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天津条约》的内容

《天津条约》的内容
《天津条约》是1858年6月26日在中国天津签订的一份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是由英国、法国、俄罗斯和美国与清朝政府之间签订的,共有十三个条款。
以下是《天津条约》的一些主要内容:
1. 增加外国领事机关:根据条约,清朝同意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以及天津等五个城市增设外国领事馆。
2. 不平等条款:《天津条约》中包含了一系列不平等对待中国的条款。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外交事务和对外贸易的限制,以及对外国传教士在内地传教的保护。
3. 自由贸易:《天津条约》规定了一些贸易相关的条款,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并享有特权,包括在沿海口岸设立商行、进出口自由,并降低相关关税。
4. 领事司法权:条约中规定了外国领事的司法权,允许他们对本国公民在中国犯罪的案件进行审判,而非由中国的司法机构处理。
5. 安全保障:清朝同意对外保护外国公民和他们的财产,确保他们在中国的安全和权益。
6. 边界划定:《天津条约》确认了中国和俄罗斯的边界,规定了准确的边界线。
总体而言,《天津条约》是一份以不平等原则为基础的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传统的中国的领土扩展、
关税征收和司法管辖权等方面的权利被限制。
这一条约的签订也促使了更多的不平等条约相继出现,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和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必背口诀

历史必背口诀一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地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地影响,也是高考常考地重点.但这些条约地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地效果.一、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地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方法,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地记忆.方法,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二、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万两,赔偿英商损失万两白银.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方法,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万两,赔偿英商损失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三、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方法,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四、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五、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北京至大沽地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地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地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地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地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地侵略.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划界、拆炮兵、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地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地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地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地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六、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地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地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内东顾问焊警械、舅舅不让借钢铁”.解释:“内东”──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东北南部地特权,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地特权;“顾问”──聘日本人为军、政、财顾问;“焊警械”──中日合办汉(焊)冶萍公司、警政及军械厂;“不让借”──中国沿海地港湾、岛屿不租借或割让他国;“舅舅钢铁”──“舅舅”谐“年”,“钢”谐“港”,“铁”指“铁路”,即日本延长两港口(旅顺、大连)两铁路(安奉、南满)地租期为年.历史必背口诀二历史知识巧记速记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地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地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地,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例.清朝最后地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例.年签定地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地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例.“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例.年中共地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地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地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地意义.例.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地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地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例.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地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地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例.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年月,一大;年月,二大;年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年月,一大,可编为“一大、,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例.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傀儡建”例.年月至年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念壹零)、(念壹零),红军长征,翻山越岭.”例.年瓦窑堡会议和年洛川会议地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例.抗战过程中地几件大事,年平型关大捷,年台儿庄战役,年百团大战,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林彪吼,、拉锯战,春汪伪成,下半百团大战,九千(人)皖南事变”.例、年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地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地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例、文革爆发地导火线和全面发动地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例、文革中地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地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地部分重大科技成就:年-武汉长江大桥,年和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武汉,桥通天堑;、,惊世两弹;,牛胰岛素;,人造卫星.”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地“核心词”,作为记忆地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例.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地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袁世凯地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一转正: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例.新文化运动地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例.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地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地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例.年中共三大起义地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地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地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例、一五计划经济建设地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举偶一、记忆时间地妙法──谐音记忆法、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谐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年.、教授李渊建唐时间时,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并可以描摹一下,当时作为太原留守地李渊见机建立了唐朝.、讲授清军入关时间时,可以用“一溜死尸”来谐音记忆“年”,并描述当时清军入关尸横遍野.二、记忆史地结合知识地妙法──史地归纳法、有地则可编制成歌诀地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地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唐朝地瓷窑:北方邢州地白瓷,南方越州地青瓷,可以浓缩为“邢越(北)白青瓷”.三、抽出核心字──字头法、清朝地十二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努皇安(用治安地‘安’代指顺治)、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或记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宣统在位三年)”;、字头浓缩法在识忆中形成知识结构地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地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地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四、历史课堂地强档“味精”──意义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地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地方法.如公元前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也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骑兵主力.“”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地火警地电话号吗,由公元前年,联想到“”火警地电话号码便好记了.、战国时期地社会变革,魏国地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地变法、秦国地商鞅变法,秦国地商鞅变法容易记住,李悝、吴起对应地诸侯国容易混淆,可以用“根除至没有却无”──楚吴(除无);喂(魏)你(李)──魏国、李悝.、元朝中书省下辖地省份是河北、山东、山西,可以用“一河(河北)两山(山东、山西)”联想记忆.。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第一章1、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842年8月29日,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 10月签订中法《黄埔条约》2、《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2)通商(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商议关税(5)兵船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赔款3、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级经验教训是什么?答: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验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答:《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2)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3)空想性:首先绝对平均分配土地无法实现。
其次,作为小生产者,“均贫富,产品归公”的思想超越了其小私有者的本性,所以无法实现,是一种空想。
(4)落后性: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6、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历史作用:①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起步;③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开始改变。
天津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内容
俄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增开通商口岸,如果其他国家家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俄国一律照办;俄国可以在中国各个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传教士也可以在内地自由传教;中俄两国派查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就是要侵占中国的领土,如果中国在以后给其他国家通商等特权,俄国也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开潮州、台湾为通商口岸;公使常驻北京;传教自由;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确定领事裁判权。
中英天津条约:公使得住北京,在通商各口分别设立领事官,增开通商口岸;传教自由;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偿款银400万两;允许英国的商船在长江各口往来。
中法天津条约:公使得住北京,增开通商口岸;法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在通商各口分别设立领事官;对法赔偿款银200万两;而且法国的兵船也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与各国议定的税则,法国都可均沾。
1。
1858天津条约内容

1858天津条约内容《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那么关于《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1858天津条约内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1858天津条约内容《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共十二款。
主要内容:(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俄天津条约》是一个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该约,沙俄取得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力图取得的沿海通商权利,并凭借最惠国待遇条款,一举取得了英、法、美等国日后在中国可能获得的侵略权益。
同时,该约为俄国以勘界为名进一步割占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中美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于一八五九年八月十六日在直隶北塘交换批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
共三十款。
主要内容:(1)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
天津条约名词解释

天津条约名词解释《天津条约》是清政府和英国于1858年(咸丰八年) 9月24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中英续增条约》。
《天津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为: 1.划定了中国东北边界,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均属中国。
2.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增开沙市、宜昌、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对俄赔款400万两,共1400万两。
5.中国赔款,本息合计1860万两,其中, 200万两用以赎回被英法军队强占的辽东半岛, 300万两偿付英法借款本息。
6.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7.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8.外国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10.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1.增加口岸为通商大埠。
12.外国军舰可驶入长江各口岸。
13.中国责令外国人交出逃犯,收缴逃犯私有财产。
在《天津条约》签订前,咸丰皇帝发布上谕,指出“今者因泰西诸国构兵远在万里之外,而于我国构衅则必不期然而然,此朕未始不悚惕也”。
这说明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离他们的本土较近,而且已成为危及清朝统治安全的重大问题。
但他们仍不顾清朝反对,坚持武装入侵中国。
英法联军在通过《天津条约》向清政府勒索了大量钱财后,就迫不及待地想找机会从清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利益。
《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由于战争的破坏,清政府国库空虚,无力赔偿巨额赔款,加之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和西方列强的侵略,英法等国逼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英续增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扩大了侵略权益,加剧了中国的贫困落后,加深了中国的社会危机。
中英、中法战争期间,英、法与俄国订立《天津条约》时都曾援引这些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条款。
1858年7月14日,法国外交大臣苏尔特( Francois Sulteur)给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的一封信中提出:法俄并不谋求任何特殊权益,亦不企图攫取别国之权益。
中美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中美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中美天津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开放天津口岸:根据该条约,中方同意开放天津口岸,允许
外国商人在中国境内经商。
2. 签署商贸协定:中方同意和美方签署商贸协定,规定了双方
在贸易、海关等方面的合作。
3. 赔款:中方同意向美方赔偿200万美元,用于赔偿美国传教
士的死亡和财产损失。
4. 驻在华的外国人权利保护:该条约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
人可以享有与中国人同等的权利和自由,包括信仰、居住、旅行等方面的自由。
5. 强制开设通商口岸:该条约规定,对于土司、贼寇等地方,
中方必须强制开设通商口岸,以保证外国商人的安全和贸易的顺利进行。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中美两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小结

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小结(1)《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及其附件(《南京条约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和《虎门条约》1843,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1844)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偿鸦片烟费6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共计2100万银元;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都要同英国商定。
(2)《天津条约》1858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南京、九江、镇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军舰、商船有权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四百万两,对法赔款二百万两;并在附约中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
(3)《北京条约》1860内容: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赔偿英法兵费各八百万两。
(4)《中法新约》1885内容: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在中越边界上指定两处为通商处所,一处在保胜以上,一处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货物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5)《马关条约》1895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6)《辛丑条约》1901 内容:规定清朝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二千多万两,并规定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民不许在界内居住;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luan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扎,帝国主义还禁止把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以两年为限,如列强认为有必要时,还可延长禁运年限;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该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祸首诸臣将",将端王载漪革职充军新疆,庄亲王载勋、左都御史英年、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均赐令自尽,共处死大小官员百余人;在侵略者"被虐"、"被杀"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办理对外事宜;清政府分派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之处建立碑坊,为被毁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昭涤垢雪侮之意"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那么关于《天津条约》的主要是什么呢?今天学啦就为大家介绍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欢迎各位的阅读!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中俄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共十二款。
主要内容:(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
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俄天津条约》是一个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该约,沙俄取得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力图取得的沿海通商权利,并凭借最惠国待遇条款,一举取得了英、法、美等国日后在中国可能获得的侵略权益。
同时,该约为俄国以勘界为名进一步割占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中美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于一八五九年八月十六日在直隶北塘交换批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
共三十款。
主要内容:(1)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
在该条约的签订过程中,美国利用英、法武装侵略给清政府造成的困境,不费一兵一卒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侵略要求。
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远比《望厦条约》更广泛的侵略权益,同时以周详严密的片面最惠国条款,坐享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一切特权。
《中美天津条约》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进行粗暴践踏的历史罪证,也
是美国推行合作侵华政策的典型产物。
《中英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
共五十六款,附有专条。
主要内容:(1)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7)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和约章程》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27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
共四十二款。
另订《和约章程补遗》六款。
主要内容:(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2)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
百万两。
《中英通商章程》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称《中英通商章程》。
《中英天津条约》的补充条款。
1858年(咸丰八年)11月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
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
主要内容:( 1)海关聘用英人;(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4)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
从此,鸦片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市场。
天津条约的签订过程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八年四月初八(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溯白河而上,进逼天津。
直隶总督谭廷襄吓得魂飞魄散,主张彻底投降。
十二日,他向咸丰帝奏称:“统观事势,细察夷情”,“不能战,不易守,而不得不抚。
”十四日,英法联军驶抵天津城下,英、法公使通知清政府另派头品大臣二员速来津共议,否则先取天津,再攻北京,两日以内,听候回音。
十六日,清政府急忙派大学士桂良(1785—1862)、吏部尚书花沙纳(1806—1859)为全权大臣,驰往天津向英、法求和。
十八日,额尔金、葛罗乘炮艇抵天津,普提雅廷和列卫廉乘俄船“亚美利加”号同至。
当即照会清政府,钦差大臣必须有“全权便宜行事”衔名,否则仍需进京。
二十日,清政府命桂良、花沙纳便宜行事,从权办理。
二十三日,前此两天赶到
天津的桂良、花沙纳就和额尔金在城南海光寺初次会见。
此后在谈判过程中,额尔金和葛罗分别委派随员威妥玛(1818—1895)、李泰国(1832—1898)和马吉士办理实际交涉,以李泰国为主。
他是上海海关的英籍职员,同中国官员曾有频繁接触,此次充当英法联军的中文翻译与谋士。
在谈判过程中,他以战胜国发言人自居,恃强要挟,态度蛮横,对桂良、花沙纳耍尽了威吓流氓手段。
在谈判中最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头痛的是外国公使驻京、增开通商口岸、外国人得入内地游历传教等条款。
因为这些将会影响到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所以,咸丰帝一再讨价还价,不肯让步。
有时甚至想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势须与之用武”。
桂良、花沙纳对咸丰帝的苦衷虽然十分了解,但他们畏敌如虎,向咸丰帝奏称:“战之不可”,“战则必败”。
由于此时清朝封建统治者最害怕的是太平天国起义,而不是外国侵略者。
因此在对外战争中所调动的兵力,不是主力,而是边远的军队。
既然如此,那么在英、法联军的胁迫下,最终不得不屈服投降。
天津条约的签订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
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
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
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
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
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
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
1860年8月,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
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
清咸丰帝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承德。
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
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见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清廷派奕?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
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11月,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赔偿巨额赔款,丧失大片领土主权。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
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