛温觉、触压觉分
别经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上传至丘脑,进而上传至大脑皮

下 1.皮质脊髓束

的 2.红核脊髓束 纤
结构
功能
前角 主要参与躯干和四肢的运动支配
后角 参与感觉信息的中转
侧角
灰质 连合
C8-L2侧角:脊髓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血管、内脏及腺 体的活动 S2-4:脊髓副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
灰质前连合:主要为左右相互交叉的痛、温觉纤维及 一部分触觉纤维 灰质后连合:连接两侧后角
结构
功能 脊髓
上 1.薄束与楔束 传导深感觉、皮肤的精细触觉至薄束核和楔束核,进而传
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1)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 楔束核 中缝核 下橄榄核 黑质 红核

2.白质—纤维束构成
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脑束 三叉丘系

下行纤维束 皮质延髓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3.网状结构

3.网状结构
功能: 1)对睡眠觉醒和意识状态的影响 2)对肌张力的调节 抑制区 易化区 高位中枢 去大脑强直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产生加压素、催产素、促垂体激素,释放入血, 进而调节内分泌活动和内脏活动。

下丘脑主要功能
1)神经内分泌中心 2)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3)通过与边缘系统的联系,参与对情绪 活动的调节 4)与人类昼夜节律的调节有关

第2章-神经元与胶质细胞-PPT

第2章-神经元与胶质细胞-PPT
按功能分类(传出冲动的方向)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按递质分类
5-HT能神经元 NE能神经元 DA能神经元 Ach能神经元 …….
按电生理特性分类
兴奋性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
2.1.4 神经元间的联系
简单回路
辐散(divergence) 聚合(convergence) 链锁状和环状
不同层次 神经环路
不同核团或皮层脑区和之间的长投射纤维 同一核团或脑区的局部环路 相邻神经元不同成分间的微环路
小脑内局部神经元回路
1:藓苔纤维 2:攀缘纤维 3:小脑深部核团细胞 4:颗粒细胞 5:高尔基细胞 6:浦肯野细胞 7:篮状细胞 8:星状细胞 9:平行纤维 黑色细胞均为抑制性神经元
2.1.5 神经元特有蛋白 和代谢特点
纤维性星型胶质细胞 原浆性星型胶质细胞
多分布于脑和脊髓的白质,突起 细长,分支少,“蜘蛛细胞”, 富含胶质丝
多分布于灰质,突起粗短,分 支多,“苔状细胞”,较少胶 质丝
特殊的星形胶质细胞 Bergmann胶质细胞: 小脑皮质,原浆性为主 Muller胶质细胞:视网膜 垂体细胞:脑垂体后叶 伸展细胞:正中隆起
分类
大胶质细胞
中枢胶质细胞 (macroglia)
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外周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施万细胞
(Schwann cell)
室管膜细胞 (ependymocyte)
脉络丛细胞 (choroidal
epithelial cell)
• 脑毛细血管表面85%-99%被其足板覆盖 神经元

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

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

1.细胞膜(cellmembrane)
神 经 元 的 细 胞 膜 又 称 神 经 元 膜 ( n e u r o n a l m e m b r a n e ) ( 图 4-2),同其他细胞膜一样作为屏障紧密包裹着细胞质,也是由 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神经细胞通过神经元膜进行神 经冲动的发生、传导、物质运输、代谢调控以及细胞外物质识别 等多种功能。神经元膜是可兴奋膜,刺激后能产生明显的电位变 化,进行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元膜在某些部位形成特化结构, 如在突触部位增厚形成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
(5)线粒体(mitochondrion)
线粒体几乎分布于整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以及最 小的突起分支和末梢(图4-2)。线粒体是神经元氧化供能的中 心。多数神经元缺乏储存糖原的能力,其能量主要依赖于循环的 葡萄糖供给,因此,人脑的血液供应被阻断几秒钟就会失去知觉。
线 粒 体 是 动 物 细 胞 中 除 细 胞 核 以 外 唯 一 含 有 线 粒 体 D N A (mtDNA)的细胞器,而且含有蛋白质合成系统(mRNA、 rRNA及tRNA)等,但仅有少数蛋白质由mtDNA编码翻译,大 多数线粒体蛋白质还是由核DNA编码。神经元内线粒体有储存钙 的功能,对钙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与 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 病等密切相关。
滑 面 内 质 网 ( s m o o t h e n d o p l a s m i c r e t i c u l u m , S E R ) 在 神 经细胞中也很多,由不规则分支和融合的管或池组成,不仅分布 于神经元的胞体,还延伸到树突和轴突内。有的神经元滑面内质 网紧靠细胞膜下,形成较宽的扁平囊,称膜下池 (hypolemmalcistern),可能与膜的离子调节运输有关。滑 面内质网具有多种功能,除运输蛋白质、合成脂肪和胆固醇外, 还可调节细胞内物质(如钙)的浓度,也是细胞所需膜脂的主要 合成场所。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ppt课件
1.胆碱能受体
凡是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叫做胆碱能受体。
①毒蕈碱型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或M受体,它与 乙酰胆碱结合时产生与毒蕈碱相似的作用。
②烟碱型受体(nicotinic receptor)或N受体,它与乙酰 胆碱结合时产生与烟碱相似的作用。
①M型受体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 胞上以及交感神经支配的小汗腺、骨骼肌血管壁上。当它 与乙酰胆碱结合时,则产生毒蕈碱样作用,也就是使心脏 活动受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膀胱壁 收缩、瞳孔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及小汗腺分泌增加等。阿 托品可与M受体结合,阻断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样作用,故 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农药中毒)
3.突触前受体 4.中枢内递质的受体
②N受体又可分为神经肌肉接头和神经节两种亚型,它 们分别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后膜(终板膜)和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前者为N2,后者为N1受体类型。 当它们与乙酰胆碱结合时,则产生烟碱样作用,即可引起 骨骼肌和节后神经元兴奋。箭毒可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N2受 体结合而起阻断剂的作用;六烃季胺可与交感、副交感神 经节突触后膜上的N1受体结合而起阻断剂的作用。
通过弥散作用到效应器细胞 效应细胞发生反应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
①不存在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的特化结构。
②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即一个曲张体能支配 较多的效应细胞。 ③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的距离至少在200Å以上,距 离大的可达几个μm。
④递质的弥散距离大,因此传递花费的时间可大于1s。 ⑤递质弥散到效应细胞时,能否发生传递效应取决于 效应细胞膜上有无相应的受体存在。
③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不能像动作电位向远处传播,只 能以电紧张的方式,影响附近膜的电位。电紧张扩布随扩 布距离增加而衰减。

神经组织ppt课件

神经组织ppt课件
上次课教学内容重点回顾
骨骼肌
平滑肌 心肌
骨骼肌纤维光镜图
心肌纤维及闰盘光镜图
平滑肌纤维光镜图
骨骼肌和心肌超微结构模式图
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
教学内容
一、神经元 二、突触 三、神经胶质细胞 四、神经纤维 五、神经末梢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nerve cell ( 神经元 neuron )
答案: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 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和 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接触,是最常见的连接方式,如轴—体突触和 轴—树突触等。按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突触又分为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 两类。
神经膜细胞
结间体 郎飞结
轴突 树突
轴突:只有一个,细而长,分支少
轴质无尼氏体。
功能:传导神经冲动 ,释放神经递质。
轴丘
(二)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细胞突起的数目分: ①多极神经元
(multipolar neuron) ②双极神经元 (bipolar neuron) ③假单极神经元 (pseudounipolar
neuron)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为:
D.胞体及突起内均有尼氏体
E. 核膜清楚,核仁明显
2. 突触内与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
A.线粒体 B.微管
C.微丝
D. 突触小泡 E.神经丝
D
同步练习
二、单项选择
3. 神经元的轴突内不含有( A.神经原纤维 B.微管
)C
C. 尼氏体
D.线粒体
E神经丝.
4. 尼氏体在电镜下的组成是( )
A.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l cell

神经系统的功能ppt-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功能ppt-生理学PPT课件

10
(二)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 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2020年10月2日
11
冲动的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神经纤维的直径 V直径大>V直径小,与内阻有关
(2)有无髓鞘,髓鞘厚度 V有>V无,跳跃式传导
(3)温度 V温度高>V温度低
的相对平衡;
2020年10月2日
2
❖神经系统一般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 系统两大部分,前者是指脑和脊髓部分,后 者为脑和脊髓以外的部分。
2020年10月2日
3
2020年10月2日
4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2020年10月2日
5
一、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
❖ 神经系统内主要含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类。 1.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高度分化,通过突触联系
2. 修复和再生作用:小胶质细胞能转变为巨噬细胞,清除变 性的神经组织碎片。
3. 免疫应答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内的抗原呈递细胞。
2020年10月2日
22
4. 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可分别在 中枢和外周形成神经纤维髓鞘。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 是构成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星形胶质细胞
6. 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星形胶质细胞膜上的钠泵可将细胞 外过多的K+泵入胞内,以维持细胞外合适的K+浓度,有助 于神经元电活动的正常进行。
7. 参与某些活性物质的代谢:星形胶质细胞能摄取神经元释 放的某些递质,还能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2020年10月2日

神经生物学_神经元与胶质细胞

神经生物学_神经元与胶质细胞

➢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位于中 枢神经系统的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为最多.动物进化水平越高等,中 间神经元数量越多.
4. 按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递质分类 ➢ 胆碱能神经元 ➢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 多巴胺能神经元 ➢ 5-羟色胺能神经元 ➢ γ- 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 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 生理特性: ❖ 无树突轴突之分,无化学性突触,无动作电位. ❖ 细胞间由低电阻缝隙连接. ❖ 分裂增殖能力强.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 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中枢内除神经元和血管外,其余 由星形胶质细胞充填,起支持神经元胞体和纤维的作用.
3. 按功能分类
4.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主要位于脑神经节与脊神经节、脊髓和脑干感觉 核中,其周围突的末梢分布在皮肤和肌肉等处,直接 与感受器联系,将信息由外周传向中枢
➢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多为多级神经元,胞体主 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运动神经元将冲动 由中枢传至周围,支配骨骼肌、平滑肌和腺体等效应 器产生效应,例如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脊髓前角运 动神经元等
2. 隔离作用:星形胶质细胞隔离中枢神经系统内各个区域. 3. 修复和再生作用:小胶质细胞能转变为巨噬细胞. 4. 免疫应答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内的抗原呈递细胞.
5. 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 分别在中枢和外周形成神经纤维髓鞘.星形胶质细 胞的血管周足是构成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电镜下,星形胶质细胞的 胞核有大量凹陷,胞质清 亮,粗面内质网、游离的 核糖体与高尔基体均较少, 可见大量胶质丝.
分型
1. 按胶质原纤维含量及突起的形态特点区分 2.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在脑和脊髓的白质,胞质

《组织胚胎学》神经组织 ppt课件

《组织胚胎学》神经组织  ppt课件


( protoplasmic astrocyte) : (2)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
astrocyte)
fibrous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 )

1) 2)
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 基膜
3)神经胶质(界)膜
2.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
轴膜(axolemma) 轴 质 ( axoplasm) 神经丝 微管 线粒体 突触小 泡 功能
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
顺向运输(antrograde
transport):
快速运输:
慢速运输: 功能:
逆向运输( retrograde
transport):
功能:
(二)神经元的分类

aminergic
γ-
(4)肽能神经元 ( peptidergic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氨 基 丁 酸 等
neuron):
二、突
触(synapse):
分类
化学突触 电突触
(一)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
根据两个神经元之间所形成的突触部
位 , 则 有 不 同 的 类 型 , 轴 - 体突触( axo-somatic synapse) 轴-树突触 (axo-dendritic synapse) 轴 - 棘 突 触 ( axo-spinous synapse) 轴 - 轴 突 触 ( axo-axonal synapse) 树-树突触 (dendroden- dendritic synapse)

功能: 1)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属于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的细胞。 2)也有人认为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 神经胶质的干细胞,能分化成其他胶质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裸露的轴突,借星型胶质细胞分隔 神经内膜 神经束膜 神经外膜
二、神经元的分类
突起数
单极 双极 多极
功能
感觉 中间 运动
兴奋性 作 用 抑制性
递质
5-HT NE DA Ach …….
三、神经元的骨架
• 微管 • 微丝 • 神经丝
(一)微管(Microtubule)
神经元与胶质细胞
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 沈爱国
第一节 神经元
• 人脑大约有1011亿个神经元 • 大小, 形状各异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 1、胞体 2、突起:树突
轴突 3、终末
输入信号 整合信号
传导信号
输出信号
一、1、细胞胞体体
细胞膜
细胞核:Bar小体
细胞质 细胞器
尼氏小体 神经原纤维
细胞膜:液态脂质双分子层,其间镶嵌有 一些蛋白质
中间丝蛋白的类型与分布
四、神经元的胞浆运输-轴突转运
• 顺向转运和逆向转运 • 慢速转运和快速转运
轴突转运的主要 通过驱动蛋白的作 用,由ATP提供能 量,沿微管自胞体 向末梢运行
运动蛋白的再循环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
大胶质细胞
中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 C:巨噬细胞 • D:损伤变性的神
经细胞
其它类型的胶质细胞
• 室管膜细胞
脉络丛上皮细胞
小 结(1)
•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 神经元由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终
末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代谢和功能 活动中心;树突接受刺激,轴突将胞体发 出的冲动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器传递。 • 神经纤维包括有髓和无髓两种。有髓纤维 传导速度快于无髓纤维
小 结(2)
• 星型胶质细胞在CNS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多 • 少突胶质细胞参与形成CNS有髓纤维的髓鞘 • 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是吞噬功能和免疫功能 • 雪旺细胞形成PNS中纤维的髓鞘,参与损伤
与修复 • 室管膜细胞向脑脊液中分泌或摄取营养物质,
参与脑脊液和血液间的物质运输 • 脉络丛上皮细胞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生长锥(growth cone)
3.神经纤维
• 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
• 朗飞结(Ranvier node) • 结间体 • 雪旺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雪旺细胞形成髓鞘的过程
施兰切迹与郎飞氏结
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
无髓神经纤维
• 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Schwann细胞形成连续的鞘,无郎飞节
tubulin
MAP2
2、微丝(microfilament):分布于神经元和胶质 细胞的胞质内,与细胞运动及形态有关;主要由 肌动蛋白组成
3、神经丝(neurofilament)
• 粗细界于细微丝和粗 微丝之间
• 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起 多方面作用
• 具有维持结构和信息 传递两大功能
• 由神经丝蛋白聚合而 成,NF-L、NF-M、 NF-H
蛋白质 磷脂 多糖
物质转运 胞外物质识别 信号转导 神经冲动的发放
细胞器
• 线粒体-供能 • 粗面内质网和核糖核蛋白-合成蛋白 • 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分泌蛋白 • 溶酶体-清除垃圾 • 微管、微丝神经丝-细胞骨架 • 滑面内质网-运输蛋白质、合成脂质
3、轴突(axon)
• 无核糖体和粗面内织网 • 轴丘 • 初节 • 中间段 • 末端,终扣
1、微管的形态结构
• 细胞骨架中最粗 • 直径20-25nm • 微管数量与轴突直径成反比 • 功能: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
性,参与物质的运输迁移
2、微管的化学亚单位: 1)微管蛋白 亚单位 和 亚单位(tubulin) 胞体内较少,树突内最多,粗而有髓鞘的轴突内较 少,细而无髓鞘的轴突内较多。
2) 微管相关蛋白(MAP:MAP1,2,3,4,5)
少突胶质细胞
分类:束间少突胶质细胞 血管周少突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周少突胶质细胞
功能: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
雪旺(schwann)细胞
功能 • 形成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 • 合成和分泌多种物质
小胶质细胞
• 吞噬作用 • 免疫功能
不同状态下的小胶质细胞模式图
• A:静止的小胶质 细胞
• B:激活的小胶质 细胞
Thanks !
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丛细胞
雪旺氏细胞
外周胶质细胞
被囊细胞
星型胶质细胞
纤维型星型胶质细胞 原浆型星型胶质细胞
特殊的星型胶质细胞 Bergmann胶质细胞 Muller胶质细胞 垂体细胞 伸展细胞
胶原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
星型胶质细胞的功能
• 支持和隔离作用 • 调节神经元代谢和稳定微环境 • 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 具有多数神经递质的受体 • 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 引导神经元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